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政部门课程管理能力建立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中新课程实验之初,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新课程不够重视,部分实验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不按要求开齐课程、随意增减课时、师生负担过重等问题。2004年9月中旬,本研究团队负责人陈夫义受教育部委派,任调研组组长率队赴宁夏调研并赴京汇报和交流四省(区)调研情况,回本省又进行了多次调研,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初期暴露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及时提出了“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建议,得到省教育厅的采纳,并以省教育厅立项的6个高中新课程实验项目组为支撑,在省教育厅支持下持续开展专题研究。随后,本研究团队通过在一个省域坚持探索和推动“依法科学实施高中新课程”,解决新课程实施者的意愿和方法问题,化解新课程实施的诸多难题,确保我省课改始终沿着健康轨道推进,并创造、总结和提炼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地方课程管理特色经验,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和推广做出我们首批实验区的独特贡献。在推动“依法实施新课程”方面,通过研究出台规范新课程实施行为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不按要求开设课程、随意增减课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在指导“科学实施新课程”方面,着力解决实施新课程后出现的资源严重不足、新课程实施与管理能力偏弱、专业支持力量比较薄弱、“课时不够”等难题。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3.8~2004.8)。本研究团队结合“高中课程改革领导、组织、规划”、“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等6个项目,针对高中新课程实施难点组织开展了前期调研和专项研究,经自愿申报并根据申报条件确定了实验样本校,指导样本校开展新课程制度建设和案例研制,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宣传、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摸清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阶段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省课改管理部门研制了10个政策性文件,汇编了项目研究成果《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手册》等文集,创建了基于博客的网络服务平台,在《基础教育课程》2004年第5、9、11期等刊物公开发表了《海南为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积蓄内功》、《回应新课程实施者的问题与困惑》、《与高中课程实施者的对话》等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专题研究和实践阶段(2004.9~2007.6)。针对新课程实验启动阶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了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模块教学等专题研讨会,提出“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建议,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本研究团队分工围绕“依法实施新课程”和“科学实施新课程”两个专题进行了有关政策措施的专项研究,由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依法实施新课程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关于成立普通高中省中心教研组和开展区域教研协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召开了“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动员会,省教育厅领导在会上作《发扬成绩,坚定信心,依法科学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动员报告,省课改专家工作组组长在会上作《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的专题发言;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课程实施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性的课程改革专项督导检查,下发了《关于我省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项督导情况的通报》;先后申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基于博客的网络教学研究与实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研究与实验”等国家级课题,通过项目研究和召开一系列专题研讨会,加强对“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专业支持,并依托博客平台开展网络教研、远程研修、资源共建共享、建构式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化解了课程资源和专业支持力量不足、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程开设难度大、课时不足等新课程实施的一系列难题;研制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考试评价制度并付诸实践,在调研测试基础上成功实施了首次新课程高考;研究撰写并发表了《高中课改:以智慧破解难题,用激情演绎精彩》、《“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上、中、下)》等研究报告,编写出版了《理解与实践高中新课程———与教育管理者的对话》、《普通高中新课程在海南》及“普通高中新课程在海南”丛书第一辑;于2006年11月面向全国组织开展了“普通高中新课程主题开放周”活动,总结推广“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经验等。深化研究和常态推进阶段(2007.7至2009.12)。在第一轮实验结束后,本研究团队负责人陈夫义在2007年9月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工作会议上作了《深化改革,分类推进,依法科学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报告,及时提出了“巩固、发展、深化、提高”的思路和“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由新到常、由点到面、分类推进、突破难点”的推进策略,强调要将难点做亮,亮点做常,常规抓实;组织研制并由省教育厅于2008年初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中小学校本研训工作规程》、《关于开展有效教学、深化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方案》等文件;于2008年受基础教育司委托举办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并与《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合作举办了“全国高中学校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交流了“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经验;2008年组织开展全省首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2009年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样本校实验经验,组织对样本校申报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项目成果推广书》进行评选,共评出9所学校6大类15个项目作为我省以样本校带动非样本校的结对推广项目;创建了具有自主产权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教育服务网络平台,2008与2009连续两年开展全省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迄今已研制完成基于网络的“综合素质评价与学分管理系统”,并正全力研制运用网络全面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评价系统,运用其评价结果规范新课程实施行为的相关政策措施也正在研制之中;系统反映我省“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经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在海南”丛书》第二至第四辑和年度报告2本相继出版。
三、成果主要内容
1、本成果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
