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4篇)范文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4篇)

第一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激发分析

摘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怎样对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进行更好的激发,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又要将成就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等理论当作基础。作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进行激发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更好地探索大学生丰富情感和心理素养的培养、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等等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激发

想要打开学习之门,兴趣就是一把万能钥匙,也是个人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是否有兴趣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于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会起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它还是一种推动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获得知识以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大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还可以帮助培养大学生求知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就是人生观;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就是世界观;而人们对人生所持的态度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价值观。大学生的观念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有一些进步的地方,那就是增强了人们的务实观念和竞争观念。但是一些错误的观念也随之产生,比如过度崇尚金钱和重视自我。因此,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来说,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大学生紧密地结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我的梦”和“中国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保证“总开关”方向的正确。

第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对头脑进行武装。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和自然观。根据理论知识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更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对于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和理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更好的体现,社会发展的本质也被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出来,更加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对过去和未来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来进行有效的增强,对各种现实中的困境进行更好的处理,运用理论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指导,就可以运用其中科学的方法论世界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来进行。

第三,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想要使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就要协调、全面地发展他们的各种基本素质,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而大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对于大学生道德水准和理论修养的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对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使每一个人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人的道德也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人的政治修养,使大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第四,坚定大学生的信仰。无产阶极先锋战士高度信仰马克思主义,执着地追求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指南,由此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即将担当起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因此就更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需要就是“在精神上面先富,带动他人后富,最终可以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得到更好的完成”。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想意识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越来越复杂,人们的思想也日渐活跃和多变,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得复杂和多变。所以,想要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需要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进行更好的激发。

二、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经济全球一体化日益增强。随着当前各个国家之间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西方敌对势力对于中国进行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为我国逐渐提高的经济发展程度,国内涌入了很多的境外组织,这些组织在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合作,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带来了文化上的一些渗透。有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为受到这些西方思想的不断侵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往西方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社会制度,对我国的发展没有信心,甚至产生敌对的情绪。由于学生明辨是非和约束自我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高校一直都是西方敌对势力政治渗透的主要阵地,对于大学生不断地进行思想、文化和宗教上的渗透。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且有效抵御敌对势力思想上的侵蚀。

2.教育领域的不足之处。当前我国一部分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够重视,没有有效地建立理论研究体系和教学体系,也没有有效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仍然沿袭传统的一些方法和模式,研究成果还比较滞后,没有很好地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学队伍也没有进行更好的配置,缺乏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专职教师的比例也非常少。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说不但没有起到激发作用,反而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的心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整体性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1.对大学生心理修养和丰富情感的正确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学习的心理态度,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动机。要想持续稳定地保持这种学习动机,就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更好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修养和情感的正确培养,才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首先,社会实践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往往在社会实践中就可以将人的思想品质更好地展现出来。大学生想要更好地了解国情、世情,就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大学生的心理修养和情感可以通过这些社会实践进行更好的培养,更好地激发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动机。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政治觉悟和情感。人们通常对于先进楷模的精神都是认同并且崇敬的,因为他们用自身的行为对优良的品质进行了真实具体的再现,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起到典范的作用。榜样和信仰的力量可以让人们充满无穷的动力,激发出奋发图强的精神和完善自我的情感,能够充满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对自己的时代意识进行培养,要做到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关心国家大事,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因为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要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对于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2.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对教育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个性的尊崇,在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好地体现出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尊崇人、尊崇人的个性这两个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激发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动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多样化,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来针对具有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这样才能发挥出马克主义理论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3.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学生通常对于会对自己的发展产生作用的一些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自己产生需要的时候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且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进一步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出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其中,并且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学生通过教师科学的讲解和阐述,应该更好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并且结合当前的时展,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4.学习氛围的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影响。而对于事物的发展来说,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就是环境。为了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和动力从正面、侧面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并且使客观氛围的感受和主观接受的教育更好地相结合,就要更好地营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氛围。大学生只有身处于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行更自觉的学习。高校要高度重视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的融合,将各种宣传手段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形成一个媒体的阵地,做到全方位和广覆盖。加强建设宣传者的队伍,更有效地提高宣传的质量,加强危机应对策略,贴近学生的生活,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进行更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总之,对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进行激发。对于上述这些路径,教师应该有效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7)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赵淑文.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黄政.现代化教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作用[J].职业时空.2008(3)

