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互联网治理范文

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互联网治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互联网治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互联网治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代化;互联网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都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这些硕果累累的发展成就无不得益于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不忘初心式地坚持,正是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我国在各项重要领域才能跻身或有望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的飞速奋进中也必然会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要想被解决,仅仅发现它们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其客观而又全面的反映到上至领导阶层,下至普通民众,从而使领导层准确发现问题并顺利解决问题,老百姓也能通过这种反映见证党和政府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才是问题解决的最重要也是最佳的途径,一句话概括,问题若想得到妥善解决,首先要使其得到全面的反映,而当下能合格地做到反映这一职能的便是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且不可或缺的各类新闻媒体,这一点从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坚守的“环境检测”功能中便可得到证明,另外,通过具有我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铺天盖地的不实消息或新闻使受众乃至媒体人本身都难分真伪,因此,如何在新时期继续有效地管理媒体、互联网以及舆论,凸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已然成为当下我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当下我国互联网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①。如此庞大的用户量不仅仅代表着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喜人状况,事实上,这些数字还表明,任何一个社会问题若是得到“1×8.29亿”或者是“1×8.17亿”数量的普遍关注且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其严重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党要想运用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效地进行互联网治理,首先就需要厘清当下广泛存在于网络空间的各种问题。

1.1群体极化现象严重

当下我国网民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成群体式的存在,这种成群结队式的集合的优点是面对问题大家可以有组织地进行集思广益,使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并增加解决问题的可行手段的数量;然而,这种集群式的网民们也会暴露出其劣势,那便是任何一个社会问题触动到他们敏感的神经,网民们便会变得非常不理性。塞奇•莫斯科维奇在其著作《群氓的时代》中就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说明:“群体中的人的思想行为会接近那些最低水准的人的平均水平”[1]17-18。这种群氓现象在当下已经广泛渗透到了互联网空间当中,近期发生的“某车女车主维权事件”便是一次典型的由网络群氓所导致的热点事件。事件本身事实上基本只涉及两方,即购车的女车主以及作为销售方的5S店,然而由于这起事件是由网络平台并引发大量关注的,因此,针对此事件的各种观点便也随即占据了网络平台,笔者认为,由于女车主身为“买车一族”的较高社会地位以及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较高的受教育水平,这两点使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群体偶像”,他们将这位女士推崇为他们对社会不公现象鸣不平的代表,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事件前期网民们对女车主的态度表现为几乎一致的支持了;然而,群体有着“情绪的突然变化”[1]141的特点,这意味着群体及其不稳定的,易变的。因此,当女车主与车销售方和解时,网民对她的态度立刻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各种对她的言语攻击、电话骚扰甚至人肉搜索等不当行为层出不穷,因为此时做出和解举动的女车主已然不再符合网民的理想期待,其群体偶像的身份建构也随即昙花一现般地轰然崩塌。这一事件清楚地表明,群体极化现象既无助于社会焦点事件本身的解决,甚至会带来网络空间的不安分,这种“不安分”一旦转化为现实行动,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对群体极化的负面影响的举例说明,建议党应当运用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发现这类问题,从而解决这类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特征之一就是在于其能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发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其反映给党,进而得到后续的妥善解决。

1.2网民缺乏媒介素养

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其较低的准入门槛,前文已经提及,当下我国的网民数量庞大,然而庞大的数据背后也隐藏着网民对网络的理解及使用能力的参差不齐,由于网络并非向其他领域那样需要一定复杂的专业知识才能熟练使用,因此,这极容易导致一些网民们的有意或无意对互联网的使用不当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本质可以归结为部分网民的媒介素养的缺乏。何谓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②。结合当下的网络时代,笔者认为,面对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中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网民的媒介素养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利用网上的信息,这是最基础的一步,如果在面向这一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就会产生难以控制的连锁反应。发生在去年的“某市公交车坠江事件”便是网民们集体的媒介素养的缺失的展现。事发不久,有谣言称引发悲剧的原因是一名女司机的逆向行驶,这一谣言在网络上散布后随即引发轩然大波。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该名女司机,并对其进行了恶毒的批评,称其“不是人”“该进地狱”“应以命赎罪”……部分网民甚至还产生了社会上对女司机存在已久的刻板成见,发出“女司机没有权利”驾车上道的荒唐言论,此外,网民们还对该名女司机进行了人肉搜索,致使该司机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倍感压力。从该事件舆论的走向可以看出,网民缺乏媒介素养的表现体现往往在极端的语言暴力、道德绑架以及带有明显的刻板成见,这类问题若想得到解决,首先取决于我党的相关部门能否在第一时间快速获取甚至准确预测网民态度,即舆情的走向。马克思主义一向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必然会以人民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指出:“民众的承认是报刊得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报刊就会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2]要想得到民众的承认,党就必须时时刻刻体恤民情。这便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实现其自身的时代化。

