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佛系大学生的引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佛系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佛系”现象是一种亚健康的青年文化,其本质折射出当代一些大学生的复杂心理和精神需求。高校必须发挥思政课堂、网络平台作用,加强对“佛系大学生”价值引导,浅谈一下如何在“佛系大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正向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佛系;大学生;引导
“佛系大学生”和其他“佛系”青年一样,都具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他们崇尚简约质朴的穿衣风格,信奉“听天由命”的学习信条,喜欢随遇而安,怀有淡然处世的心态。这种“佛系”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社会转型期青年面临的巨大学习和就业压力,以及他们由此产生的焦虑和无能为力的心态,继而转化为对自身的“调侃”。针对这种现象,高校管理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奋斗的目标,让他们不断地朝着梦想努力”。[1]
一、“佛系大学生”的基本特征
自2017年底,“佛系”这个词开始流行并迅速成为当代大学生信奉的人生信条。作为当代青年的一员,很多大学生崇尚一切随缘,生活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佛系女孩”喜欢粉红色,喜欢淘宝、重视养生。“佛系乘客”喜欢说这样的口头禅:“你停在那里不要动,我走过来。”“佛系购物者”讲究随便买买,不评价、不退货。他们利用“佛系”这一概念表达对待生活无所谓的态度,标榜看破红尘,波澜不惊。总体上来看,“佛系大学生”这个词的外在表现为不争不抢,不论输赢,随遇而安,爱恨随意。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很多当代大学生保持着极简的生活态度、规律的生活节奏和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待生活缺乏激情,对待身边的人缺乏热情,对待学习缺乏上进心,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也没什么大的追求。这样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欲望和激情,每天在平淡无味的生活中度过却不愿意去进行新的尝试和努力。”[2]由此看来,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亚文化。“佛系大学生”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佛系”的生活态度,他们认为没有必要生气,不着急的事情就不要催,缓一缓再说,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经历过人生的某个阶段之后,总结出来的他们自认为正确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喜怒不形于色,宠辱不惊。2.崇尚“简约质朴”的穿衣风格。“佛系大学生”在对衣服的选择上崇尚自然舒适,对衣服面料的舒适度要求比较高,尤其喜欢穿简单的棉麻制品;在衣服的颜色和款式选择上也以简单为主,拒绝穿鲜艳或者夸张的衣服。穿衣风格独树一帜,认为穿衣讲究舒服自在,不是为了给别人看。3.“听天由命”的学习方式。“佛系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不争不抢、不急不躁,认真吸收教师教授的知识,该考的证都考,没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在就业上也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于薪酬的概念也很模糊。相对来说,他们更加注重工作中的自我认同,没有对物质的欲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4.“你来我欢迎,你走我不送”的交友态度。“佛系大学生”对待爱情和友情也以相处舒适融洽为主,对待朋友不温不火,不急不燥,好聚好散。你若来,我双手欢迎;你若要走,我决不强求。这种交友态度也是当代青年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而衍生出的一种消极心理。5.“淡然处世”的心态。“佛系大学生”认为人活在世上要清心寡欲,不争不抢,他们崇尚简单的生活,“主张人要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不要过分贪婪、虚伪、做作,要以平常心来为人处世。”[3]
二、“佛系大学生”产生的原因
(一)“佛系”和“佛系”青年一词的产生“佛系”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日本,在日本著名经济学者、思想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中首次被提及。事实上,“佛系”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我国魏晋玄学、唐朝一些山水田园诗中都有对“佛系”内涵的诠释,只是没有用“佛系”这个词表达出来。那个时候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希望归隐田园、遗世独立、追求自我精神愉悦和随缘的交友态度,这都是“佛系”状态的一种表现。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佛系”是他们在重重社会压力和物质社会的压迫之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受到很多同龄人的认可,并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指导思想,用来指导他们的日常生活。目前,“‘佛系’青年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成为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一种独特标志,并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心态。”[4]
(二)“佛系”是当代大学生缓解压力的方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代大学生感受到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他们变得越来越焦虑和烦躁。面对这样的压力,大学生在生活之余,努力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于是“佛系”活法就成为他们缓解压力的“救命稻草”,通过对自己的调侃,“佛系大学生”把生活的压力进行释放。在当代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下,社会也开始面临转型,当代大学生面临很多的危机,尤其是在学习、就业以及个人发展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他们运用自嘲、调侃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借以缓解压力和对生活提出抗争。”[5]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努力捍卫自己的思想,用戏谑的方式来面对社会的压力和表现自己的无奈的一种表现。事实上,很多“佛系大学生”原本都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他们在最初也希望自己学业有成、顺利就业,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获得稳定的交际圈,生活美满幸福。所以,他们一般都会为自己定下一个个目标,努力去朝着目标前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巨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以及各种社会交际困难,让他们的目标难以实现,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大学生选择“佛系”的态度让自己解脱出来。这种“佛系”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妥协,但是他们在妥协之后,还是要担起责任,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有保障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能够“佛系”地生活,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父辈已经为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使得他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这部分大学生家境优越,父母对他们十分溺爱,不但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还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就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于这部分大学生来说,他们本来就不需要自己工作赚钱,生活费和各种费用都由父母供应,这就使他们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只要学习,吃吃喝喝就可以开心度过每一天,在他们的概念里只有学习、吃喝、买买买。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艰苦奋斗,因此,对于“节约”“勤奋”这些词没有基本的概念,这就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十分模糊,缺乏人生目标的指引。因此,“佛系”这个词在一定程度上和“啃老”是分不开的。从本质上来说,“佛系”其实也是一种“富贵病”。[6]
三、对“佛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途径
