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以评估福建农村金融风险中各主要风险的程度为目的,以前人大量研究为基础,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以福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调查对象,尽量采集真实专业的调查数据,并评价农村金融风险中的五种主要风险。结论是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也还不容乐观,但操作风险已经降到较低水平。最后提出建立专门指标考核体系,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加强政策稳定性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农村金融风险;调查问卷;风险管理
2017年1号文件指出:“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考核办法。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补偿机制和资本金补充制度。”[1]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说到:“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继续推动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密切监测评估改革成效。”随着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金融风险也在日益增加,对其有效的分析研究以及在现有管理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是一个具有一定实际价值的课题。
1国内相关研究
潘燕鹏(2016)认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依然很大,除此之外,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也偏高;农村金融风险的特点:收益和风险不对等,具有隐蔽性以及破坏性较大,并分析了原因。[2]路耀芬(2016)专门就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农户主管道德风险、客观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3]李怀洲(2016)认为操作风险在农村金融风险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他风险原因可以归纳到操作风险上,而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人员素质较低,内部控制较弱等,并探讨了原因。[4]刘磊(2016)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分为信用风险、监管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认为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占比较大。农村金融机构可分为3类,村镇银行的主要金融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贷款公司的金融风险主要为农业天气风险和农业市场风险;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金融风险主要是法律风险和管理风险。[5]王春舒(2015)主要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其次还探讨了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6]徐光超(2016)认为河南省农村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并分析了各风险的特点。[7]
2福建农村金融风险调查分析
从近几年的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大量文献主要是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的研究,而其他农村金融风险的针对性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福建农村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和问卷调查的可行性和数据取得的可能性,笔者将福建农村金融风险分为五类: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风险。并根据以往相关文献的主要指标体系设定了每类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设计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投放到晋江市、漳州市和泉州市的农村地区,均匀投放。调查对象主要为各银行的农村分支行内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由于调查具体对象一般为专业的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主管,所以问卷内容设计得比较直接,更具专业性。银行范围广,包括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在内的14家银行在各村镇的分支行。总共发出32个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份。
2.1信用风险调查分析
在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方面设定了5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不良贷款比率,损失贷款率,贷款欠息率,贷款展期率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8]在回收的29份问卷中,各影响因素的不同比率区间中,被调查银行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按照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规定,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5%,损失贷款率不应超过2%,贷款欠息率不应超过20%,贷款展期率应控制在30%以内。而根据我国央行规定,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不建议超过50%。从表1可以看出,在损失贷款率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银行没有达到监管要求;在贷款欠息率方面,有7%的银行没有达到监管要求;有11%的银行贷款展期率超过30%不符合监管要求;而在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上,7%的银行比例过大,其信贷业务业绩易受到客户经营状况的影响。综上所述,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并不乐观,仍然要引起重视。
2.2流动性风险调查分析
在农村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方面设定了5个主要影响因素:存贷比例,流动性比率,拨备覆盖率,净拆入资金比例和存款构成活期比率。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各影响因素的不同比率区间中,银行所占比重如表2所示。我国央行规定,存贷比例不得超过75%,流动性比率应大等于25%,拨备覆盖率应在150%以上,净拆入资金比例3%以下流动性较好,超过6%则流动性很差,而存款构成活期比率没有明确的比例规定,但若比率过高则会加大银行短期偿还压力并不利于银行的流动性。从表2可以看出,在存贷比例上,有17%的银行未达到央行监管要求;在净拆入资金比例方面,有7%的银行未达到监管要求,45%的银行虽然达到监考基本要求,[8]但流动性并不好;在存款构成活期比率上,大多数银行在40%~50%之间,比率适当。总的来说,随着近几年来央行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重视,流动性风险已经得到较好控制,但在农村,仍然有些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控制较差。
