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酒歌与和谐社会间的关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分布较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由于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导致彝族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彝族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酒,而彝族酒歌就是彝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彝族人的生活中歌与酒总是相伴的,彝族生以酒迎来,死以酒送归。在彝族人生活的主要部分,如彝族婚丧大事要用酒,接待客人要用酒,日常生活更离不开酒,而且有酒必有歌,饮酒必唱酒歌,长此以往并形成了彝族酒歌。彝族酒歌的种类有多种多样,一般分为祭酒歌、敬酒歌、劝酒歌、猜拳调、留客调等几类。但是无论哪类酒歌,它们的歌词总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酒歌的歌词多以五字四句或七字四句为一个小段,这与彝族的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演唱多用彝语,由于歌者是借酒抒情,所以演唱的环境都是在家里或宴席上演唱。早期演唱无伴奏,后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彝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后,大部分彝族人有机会学习乐器,所以后来的演唱中也有用彝族乐器加以伴奏。演唱的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有独唱、对唱、双人齐唱、众人齐唱和一领众和等等。
酒歌与彝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彝族酒歌本身而言就是彝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他的传唱中已经表现出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彝族酒歌与彝族的风俗民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常见的如在彝族祭祀活动中,毕摩要向各种各样的神祭献美酒,以取悦神灵,求得呵护保佑,为了表达对神的崇拜,让神高兴地、开心地来领受你所献出的美酒与美食,毕摩就会唱一些有针对性的歌词来演唱祭祀饮酒歌,后来人们把这类歌曲称为“祭酒歌”。“祭酒歌”的内容大多是歌颂大自然风调雨顺、祖先功德、英雄人物和祈求人丁兴旺、家畜平安、风调雨顺、生产丰收等为主的内容。“祭酒歌”因为它的神圣庄严,所以一般只能由族中的毕摩(祭师)或长老在祭祀中来演唱。大规模的祭祀既是彝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彝族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本着对神明和祖先的尊重,因此祭祀的时间、地点和祭祀的规程及祭品的使用上都有严格要求和规定,并且无论什么形式的祭祀均必须得有酒,而且要做到逢酒必歌,也就是说酒歌在彝族传统文化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如每年农历七月半祭祖活动由毕摩唱“祭酒歌”中通常出现的歌词都是跟酒有关,把酒看作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连自己都舍不得喝,拿来敬奉神灵,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通过借祭神、祭祖等盛大的祭祀活动来感谢大自然风调雨顺,颂怀开天辟地的祖先和艰苦创业的民族领袖,而祭祀的深层次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团结今人再创辉煌。因此,在祭祀中,我们可以看到酒歌的重要作用,酒歌激荡起一个民族不朽的灵魂,谱写着彝族曲折厚重的历史文化。
彝族酒歌与家族和谐的关系
彝族酒歌和彝族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凡是在彝族传统节庆、婚丧嫁祭等活动或饮宴时主宾们必须互相敬酒,并且敬酒时还会以歌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亲朋好友或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关系,酒歌歌曲内容一般是根据歌者的生活经历与所表达情感的对象以及活动主题等等,往往因人而异。可见,彝族酒歌和彝族的社会生活、风俗民情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彝族支系繁多(大致可分为12支系)、分布区域广,所以也就造成彝族民歌曲调的多样性。无论是支系繁多还是曲调多样,它们总是能够寻根溯源,他们虽然各支系语言各异,但却又有共同的彝族文字;他们虽然风俗习惯大同小异,但却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所以,彝族酒歌与彝族各支系的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一致的,社会功效也是一致的。他们的酒文化都是通过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从彝族酒歌中我们不难看出彝族历史的变迁和彝族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他们的酒歌与各支系的风俗歌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与全国各民族中普遍盛行在传统节庆、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或饮宴时演唱曲相类似,酒歌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通过互唱酒歌来交流感情和增进友谊。
一、彝家人以酒歌为待客之道
