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立德树人视域下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立德树人视域下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立德树人视域下行政管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立德树人视域下行政管理论文

一、“立德树人视域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恢复行政管理本科教育以来,行政管理专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已经有200多所高校建立了行政管理专业,各个高校已经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教学培养模式与相对固定的专业课程设置。然而,从“立德树人”视域检视,现阶段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与“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相适应。

(一)偏重知识理论的掌握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现代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为人民创造福祉的基础之上,即以服务人民为价值取向,以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要为旨归,而不是立足于满足少数人或行政官员自身利益的需要。行政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只有在这种专业意识的指引下,才能培养他们的民本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通过专业学习所获得的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方法才能发挥正确作用。这是保证我国政府成为履行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现代政府之前提。然而,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存在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人文素养的提高。现有的人文素质培养基本限于一些通识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基本原理等,而作为研究行政活动中的文化、伦理现象的应用学科———行政文化学、行政伦理学、民主行政、法治行政在很多高校都尚未开设。

(二)缺乏内在的联系和梯度发展的必要衔接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认为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密切相关,行政管理专业脱胎于政治学;另一种为管理学倾向,在课程设置中,政治学与管理学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如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政治学类课程有8门,管理学类课程有5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政治学类课程则是7门,分别是政治学原理、当代国际关系、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政治心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管理学类课程有5门,分别是管理学原理、西方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学、城市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单纯从政治学取向或管理学取向来进行行政管理学的课程设置,不仅导致课程体系的单一化和趋同化,而且抹杀了行政管理学综合性、复合型的学科特点,行政管理专业成了没有专业的“万金油”。更为重要的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这个体系的各门课程都是行政管理学学科内部持续演进和知识发展的结果。因此,各门课程之间应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逻辑衔接。但实际上,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必要衔接,知识结构层次体现得不明显。笔者曾对国内11所研究型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实证研究,这些高校除了自身领域的行政与公共管理类课程之外,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课程模块中的平均比重大约占到了71.58%。以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学导论、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学、社会保障概论等课程占据了课程体系中的绝大部分。在有限的总学时限制下,学到的东西不够系统、连贯、深入。知识链条的断裂,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扎实程度不及政治学专业学生深厚;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如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突出。

(三)在社会问题的分析方法与解决技能上着力不足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行政管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行政管理的系统化、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行政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最优化、行政事务工作的自动化。因此,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主动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尽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要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内容,但传授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智力和能力的转变,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是传授他们科学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然而,从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培养学生分析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课程不到20%,而基本原理类的课程所占比例达到50%~60%。基本原理类的课程内容中,又以概论性、原理性和介绍性的教学内容居多,操作技能、操作方法、管理流程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居少。这样的课程设置,难以使学生掌握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和混合研究等研究方法和具备更高级的专业素养,因而难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此外,行政管理课程设置的内容重复单一,缺乏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目前全国本科阶段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院校多达200多所,但在教育部和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公布的7批34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只有12所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课程设置的内容缺乏特色,使得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同质化,难以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优化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

课程体系优化是对课程设置问题的正视,是对已有矛盾与疑难的探究,是改善现状的必须途径。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如何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学科拼盘”式的结构,如何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学科边界,如何克服行政管理专业的“身份危机”和“合法性危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是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满足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整个行政管理学界的艰难使命。(一)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行政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应该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需要出发,从未来科学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需要出发,从培养对象的不同层次出发,允许多种课程模式的存在。[7]宽基础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活模块是指学生在具备广博而扎实的基础后,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做法就是建立一个基础模块和几个方向模块,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选修某一个或几个方向模块的课程。基础模块包含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系统而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行政科学的基本理论,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基础模块有:①基本理论和政治素质课模块,主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课程。②人文基础课模块。这部分课程模块由该专业所涵盖学科的基础课构成。方向模块的设置,应当着力对现有课程体系大胆革新,删除或合并一些过时、重复以及与现实严重脱节的课程,多增加一些学科前沿性、应用性和交叉性的课程。方向模块由专业选修课、任选课等构成,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方向模块有:①继续深造模块:包括比较行政学、行政学说史、行政哲学、行政文化学、公共行政研究方法等课程。②公务员考试模块:包括公务员制度、行政职业能力开发、秘书学、市政学等课程。③政策咨询方向模块:包括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决策咨询、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等。④企业行政管理方向模块: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定量分析、企业文化与形象设计等课程。

(二)彰显学科自身特色行政管理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竭力避免简单的“大杂烩”或“拼盘”。在充分了解人才需求的基础之上,遵循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结合所在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资源和学科优势,合理规划课程内容,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在对行政管理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安排时,不要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内容的有效性、科学性和整体性,量体裁衣。①内容的有效性,即课程内容必须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过于复杂的行政管理案例,有些硕士生、博士生在理解上都有困难,这样的案例进入学科课程,只会使学生对学科的理解更加模糊。过于简单的行政管理案例,则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迁移力和探究精神。②内容的科学性,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动态选择适应性强、包容性大、派生能力强的知识点,使学生能理解并熟练运用一般管理尤其是政府部门运用公权力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普遍规律。③内容的整体性,则是指各课程要纵向有效衔接、横向协调配合,尤其是要注重课程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逻辑递进性。除此以外,行政管理课程设置还要考虑地方、区域特色,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开发创新出更多的专业特色。比如,大连海事大学利用其培养航运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优势,凝练“港航行政管理”的学科特色,其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广受港航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水平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高校,因而其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就突出了城市管理的特色。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行政管理应用型、实践性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其中的关键在于把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专业主干理论教学、专业综合理论教学等理论教学体系和社会观察与调查、专业实验与技能操作、社会实习、毕业生研究报告等实践教学模式看作是一个互动关联的整体,并根据学年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第一学年,安排社会观察与调查,使新生对行政管理专业有一定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和需求。第二学年,安排专业实验与技能操作。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两个方面。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公共服务领域活动进行深层次观察、分析、归纳、整合的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则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工作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第三学年,安排社会实习。目前,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实习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就选择一些具体管理服务业务的公共部门。然而,一些具体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明显,这就使社会实习失去了专业性特征而弱化为一般性的实践素质训练。因此,需要创新社会实习模式,通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校企联合实践模式、公民体验教育活动等形式,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并通过调研、研讨交流等探索性活动去发现和分析问题,最终成果是写一篇调查报告,而不是一篇“拼凑”、“注水”的毕业论文

(四)重视人文素养培训在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精神气质的陶冶和人格品质的塑造。提升人文素养,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带有一定学分的校内外学术讲座做精做实。例如,苏州大学的敬文书院借助敬文讲堂这个平台,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围绕文化传承、艺术审美、科学探索、国际视野等四大板块的内容,为包括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内的文科学生提供能够提升其人文素养的学分课程。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校内讲座以外,还需要从管理者的观念、品格、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强化训练,如开展务实、敬业、拼搏、创新精神的训练,注重伦理道德、毅力、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加强人际沟通、表达能力、创业策划、情商训练和社交礼仪等素质的培养,等等。

作者:余敏江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