(一)正确看待“佛系大学生”的积极因素从客观的角度来讲,不骄不躁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佛系大学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选择的一种自我治愈和心理调试的方法,是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修养的体现。因此,“佛系”这一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传扬,这与社会上一些消极避世,逃避责任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有本质的区别。虽然“佛系”有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但是他们也有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一面,他们对待生活乐观积极,对待学习和工作尽心尽力,对待朋友用心真诚,这也是他们的优点。还有一些“佛系大学生”喜欢规规矩矩、凡事按部就班,崇尚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只是他们选择在喧闹的尘世中寻求一丝宁静和平和,并不是他们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张颐武曾经说过:“你可以追求风花雪月的诗意生活,也可以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不但点出了当代青年肩负的责任,同时也对当代青年的生活态度给予了肯定。很多人觉得前面半句是张教授对当代“佛系”青年的一种批判,其实不然,这两点并不矛盾,并不是说担负了社会责任就不能享受自己的生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佛系大学生”,从他们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适应。对于“佛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对他们的积极态度予以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遇事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得失;另一方面要把中国传统的社会观、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鼓励学生发扬民族精神,不断奋斗,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利用课堂教育对“佛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对“佛系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一方面,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防止学生在人生方向上走偏;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要接地气,不能空谈理论,要与社会热点和实事相结合,注重解决学生的疑惑和实际问题,充分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阐述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他们自己思想上的困惑,教师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答疑解惑。”[7]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加强与“佛系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沟通和交流是了解学生内心想法的重要手段。为了做好“佛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教师要经常与他们进行谈话,给予他们人生关怀。通过谈话,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个人信息、生活状况家庭情况等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在他们遇到学习和生活困境的时候为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在学生进入迷茫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并和学生一起想办法,为学生在迷茫中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谈话和沟通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8]“佛系大学生”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教师要认真了解他们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抽丝剥茧,找到内在的因素,从这些内在因素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重拾生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摒除消极思想。
(四)利用网络正能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上宣扬的个人主义、去中心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与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和宣扬自我的心理不谋而合,因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可想而知。“佛系”这一概念最初也是由互联网开始兴起,最后成为流行的趋势。当代大学生是接触网络媒体最多的群体之一,而且他们对网络媒体的依赖程度也比较深,基于此,高校可以互联网为媒介,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资源来对“佛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开通校内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消除消极避世的心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加强对“佛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很多“佛系大学生”都缺乏坚定的信念,为了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高校教师要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9]要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进行党的政策和理论的宣传,配合趣味的方式方法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解读,引导“佛系大学生”对这个时代的机遇和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社会接纳能力,摒除“佛系大学生”一切随缘、随遇而安的消极避世心态,使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勇于担负起社会责任。
(六)帮助“佛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想要帮助“佛系大学生”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动力,就要帮助他们定立合理的人生目标,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针对“佛系大学生”注重短期和可实现目标的特点,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设立阶段性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并通过学生的表现,每过一个或半个学期就对他们的目标实现情况做一个阶段性总结,对他们取得的成绩予以鼓励,让他们对实现目标更有冲劲。例如,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一个大学三年的学习规划,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兴趣爱好随时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目标不仅仅表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还要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实现学业上的成就的提高和个人的发展,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而“佛系大学生”一味强调自身爱好和兴趣,对学习和工作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对高校的大环境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对“佛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重拾积极乐观、勇于拼搏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冷文勇.论儒家文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语文建设,2017(8z):51-52
[2]王磊.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25):84-84
[3]康海轩.德育视域下的青年生命教育观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8(10):103-105
[4]佚名.当代中国“佛系青年”价值观初探[J].理论导刊,2018(08):63-67
[5]佚名.辅导员对当代大学生“佛系青年”的价值引领[J].文教资料,2018(23):108-109
[6]佚名.“佛系文化”现象与青年责任观透析[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03):61-65
[7]陈赛金,陈超俊.当代青年“佛系”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8(7):108-113
[8]张琦.高校辅导员对“佛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J].西部素质教育,2018(12):44-45
[9]康海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88-91
作者:王春丽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