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农村人口生育观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生育观念,是指人们对生育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支配人们婚育行为的主导因素。中国将在21世纪50年代迎来总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的三大高峰,要想妥善处理好人口问题,重点在于农村人口,难点在于流动人口。从四个方面浅析中国农村人口的生育观念:中国人口现状、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原因、农村生育观念、农村生育行为趋势。
[关键词]:中国人口;农村生育观念;农村生育行为
1中国人口现状
1.1中国正处于总人口增长的最高峰
从历史记录来看,中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期是从战国末期到汉朝初期:据史料统计,战国末期人口数量少于1000万,汉朝初期人口数量6000万左右,也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时期,历经210年。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出现在清朝初期,也就是公元1600年。从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中国的总人口从1亿增加到3亿。到1840年,中国人口达到4亿。也就是说,135年间,中国人口增加3亿。其实,清朝时期人口问题已经凸显,有史学家将这一时期描述为“饥饿的盛世”。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期是从1949年至今。也就是将近70年的时间,人口从4.5亿激增至14亿。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期人口增长并不是按照相同的速度的。20世纪70年代,由于人口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规定为基本国策。2016年,中国决定全面推行“二胎政策”。
1.2中国正处于老年人口增长的最高峰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1.3亿人左右,占总人口10.2%。而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这也充分证明中国正处于老年人口增长的最高峰。
1.3中国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最高峰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一千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就是正在享受“人口红利”。
2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原因
2.1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对我国传统生育观念影响深远。儒家思想中的生育观念体现为:多子多福。如儒家思想里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等。农村传统封建思想盛行,最典型的是“重男轻女”,至今很多农村地区仍存在这种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悲剧意识”也能体现中国传统生育观念,尤其与西方文学作品比较。比如,许仙与白素贞两人育有一子,罗密欧与朱丽叶却是双双殉情。
2.2受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许多农村家庭只有多生育子女,特别是生育儿子,才能生存下去。如:在甘肃某个缺水的小村庄,需要每天到山下挑水回来才能生存,若是没有儿子,家里连用水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甚至难以存活。
2.3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农民并不处于国家社会保障的范围里,农民的养老就只能依靠子女。农民为了保证老了有人照顾自己,会倾向多生,尤其多生儿子。此外,还与中国古代农村生产力落后、卫生条件缺乏、受教育程度低等也有直接关系。
3农民生育观
3.1农民传统生育观
受到中国封建传统的影响,农民有根深蒂固的生育观: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和重男轻女。传统生育目的功利性强,如“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养儿防老”等。
3.2农民现代生育观
农民生育观现状不可一概而论,因为农民已经大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农民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有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典型的应属二代农民工。二代农民工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除了户籍在农村,生育观念等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吴家顺等人划分了农民工的类型,并对他们的生育观念进行研究,得出“离土不离乡候鸟型”是现在农民工的大部分情况,虽然他们的传统生育观念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是开始受到城市生育观念的影响。而“离土又离乡准市民型”,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晚婚晚育、生育一胎、男女无别”,重视子女的教育,逐渐成为主流想法。
4农民生育行为趋势
4.1生育目的功利性弱化
青年农民的生育目的不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青年农民没有因为生育“接班人”的想法,这与上一代拼命生儿子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更多人接受了“女儿也是接班人”的现代生育观念。
4.2生育数量与政策基本符合
“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初期,我国大部分农民是不能接受和理解这样的政策的。很多人为了生儿子,即使超生罚款也在所不惜,为了躲避计生办,把生下的女儿过继给别人家的更是不计其数。在生育数量的考察上,全国人口在总体上是与国家政策相符合的。
4.3生育男孩偏好弱化
在传统农民生育观念中,只有儿子可以传宗接代,女儿嫁出去就不是家里人了,女儿无法为父母养老,养老靠儿子。“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不仅淡化了女性的权益,而且造成了当今社会男女比例失重的局面。但是,性别偏好在当今社会有别于以前,农民对男孩的性别偏好明显减弱。他们认为“女儿也是传后人”、“生男生女都一样”。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胎是儿子的家庭,生二胎的可能性小于第一胎是女儿的家庭。这一点也说明生育行为还落后于生育观念。
4.4婚育时间选择趋向理性
生育时间包括结婚年龄、各胎生育年龄及间隔等方面的内容。在农村传统社会中,早婚早育现象较为普遍,在上一代人中表现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女性的早婚早育现象要多于男性,甚至早婚早育基本集中在女性身上。如今早婚早育的现象明显减少,根据结婚年龄的统计数据来看,基本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关于选择什么时候生育一胎大多是没有计划的,生育一胎时间的发生是无意识行为的结果,有极个别有计划的也会因为避孕措施失败等原因使计划泡汤。相对于一胎,二胎生育大部分国民是做了一定计划和选择的。
4.5重视子女生育质量
有学者将生育质量分成生育质量和生育期望两个方面,生育质量主要指优生,生育期望主要是对子女教育和人生道路的期望。优生是所有家庭的希望,现代生育技术也大大提升了优生的可能性。现在大部分农村孕妇都按时到医院接受检查,有些青年农民还采取远离电脑、更换手机、进行胎教等手段来促成优生。同时每一对青年夫妇都想尽办法,为子女成长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可见优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青年农民希望通过教育来完成人生期望。但是关于教育的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首先,现在的青年农民忙着挣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亲自关注孩子的教育,把更多的指望放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上;其次,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不能胜任;再者,没有较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内容,对孩子的娇惯、放纵,导致孩子自身发展出现问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还存在一味地跟风,盲目的选择补习、培训学校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俊峰,韩雪丹.农民生育行为中的制度化逃避[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2).
[2]郭志刚,邓国胜.中国婚姻拥挤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3).
[3]潘贵玉(主编).中华生育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4]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彭希哲,戴星翼(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生育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钱莹莹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