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国际环境评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明显有所改善,也可以用“有限宽松”来概括。所谓“有限宽松”是指相对于过去而言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未来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内部的发展取得良好进展,经济增长强劲快速稳健,外交政策的调整成绩显著。最近十多年中国经济以9%的速度增长为世界所罕见,特别是近几年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颓势下,依然达到7-8%左右的高增长实属不易,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亮点。如果今后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达到7%以上,那么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估计可以超过意大利和英国。果真如此,我们的回旋余地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会比今天大得多:不仅制造业将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进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将大大提高。强大的经济实力将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坚实的基础。总之,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改善中国国际环境的最重要因素。在外交方面,中国坚决支持和平正义事业的立场获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扬和拥护,“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中国和东盟十国达成在十年内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大大改善了周边环境。二是世界局势的变化有利于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9·11事件”之后,中国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反恐斗争,贯彻了中国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的一贯方针。与此同时,为了反恐斗争的需要,大国关系有了新的调整,提升了中国的战略地位。
第二,在全球化条件下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在观察我国国际环境时,不能孤立地评判是好还是不好,还要联系时代大局的变化。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再继续用“零和博弈”的老观念来下判断,用“双赢”或者“共赢”来评估也许更接近实际。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上讨论最多也是分歧最大的论题,拥护者多,反对者也众,就连定义都尚未取得共识。但是,不管如何分歧,经济全球化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则是无可争议的。一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二是各国之间建立起互相依赖和互相依存的关系。这两个特征将在今后长期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由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观念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发展。在一个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世界中,单独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一枝独秀”。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对外资和外资的依赖程度是比较高的。试想,如果世界经济不景气持续几年的情况发生,中国的外贸增长和外贸的流入不可能不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全球化时代,要求各国和各个地区之间加强合作,我们必须用“双赢”或“共赢”观念来替代过时的“零和博奕”思维。在国际合作时代,绝对的赢家和绝对的输家都是不存在的。协商和对话是解决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的适当手段。我们应该用这种观点来评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以及机遇和挑战诸如此类的问题。
全球化的收益分配不平衡是造成对全球化评判分歧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运用经济学中比较优势学说来说明经济全球化会提高全球的福利水平,因为它促进贸易和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当今各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比较优势来看,发展中国家固然拥有劳动力优势,但在目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之下,它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发达国家极大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熟练劳动力向发达国家流动,非熟练劳动力却很难向发达国家移民。因此,他们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发达国家所具有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却是发展中国家不可或缺的,现在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就是明证。因此,拥有这些要素的发达国家在要素收入分配上自然具有压倒的优先权和决定权。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又具有了新的比较优势,这就是信息和知识优势。这些优势是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从发展趋势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和知识要素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可以预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可能进一步恶化。新晨
毋庸争辩的是,不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如何评价,也不管这个进程如何充满矛盾和曲折,它都会不断向前发展。关键在于,经济全球化在今后要取得切实的进展,就必须找到适当的解决不公平问题的办法,使得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得到合理的利益,防止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被边缘化。当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为此制定正确的对策,以便能够在全球化过程中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完全正确的政策选择,它可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以便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合作与竞争,从而达到与世界各国实现“双赢”、“共赢”的目的。
第三,应对外部环境的关键是全力搞好国内的发展。在当前有限宽松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发展必须立足国内,融入世界,不搞对抗,有限介入,改善周边。这种战略比较符合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不能融入世界,就没有出路。但是,中国没有全球战略利益,对世界事务只能有限介入。追求全球利益,不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同时中国的国力也不允许这样做。
但是,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也应该负起责任,把周边的环境经营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决策是及时和必要的。亚洲还有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亚洲搞好了,30亿人口的地区稳定了,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最大贡献。反过来,亚洲繁荣了,中国的长远发展才有坚实和可靠的基础。中国应该以亲戚的态度同亚洲各国友好相处。应该以此作为中国经营周边的长期方针。采取亲戚的态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既然是亲戚,就应该平等相处,不能有任何大国心态,下定决心同亲戚和邻居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二是像走亲戚一样频繁交往、友好协商。亚洲各国的发展支持了中国的繁荣,中国的繁荣又使各国得到实在的好处。这样,不仅“中国威胁论”可以不攻自破,而且大大推进了亚洲的合作事业。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为一些假象所迷惑,如所谓的中国是“世界工厂”等等。我们始终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上面。一个国家没有可能在一切产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却完全有可能也应该在某几个领域通过技术创新而具有国际竞争力,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应当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创造出越来越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迅速提高中国工业的技术水平,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使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再翻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