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服毒自杀患者的社会心理论文范文

服毒自杀患者的社会心理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服毒自杀患者的社会心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服毒自杀患者的社会心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评价方法记录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效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效率的反馈情况;随机调查,获取患者是否再次自杀、是否生活自信等远期生活情况。

1.2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取病理学急救措施后,8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在医院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配合率、身体一次恢复率均低于干预组;干预组患者的再次自杀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本课题的研究表明,借助社会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再次自杀的几率。要重视社会心理干预疗法的作用[3]。

3.1原因分析相关分析发现,导致患者服毒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患者自身的原因,如患者缺乏自信、自卑、对未来悲观、对已对他人要求过高、依赖、行为程式化而缺乏灵活性或性情急躁、人际关系极端化和社会孤独感;也有客体及主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如有研究揭示:自杀年龄21~40岁年龄组中,可能由于刚从校园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要面对工作、婚姻、恋爱和社会交往等多种生活压力,易感情用事,好冲动,不能正确应对各种挫折与变化,故用自杀的方式来逃避[5]。临床资料分析发现,社会心理对服毒自杀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对社会不适应、抱怨社会、甚至对社会怀有恐惧的患者,更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再次自杀率亦相对较高。

3.2变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由于医疗、就业、住房和教育等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增多,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资源分配不均等社会现象的影响,不同个体从社会获得的财富、利益、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出现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错位、脱离实际的问题。他们在自己或社会设定的角色中挣扎走不出来而陷入抑郁寡欢、盲目攀比、悲观失望、焦躁不安、心烦意乱和怨气深重的恶性循环中,出现精神衰弱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各种症状,甚者服毒自杀。不仅如此,这些消极的、病态的个体心理又不断汇聚,社会出现的攀比、急躁、浮躁、暴躁等无意识社会心理又反过来不断地冲刷着个体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社会环境,进而加重个体心理危机,再次自杀。以上特征从几个临床数据可以窥见:农村服毒自杀患者明显高于城市服毒自杀患者,学历较低的服毒自杀患者明显高于学历高的服毒自杀患者,女性服毒自杀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服毒自杀患者,21~30岁年龄段服毒自杀患者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服毒自杀患者。本研究中有近30例病例全部符合这几个特征。这就揭示了他们社会角色的异化,一旦在金钱、攀比、留守、孤独和悲观等问题上心理矛盾郁结,陷入死角,排解不了,就会走向极端。

3.3对策经验

3.3.1从思想上重视社会心理对个体心理形成的影响。对服毒自杀患者,心理上的治愈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一个17岁高二学生,服敌敌畏自杀。原因只是家长数落他不如邻居家孩子成绩好。抢救成功后,当医生问其是否感受到身体痛苦,患者竟面带笑容地回答说没什么。所以应当重视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治疗,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入手,向其灌输成长成才的正确人生观。经过心理干预治疗,这名患者身心健康恢复并顺利考入大学。

3.3.2在行动中关注社会现实,加强学习,掌握和运用社会心理干预疗法。如:一28岁农村妇女,连生三胎都是女儿,不堪婆婆、丈夫数落而轻生。在后期心理干预治疗中,医生先后多次与其丈夫、婆婆沟通交谈,并由女医生和患者进行了交流,帮助患者家庭建立和谐关系,该患者没有发生再次自杀现象。综上所述,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工作中,应更多地关注自杀服毒患者的无意识社会心理状况,重视社会心理分析和干预。

作者:刘涵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