课程实施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既要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各地实际,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本研究团队认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的,“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是执行国务院决定和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需要。为课程实施提供基本的资源条件保障,监督学校依法实施新课程,指导学校科学实施新课程,是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其课程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监督学校依法实施新课程,就要强化学校管理者的课程意识,严肃课程的政策和法规,严格依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行使课程管理职能。学校既要切实贯彻执行好国家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又要依照规定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同时要及时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学校各种违背课程管理政策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学校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失职行为,以及课程实施管理部门监督和支持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要进行有效的监督,甚至给予严肃的处理。指导学校科学实施新课程,就要遵循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决心,通过深入的研究、扎实的培训、科学的实验和有效的推广等工作,不断地攻克课程改革的难点,不断地消除实验工作的各种障碍,及时地释疑解惑,科学地总结提升经验,不断地完善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管理文化、教研文化和学校文化,真正把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逐步落到实处。
2、本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是强化政府行为。新课程实施中加强领导的必要性随着实验的深化日益凸显,为此,我省先后两次升格课改领导小组,组长先由副厅长担任,后改由厅长担任,再改由主管副省长担任,成员单位也由单纯的教育系统扩展到有编办、人事、财政、发改、宣传等部门参加,对课改的领导不断加强,政府行为也越来越明显。同时,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校舍、理科实验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网络平台等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这些,都为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基本保障。二是坚持科学决策。我省凡是涉及课改的重大事项,都坚持组织专家开展先行研究和科学论证,并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做出决策。我省把这种做法叫做“专家先行:项目研究先于课改实验”。如新高考方案的研究就经历了以下基本程序:项目组研究;课改专家组审议和论证;课改办和教育厅党组审核;面向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征求意见;请省内外专家论证;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报教育部批准。科学决策是我省高中课改平稳推进的基本保障机制。三是做好宣传培训。一方面,我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如项目研究、培训、新闻通气会、课改工作会等)和各种宣传形式(如宣传标语、报纸、广播、电视、墙报、新生入学教育、家长会、家访等)进行充分动员,广泛宣传,努力为新课程推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我省一直坚持做好高中课程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省级全员免费培训(包括通识培训、学科岗前培训与跟进培训等)和各种专题培训,不断提升他们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实施分类指导。我省对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从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在选修课开设、选课走班条件、教师培训和任课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校本教研、学生评价、校园环境等方面分三类提出不同要求。如在选修课开设方面,对一、二、三类学校分别要求开设出选修模块的80%、60%、40%。五是依法规范管理。对于学校依法实施新课程,我省提出了“五要五不准”要求,即:“要坚持按《方案》设置的领域和科目开设课程,不准减少必修领域、科目和模块;要坚持按《方案》和我省《指导意见》规定的标准学时开课,不准随意增减学时;要坚持按课标要求实施教学和评价,不准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和评价要求;要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选课原则,不准以学校行政安排代替学生选课、进行文理分科和设置重点班;要坚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和占用学生的闲暇时间”。为确保这些要求落实,我省对课程改革率先开展了省级专项督导检查,纠正了新课程实施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通报了督导检查情况。借助全省教研网络,我省要求各校将实施新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及其评价工作的情况都实时呈现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省课改办通过网络对各校课程实施和评价情况进行指导和监控。几年来,我省实施这种网络建构式评价制度,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先行实验区域的常态化实施。高中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已开发完成,促进高中新课程规范实施的网络评价监控体系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之中。六是共建共享资源。我省利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一方面引导学科中心组教师及时上传与教学同步的教学设计和视频资源,供一线教师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引导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同一资源平台进行备课。这一做法有效破解了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对课程正常开设的制约,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为这门课程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地位的牢固确立,做出了我省独特的贡献。七是创新教研模式。为破解我省专业支持力量严重不足的难题,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模式,特别是借助网络,率先开启网络教研的建网、建模、建队、建库工作,充分发挥博客的助教、助研、助学、助管功能,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和对话交流,邀请专家提供专业支持,并使教研与培训融为一体,走向校本、走向全员、走向自主、走向教学现场、走向低成本高效益,化解了我省专业支持力量严重不足的难题,促进了全省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科学实施新课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八是样本率先垂范。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实验课题,按照“样本先试:样本实验先于推广”的思路,要求样本校先做先试,在取得比较成熟的经验后再进行推广。各样本校带头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在排课选课、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课程资源及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基于网络的校本教研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先行探索性实验,并在一年一度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充分交流。在样本校取得经验后,我们帮助学校总结提升,把成熟的经验制作成项目推广书,再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存在的实际差异,采取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大面积推广样本校的经验,2009年共评出9所学校6大类15个项目作为我省结对推广项目,直接带动了40所学校的实验工作。九是抓常规促创新。为把新课程实验中形成的比较成熟的经验转化为新的教学常规,推动高中新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我们研制并由省教育厅于2008年初下发了有关教学常规、校本研训、有效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等方面的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课程实施和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行为,促进了有效教学。与此同时,我省还于2008年组织开展了首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鼓励教师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十是考评调控引导。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课改的关键环节。我们按照“整合力量:关键环节合力攻坚”的思路,先后成立了专门的高中评价改革研究项目组、高考高招改革研究项目组和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项目组,对考试评价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探索。一方面,我们引导学校实施全过程管理和调控,积极探索和创建校本评价制度,开展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另一方面,我省创建“基础会考”制度,既减少了会考科目,又确保了课程的全面开设和学生的均衡发展。以此为基础,本着稳步推进、有所作为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制定了“3+3+基础会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高校招生考试方案,对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发挥了正面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3、本成果的适用对象和呈现形式。本成果可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监督与指导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借鉴使用,其主要经验采用政策文件、制度文本、论著和网络资源等形式呈现。本研究团队组织研制并由省级层面下发的相关主要政策文件达27个,专著和编著20本,本团队负责人陈夫义围绕相关课题和研究报告达50多篇,我们研制的政策文件、形成的课改经验和其他资源被广泛借鉴使用。
