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宪法学研讨式教学课堂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形势对法律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法律人才。然而,目前培养的法律人才存在“说不出”、“想不到”、“写不好”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法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亟须改革。为此,我们宪法教学小组进行研讨式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宪法学研讨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堂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搞好研讨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严谨、科学的课堂教学程序至关重要。
(一)教师导入新课教师在进行研讨式教学时,教师导入新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教师简要地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后,有利于学生联系这些背景知识进行思考,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如宪法研讨式教学内容“宪法的产生”,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必须介绍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第二,教师引出课堂研讨的选题。教师要根据宪法学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选题。教师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宪法学教学内容,又要切合学生密切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既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宪法研讨式教学内容“宪法的产生”,教师设计的选题必须包括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是什么?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宪法产生的法律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二)学生对选题发表观点教师引出选题后,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言,对选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或求异思维,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不允许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质疑和挑战。如宪法研讨式教学内容“宪法的产生”,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资产阶级革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否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地主贵族的暴虐统治有关。
(三)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对选题发言后,有些问题可能在学生中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性观点和看法。教师针对这些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无须再深入展开讨论。教师要把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两派或多派观点摆出来,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必要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如宪法研讨式教学内容“宪法的产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发言时出现两派观点:一派观点是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派观点是宪法产生历史背景是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地主贵族的暴虐统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经过辩论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教师小结当学生对选题讨论已经得出结论,讨论或辩论基本完成,没有新的观点出现,教师要及时要求学生停止讨论或辩论,教师对本选题的讨论进行小结,指出学生讨论或辩论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完善学生讨论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得出选题正确的结论。如针对两派观点的辩论:一派观点是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派观点是宪法产生历史背景是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地主贵族的暴虐统治。教师小结时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两派观点是密切联系的,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地主贵族的暴虐统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两派观点都是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课堂教学PPT设计
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设计PPT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设计PPT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准确性教师设计课堂PPT时,要钻透教材和教学内容,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同时还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辩证地分析学术界的一些主要观点,保证PPT内容的准确性。PPT内容准确性包括教学观点客观、正确、鲜明,不能有模拟两可、含糊不清的内容和观点,更不能有错误的观点。
(二)概括性课堂教学PPT是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提炼,具有概括性。教师制作PPT时防止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将教材和教学内容搬PPT教学课件中来。这样教师教学没有重点,学生听课也十分吃力。教师应坚持“重点论”,抓住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和关键点,让学生知道本堂课的难点在哪?重点有几个?这样学生听课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实现研讨式教学目标。
(三)关联性教师在设计计课堂教学PPT时,要注意关联性。教师既要把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概括、提炼出来融进PPT中,也要把与教材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融入PPT之中,增加PPT内容的含量。这样既可以使、增加研讨式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
(四)逻辑性教师在设计计课堂教学PPT时,要注意逻辑性。PPT的逻辑性应注意两点:第一,PPT内容本身的逻辑必须严谨。即PPT的文字表达、语法、标点符号等必须严谨,不能有逻辑性的错误。第二,PPT章节之间内容的逻辑必须严谨。一堂课教学可能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内容之间必须严谨,不能有逻辑性错误。同时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排列也不能有逻辑错误。
(五)视觉性教师在设计计课堂教学PPT时要注意视觉效果。根据宪法学教学内容,可以添加一些图片、漫画,使PPT图文并茂,增强视觉效果,学生在研讨过程中能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同时,一些图片、漫画也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时的灵感,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师生互动设计
宪法研讨式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师生互动是研讨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搞好研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和权威,教师的身份转换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宪法研讨式教学中课堂师生互动应注意以下几三个方面问题:
(一)和谐性教师作为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包括师生之间课堂地位平等和学生之间课堂地位平等,没有课堂权威者和主宰着。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在课堂上既可以质疑别人的观点,同时自己也是被质疑的对象。这种课堂研讨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起引导和答疑的作用。这种研讨式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见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打破教师主宰课堂单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是教学方法上根本性变革。
(二)启发性在宪法研讨式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学生在发言、讨论或者辩论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漫无目的的发言和与选题无关的发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朝着教学任务和目标靠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及时地提出一些带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思考、讨论或者辩论,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也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三)趣味性在宪法研讨式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要注意趣味性。教学是一种充满艺术的活动,是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要把情感融进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教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随机应变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或者辩论。这些问题既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又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学生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第二,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语言要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高低是能否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注意课堂教学语言抑扬顿挫、语速快慢,同时注意语言内容的丰富和有趣。教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技体语言要丰富。教师的技体语言语言宝库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以及步伐等。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关爱的手势,都可以让学生倍感亲切,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关怀。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师生互动的教学中来。
四、课堂总结设计
学生课堂研讨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教学环节结束。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头看”,即要求教师针对整个课堂讨论环节(包括所有的选题研讨情况)进行教学总结。教师在总结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全面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要注意总结内容的全面性,即对学生在宪法学研讨过程中进行全面总结。每次宪法研讨教学一般有五个或者六个选题,教师在作全面总结时,要对每个选题的研讨情况进行总结。
(二)客观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要注意总结内容的客观性,即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课堂研讨情况。对学生在课堂研讨中成功之处,要给予表扬,特别是在研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对学生在研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毫无保留的指出来,要求学生改正。
(三)辩证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要注意总结内容的辩证性,即一分为二地态度分析学生课堂研讨的情况。对教材和学者的观点要进行辩证的分析,同时对学生在课堂研讨中出现的观点也要进行辩证的分析。
(四)前瞻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要注意总结内容的展望性,即教师要指出学生所研讨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对学生所研讨的问题提出前瞻性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去探求新领域、新知识。
作者:尹长海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学院政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