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内部控制意识非常薄弱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还是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1)不重视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由财政部下发,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此了解不深入、认识不到位,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部分单位主要领导认为是内部管理、后勤工作,出不了成绩,上不了层次,把主要精力放在单位业务工作上。而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一般由分管财务的领导负责牵头,财务部门具体落实,有的甚至交给刚参加工作的见习生,实施效果可想而知,一些部门和岗位不支持、不配合,“肠梗塞”经常发生。部分单位领导认为所开展的工作业务比较单一,有没有内部控制都无所谓;即使是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不重视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没有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作用,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2)不想实施内部控制规范。部分基层单位认为,这么多年来,没有内部控制,单位也运转得“挺好”的。而且同事相处这么多年,现在推行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增加“熟人”之间相互控制、相互制约。(3)反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长期以来,少数基层单位管理混乱、支出任性,权力滥用、资源浪费,甚至滋生腐败和挪用财政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少数基层领导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和“相关特权”,建立内部控制规范后,这些将受到限制和控制。
2、相关人员专业能力亟待提高在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队伍老龄化,单位财务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有的不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如财务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财务管理学习,不懂预算管理、收支控制等;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人员也是随意安排,甚至成为解决“老、弱”干部的去处,不懂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不监督管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运用等。这些人员根本无法适应单位内部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及工作需要。
3、内部控制环境不容乐观在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缺乏良好的环境。(1)实施氛围不够良好,一些单位领导干部和决策机构不重视、不支持内部控制制度,总是要求“特事特办”,不自觉地违反了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一些干部职工不能正确对待内部控制,认为“审批”、“监督”等是在刁难自己、跟自己过不去。(2)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编制有限,人员紧张,不少人员身兼数职,不相容的岗位也无法相互分离,如有的基层单位,所有涉及财务的工作由一人“全程”承担。(3)相关内部制度不健全。有的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制定内部的资产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和合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相关人员对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内部控制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4)控制手段非常有限。由于人员素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等问题,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即使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完全依靠个人自觉自行,缺乏硬性制约。多数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缺乏绩效考核和激励,没有开展合理的考评和激励工作,造成部分人员、甚至多数人员不重视、不参与、不支持内部控制工作。
二、加快推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思路
基层行政单位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优化内部控制实施环境等,加快推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内部控制规范。
1、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内部各部门全员参与、通力合作。《会计法》、《预算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明确,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规范的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真实性、有效性等负主要责任。从实践来看,“一把手”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效果。因此,基层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是要充分认识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性。建立内部控制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的必然要求,真正树立起对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规范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亲自组织、亲自协调、亲自推进、亲自考评,把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单位“一把手”、班子成员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带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二是要正确对待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关乎单位和干部职工、包括领导自己安全的免疫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对同志的不信任。对同志信任而不能放任,爱护而不袒护。仅仅依靠个人的自觉,对干部过分“信任”,时间长了,个别人由于被信任,却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忘乎所以,自以为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结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教训深刻。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能有效监督,形成不能腐。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不是对同志的不信任,而是为了保护大家。三是要转变观念,支持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后,或许一些“特权”没了,一些个人支出无法用公款,一些审批手续多了等等,但却能换回领导干部自身的前途发展、能保障自身自由等,因此,基层的领导干部要及时转变观念,大力支出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用“小失”换回“大得”。
2、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1)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内部控制知识。根据内部控制要求,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进行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支出,从而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改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随意性,逐步走向制度化。(2)要提高财务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对现有的财务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包括《会计法》、《预算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培训中,要创新培训,通过培训互动、案例讲解、实地参观、考核评比、适当奖励等提高培训效果,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个别无法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岗位。(3)要补充内部控制人员力量。基层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适时招录新人,并加试内部控制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条件的话,可以实行聘任制,多渠道充实单位内部控制力量。(4)要普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内部控制知识,使其深刻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和工作流程,促进内部控制规范有效实施。
3、进一步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1)要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任何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管理氛围,这也是一种文化,直接影响干部职工实施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是严格、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保证。内部控制规范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单位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部门的利用程度和信任程度,取决于单位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部门建议的采用与否。因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自觉按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来办事,不搞特权;要重视和支持财务部门、内部控制部门依规办事,不批不规范的支出;要经常听取、研究财务和内部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所有的干部职工要自觉按照内部控制规范办事。(2)要合理设置岗位。要按照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要求,合理设置财务岗位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能范围、业务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3)要健全相关内部制度。组织专人或者聘请专家学者、中介机构等,根据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等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明确内部控制实施的标准及具体的实施办法,从制度上建立起本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预算这一基本控制方法将单位所有业务衔接起来。要在全面分析本单位主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查找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制定详细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措施,并形成标准的流程图,发放给单位全体人员学习。(4)要丰富内部控制手段,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将内部控制思想、机制设计、业务流程、内部监督和相关规定等通过信息化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系统化与常态化,实现各业务的标准化与流程化管理,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要建立内部控制考核机制。定期对本单位各部门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和评比,引导相关人员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人员予以奖励,成绩突出的,可以作为评优和职位调整的参考;对违反规定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问题突出的,一票否决评优和晋升。
三、结语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群众对行政权力的运行期望越来越高,进一步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迫在眉睫。随着反腐败的深入开展,加强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规范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全面加快推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迫在眉睫。
作者:张启健 单位: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