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新闻践行群众路线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抓细节,展现新闻亮点
一条社会新闻之所以能够接地气,吸引观众的眼球,关键就在于抓细节。只有细节到位了,整个新闻才会有亮点。电视新闻报道有着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其中对细节的表现是最为有效的手段,这也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独特表现形式,让观众眼见为实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特色。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细节、事件中的细节往往稍纵即逝,这就需要记者具备很强的新闻洞察力,在复杂的新闻现场善于发现和捕捉细节。耐人寻味的细节是新闻的点睛之笔,鲜活的细节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新闻过去很久了,尽管大家对新闻事件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好的细节却让观众久久不能忘怀。抓住细节,把细节放大,让细节来丰富新闻事件,以此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在《走基层——菜农叶碰大的科技致富路》这篇报道中,笔者所采访的对象是一位朴实的农民,性格内向、话语不多,采访中人物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单靠记者平铺直叙地来讲他如何自学农业科技知识,研发生物农药,整篇报道就显得死气沉沉,没有吸引观众的亮点。所以,笔者在采访中更侧重拍摄他的动手能力,果然,在我们的要求下,菜农老叶亲自为我们配置了自己研发的生物农药,为了证明这种药物对植物和人体无害,老叶把药剂用水稀释后,亲自喝了几口来证明,而恰恰是这个被摄像机记录下来的特殊举动,无需语言的描述就使观众一下子就明白了生物农药的无毒无害性,直观感受到这位菜农对科技致富的执着以及强大的自信心。在另一则《病危孕妇凌雪珠的故事》的系列报道中,虽然笔者在报道中对事件的主人翁凌雪珠病情的严重性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为了进一步让观众体会到这场疾病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的巨大打击以及没钱治病的艰难,就增加了对她老父亲的采访。当凌雪珠的父亲讲到为了给女儿治病,自己把家里唯一一头猪都给卖了后,老泪纵横地蹲在墙角抽泣。采访对象的真情流露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深深地感染了观众。社会新闻要把故事讲好,讲好故事细节是关键,抓好细节的根本是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且很好地去表现它,有了好的细节就不愁没有吸引观众的电视新闻了。
二、多体验,让新闻更具说服力
光说不练等于是在纸上谈兵。同样,社会新闻报道想要生动,具有说服力,记者就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会扮演一名新闻事件的体验者,通过适度的亲身参与,现身说法,使报道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例如,在《海拔900米山村里体验零下2度低温》报道中,笔者一直以一名体验者的身份,从下午到傍晚,从凌晨两点到次日上午,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分别进行低温现场体验。同时,通过讲述自己的身体感受,以及通过试验水结冰的过程,让观众直观了解,低温天气对当地居民和农作物的影响。
在报道福厦高铁通车时,笔者走进车厢,向观众详尽介绍了车厢内的标准化设施,通过操作座位上的控制按钮体现自动服务功能等,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乘坐高铁与乘坐普通列车的区别,展示了动车的人性化设计及舒适度。但是如果仅仅站在动车外,介绍动车是如何如何的舒适,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当然,体验新闻事件时也必须注意一定要适度,不能因为体现真实而影响新闻事件的发展,甚至威胁到自身安全。例如,曾经有一名电视记者在做台风报道时,为了体现风大站不住脚,竟然把自己和树绑在一起,这样的做法让观众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记者身上,而忽略了对新闻事件本身的进一步了解。
三、善追踪,在新闻发展中服务百姓
社会新闻是反映生活、意识、问题、现象,有深度、有教育、有传播意义的事实新闻报道。老百姓无论是通过拨打爆料热线,还是写投诉信等方式反映的问题、现象大多都具有代表性,也是群众期望解决的。所以,记者在接到这类的新闻题材时,首先就应该确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思想。在密切联系群众,客观解读新闻事件的同时,应当一心为群众着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追踪新闻事件发展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例如,在《大白菜价贱伤农》的连续追踪报道中,笔者先对大白菜生产过剩导致销路成问题的情况进行了描述,随后又将这个问题立即反映给了农业、工商等部门。通过舆论敦促,相关部门迅速联系了几家大型超市来消化这些滞留大白菜,顺利解决了白菜的滞留问题,菜农的经济损失基本得到挽回。本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思路进行新闻报道,就能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信赖。
应当注意的是,在接到群众投诉的问题或反映的情况后,尤其是遇到纠纷类的问题时,记者必须把事实调查清楚,避免出现报道不实,对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判断错误,以偏概全等现象。因为缺乏公正性的报道,不但会激化社会矛盾,甚至会让媒体失去公信力,更谈不上服务大众。总之,记者要做好社会新闻,就必须把群众当成最好的老师,在采编过程中务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正确的舆论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架起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在新闻报道中要做到强化大众视野、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诉求,把宣传重点放在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的创新创造和群众的愿望要求上,及时地发掘和展示群众生活当中感动人的身边事。只有走进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新闻工作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蔡江山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电视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