作者:杨坤 单位:佳木斯大学

第二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探究

摘要:本文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近100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实证研究,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数据做统计,最得出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三因素模型,模型各参数指标及问卷的信度效度符合统计测量学标准,可有效测量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水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因素分析;模型中

我国的教育重视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与培养。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说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近年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成为热点,许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什么”“为什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做才能马克思主义信仰”等问题展开讨论,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重建等方面都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为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地构建与培养做出了贡献。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现状

1.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与结构

目前,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解读未有统一的认识。刘建军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相信和信奉,并作为行动的指南”,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态度、内容和价值性。张连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作为理论前提及行动指南,是实践性、彻底的人道主义,“自始至终关怀人的发展”,把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薄明华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着手,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五大科学内涵,分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和价值性的坚信不疑,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向往追求,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无比信任。李燕菲和李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且可被实现的科学的信仰,是信仰活动与现实生活的统一。李燕菲等侧重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指导实践、关注人的解放与发展等本质属性。信仰结构研究最早见于价值观研究,由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于1928年提出,表现为6种价值观类型:科学的,实用的,社会的,政治的,信仰的,审美的。德国哲学家沃夫冈•布雷钦卡把信仰分为宗教信仰和世界观信仰,认为这两种信仰是人格的核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学者将兴趣点逐渐转移到对信仰结构的研究。荆学民将信仰看作是一种二级超越结构,实质上是将信仰看作一种动态过程。赵志毅和蔡卫东认为信仰“以一种立体结构的形式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其核心是“信”。立体结构从纵向看,将其自低而高分为三个层次锥形结构,分别是“可信”、“确信”、“坚信”(即信念)。赵蔡二人将信仰立体化,从多维度对其结构进行阐释。但以上国内学者提出的模型均未有有效的实证支撑。宋兴川和乐国安立足于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将大学生精神信仰分为三部分:超自然信仰,包括宗教信仰、神灵崇拜;社会信仰,包括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实用信仰,包括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家族崇拜、家庭主义。宋乐二人虽基于实证研究提出模型,但其针对内容并非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而是属于较大的精神信仰结构范畴。

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研与测量

对信仰的调研及测量,最早体现在对价值观的测量上。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价值观研究量表”,成功验证斯普兰格提出的6种价值观的存在。较早前国内对信仰的研究可见于价值观上。彭凯平等人研究发现,北京大学生价值倾向的强弱的相对顺序为政治、审美、科学、实用、社会和信仰。许燕研究发现北京大学生价值观居首位的是政治价值观,即“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可见,以上对信仰的研究仍未独立成篇,且在方法及理论上依托心理学对于价值观的相关研究,较少独立研究与测量马克思主义信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相关学者对信仰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渐多,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结合问卷调研、访谈等形式,运用数据及统计工具进行实证研究,给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带来新的活力。例如,宋兴川和金盛华对北京地区6所高校1000余名学生作大学生精神信仰调查,运用统计工具,构建大学生精神信仰结构模型,比较不同年级、性别、居住地(农村/城镇/大城市)、文理科等不同人口统计学因素下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差异。2011年,梅萍和罗佳对武汉大学等6所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作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抽样调查。2011年,杨华和郑卫荣对温州高校331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查以了解大学生信仰格局。2012年李俊卿对北京市18所高校259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大学生与其关系密切人员之间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的相关,不同政治面貌、家庭、性别、专业、学生干部与否、家庭收入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况。2003年,中科院立项“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在京内外采取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采用问卷及访谈方法对近300名学生进行调研。2003年,侯惠勤等对江苏省苏中苏北两地“基本群众”(国企员工、农民工及大学生)作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研究。也有学者从大学生宗教信仰角度入手开展调研,如王康和林伟荦等2007年在杭、泉两地的调研。综上不难发现,国内现有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证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样本量大。近年的实证研究样本量平均在500名大学生以上,有助于提升研究可信度。第二,样本分布较为集中。参与调查研究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其周边、浙江等,但对南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较少,暂未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探索的研究。第三,统计方法较简单,主要采用简单的数学百分比统计,较少采用心理测量统计技术作统计分析,未检验问卷效度信度,结果的科学性难以保证。

二、研究目的与设计

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本课题设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做探索性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性分析,得出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结构模型,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1.问卷设计笔者前期

