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优化后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分析、处理各类平台下高校大学生所关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信息数据,得出分析报告并设计调研问卷开展在线调查,以探析融媒时代下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创新理论教学、加强实践育人和注重“体验感”教育的信仰提升路径建议。
【关键词】融媒时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受众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行为方式,是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自发的认同。高校大学生作为当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群体,其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程度,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当代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复杂的融媒时代,其价值观未最终确立,容易受到各类因素干扰,进而影响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和深化。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也进入了新阶段,遇到了新挑战。研究高校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并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出建议,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对于探寻当下走出信仰教育的困境,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一、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优化与应用
笔者通过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进行功能重组和优化,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关键词,监测和分析各类平台下大学生所关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关信息,得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分析报告》,从而为设计“马克思主义信仰调研问卷”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第一,利用网络爬虫抓包、互联网关键词搜索等技术,采集来自各类主流论坛和平台上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信仰”关键词数据;第二,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存储到信息库相应的单元中,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词、编码识别和内容去重等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好的数据存储到信息库中异于原始数据的单元内;第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看法趋势、识别跟踪网络话题、分类聚类文本并自动识别话题热点,最终生成《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分析报告》。
二、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研与分析
笔者根据《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分析报告》及相关研究,编制了“关于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研问卷”,于2018年至2019年初,使用“问卷星”面向在宁高校大学生开展在线问卷调查,最终获取有效样本7155份。
(一)调研内容及目的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了解马克思主义及党的精神的渠道、对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看法等方面,以期探究融媒时代下,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路径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融媒时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信仰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调查对象中有96.07%的大学生目前的身份是党员(含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或团员,在问及“您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理想和信仰”这一问题时,89.84%的大学生认为信仰的树立十分必要;70.78%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仰的主导思想。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及其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系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信仰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渠道较为传统。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渠道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为主,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比重达到41.08%;在问及“您是如何了解党的相关会议精神”这一问题时,51.72%的学生选择“通过学校举办的学习讲座、报告会议”来了解。这表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牢牢把握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但同时也反映出在融媒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在结合程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创新。3.大学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较为认可,期望增强有效性。在问及“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相关问题时,60.9%的大学生认为教育形式较为多样,且对其产生较大影响;73.17%的大学生认为授课老师的讲课能力较强,能够从中受益;52.62%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持肯定的态度。但在被问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影响因素”时,43.82%的大学生认为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因素在于“教育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因此,在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的举措中,“加大思政类课程内容改革力度”“加强社会实践,强化在实践中学习”等成为了共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
三、融媒时代高校大学生马克
思主义信仰培育路径探析根据上述分析报告数据抓取、处理的信息数据,以及调研问卷结果,结合融媒时代特点探究,形成以“坚持原则—虚实结合—借力传播—尊重主体—时空纵横”为核心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路径,以此坚定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发挥“主渠道”作用,创新理论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首要前提。马克思主义学习及传承需要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其他渠道只能作为补充手段,而非取代手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高校需打造一批教学名师,开设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金课”,牢牢把握第一课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在融媒时代,也应注重网络育人,开设线上平台等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更为灵活、自由和通畅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同时,创新理论学习方式,需充分考虑个性化需求,切实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将理论学习内容落到实处,提高育人实效。
(二)加强实践育人,使信仰教育“生活化”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因而,马克思主义学习也应当在实践中进行。高校要以知促行,强化实践养成环节,注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实践相结合,让信仰教育与大学生更加贴近,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其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模块是大学生重要的实践方式,高校要鼓励大学生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内容,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考虑融媒时代的特征,实践育人线上平台的搭建能够为广大学生随时随地的交流沟通提供便利,让他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与他人平等交流,同时也为线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实际,开展实践服务形成经验、创意等提供分享空间。高校可配合第一课堂教学,开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专题网站,帮助学生消除理论学习的障碍,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三)注重文化建设,以“体验感”教育培育信仰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透彻,因此,适当的体验教育有助于他们更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要义和精髓。实践课堂、实验课堂等均属于“体验感”教育的范畴。在高校“第二课堂”中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体验感”教育,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平台中,使之与主渠道、核心课程同向而行。根据时代特点,利用融媒体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开展信仰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重点,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可增强大学生对先进理念和榜样模范的学习动力。同时,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师德感染、凝聚特色文化,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受到价值观念的熏染,得到道德规范的教化。
四、结语
本文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大数据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运用,借助优化之后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提取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关的信息和数据,使研究的科学性有所增强,但由于网络信息复杂性、变化性较强,因此,该系统仍需进一步强化对信息动态的捕捉性能,加强对动态信息的及时分析与处理功能。同时,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随着时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也会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路径设计体现出一个动态式的教育过程,对信仰状态能够及时精准研判,对教育路径能够不断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宏宇.“95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85-86.
[2]杨影,黄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平台协同创新体系”的创建与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6-8.
[3]苏百义,林美卿,庄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3):122-125.
[4]掌海啸.引领“95后”青年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J].人民论坛,2017(04):120-121.
[5]谢立敏.运用新媒体做好信仰教育[J].新闻战线,2015(17):125-126.
[6]刘传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代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4(06):18-20.
作者:王霄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