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实践意义范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实践意义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实践意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实践意义

摘要: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丰富了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大大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同时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的学者们纷纷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正如任平所说:“人类但凡遇到重大社会困境和问题时,都自然的叩问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涵蕴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回应现实的能力,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实践意义

作为我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生态思想,许多学者对此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过分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偏离了生态主题,有的学者认为虽然马克思主义包含着生态思想,但是生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不占重要位置。笔者认为,马克思毕生都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而奋斗,因此他不能不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分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问题的解决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思想,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渗透着丰富的生态意蕴。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重新梳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试图为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找到理论依据,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基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蒙昧时期,人类所具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及其低下,人们缺乏对自然的认识,因此人靠自然吃饭,人受自然的制约,对自然更多的表现出顺应、敬畏和崇拜,所以在这个时期人和自然保持着原始的平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凭借着智慧和技术开始无限的掠夺大自然,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原始的平衡状态遭到了破坏。开始之初,人类完全沉浸在征服自然的喜悦中,生态破坏并没有得到重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不可否认,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出了极大的财富,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工业革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加剧了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它生态观的产生自然离不开对当时欧洲生态问题的关注。他批判资本主义以利润为动机的生产逻辑,因为资本的无限增长的本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生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必然不顾一切地掠夺自然,这是由资本的本性造成的,更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造成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是以对劳动者的剥削为前提,同时也是以耗尽自然资源、加剧生态危机为代价的。

最后,资源破坏和生态危机的发生,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人们更好的生活和发展。为此,人们不再沉溺于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不同于传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深刻转向,开始注重生态环境。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涵蕴

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思想,其生态思想内含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生态思想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显性话语,却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涵。梳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不仅是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也是回应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盼望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内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蕴。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在《自然的辩证法》一书中也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说人本身也是物质的。因此,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在按照人的意志改造自然界时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但同时马克思认为人不能仅仅被动的尊重自然规律,还鼓励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然界,就它自己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实现了人道主义和人实现了自然主义的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用异化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深层根源。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异化,而自然的异化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实质是人的劳动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的异化。首先,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根源于劳动的异化。人的劳动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每个人从事的劳动越是专业化就越是异化,越是专业化越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越能给资本家带来更大的利润。对工人来说,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对资本家来说,劳动是获得利润的唯一目的。工人和资本家看是毫无相似之处,但是他们都将自然界看做是获得利润的手段,为了满足各自的物质需要,滥用自然资源、毁坏自然资源,最终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其次,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根源于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它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频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这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工人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是对人自身这个自然的一种破坏。最后,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中蕴含着生态思想。马克思认为异化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中克服异化,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真正“和解”的社会。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真正自由发展的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的思想(‘幽灵’)总是保持着通向几乎所有问题的出场路径”。所以,在面对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在面对解决生态问题的迫切愿望,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生态问题虽然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却是有本质上区别的。可以说,生态问题的产生具有制度的区别。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利润为唯一目的的生产逻辑必然导致两级分化和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生态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展中国家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不得以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其次,发展中国家由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薄弱,同时缺少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因此解决生态环境的能力较弱。从以上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两种国家生态问题的本质区别。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在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上,我国具有制度上的优势,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制度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保障,因此我国在解决生态问题上具有优势。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今年新年伊始,在“山城”重庆考察工作时,用五组动词来补充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即崇尚发展、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和推进共享。可见我国在吸取发达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过程中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在满足人民所需要的物质需求时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成本带来最大的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美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生态文明的最终价值也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环境问题解决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建设符合人的本性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符合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们当前在享受物质文明时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悖论。在当代社会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在理论层面上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回应现实的能力,更好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的层面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有助于我们按照规律办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关键,注重绿色发展、健康发展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种种误解和歪曲,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学生绝无旁贷之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7][德]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作者:刘雅慧 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