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存在一种“过时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一百多年前,当今人类社会已经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有很大不同,因此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现时的社会,“过时”了。这种观点肇始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之后,以福山为代表的各种“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艾隆森更是明确宣称:“马克思主义结束(over)了。”可以说这是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前途命运的直接表达。但不到20年的时间,马克思主义却重新在西方复兴。2008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畅销德国;2009年,“新的马克思时代”成为美国“《重思马克思主义》国际大会”的主题;2011年,西方金融大师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Roubini)和乔治?马格纳斯(GeorgeMagnus)撰文支持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究竟还有没有生命力呢?这个问题并不是由某几个政治家或理论家的叫嚣所决定的,而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始基:“大时代”与“小时代”的结合
何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一般而言,当我们在名词或形容词X之后缀“化”的时候,指的是通过某种手段或过程使某物具有X的性质和特征,如:“美化”就是使对象具有“美”的性质和特征,同理,“时代化”就是指使某个对象具备时代性质和特征。所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的性质和特征,具体说来就是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特征,解决时代问题。然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命题似乎隐含着一个悖论:强调其时代化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如果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具有时代特征,不适应时展、无法解释时代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一个假命题,一种强行的嫁接,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马克思主义本身还具有时代特征,那么,也就根本无需谈时代化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需要时代化吗?”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在于对“时代”概念的认识不清。什么是“时代”呢?在《辞海》中,“时代”有以下四种含义。其一是“按照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某个阶级在政治活动中所占据的地位以及依据各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来划分的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如封建时代;社会主义时代”。其二是“依据某种特征划分的社会、国家或个人的发展阶段,如:新石器时代;五四时代;青年时代”。其三是“犹言时世。《宋书?礼志一》:‘况三国鼎峙,历晋至宋,时代移改,各随时立。’”其四指美国的时代(Time)周刊。显然,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时代”主要指第二种含义,即具备某些明显特征的时间段。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时代特征主要由人类生存状况、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程度等体现出来。一个社会理论的产生也必然是对这些特征的反应,并试图对这些特征所表达的深层问题进行回答。我们可以根据深层问题和作为深层问题外体现的社会特征将时代分为大时代与小时代,小时代仅仅是大时展的一个阶段,并处于大时代之中。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即一个时代的内容是由这个时代的需要所决定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产生和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社会处于“人类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题是解决资产阶级政治解放所遗留下来而自身又无法解决的两大难题:其一是人的贫富分化问题;其二是人为物役所造成的人的异化问题。这两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因此,人类社会依旧处于“人类解放”的大时代之中。正如萨特所说,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因为产生它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所谓“情势”就是大时代,忽视了这一大时代概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会变成某些人借以指责、甚至诬蔑马克思主义的借口。然而,“人类解放”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需要经历很多阶段,而这一个个阶段就是“小时代”。正如恩格斯指出,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情况在不断变化,每隔十年,社会改革的目标就会发生变化。当前,从表现时代深层问题的具体特征而言,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19世纪相比,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充满活力。在生产力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增强,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出现了以工人持股为特征的资本社会化趋势,在再分配方面则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上层建筑方面,国家调节功能增强,意识形态的显性冲突减弱。这些现象表明资本主义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亡迹象,反而表现出了很高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第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义主义并存,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产生,进而社会主义全面替代资本主义。然而,历史发展的现实却是社会主义首先在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并且社会主义也未能全面取代资本主义,反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并存。在“一球两制”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借鉴、吸收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同时避免资本主义的危害?如何在改革开放中,有效地巩固和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些突出的问题摆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第三,工人阶级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人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主体。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人阶级构成日趋复杂,第三产业工人比例上升,“中间阶层”不断扩大,阶级矛盾逐渐淡化并与民族、宗教、地域等冲突相互纠缠,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期相比,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有所淡化。以上种种鲜明的时代特征,无不对马克思主义自身提出了挑战。也正是因为这些新特征、新阶段的存在,构成与资本主义初期不同的小时代,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区分大时代与小时代,是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在正确认识“人类解放”这个大时代的前提下,使马克思主义与当前时代的具体特征相结合,使之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需要,更好地促进时展。离开了“人类解放”这一长期存在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离开对当前时代特征的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失去了现实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路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并建立新中国,再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发展到今天,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我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时代的状况相结合,发展新理论、解决新问题。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呢?第一,研习经典著作,掌握基础理论。经典能给人以长久的思索和启示。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论断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中国社会,但这并不代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基本原理仍然能够指导现实的社会实践。例如,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对我们现实社会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既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就必须面对当下的时代特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之名行马克思主义实用化、庸俗化、教条化之实的倾向。这种所谓的“时代化”不仅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而且还对现实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究其原因,这一倾向的出现是某些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并没有真正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深入研究,未能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因而导致在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随心所欲、断章取义,从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内质。
