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群众路线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在新形势下,提高党联系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体的质量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党的群众路线视域下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需要对其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规范现有群众互助性合作组织建设。在市场经济形态下,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必须注重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关键词:
群众路线;农民;组织化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本文意在从党的群众路线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能否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到改革开放大业的兴衰成败。农村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迅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农村各类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如何处理执政党与中国政治范畴“群众”中最庞大的群体———农民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密切联系群众,最有效的“联系”方式不是执政党与个体间的联系,而是党组织与公众组织间的联系。提高群众组织化水平能有效降低“联系成本”,更好地发挥群众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但目前的状况是执政党的高度组织化与群众的无组织化之间存在过大反差。中国现有6亿农民,他们是组织化水平最低的社会群体。这导致在与公权力的博弈中,农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由于部分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尤其是有些地方的发展未能较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侵犯农民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农村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必须提高群众的组织化水平。
二、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对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深水区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过度依赖经济发展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在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日益强烈的形势下,必须注重扩大广大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发挥农民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点所在。
(一)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可以使其更好地行使参与权。密切党群关系,必须设置有效的载体或渠道。以往的探索证明,无视农民的政治参与权和脱离法治轨道的“大民主”皆不能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想扩大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必须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二)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可以使其更好地行使表达权。受种种因素制约,农民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需要相应的农民组织深入了解农民诉求、整合提升农民意愿,并以合理的方式比如利用媒体、参加政治活动等进行充分表达。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可以使其更好地行使监督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既能积极争取行使更充分的监督权力,使“制约权力的制度笼子”的钥匙掌握在群众手中,又可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监督能力和监督水平。
三、党的群众路线视域下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基本策略
(一)发挥党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中的引领作用
1、对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进行顶层设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来”的内容是群众的思考与智慧,农民组织的作用之一就是集中群众的所思所想,更好地“转达”给党和政府;“去”的内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它的执行需要农民组织消化、吸收,之后“传达”给农村基层群众,并最终把党的主张变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目前,我国尚未有直接代表农民利益去发挥这种“转达”、“传达”作用的组织。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过于分散。从韩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农协这一全国性农民组织的存在,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代表农民参与国家经济、政治生活进而影响决策的问题。台湾的农会也是较为成功的例子。因此,要想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必须对提高我国农民组织化水平进行顶层设计。重塑党群关系,需要在农民参与政治的“有序性”上做足文章,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迫在眉睫。
2、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党服务群众的窗口。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村党支部普遍存在组织涣散的问题,难以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也较难协调。基于此,要想使村党支部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需要夯实以下工作:配备过硬的支部班子,使那些党性修养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的农村党员进入支部;进行适当的财力倾斜,为那些能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干部开展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切实加强对农村支部的指导工作,尤其乡镇党委要密切与村支部的联系,及时掌握农村党员现状,全面了解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下决心清退那些私心重、威信低、侵犯百姓利益的党员,重新树立党在广大农民中的良好形象。
3、规范现有群众互助性合作组织建设。习在2008年视察济南历城港沟镇冶河村时,曾充分肯定“支部﹢协会”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模式已演变为“支部﹢合作社”。2014年,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超过9万家,居全国第一位。虽然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远未达到台湾农会、韩国日本农协的发展层次,但作为目前存在最广泛的农民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有效配置社会关系资源、健全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协调、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加强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系,对于改善党群关系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政府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政府支持行为的要求去做,既要避免观望态度,又要避免放任自流,做到支持适度、适当,正确引导其发展。积极搭建外部与专业合作社间资金、市场、技术和人才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尤其注重与公司(龙头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注重整合农业局、农机局、科技协会等涉农部门资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切实保证社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同时健全内部人事、财务、营销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重点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严格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坚持按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量和按股份分配的原则。在法律框架下坚持分权的基础上追求合作效益是吸引农民入社的根本力量。三是加强合作社间的协作联合。就目前我国专业合作社情况来看,多数规模小,人员少,资源有限。其产品缺乏精深加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更不具有名牌,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为“产地型”。加强合作社间的协作与联合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避免“单枪匹马”和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合作探索专业合作社的升级之路。从而打破专业合作社总是处于产业链条初端的利益格局,使其升级为“产业型”合作社。四是强化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但这一规定的实施在某些地方已经偏离法制轨道,出现了不少套取国家扶持政策的“假合作社”。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化法律规定并严格执行,真正把国家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设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二)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在市场经济形态下,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必须注重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市场经济要求政府为农民创造自主经营、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但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一般会低于非农产业。在农民弱势地位仍较突出的情况下,政府不能完全将农民推向市场,否则市场竞争会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但政府不能因此对农民组织化进行过度干预,推行行政性经济规则。在此,政府应坚持用市场的、民主的、法制的办法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切实担负起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加强农民组织化宣传引导服务。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一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单个的家庭经营限制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规模性扩张。面对买方市场,农民的市场判断力和竞争力明显不足。二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经营规模化。其特征除土地经营规模外,还有专业化分工、多环节联系、多要素综合等。小规模农户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实现现代化,必须将农民合理地组织起来,即农户重在生产,农民合作组织重在服务。为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政府可通过重点扶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其示范效应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民组织化行政管理服务体制。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挂靠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农机等10多个部门,行政管理体制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端仍较突出。因此,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必须大胆革新行政管理体制,对农业生产链条各环节牵涉部门进行科学分工、形成合力。切实转变行政管理内容,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胆放权于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服务组织,将管理重点放在政策支持、安全保障、质量检测、价格调控、市场规范上。构建完善的农民组织化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准确的信息对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当前,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政府能够提供无偿的信息服务。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提高农民组织化,政府信息服务应做到三个“全方位”:一是网络建设全方位。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储备、6个环节环环相扣,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二是职能部门或人员全方位。从上级部门到镇、村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有专门部门、专人负责信息传送,力求将信息传达到每一位农民。三是媒体信息传递全方位。充分利用报纸、杂志、资料、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等多种媒体,将区域内外、国内外信息资料快速、准确地传送至农民。为农民组织化提供人才服务。一是抓好基层人才建设。村两委班子长期与农民直接打交道,是将农民组织起来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做好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选举、培训工作,使素质高、责任心强、有眼光的村干部成为真正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领头人。二是做好人才帮扶工作。选派科技、金融、经贸等专业人才到农村,协助、指导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更多的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更重要的是,通过帮扶能够带动农村当地人才的培养、成长。三是提高干部的市场组织能力。选派更多的干部到企业或专业协会、中介组织挂职锻炼,实地学习、体验项目、资金、贸易等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加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同时,逐步提高这部分干部的市场适应能力,使其日后组织农民更具针对性。
作者:王玲玲 单位: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