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苏东剧变与马克思主义的走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继此之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成立,不断地壮大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十月革命的成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但是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苏联共产党政权的轰然倒塌。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艰难和悲壮的时期,国际政治格局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巨变,社会主义运动仿佛走向了末端,人们的信仰出现危机,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陷入困境。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想和理论武器必然是人们的怀疑点和攻击点,马克思主义的走向如何,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失败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经济建设是基础性建设,但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并没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高度发达是经济基础之上,而是建立了一个高度集中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由于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军备上而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注重工业发展、忽略农业和轻工业发展,苏联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由此引发的内部矛盾开始增多。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非常复杂,西方的和平演变的渗透是一大政治因素。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其建立动摇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的统治根基,所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以美国为首对苏联实施各方面的打压,尤其是赤裸裸的军事的打压。在斯大林、赫鲁晓夫等人执政时期,苏联加强军备储备,与美国进行军备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中东西方处于冷战时期,于是,由美国驻苏联大使的乔治?凯南提出了针对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诋毁社会主义的声誉,同时利用人员交流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以“拒绝与苏联贸易”、“军备竞赛”等为实现和平演变的手段,在对苏联实施经济封锁的同时又以贸易为诱饵和苏联进行交流,同时迫使苏联与之进行军事工业的竞争,让苏联顾不上民生经济的发展,使得苏联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的同时达成他们的政治目的。
(三)历史方面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激发了许多的深层矛盾,人们迫切地希望可以用革命来解决现状,革命运动是需要革命理论指导的,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不断传播,以列宁为首的革命家们就在不断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并以之领导俄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苏联建成后,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长期的战争后各地的经济都在回复发展阶段,但是斯大林以后的苏联经济可谓是一段不在正常发展中的社会经济状态,这使得原本在回复的经济秩序被强行打乱,加重了苏联的危机。
(一)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反思苏东剧变的深刻教训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更加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自己国家的实际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探索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实行的教条主义和赫鲁晓夫的“全民国家”都不是社会主义可走的正确道路,比如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总结了苏共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结合起来,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现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国民生活状况也在不断改善。中国的成功经验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做法深入人心,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不断的丰富。
(二)苏东剧变间接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国家联盟苏联的一次巨大政治变革,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在诧异震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了解的兴趣,同时,学者们也在研究苏东剧变的原因、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的同时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传播。
总之,苏东剧变的教训是惨痛的,《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通过影视的方式告诉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和本国实际联系起来,不能生搬硬套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走教条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的生命体,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建设也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完善、丰富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加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促进社会主义新发展。
作者:田慧 单位:中共德江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