2.3市场风险调查分析
在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风险方面,设定了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理财产品销售情况和理财产品盈利水平。产品销售情况方面,有55%的银行表示“很多人买,有时候甚至供不应求”,38%的银行表示“销售情况还不错,一些主打产品较多人买”,只有7%的银行表示“只有少数人买甚至无人问津”。产品盈利水平方面,有14%的银行表示“平均年利润率可以达到15%以上”,24%的银行表示“平均年利润率在10%~15%”,48%的银行表示“平均年利润率在5%~10%”,剩下14%的银行表示“平均年利润率在5%以下”。据另外一份专门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调查问卷反映,福建农村商业银行发放小额经营性贷款的年利率各不相同,大多集中在6.6%~10.4%。大额经营性贷款年利率在6%~7%。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虽然销售情况不错,但大多收益水平一般(年利润率在10%以下的银行总比重62%),甚至可能不如贷款收益,市场风险不低。
2.4操作风险调查分析
在操作风险方面,设定了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系统流程上的漏洞,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员工素质。系统流程上漏洞方面,48%的银行认为“在主要业务操作流程上完全不存在任何漏洞”,剩下52%的银行认为“偶尔会因为漏洞导致损失但很低”。人员操作规范性方面,83%的银行认为“主要业务(如存贷款业务)相关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操作时非常规范”,只有17%的银行认为“偶尔有违规操作”。在员工素质方面,69%的银行表示“员工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而17%的银行此比重在50%~70%,只有14%的银行本科以上学历员工的比重在50%以下。由此看来,农村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方面已经实现较好的控制,风险较低。
2.5政策风险调查分析
在政策风险方面,设定了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政策法规的保障性和政策法规的影响。政策法规保障性方面,83%的银行认为“现有相关政策法规能完全保障如贷款合同等各类合同的顺利执行”,只有17%的银行认为“有少部分合同因政策法规规定不完善或空白而无法顺利执行”。政策法规影响方面,66%的银行认为“偶尔会因为国家政策或法规发生变化而影响到业务顺利进行”,34%的银行认为“经常甚至很多时候会因为政策法规的变化影响本行业务的顺利进行”。值得重视的是,被访问的银行中,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认为“完全不会影响”。由此看来,虽然金融政策法规方面已经日趋完善,基本能保障农村商业银行日常业务的顺利进行,但由于政策法规的善变不稳定,并且可能因为传达执行的滞后,使得银行日常业务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并可能导致一定损失,因此,政策风险仍然存在。
3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3.1建立专门的指标考核体系,多形式投放贷款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由于放贷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放宽对各指标的考核要求,在充分调查的前提下,建立适应农村金融机构实际风险管控水平的专门的相对宽松的考核体系,进行差别化考核,这不仅仅在某一家金融机构实行,并且要普及所有农村金融机构。另外,由于农业自然风险的特殊性,使得对农业生产经营投放贷款的信贷风险远高于其他,国家在加大三农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可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来投放资金。比如对农产品销售商进行放贷,贷款附加保险,根据农户生产经营收入结果按比例灵活调整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期限等。
3.2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收益率
农村金融机构销售理财产品本质是上为广大农户理财,销售火爆说明大多农户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还是较为满意的,但金融机构本身的产品盈利水平却偏低,说明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的成本方面控制不好或募集的资金没有投到收益较好的项目中去。成本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尽量提高技术效率,[8]缩减人工成本。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主要用于贷款业务,这和国家的政策导向紧密相关,收益水平总体不高。除了保证贷款投放的充足,政府还可以适度允许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于一些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项目,在严格管控范围内,成立专门专业的资金投资部,指导并负责将农村金融机构募集的资金部分分散投资于金融市场产品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实业中,提高资金收益率,继而提高理财产品整体盈利水平。
3.3加强政策法规稳定性,提高执行效率
政策法规变化太快、不稳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较为普遍。政策法规特别是细则的修改出台要更加成熟稳定,不宜多变。另外,加强政策传导渠道规范化,建设更加快捷准确的信息传导系统,并且当发生重大政策法规变化时,各银行能统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全面高效的学习,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银行内部相关制度办法以及管理系统等,努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陈俊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EB/OL].
[2]潘燕鹏.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5):84-90.
[3]路耀芬.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J].农业经济,2016(7):116-117.
[4]李怀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操作风险与防范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16(1):64-65.
[5]刘磊.城乡一体化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45-49.
[6]王春舒.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风险及防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31-36.
[7]徐光超.河南省农村金融风险分析及有效防控[J].湘潮(下半月),2016(5):89-91.
[8]张云燕,刘清,王磊玲,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内控体系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8):169-175.
作者:黄雅宁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