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热力站节能降耗问题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从建筑物、循环泵、供热调节、管理机制等方面,论述了热力站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途径,指出热力站节能降耗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满足用户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热力站;集中供热;节能降耗;循环泵;管理机制
0引言
现如今,能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好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各行各业急需解决的难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完善和落实,热力站作为集中供热能源转换的中间环节,也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怎样合理运行、如何节能降耗,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现根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节能降耗方面的问题,逐一分析,找出解决方法。
1热力站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
1.1既有建筑物的问题
在我国的城镇集中供热的覆盖区域,老旧既有建筑约占总供热面积的25%,该类型建筑物在供热调节及节能降耗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老旧既有建筑多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由于当时工程建设规范不合理以及后续的使用维护不当,造成一系列问题,具体的情况为:1)建筑物没有保温围护结构,室内热量损失较为严重;2)供热系统多采用上供下回单管式供热系统,水流阻力大、流量分布不均匀,易造成越下层温度越低;3)管道、阀门等设施设备年久失修,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供热管道保温材料损坏严重;4)部分用户擅自改变采暖方式,例如:将暖气片采暖改为地暖辐射采暖,更改室内管道走向、增加暖气片数量,如果此类更改不够专业,将会增加管道系统阻力,甚至系统流动不畅、局部不热等现象。而在城乡结合部,甚至城区里会出现成片成区的“城中村自建楼”,这类住宅除存在以上问题外,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各户房屋层数及采暖形式不统一,这使得在热力站的供热定压及流量控制上产生较大的能源浪费。且在对上述建筑供热时,热力站在运行中往往都需要超指标加负荷,才能够正常的供热,满足居民对室温的要求。
1.2热力站循环泵设计选型上的问题
在热力站工程设计中,其发生的主要问题是在循环泵选型时过于保守,比如设计人员根据以往的建设规模进行选择,选定的流量、扬程都会比实际偏大,而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不能满负荷运行,导致循环泵的功效得不到最大的发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1.3热力站供热调节的问题
在实际的热力站运行中,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能源浪费。比如A热力站,采取“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虽然大的循环流量会更利于供热管网水利平衡,便于室温调节,但是这种运行方式必然会增大循环泵的用电量,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运行状态。又例如B热力站,在运行上采取“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方式,循环泵的用电量会有所降低,这是理论所提倡的,但是如果调节不合理,会造成一次热源热量的浪费。显然实际运行中更需要在A和B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1.4热力站管理机制的问题
现行的热力站运行管理体制中,一部分仍然是传统的运行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不高,例如手动型软化水处理设备,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钠离子交换树脂的还原过程,而在使用当中又必须按时按量进行水质化验,以确保水质达标。传统的热力站运行模式中,实行24h值班制度,这种运行模式虽然更利于保障运行,但是这种完全依靠人工经验操作而引起的故障也不容忽视。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好信息管理、自动化技术,让其取代传统的热力站运行模式,减少人工投入、降低设备故障率,将会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热力站节能降耗的解决途径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保、节能意识的提升,节能降耗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集中供热工程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更好的节能降耗也时常受到业界的关注。针对此类问题,在热力站具体的节能降耗工作中,应从以下途径入手,减少上述各种问题的发生。
2.1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城区内现存的老旧建筑多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以砖混结构为主,此类建筑远没有达到合理的使用年限,但又不符合整体改造拆迁的条件,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现状。按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来衡量,是达不到要求的。针对此类情况,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把原有建筑物的屋顶、外立面、地下室顶板处设置保温层,同时建筑物原有的窗户也将换成塑钢双层玻璃,并对采暖系统进行分户计量和管网热平衡改造。完成改造后的老旧既有建筑,夏季室温比改造前可降低3℃~5℃,冬季可提高3℃~5℃,在满足居民居住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了热量的损耗,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房屋价值。
2.2合理选择设置循环泵
在热力站实际运行中,循环泵的工作点并不是由其本身决定的,而是和管路系统共同决定,管路系统的特性由包含管路系统在内的整个循环泵设备和实际运行工况所决定,与其循环泵本身的特性并无关联。在确定循环泵流量时,应根据热负荷计算出系统的总循环流量,所选流量不应大于设计流量的10%。在对扬程选择时,应首先计算出热力站及系统最不利点、室外管网系统的阻力总和,然后在其总阻力上增加15kPa~30kPa的富余量以满足运行要求。在选择循环泵时,还应对各个生产厂家的产品参数作分析对比,即在相同扬程、流量的前提下,选择电动机功率低的,节能高效型产品。
2.3对热力站供热参数合理调节
某热力站为4栋28层、建筑面积16万m2的小区住宅进行供热。该小区采取地板辐射采暖,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符合现行的节能环保规范要求。热力站按楼层高度划分为高、低两区,每区循环泵各设置2台,参数为:Q=460m3/h,H=37m,P=75kW。运行初期,由于临近供热期急需供热,运行人员基本没有对小区庭院管网进行调节,而根据以往运行经验,低区启用2台泵,高区1台泵,并在运行中逐步将循环泵调节至25Hz。照此运行后,总有管网末端用户反映,家中温度不高。经运行人员实测后发现,其原因是由末端流量不足造成。于是将高、低区各启用一台泵,频率增加至45Hz,并对供热近端的住宅减少循环流量。调节后,原先末端用户不热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热力站实际运行中,应在满足用户室温的前提下,降低各项能耗,而前两种调节方式显然不合理。在接下来的调节中,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建筑用热负荷、管路走向、阀门布局等实际情况,并通过“便携式流量计”测量各个分支管路的流量值,用调节阀逐一进行调节,以达到计算所需的循环流量。运行稳定后,耗热量虽比前次调节略有增加,但用电量却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总的能耗费用达到了减少的目的。
2.4提高热力站自动化程度、实现无人值守运行
在早期传统热力站运行中,从启停水泵到调节压力温度、水质监测等环节,完全依靠人工来完成。而在网络信息、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技术更新改造便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在实际的供热运行中,热力站中控系统需根据回水温度、室外气温及气候补偿曲线确定热力站二次网供水温度,通过对一次网回水电动阀的调节,便可控制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在一次网回水压力不足、不能满足换热流量时,启用一次网回水加压泵,变频控制,以满足水力工况要求。当热力站一次热源不足时,根据全网平衡系统给定的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设定值来进行调节。热力站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成本、容易实现无人值守运行,另外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石兆玉.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2]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李智元 单位:太原市热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