通过文献收集、访谈及开放性问卷调研等方法,编制题项,请专家(2名教授)对所得问卷做修改与调整,生成预测问卷。之后,笔者随机抽取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预测验并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不符合统计学测量标准的题目,最终设计出《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卷》。

2.样本选择

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涵盖市属院校、省属院校及国家直属院校三类高校),近千名在校大学生参与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892份,取偶数序号答卷为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N=446),奇数序号答卷为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N=446)。

3.统计工具

以SPSS19.0及Amos7.0统计软件为主要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三、项目研究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用SPSS19.0统计可得,量表KMO值为0.858,适宜作因素分析。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量表(N=446)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直交旋转抽取因素。以特征根大于等于1为因子抽取原则,剔除在同一因素上负荷小于0.60及同一项目在两维度上交叉负荷超过0.35的题项,反复筛选后得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三因素结构,三个因素特征根都大于1,累计方差结实率为63.89%,各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负荷均较高,介于0.635~0.875之间。因素一:价值认同,指大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念与共产党价值观念的一致性程度,包含“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对党的建设与发展、决策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的认同等。共含五个题项,分别为:(1)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2)我拥护党的决议;(3)我觉得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解决中国现在的问题;(4)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5)我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信条。因素二:理论掌握,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知及运用程度,主要包括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经济学原理的认知与应用。共含四个题项,分别为:(1)我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2)我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3)我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因素三:政治信念,指大学生将我国的社会制度、国体、政体、最高理想等作为自身政治信念,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中国的明灯,人类社会最终会走向共产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信念。共含三个题项,分别为:(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3)我认为人类社会一定会走向共产主义。

2.验证性因素分析

笔者采用Amos7.0分析工具,对446个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判断模型的优劣,对构想模型进行验证。

3.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量表整体信度达到0.866(≥0.70),从分半信度层面看,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23,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效度层面上,量表具有一定的专家效度,能构建符合统计学标准的结构模型,可见量表具有较强的结构效度。此外,一个量表的总分与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作为检验内容效度指标。经检验,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量表各维度间相关指数位于0.436至0.886区间,且均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各因素间有较强的内容效度。

四、研究结论

马克思主义信仰三因素模型包括价值认同、理论掌握、政治信念三大部分。其中,价值认同主要涉及信仰心理发展规律上的“知”与“情”两维度,主要表现为价值观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理论掌握主要在“知”与“行”两维度上,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归属,主要表现在对其内在知识结构的掌握及应用上。政治信念主要对应心理规律的“意”,体现在信念上对马克思主义及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的信念的赞同。模型的构建在理论上印证了前人理论研究的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测量统计学的标准,可以作为评估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工具。当然,本量表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政治信念”“理论掌握”两维度的题目较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尚未涵盖等,均有待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

[2]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02

[3]张连.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辨析——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再思考[J].长白学刊,2010.03

[4]薄明华.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J].广西社会科学,2011.09

[5]【德】WolfgangBrezinka.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彭正梅,张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重建之信仰的人的发展维度[J].人文杂志,1999.01

[7]赵志毅,蔡卫东.论信仰的结构、本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8]陈仲庚.北京大学学生价值观倾向的初步定量研究[J].心理学报,1989.02

[9]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教育建议[J].教育研究,1999.05

[10]宋兴川,金盛华.不同性别和居住地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比较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11]中国社科院“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研[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01

[12]侯惠勤,杨亚军,黄明理.关于“四信”问题的调查分析——基本群众的“四信”状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13]梅萍,罗佳.对提高“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2.07

[14]杨华,郑卫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缘起[J].浙江社会科学,2011.09

[15]李俊卿.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高校大学生信仰的调查[J].学术论坛,2012.07

[16]王康.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07

[17]林伟荦,肖来付.泉州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18]李素菊,刘绮菲.青年与“宗教热”[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19]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20]黄雄英,邵一江.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作者:李沁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第三篇: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推行,高校是首当其冲的阵地,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思想,必须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把握时代的发展脉络,结合我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进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性。

