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基础性支持。在当前时展中,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与质量,已经成为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共识。本文将主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内部控制现状,并针对其中风险管理及相关问题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从内部控制角度为行政事业单位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意识、获得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有效性,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财政部2017年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结合新制度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优化,将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长远发展[1]。所以,对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不断提升自身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能健康长远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和谐稳定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社会生活质量。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运营中解决问题、激发自身发展潜力的关键,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优化改革,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效率、管理规范性、员工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单位自身的风险管理成效,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上具有推进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与人事绩效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也有助于单位员工明确工作职责,对提升工作效率和确立责任落实制度都有一定帮助。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自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视程度上有所提升,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却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中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很多单位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单位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上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把内部控制简单的认识为审核签字、人事管理,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没能发挥真正效果[2]。尤其在风险管理上,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形成全员风险管理意识,简单的将风险管理看作是财务管理问题,在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敏感度和责任落实等方面都有不足。这样的内部控制现状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导致很多单位存在一定风险,且管理效率较低。
(二)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虽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中对内部控制报告等内容作出了要求,强调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的规范性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内部控制工作中,部分单位仍然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3]。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参与度不够,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管理运营特点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深入,导致内部控制细节问题的制定与单位实际发展需求不能相适应,妨碍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流畅性,所以尽快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的关键。
(三)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审核,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对提升单位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虽然单位制定了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但在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力上却存在不足,一方面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另外在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上也需要加强,这都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风险,让内部控制难以发挥真正的效果。所以构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尤其关注风险控制的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工作重点。(四)风险评估管理能力有待强化除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评估方面也存在能力不足问题,一些单位将风险评估看作财务问题,而忽视了会计核算、业务管理、人事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对单位运营工作风险的影响,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中存在片面性意识,没有调动单位员工积极参与进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中,这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乏全局意识,和谐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改革对策
(一)全面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化单位全员的参与性,尤其在风险管理问题上,首先需要主要负责人发挥主体责任,认识到风险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其次,需将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要求渗透到基层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求中,才能有效降低内部控制能力不足引发的潜在风险。可以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报告管理制度的宣传及学习经验交流,例如,事业单位可以将风险管理制度要求和内部控制制度报告的提交通过单位内部信息管理平台或微信群进行下发及完成,让全体员工可以及时查阅相关内容,做到及时学习,以及对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将新制度的要求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重要性贯彻落实在每个员工心中,强化内部控制全员参与度,才能全面提升单位风险管理能力,让内部控制发挥真正效用。
(二)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作出了详细要求,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需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规范性原则,强调在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中,要以单位实际管理情况、社会发展需求为参考,构建更加完善且能够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真实建设情况的管理机制。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构建应该全面兼顾单位管理细节,并且重视集思广益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以某行政事业单位A为例,该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中,一方面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的变化,在单位原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另外也组织单位领导班子召开内部讨论会议,搜集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建议,综合各方意见进行更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立,在有效提升单位内部控制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单位风险管理水平。
(三)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构建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的提升事业单位自身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中,提出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需遵循“统一部署、分级负责、逐级汇总、单项报送”方式的要求,这实际上是强调内部控制中责任落实制度和监督管理问题的重要性[4]。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明确权责划分之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执行、财务会计工作准确性和规范性等内容进行审核监督,结合内部控制要求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预警系统,让风险评估结果指导单位内部管理执行及调整,才能更好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反馈能力,降低单位经营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改革与优化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效性提升的关键,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更影响着单位的稳定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姚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财经界,2016(21):65-65.
[2]韩玉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财经界,2017(33):55-56.
[3]张岚.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商,2015(25):46-46.
[4]樊磊磊.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37):40-41.
作者:孙宗辉 单位:威海高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