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院校人权观教育实施途径范文

院校人权观教育实施途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院校人权观教育实施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院校人权观教育实施途径

系统论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认为,一个体系的要素、结构、功能与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影响到它的发展,分析系统各要素的功能结构,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配置,才能实现系统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应。受此启发,笔者力求在当前中国语境下,从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应然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探讨高校制度创新和人权教育师资培养等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目标的多维路径。

一、确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要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最根本的价值原则与核心理念。在200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深刻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其中,“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体现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出的新要求。在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体现为一种知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向学生灌输有关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的知识,似乎知识多就意味着人的思想水平高、素质能力强。这一理念的缺陷实质上是人性关怀的缺失。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则是将“人”视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以人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强调的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灌输”,凸显的是“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而不是知识本身。因此,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贯彻实践。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匡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两个方面的价值目标。其中,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大学生思想教育着重强调其社会价值目标,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管理价值等,而个人的价值目标,即大学生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则往往被忽视,这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发展。贯彻以人为本,要求我们重新定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在重视社会价值目标的同时,把个人价值目标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次,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更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更注重大学生的法定权利和思想自由,更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尽快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工作体系。再次,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对育人环境的优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为今之计,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理念,形成教育合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必须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二、设计多种层次教育目标

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教育目标可以从三个角度具体化:第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一般目标是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阐释,对国际国内人权热点问题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人权现象的正确而通俗的解释,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分析有关人权问题或人权现象,培养学生的现代伦理观念和人权意识。特殊目标是指学校人权教育在不同国家或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体现了学校人权教育体系的现实针对性和开放性。应加强大学生的人权认知知识的教育;针对青少年主体权利意识的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状况,应注重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高校人权教育既要保持其特有的质,又要根据社会发展做出适时的调整,与时俱进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第二,从大学生主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目标是一个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权认知知识、人权价值意识,最终提升人权行为能力的多层次要求。第三,从人权教育本身特性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目标要在充分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层次性和有序性。注意学校人权教育目标的层序性,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开展学生人权教育是许多国家的共同特色。

三、创新人权教育教学方式

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系统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开展人权教育。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下列方式:首先,基于我国宪法和现有法律保护体系,考虑到国际人权法与国内人权保护条文之间的衔接,我们可以参考境外的人权教育读本,将适合中国高校人权教育的具体内容编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课程中。针对中国人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高校人权教育内容可依照如下七个层次制定和展开:人权的核心价值、人权的特征及其特殊性、人权的基本概念、人权历史、人权基本内容、人权实践、人权现实问题探讨。围绕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从人权保障制度到人权思想道德,使人权道德观念与人权司法制度相互交融,分别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其次,结合人权教育本身的特点,可以将人权教育开发为学校活动课程,并以人权教育原有独特的概念架构为主轴,以相关主题内涵为纬度对主题进行整合,并依据能力指标制定相关活动。再次,开设人权选修课和各种人权知识讲座以及借助课外活动开展人权教育也是提升学生人权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当然,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方式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局限在上述哪一种或几种,它需要教育者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采用各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培养发展人权师资力量

提高大学生的人权意识和知识,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人权意识和知识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既符合教育者的要求,也符合受教育者的要求。教师对于人权教育的理解和教学质量,必将影响学生对人权的认知及学习态度,更与人权教育的实施成效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提高教育体系内部扩展人权教育的能力。在以往师资培养的养成过程中,人权相关议题并未被纳入师资培训课程中,以致教师对于人权议题普遍感到陌生。因此,高校可经常开展与人权教育相关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人权意识。针对教师人权意识与素养部分,定期办理人权讲座,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长期进修、短期培训、调研,参加国内外各类相关报告会、研讨会,接触实际工作等形式,使我国高校的人权教育早日与世界接轨。唯有如此,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方能取得实效。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