关键词:当代;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最新提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工程目标。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关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以及共产党在我国的执政地位。而高校是培养我国现代人才的摇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关键在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决定,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与世界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生活受到各种潮流、宗教冲击,造成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其本质上可以说是缺乏坚实的精神支柱,而马克思主义是构建大学生精神信念的支柱,是解决大学生精神信念的根本。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随着全球化逐渐形成,意识形态的渗透力逐渐成为各国党政用来争夺广大民众的手段,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侵蚀国外民众思想意识,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受我国教育形式的影响,大学是我国青年接触社会,形成自身意识形态的时期。如果在大学期间学校与教师不能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就会被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侵占,大学生就会被别的思想、宗教甚至于邪教带偏。实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对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主导性的作用。

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载体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精英人才,是我国未来建设培养的重要对象,青年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是国家发展的体现。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高校成为我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政思想争夺青年才俊的主战场。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精英部分,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实他们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的思想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重要过程。

4.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体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大学生跟着党走。大学生将以实际行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因此,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要以大学生为关键点,继而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受到挑战

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影响,多彩的物质生活与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很大,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受到挑战。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同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有部分学生开始偏离,个别人开始崇尚权势、金钱,有些盲目崇拜西方所谓的民主。

2.思想政治工作被淡化

部分学生只注重学习、科研,对于思想政治不屑一顾,认为其作用不大,甚至会影响学习工作。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淡化的结果,学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3.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课堂实践教学难落实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实践教育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综合原因就是有些教育仅局限于形式,根本无法触及学生的思想,更谈不上教育。

4.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但扩招只是学生人数的增长,教师队伍却没有跟上。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工作量增加,缺少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没有深入社会获取调查资料,教学中就没有足够的实际案例,教学质量下降在所难免。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1.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一,紧密联系当下的热点问题对其进行讲解分析,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第二,紧密贴近大学生的成长生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深远影响,指导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三,结合所学专业特色,结合专业特色,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一,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举办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第二,发挥日常管理的根本作用,以完善学生的日常管理机制为基础并建立鼓励机制,以促进学生完成各项工作。第三,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逐步完善实践教育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知识,开阔眼界。

3.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第一,形成小学、中学、大学全过程的育人工作体制,重视全过程的道德培养工作。第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机制,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开的,配合作用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要紧密结合,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完成理论知识的灌输,并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运用完善的理论体系开展一系列宣传及普及工作,把晦涩难懂的理论体系变得通俗化,使其容易被接受理解。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地,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性人才,高校担负着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任。通过对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见解,对高校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刚,闾彬.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基于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郑自立,周作翰.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基于长沙市普通本科院校的实证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3]彭晶,张宇翔,彭琨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研究——从高校辅导员工作谈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4]高洪力.大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状况及教学对策——以北京部分高校为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

[5]孟英,王舵.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

作者:蔡中华 单位:仙桃职业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重要性

摘要: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提升思想政治修养的需求,也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路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下文中,本人将从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现实意义、方法与策略,两个方面开展具体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修养

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校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自身思想认识与觉悟修养,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习活动与生活实践。本人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与认识,谈几点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看法与建议。

一、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现实意义

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对我国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大学生的政治、文化、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校园里出现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迷乱、责任意识淡薄、缺少艰苦奋斗思想、缺少奉献精神。高校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准确定位个人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时代,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大学阶段是学生逐步进入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一种科学的理论提供指导,解决困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受挫折和抗打击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面对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抉择,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抵制西方各种腐朽思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增多。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腐朽的、反动的思想及各种思潮,会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来,腐蚀人们的思想。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效抵制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及反动的思想侵蚀。

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及发展,必然产生相应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复合型人才。

二、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方法与策略

1.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相结合。静态学习指通过课堂老师的讲授形式进行的理论学习;动态学习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召开研讨会等实践性活动,用形象化、生动化等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活动,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利用比较的学习方法。所谓的比较学习方法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提下,充分、全面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理论结合起来,与西方各种思潮比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

3.融合自主学习与监督引导的学习方法。大学生一方面需要养成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需要与老师加强交流,对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及时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老师悉心的讲解,寻找到答案。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综上所述,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既要重视课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又要参加社会实践,发挥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美好完满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成为德才兼备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婷婷,赵武刚,朱先前.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89-190

[2]贺瑞,陈云,贺书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实践中国梦的隐形翅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10-13

[3]蒙云龙,陈跃.人本视阈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渗透性教育论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8):185-188

作者:柳欢;郑珂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