彝家人把一个人的一生主要分为生、婚、丧3个阶段。就彝族的风俗习惯来看,每个阶段对这每个人及其家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满月宴(也称满月酒),上就会演唱满月酒歌,婚丧摆红白宴(婚嫁的是红宴,丧葬的是白宴)上就会出现了婚嫁歌和丧葬调等,朋友来了自然有欢迎之类的祝酒歌。如:彝家生育与酒歌。彝族人把生育称为“喜事降临”,当妇女生产后,就由孩子的爸爸去外婆家报喜,去报喜时还需要带上一瓶酒,抱上一只鸡(如果生男的就抱母鸡,生女的就抱公鸡),外婆接到鸡后自然就知道喜事降临,并且也就知道自己的姑娘是生男还是生女,同时宴请亲戚朋友以酒带歌给予祝福。
二、彝族人的婚嫁与酒歌
彝家青年们的婚恋过程一般分为相识、恋爱、说媒、定亲、迎亲、回门几个程序。彝族青年男女的婚姻除了少部分依从父母包办婚姻外,大都的青年男女们均属自由恋爱后相结合。每当彝家的姑娘长大了,父母就要为长大成人的姑娘建造“姑娘房”,而彝家青年男女的恋情就是在“姑娘房”里成长起来的,因为“姑娘房”是彝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地方。彝家青年男女在“姑娘房”对歌,聊天交心,在“姑娘房”他们进一步了解彼此、加深感情。恋爱中的彝家青年男女们彼此的感情是真挚热烈但不轻浮,彝家青年男女们可在“姑娘房”里过夜,但要尊重彼此不会做出出格的举动。彝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行为是十分稳重的,待男女青年互相熟悉,称心如意,情投意合,男方父母就请媒人,带上酒去女方家说亲。迎亲时要举行迎亲仪式,由男方在门外摆一张方桌,上放香案、花瓶、喜酒,新娘到来时,唢呐吹奏《迎亲调》表示欢迎。这时新郎新娘一齐向送亲亲友作揖致谢,敬献喜酒。而后,新郎由伴郎领着先向岳丈,继而向舅舅、姐夫、姑父等亲友跪拜。而姑娘出门时,要唱“哭嫁歌”表达对父母的不舍与留恋。
三、彝族人的丧葬与酒歌
丧葬仪式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都认为人虽死而灵魂却还存在于这个世上。因此,在死者入土垒坟后,还有很多的善后活动。而彝族普遍认为,人有三魂,死后,其中有一魂要回到远古祖先所居住的地方;而另有一魂要守在坟地旁,为保佑后代子孙家业兴旺发达;最后的一魂留在家里接受家人的供奉,保佑家人的吉顺。如果不认真供奉留在坟地旁和家里的这两魂,死者就会成为危害生者的野鬼。因此,在死者入土垒坟后,还要为其收魂、做祖灵牌、作法念咒以超度死者等善后活动。而彝族认为人死后,三魂中的每一魂都和生前一样,会吃东西,要喝美酒,要为其供奉酒食;也会迷路,要为之念经作法,指明路线。所以在死者入土垒坟后的所有丧葬仪式中都可见到家人为死者敬献其所喜爱的酒食,用祭酒歌引导死者寻到回归祖先的故居的安全路线。■彝族酒歌与和谐社会生活的关系彝家人对人诚恳,待客热情,每当贵客到来,必用酒待客,有酒也就必有酒歌,彝族非常讲究待客之道,对人有礼有节,天生热情好客,在他们的心里客来是喜事,如:彝族最高待客的酒礼是“三道酒”。第一道酒为“拦门酒”,所谓“拦门酒”就是彝家人比较好客,客人来了总是要到门口去迎接,在迎接客人时就会捧酒把客人拦在门口,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同时还会用酒伴歌迎接客人的到来,客人一到,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唱着美妙动听的酒歌来迎接客人。
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那则表明客人也必须当场回唱一首酒歌;第二道酒为“祝福酒”,客人到后在酒宴上主人向远方的客人敬献上美酒与敬酒歌再次表示对客人到来的欢迎与祝福,这类敬酒歌一般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可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福的歌;第三道酒属“留客酒”,所谓“留客调”就是客人将要走,在彝族人的心里觉得客去实在可惜,因此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主人送贵客走时请客人们喝的离别酒。敬酒时长号、唢呐同时吹奏“留客调”,男女青年欢歌起舞,主人手捧酒杯,唱起送客人的酒歌,内容为祝福客人幸福、吉祥以及主人的牵挂、挽留,客人必须把这杯酒喝方能启程。总之,彝族酒歌来源于彝族的现实生活中,彝族酒歌是彝族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目前在日常社会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创作型的酒歌,这些酒歌的产生全部源于各表现形式不同的彝族原始酒歌,这些创作型的酒歌与原生态酒歌交叉遍及各民族社会生活中,普及面较广且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们真实地反映出彝族人民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劳动人民富足的生活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风格各异的彝族酒歌已经从遥远的大山中、大雾中、深林中、坡陡中流向了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今天,彝族酒歌已经遍及了全国各地,形成了一种人际交流的桥梁工具,它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起到一种打破语言障碍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酒歌的普及与应用,在人际交往中因为有它的存在,给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关系,使社会更加和谐,在民族团结中起到了固化剂的作用。
民参考文献:
[1]左玉堂主编.彝族文化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2]苏丽春,李艳主编.云南民俗风情与旅游[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楚雄州文化局编.楚雄州民间歌曲集成[M].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
作者:李永云;倪静 单位: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