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党的建设科学化群众路线论文范文

党的建设科学化群众路线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群众路线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党的建设科学化群众路线论文

一、中央苏区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对构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探索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布局是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中央苏区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方法,在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思想建设方面,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并且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为加强思想上建党的重要途径。中央苏区时期党的建设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由于党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农村环境中,党员成分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居多。这就导致了党内“地方主义、保守观念、封建思想、家庭观念、享乐主义、金钱主义、不拿枪等现象无奇不有。”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时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给出的办法是实行党的指导机关和党员成分工人化。但这种办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效并不显著。以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在不反对实行党的指导机关和党员成分工人化的同时,正确处理了党的先进性与党的阶级性、党的基础的广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关系,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更是确立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1931年11月的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对加强党内教育训练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方法途径进行了探索。中央苏区时期党的思想建设还注重加强宣传鼓动工作。宣传鼓动工作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也是广泛宣传群众,深入动员群众,坚决依靠群众的工作。目的就是使党和苏维埃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所了解、所拥护、所贯彻,达到得民心、聚民智、用民力、解民忧的效果。可以说,党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所进行的宣传鼓动工作是成功贯彻和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组织建设方面,中央苏区党在发展党员、党支部建设、党管干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中都伴随着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中央苏区在建设和改造党支部上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基层党支部工作好坏的标准,建立了民意评价党支部的绩效机制。中央苏区强调要把党支部建设成“群众中的核心”。从1932年起,中央苏区每年发动一次“支部改造运动”,即每年都组织动员支部全体党员,对本支部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检查,发现缺点错误,制定整改措施;对支部领导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优胜劣汰,淘汰尸位素餐者,选举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同志担任领导。中央苏区还尝试了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干部是执行正确的阶级路线,实现党的决定,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争取群众团结于党的周围,巩固党的全部工作的中心主力”。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干部的工作是否有效能以及效能优劣的标准是能否“夺取群众团结于党的周围”。

作风建设方面,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中央苏区时期已经基本形成。其中,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都是在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气氛。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并践行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找到了践行党的思想路线的工作方法———“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也就是说,共产党员要奉人民群众为先生,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这种政策还要拿到人民群众中去接受检验,以验证其真理性。本人在这方面堪称典范。他先后作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等10多个农村调查,对当时党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工农联盟思想、开辟武装割据道路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示范带动下,中央苏区兴起了调查研究的热潮,促进了苏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条路线肇始于古田会议,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苏区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落实中央指示和决议,涌现出了许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典范。中共兴国县委的“十带头”和“四模范”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十带头”是指“政治学习带头、军事训练带头、执行勤务带头、参军参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购买公债带头、节省粮食带头、发展生产带头、移风易俗带头、优待红军带头”。“四个模范”则是“扩红的模范、干部作风的模范、土地革命的模范、经济文化建设的模范”。这些优良作风赢得了苏区人民的尊重和赞扬。“共产党真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就是这种感情的体现。

