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院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院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院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院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专业日常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具体引领,是学生顺利获取知识和提高素养的重要依托。“刚性”课程体系须兼顾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和专业特色,“柔性”课程体系须兼顾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要求。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需要以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为指导,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贯彻OBE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中不同的课程,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基于各课程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构成的有机整体。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专业日常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具体引领,是学生顺利获取知识和提高素养的重要依托。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行政管理专业呈现行政管理的系统化、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行政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最优化、行政事务工作的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专业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将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行政管理专业“刚柔相济”课程体系的内在要求

(一)“刚性”课程体系须兼顾国家质量标准和专业特色所谓“刚性”课程体系就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能随意的设置。在这里“刚性”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其二,在构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要求,能够反映专业自身的内在特征。在2012年,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教育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在专业目录中,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年限、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重要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这对本专业建设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在2018年,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公共管理类国家质量标准中,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众所周知,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国家质量标准是在广泛调研基础之上、经过大量论证才形成的,因此它是构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所必须参照的基本依据。

(二)“柔性”课程体系须兼顾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要求“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如果说“刚性”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稳定性,那么“柔性”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和动态变化性。在这里“柔性”课程体系也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适应当前国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要求;其二,在构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尽量适应社会对学生不同的能力需求,既要考虑学生眼前就业需求,又要兼顾未来职业生涯提升的素质要求。

二、目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2000年以来在原有专科基础上升级而来,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临很多问题,培养的人才技术应用能力不强,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就专业类课程体系来说,通过对国内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最新培养方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核心课程设置标准不一,专业课程体系未能体现专业特色首先,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法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八门课程。在实际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地方本科院校核心课程设置呈现标准不一、随意设置的特征。譬如,有的学校把人力资源管理做为选修课;有的学校把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做为专业选修课程;还有相当部分学校没有开设行政组织学。其次,在2018年颁布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专业类课程体系包括三大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而事实上,虽然有的学校把专业类课程体系分为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课程,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培养方案中没有对专业类课程体系进行细分,只是把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最后,曾有学者对国内部分高校调查分析后认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似乎很像一个‘松散的学科’拼盘,属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比重大约占到了73.04%”。[4]目前笔者对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观察,这种状况依然存在。专业类课程体系太过宽泛,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统计学、秘书学、传播学、会计学等领域的知识。由于总学分和学时数是有限的(2018年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规定,公共管理类各专业总学分应控制在140-160学分之间),其它学科课程开的太多,势必会压缩本专业课程的开设。

(二)原理性课程有余,技能性课程不足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5年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办学思路要真正转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做好转型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问题是原理性课程开了很多,绝大多数是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政府经济学、社会学、地方政府学等原理性课程,应用技能型课程非常少。就笔者考查的一些学校来说,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和社会研究方法;有的学校开设了行政写作与技巧、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等课程,但是总体来说真正属于直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只不过二、三门,这反映出一些地方高校还是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中心,而不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三)专业课程体系僵化,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行政管理人才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最终还是要体现在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学生从事管理岗位所拥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实践技能。近几年,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影响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质量不容乐观。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一般有考研、考公务员、参加事业单位招考、参加企业招聘等几种情况。笔者通过对本人所在院校的学生调查发现,学生们在选择时首先考虑的考研,当自己不想或不能考研时就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的考试,最后选择到企业就业。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是构建课程体系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然而现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僵化、封闭的现象,一方面不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需求,譬如针对公务员招录、考研设置的课程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仍然囿于狭义行政范畴,忽略了学生初次就业主要在中小企业的现实,对企业行政管理所需要的技能性课程开的不够。

三、行政管理专业“刚柔相济”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以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为指导,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构建,也要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所指出的属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一方面需要全部开设,另一方面对开设的顺序要做出合理安排。其次,专业类课程体系在形式上以2018国家教学质量标准为参考,统一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再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至于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这是随后课程体系构建所必须认真讨论的话题。最后,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安排上,要避免“大而全”,无所不包的现象。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有政治学和管理学的取向。笔者认为,政治学的课程要注意和公修课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衔接,减少专业课中的政治学方面课程比重。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其它学科知识在逻辑上应该与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技能,开设能反映行政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譬如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公文写作、行政案例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行政管理思想史、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

(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贯彻OBE教育理念OBE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将能力培养贯穿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大学四年学习,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一般需要拥有良好的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政策问题分析能力、组织计划能力、行政沟通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危机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及就业能力等等。很显然,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想通过短短四年时间,让学生拥有这么多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这就需要根据行政管理岗位所需能力、专业培养目标和学院自身所拥有的条件,突出培养某几方面能力,作为自己的特色能力。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2018年修订培养方案时,在对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状况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把培养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作为重点。然后以能力为中心,构造专业课程模块。在政治鉴别能力模块本模块打通了和公修课的界限,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军事理论,军事训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制度等课程。在公文写作能力能力模块,结合通识课设置了大学语文、形式逻辑、公文写作理论与实务、申论、行政文秘等课程。信息处理能力模块,设置了高等数学、应用统计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

(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贯彻OBE的教学理念说到底还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既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考研、考公务员、到企业入职这是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所客观面临的几种情况,并且每一种情况都有相当数量学生选择。因此,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兼顾不同类学生的需要,通过“柔性”课程体系来实现。具体来说,其一,构建继续深造(考研)方向模块,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这个方向模块可以包括政治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公共行政学、行政组织学、公共管理学、西方行政学说史、政治思想史、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其二,构建公务员方向模块,培养学生行政职业素养和能力。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是“凡进必考”,国家目前也没有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做出政策倾斜。因此,为了使本专业学生在公务员招录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以设置大学语文、形式逻辑、公文写作理论与实务、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市政学、行政法等课程。其三,构建企业行政方向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结合第二课堂和专业实习,设置演讲与口才、秘书社交礼仪、商务沟通与谈判、公共关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管理、社会调查方法、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危机管理等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敏江.“立德树人”视域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2]长江职业学院课题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原则和分类方法--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问题的研究”[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2).

[3]赵卫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7).

[4]屈站.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基于国内15所高校培养方案的实证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

作者:马君昭 单位:平顶山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