1.3相关部门对网络的重视程度不够

互联网空间出现乱象,其原因往往与其使用者,即广大网民本身有关,正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无心之举或不怀好意,才使得各种不当的网络行为频频发生。然而,换一个角度想,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乱象迟迟得不到解决,一方面可以归结为网民的行为不当;而另一方面,则与管理层的解决不当脱不了干系。互联网乱象频发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网络的认识、熟悉乃至使用技能不佳有重大关系。纵观今年来的各种互联网乱象,其主要特点大多表现为舆论的多次反转,然而舆论本身之所以会多次发生变化,往往是因为网民对事件的真相以及各种细枝末节并未了解透彻,有时甚至根本不清楚事件的真相。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看,找寻事件的真相的职责应该属于各大新闻媒体,网络乱象屡禁不止,与相关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网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同样以“某市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悲剧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期间标榜着“事件真相”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相关媒体部门并没有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有效的治理工作,导致舆情不断发酵,直至11月2日当地警方公布事件的真正原因时,网民们才主动停止了此前的不当行为。然而,在这近一周的时间内,正是由于相关不门没有对舆情做出及时的回应,才使得那名无辜的女司机承担了莫须有的罪名,与之相伴的由网络暴力和道德绑架所带来的精神伤害,想必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另外,“肇事者系一逆向驾驶的女司机”这一不实消息本身就是由一主流媒体最先的。由此看来,在本次事件中相关媒体工作人员既没有在舆论引导方面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甚至在信源方面,媒体从业者亦没有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对网络的疏忽,不去及时引导舆情;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也与部分新闻工作者自身对网络的相关知识的储备不足有关。面对上述如此狂热的舆情事件,相关网络部门迟迟没有做出应对机制,也体现了部分新闻人不了解舆情应对的黄金时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相结合,吸纳新内容,创立新理论,从而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使马克思主义与时展同步,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科学性、进步性的重要体现。”[3]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学上的延伸,党也要创造性地使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针对网络传播技术引发的信息传播新态势、新问题,我们党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中共十七大以来,提出了不少创新观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3]只有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及时发现部分新闻工作者网络意识不强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才能真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2互联网治理策略建议

上述这些互联网空间中的存在的问题都有各自的复杂成因,只有认真这些问题,找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一对一地逐步进行解决,各个击破,从而在问题中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需要走的新路径。这些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包含社会、互联网本身以及使用者等多个方面。首先,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所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焦虑;另外,由于互联网本身准入门槛低,几乎不受限制的网民们由于没有受过相应的训练,因而时常做出不当行为;此外,相关部门的互联网意识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得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2.1完善各项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当下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这些问题由于与出于社会中的普遍大众的日常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由于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矛盾冲突日渐增多,并且出现了一系列昭示着阶层的固化与对立的现象,当今中国已经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4]因此会导致人们的集体焦虑,从而产生上述的群氓现象。在“女车主维权事件”中,由于广大网民对维护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中产阶级焦虑”,导致网民们产生了群体极化现象,将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女车主想象成“理想中的自我”,一旦这一理想形象崩塌,群氓现象随即产生。面对这类问题,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意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更多地在类似“3•15”晚会这样的平台中进行曝光。此外,女车主维权的视频在短视频领域传播极为广泛,因此,有必要加大在短视频平台的日常观察力度,尽早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时刻关注业界的新动态,因此,重视短视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不断伸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代化的羽翼。

2.2加强互联网监管力度

准入门槛低,任何身份的用户都可以在网络世界自由翱翔一直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相当数量的网民在网络空间中你来我往,自由发表言论,直观体现了我国的技术发展及民主进程。然而,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使用网络,导致了用户在互联网上不经思考,随意发表言论,缺乏社会责任感。由于近年来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种缺乏媒介素养的网络举动一旦发展为现实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影响会及其恶劣。网民针对“某市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的无辜女司机一再地进行包括言语攻击、人肉搜索等为代表的网络暴力在虚拟空间中形成的负面影响已然十分严重,若不加制止,使网民们不理性的习惯在现实生活中养成,极易引起社会混乱。因此,针对这种现象,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实名制建设,通过这种方法将网民的网络暴力“扼杀在摇篮中”;此外,针对已经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对那些“网络暴民”应实施相应的处罚力度,对被害者伤害程度较高的,甚至可以考虑用刑法处理。只有通过各种程度的监管,方能营造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要想发现新问题,首先要发现极易发生问题的领域,进而对其监管。不断在各类新领域进行监管,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代化的创造性体现。

2.3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互联网教育

由于互联网本身发展速度迅猛,要想进行相关的学习本身也实属不易,再加上部分新闻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不与时俱进,导致其对互联网的不够重视。因此,在“某市公交车坠江事件”和“女车主维权事件”中,一些新闻工作者没有去及时分析舆情,及时引导舆情,从而使网络空间长时间内相对混乱,一时乃以遏制。为了避免类似的无序情况再次发生,必须对新闻工作者进行集体性的互联网知识教育。例如,可以在手机移动端设立相应的互联网基础知识教育的App,鼓励开通个人微博账号,从而使他们紧随社会热点,另外,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在当地政府网站中设立更多且更通畅的对话窗口,在真正做到与人民交流后,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上,成为一纸空谈。只有不断加强对时代化教育,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有更多的实现路径。

3结论

所谓时代化,顾名思义,即是出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时代化也是如此,不断发现我国新闻界的新问题,不断提供相应的解决新思路。当下我国新闻界中的问题主要是互联网空间中的各类乱象,具体表现在群体极化现象严重、网民缺乏媒介素养以及党的相关部门对网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几方面。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分别是完善各项社会建设、加强互联网监管力度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教育。在时刻发现问题,时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化特征,从而为人民服务提长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M].许列民,薛丹云,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17-18,14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8.

[3]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177-178.

[4]何哲.分配扭曲、阶层分化和集体行为——中国社会危机窗口的估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4):47-55.

作者:吕鑫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