四、成果实践效果
1、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我省持续推动“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为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环境,加上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的全面开设以及选修Ⅰ和选修Ⅱ课程的广泛开设,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综合素质获得明显提升,在2007年后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我省学生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就是明证。社会和家长对新课程和新高考普遍持支持态度。
2、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与管理能力显著增强。按照“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思路持续开展的新课程研究和培训,使全省高中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新课程管理和实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和教学有效性明显增强,一批优秀管理者、本土专家和教师脱颖而出,部分专家、校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应邀到外省作报告或介绍经验,在全国崭露头角。
3、课程改革工作健康平稳。遵循“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思路,我省的高中新课程实验一直健康而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偏差。高中新课程实验初期出现的不够重视的情况和一些不规范做法,在按照本团队研究思路有效指导和开展实施课改情况专项督导检查之后得到纠正,依法规范实施新课程的行为得到倡导和弘扬,形成了良好的新课程实施环境,为全国的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了较好的样本。除台湾之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曾组团到我省考察高中课改工作,借鉴我省“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经验。
4、课改关键难题逐一破解。以“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思路作指导,我省科学运用网络破解了课程资源和专业支持力量不足、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程开设难度大等难题,创造了网络教研、远程研修、网络建构式评价等享誉全国的先进制度和经验,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显著作用,并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媒体对我省高中课改工作的突出经验作了大量报道。我省“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一系列经验,一再得到国家教育部的推广。2005年6月,具有现场会性质的“教育部新课程网络教研专题研讨会”在我省召开。2006年8月,教育部举办的“中小学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以及师范教育司2008、2009年开展的“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培训”项目,全面推广了我省的网络远程研修模式。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在2005年9月全国督导工作会议上印发我省课改专项督导检查情况的经验材料。教育部2006年后举办的部分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通识培训,推广了我省省级层面和5所样本校“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仅本研究团队负责人陈夫义就应邀先后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辽宁、新疆、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甘肃等16个省、市、自治区作有关学术报告或经验介绍40多场,并接待了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级区域的考察团。2008年10月教育部调研组提交的《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调研报告》,确认了我省推动“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取得的实效,该报告认为我省“课程改革实验按预定计划稳步实施,进展相当平稳健康,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呈现,主要体现在:一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力显著增强;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专业素质伴随新课改获得快速提高;三是学校办学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四是制约新课改实施的关键问题得到破解。”肯定我省“创造性地开展实施新课程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地方学校开展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经验,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全国的推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在全国教育界都有一定影响的‘海南课改精神’”,“对推动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2009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和“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都专门安排我省作经验介绍,部领导讲话也再次肯定了我省的相关经验。
五、成果特色与创新
1、全国首倡。本研究团队针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初期出现的问题,在全国率先提出“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命题和推进思路,并在实践中率先研究探索出成套的“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制度和经验,且取得了平稳健康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效。
2、简洁明了。本研究团队将实施新课程具有普适性的基本要求用“依法”和“科学”两个简单的词汇表达出来,既十分简洁,又内涵丰富,且易于理解和传播,可以说言简意赅,符合中文的表达特点。
3、系统全面。本研究团队在高中新课程实验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以着力解决实验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意愿和方法为目标,从理论基础、政策措施、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系统的“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制度和经验。
4、易于操作。本研究团队在推动“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创立的网络教研、远程研修、网络建构式评价等模式,简便易行,一再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和推广,对于面临同类问题的区域推动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和推广价值,经教育部组织的交流和推广以及省际之间的考察与交流,对全国各地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和推进工作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注:本报告是我省2009年上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之一,该项成果荣获201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二等奖。研究团队主要成员:海南省教育厅何文生副巡视员、王贤处长、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蒋敦杰原院长、吴益副院长、段青主任等。在此,笔者对所有参与“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研究、探索和实践的个人与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