反腐倡廉建设方面,从1932年12月起,中央苏区发动了一场持续了两年零八个月的大规模群众性反腐败运动。这场运动创造了几种反腐败的斗争方式:群众性的检举揭发、群众性的调查取证、群众性的公开审判、群众性的舆论监督。这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反腐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群众性反腐败运动是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但这种带有“大民主”色彩的斗争方式又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反腐败运动产生了过激过火和盲目无序的倾向。对这种群众性反腐败运动,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党的建设科学化要靠教育,但更要靠制度。因此,中央苏区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如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务工作制度、支部工作制度、党员训练教育制度、巡视员制度、监察制度,等等。在党的领导下,各级苏维埃政府还建立了代表联系制度和财政制度,红军还建立了伙食管理制度。在贯彻和落实这些制度的过程中,党充分发挥了群众路线的优势。例如,在反腐倡廉上为了强化监督机制,苏维埃政府的各级检察部门都设立了控告局。控告局主要扮演着接受工农劳苦群众对苏维埃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控告,调查控告事实的角色。检察部门还组织了可以“公开的突击检查某苏维埃机关,或国家企业和合作社,以揭破该机关或企业的贪污浪费及一切官僚腐化的现象”的突击队。为了测试某机关对工农群众的态度和工作效率,突击队队员还经常扮作普通群众去某机关请求帮助解决问题。这种群众民主监督机制的强化,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央苏区在探索构建党的建设科学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贯彻和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从而抓住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个关键点———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苏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中央苏区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对努力完成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任务的探索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只是部分执政的政党,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执政党”。但这个时期毕竟在中共的领导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且对苏维埃政府的工作进行了思想政治领导,为后来中共的全面执政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方面有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注重思想理论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1931年11月的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强调了党的教育训练工作。中央苏区响应苏区一大的号召,建立了严密的学习制度。学习的内容除了上级会议精神和指示外,主要是马列主义常识和党的基本知识。为此,中央出版局克服困难出版发行了一大批革命导师的经典著作,有关学校和单位还组织力量翻印编译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读本,另外还创办了许多刊物,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建设的基本常识及先进典型并刊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文等。学习的形式也丰富多彩。如:举办多种形式的训练班、创办各种学校、组织问题研究会,等等。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始终贯穿于中央苏区党的思想建设的过程中,对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充分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为先生,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人民群众为服务者,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是完全打不破的”。

这就指出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为了这份重要性,以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做了许多心系群众的事情。瑞金沙坝院的“红井”是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的生动体现;“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是苏区人民对的浓浓深情;“红井水哟,甜又清.......”更是唱出了苏区人民对共产党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的由衷称赞。在等优秀共产党人的培育之下,广大苏区干部和红军官兵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苏区涌现出了长冈乡和才溪乡这样“苏维埃工作的模范”和一大批“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的模范工作者。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充分贯彻和落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对照客观实际,对照时代主题,对照中心工作,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党永葆生机活力。1927年9月的三湾改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中央苏区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通过古田会议得以制度化,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形式。这一原则是党把马列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表现。中央苏区党针对当时党内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分居多的状况,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单纯靠党的指导机关和党员成分的工人化,而是靠思想政治教育,靠对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这是党把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中国化的表现,是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又一个表现。中央苏区党针对当时党内弥漫的教条主义雾霾,提出和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调查研究作为落实党的思想路线的工作方法,这又是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表现。中央苏区党把马列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了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且以此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创造了良好的工作作风,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又是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表现。

三、中央苏区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行探索而形成的几点经验

中央苏区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几点宝贵的经验。第一,必须把党的建设科学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常抓不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即“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五位一体”、“四自能力”和“一个任务”。这个总要求在党的建设的历史坐标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遵循。这个总要求的每一部分、每一方面、每一节点都是紧密相连、不可偏废的。比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三个方面中学习是前提、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不可割裂。中央苏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这是由当时的客观环境和时代背景决定的,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其他方面的建设。中央苏区在组织建设上尝试了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在作风建设上基本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开展了群众性反腐败运动,并且力求加强反腐机制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一系列有关的工作机制。正是因为注重党的建设的系统性,苏区党的建设才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创造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得到了苏区人民的尊重和支持。当下,我们必须要把党的建设科学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坚持科学发展,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和统筹兼顾的整体机制。第二,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改革创新,提高党管党治党水平,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在动力。苏区党的建设在面对着小农经济占主体,民主政治传统缺乏,思想文化落后,教条主义弥漫的党建环境时,选择的就是改革创新这条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清晰地把握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全面辩证地分析了党建环境,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把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建党原则。如:“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形式;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等等。这些创新性的建党原则在当今依旧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当下我们党的建设也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对照时代主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三,必须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方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要求。中央苏区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以群众路线为根本方法。如:以群众性的宣传鼓动工作加强思想建设;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以群众性的调查研究为落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方法;以群众性监督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形式,等等。这些群众工作的经验对于新形势下我们开展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切实加强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而提供坚强保证。虽然,中共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建面临的环境已经不同于中央苏区时期,但中央苏区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探索所形成的经验,尤其是以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方法的经验对当下提高党经受住四种考验,克服四种危机,增强四种意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依然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刘明辉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