鉴于此,若想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朝一个正确的方向行进,就必须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对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我们应当长期坚持的正确的基本原理、符合时代需要的理论判断以及那些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进行区分。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坚持真理、破除迷信,自觉剔除不符合时代特征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判断。此外,还需要始终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就坚持马克思主义而言,是指坚持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旨归;就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言,是指在坚持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旨归的前提下,对其理论作符合其自身内在逻辑规律又适应时代需要的发展。没有坚持,我们就会偏离马克思主义方向;没有创新,马克思主义也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只有做到坚持与创新相统一,我们才能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表层话语之下的精神实质与核心内涵,才能构造出具有时代话语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落到实处。第二,直面现实问题,促进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学问,离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旧唯物主义哲学对于对象、现实、感性的理解都是抽象的直观,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忽视了人的实践的重大作用。
马克思要做的就是让人们认识到人的活动即实践的重要意义,以实践为基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哲学)走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从自然观来看,自然不再是与人无关的独立存在,而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的人化的自然;从认识论来看,知识不再是天赋的,实践才是知识产生的前提、基础、动力和检验标准;从世界运行方式看,实践是世界以自我否定方式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从价值观上看,实践是价值产生的基础。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马克思曾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也就是说,理论本身并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其存在的基础是来源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决定了它本身必须直面现实的时代问题。“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由此可见,时代提出的问题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人的具体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面对和研究时代问题,提出对策并形成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继续存在的必然选择。现今,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如恐怖主义、政治腐败、环境污染、文化冲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但是我们却能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获取方法论的指导和价值的指向,据此形成科学的理论对问题予以解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的意义所归。第三,扩大理论视野,吸收世界文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19世纪的欧洲哲学、科学以及更宽泛意义上的文化相联系。今天,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进程绝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文化、价值观、政治、宗教、环境等全面的全球化。在全球化模式之下,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问题都会以蝴蝶效应的方式被无限扩大从而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学者曾提出当今世界全球化的五个特点:第一,全球生产方式以知识资本为主导;第二,全球统治结构为“知识资本———工业文明”二元模式;第三,全球内在张力结构为“一体化”和“多元化”并存;第四,全球控制方式偏重对知识、文化、技术和人才的控制;第五,全球文化的后现代主义。在五个特点中有四个涉及知识或者文化,可见知识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知识反映的是时代文明,甚至是时代文明的精华。然而,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特定历史阶段,人类文明的表现并非是同质的,完全一致的,而是异质的,各种文明各具特点,各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面对文明形态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应该怎么办?排斥抑或接受?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理论被后来人丢进了垃圾堆,不是因为在当时社会发展中作用不大,而在于未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合法性也不在于它曾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过巨大作用,而只能是对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课题作出回答。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吸收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因此,面对种种的文明形态,我们不能一概的贬低和否定,而应当尊重和借鉴。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性也是反宗派主义的。列宁对此有明确的阐释:“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之初,就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自己。总之,批判、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既是时展的需求,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而对多种世界文明的吸收和借鉴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应当立足中国,同时又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程度,学习和借鉴现有的一切文明成果,不固步自封,不囿于门户之见,以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意蕴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重大打击,由此,人们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还能继续存在并指导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吗?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其理论的内在逻辑,也是维持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印迹。诚如恩格斯所言:“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承认自己的理论具有当时的历史痕迹,但并不认为自己的理论就是绝对真理,相反,他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说,主张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其理论。马克思曾对《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个评述:“《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对其实际运用需要融入时代的新元素,这也是其内在逻辑要求。要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其正确的途径绝不是将其僵化、教条化,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新情况,与时俱进,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惟其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经得起时代的检验,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第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内在需求。马克思在谈论理论与阶级的关系时曾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一个阶级要想在革命与建设中取得成功,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科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教训证明了,理论停滞、思想僵化,就会导致政策出错、行动失败,党的生命力受到重创,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更是无从谈起;如果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理论与时代同步,就能不断地推进实践的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在封闭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的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党更应该保持理论创造的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之更好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
第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迫切需要。“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如此。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为解决他去世几十年、几百年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仅仅依靠马克思列宁的某些结论,而要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在理论上探讨过像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果我们恪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不知变通,就会给我们社会主义实践带来灾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实践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具有灵活性和独创性。从本质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结合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灵活但又不失原则的运用,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世界各国展开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改革攻坚还面临许多体制性问题,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是继续深化改革产生的新矛盾新课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以科学的理论、高超的智慧来化解,需要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下,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机统一。总之,正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言:“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但是仅固守马克思主义所有原始论断也必然招致惨重失败,历史已经将这条道路的最终归宿现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必须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适应性和说服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刘晓辉 胡文秀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