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合新时期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文章阐明了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现状,论述了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创新策略,包括构建校园新媒体体系;硬传播与软传播并举;改善教育模式等。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模式创新
现阶段,高校在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借助思政课等相关途径,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目前,为保障教学效率的提升,高校教学人员创新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程。
一、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现状
(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高校往往会忽视教师队伍的打造,故而出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教师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教育,但缺乏一定的教育经验;教师在思想觉悟、理论水平、知识结构、业务素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1]。
(二)师生缺乏沟通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在推进时,往往会出现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的情况,教师一般在课程结束后就离开教室,故而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及建议,且无法督促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念的践行,最终导致教学效益偏低,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模式落后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提升,高校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此外,高校营造的自由包容学风,也使得学生对各类社会热点问题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且容易导致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出现内容死板的状况,降低了培养效率及学生的兴趣性[2]。
二、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新策略
(一)构建校园新媒体体系高校教育人员在进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时,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校园新媒体体系。该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托微博、微信、自媒体开展,从而实现多途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推动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此外,工作人员在构建校园新媒体体系的过程中,也要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评估,删除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悖或消极的信息,规避新媒体的缺点和不足。
(二)硬传播与软传播并举高校在开展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不可一味地依赖新媒体技术的推进,否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为此,高校的相关人员需要推动传统教学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术讨论等活动,丰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形式,并借助多媒体体系平台强化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思想引导。
(三)改善教育模式高校的教育人员在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时,需要立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创新思政课教学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1.校内教学。首先,在创建马克思主义原理校内实践时,教学人员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开设小组辩论、影视沙龙等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其次,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时政发展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选择,并确保课题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最后,培养者在校内实践作业中,还需要积极创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积极引导第二课堂的创建。这种教学模式的创建不仅能实现预定的培养目标,还能加强其组织协调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校外实践。在校外实践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依据实际的培养规划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下时间。一般而言,培养者可以在学生假期内引导其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调研等活动,从而确保其道德素养的提高,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育人方法的创新[3]。总而言之,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由此带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效率,达成培养目标,需要着重分析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现状,积极创新培养模式,这样才能让相关措施落实到位,使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卢军.高校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教学“进头脑”状况调查分析:以长江大学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23-28.
[2]康燕.基于网络技术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教学新方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2):47-48.
[3]周妍,郭世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学、思学、乐学”教学模式探索: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4(1):97-100.
作者:佟宇;唐栋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团委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高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