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机制探讨范文

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机制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机制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机制探讨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从“两次飞跃”和“三大成果”梳理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从时代背景、历史依据、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方面分析其形成机制。在时代变革的今天,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仍然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不断地实践和探讨。以、邓小平和为中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糅合中国传统文化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和逻辑机制视角,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历程与形成机制。

1.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历程

1.1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两次飞跃”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发展历程中实现了“两次飞跃”。具体而言,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为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飞跃的时代背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当时背景下,我国面临国家还未实现独立、日本侵略者还未驱赶出国门、国家还未完全统一等难题,同时农民起义、资本主义改良和资本主义改革等民族救亡运动等都已失败或在中国环境下走不通,这就要求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的时代背景为由于十年的动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保留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在继承经典理论的同时根据国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三大成果”在“三大成果”中,邓小平理论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观的开创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理论内涵以及时代特点是不言而喻的,其对于我国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经济体制改革、以简政放权为代表的政治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文化需要的文化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当代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另一大成果。承上启下是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显著特色。承上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观,保留其精髓,继承其核心思想。启下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开拓创新,根据新情况、新环境及新任务形成新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添砖加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内在要求,这也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主义道路走得远、走得正。

2.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机制

“两次飞跃”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发展历程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为当代“三大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机制。

2.1时代背景和历史依据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同其理论一道并非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恰恰是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特色相结合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内在要求。首先,包括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内的任何理论或实践成果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即“真理后退或前进一步都变成谬误”。而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正是正确反映时代特点的产物,是符合当时国情的产物,因此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在正确反映时代特色的同时,并未遗忘其历史依据。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精髓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只有符合其内在要求才能称之为“科学”。同时,这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将经典与时代结合的产物。

2.2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除了要求符合时代背景和历史依据外,同样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表明理论不是万能的,只有将理论放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才能辨明其好坏,同时理论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脱离实践活动。具体而言,无论是邓小平理论还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方面都并未脱离经典马克思主义观,并且理论的不断创新更是保留了原有理论的精华和适合时代环境的部分,脱离原有理论的观点是没有根基的。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并未脱离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也就是说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必有其相应的实践基础。与理论基础一样,脱离其实践活动或建设事业的理论同样是站不住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必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等循环往复的过程。

3.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是有其时代背景、历史依据、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糅合中国传统文化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黄杰锋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