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口流动因素对养老保险的影响范文

人口流动因素对养老保险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口流动因素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口流动因素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一、农村养老模式与人口流动的关系

养老模式与养老资源存在着对应关系。从理论上讲不同养老模式下,养老需求的负担形式也不相同。人口的流动因素影响着养老资源的供给,因而影响养老模式的选择。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微观的个人、家庭,和宏观的社会。在不同养老模式框架下,养老资源有着不同的特点。人口流动带来最明显影响的是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终趋于缩小,也就是创造财富的人口减少,享受财富的人口增加。在一贯的中国家庭养老模式下,个人和家庭主要承担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资源的提供;二是养老功能的实现。但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体系中并没有把这两方面的费用进行直接参与。因此,这种增加的农村养老负担由家庭劳动力所承担。这就要求扩大养老资源获取范围,分散养老风险,养老模式必然由家庭向社会转变。在社会养老模式下,养老费用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老龄化必然导致养老费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扩大。老龄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加之福利刚性,必然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二、中国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老资源供给与需求产生矛盾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导致了农村劳动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增加。而在农村劳动年龄结构老龄化的增加必然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进一步对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第一,在农村劳动者年龄结构高低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由于农村的生产和经营多数是与体力相关,所以,在劳动以及生产经营这些方面,农村的老年人和青壮年人相比要相差很多。第二点,由于出现了在农村老龄化的问题,从而减低了农村在生产基金的运用率。我们知道积累和消费基金是呈反向关系的,这一关系的前提条件是一定的时期内某地区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发生的。基于这种观点,农村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势必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消费量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消费量增加的直接结果是降低了生产基金的积累。农村生产基金的下降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而这些又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减弱了农村养老的经济基础。第三点是老龄人口比例上升,老年被抚养比率也逐渐变大。这说明劳动年龄人口不仅要承担自身的生活成本的费用,还要承担由于老龄化增加造成过多的老年人口生活成本的费用。因此,加重了农村很多青壮年的生活成本负担。而这些问题又对社会增加负担,进一步增加了农村老龄化问题的解决。由于农村很多劳动力涌向城镇,使得农村的青壮年减少孤老家庭增多。而这些老人的养老状况相对较差。

2、人口流动对中国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人们认为“家庭养老”、“养儿防老”是养老的一种理性选择,特别是中国农村把这种选择作为自己养老状态的一种稳定预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城市的现代家庭观念和养老观念影响了农村的打工者,这些在城市中的农村流动人口从对新型养老保障观念的认识、了解到接受,逐渐替代传统的养老观念。促使很多的农村人加入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这种思想的产生打破了原有的家庭的养老模式,使中国的老年人养老面临严峻的考验。人们不得不需求符合新形势下的老年人养老模式。但这种模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符合现有人口流动大环境的前提。

三、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人口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方面,而最主要的影响是家庭的流动。这种流动主要是降低了家庭养老功能,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相适应。这正是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所面临的严重考验。因此,中国农村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人口分化等因素对养老保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现有的情况来说,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更加适合选择社会养老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所结合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选择应该是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并且要结合人口流动背景来考虑。由于中国农村地区各自有自己的人口特征,所以,在考虑农村要老模式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人口流动的普遍特征外,还应在人口流动背景下,对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结合农村地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社会养老替代家庭养老是必然趋势。

作者:赵丽娟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关事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