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商管理专业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定位不明确、导向不清晰、功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滞后等问题。为此,山东工商学院根据实践教学的内涵,从明确定位和方向、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完善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构建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并为其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经常被一些媒体评为“最难就业专业”“低工资专业”,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应用型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劳力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1]如何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改善学生的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不得不面对的紧迫课题。山东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但也面临一些应用型高校的共性问题。近年来,该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持续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构建起较为科学的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体系的内涵
国外文献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职业能力概念偏重于就业,指个人所具备的能够吸引雇主、获取工作机会并取得短期绩效的技能。[2]广义的职业能力则更重视处理不同领域问题的通用能力或一般能力。[3]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对职业能力的界定更加注重操作性。邓泽民等人(2002)认为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4]韦佳等人(2015)认为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后者包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5]人社部2013年颁布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中将职业能力定义为“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通用能力是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专业能力是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既有通用性特征,也有专业特点,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考虑专业差异性。张学华(2007)[6]把高职管理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归纳为管理、操作、人际、品质、社会和成长六个维度。杜岩、王鹏(2012)[1]将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胜任力概括为个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笔者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把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维度。专业能力是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即保证学生“能干活”。社会能力是指适应社会、与社会达成和谐状态的能力,让学生“会做人”,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法能力是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7],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有发展”,包括信息处理能力、独立决策能力、承受挫折和批评的能力等。在这三个维度中,专业能力是解决管理实践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职业特殊性,而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则属于通用能力。
三、原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导向不清晰应用型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通常以“厚基础、宽口径”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院校将“厚基础、宽口径”片面理解为提高通识课、专业基础课的占比,不重视学生的基础技能、基础方法的培养。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上重要,实际上附属”的地位,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不明确。实践教学建设一般侧重于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硬件投入,教学目标和导向不清晰,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能力培养并未成为实践教学的主导方向。
(二)功能不完善原有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两个模块构成。前者主要功能是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课时相对较少,对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力度不足。后者看似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但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与模块分工,在操作中难以真正落实对相应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从功能上看,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都有所欠缺。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制度建设方面,应用型高校大多未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5],经常出现诸如学生实习经费支出困难、教学活动形式化等问题。在评价机制方面,大多数应用型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事后评价和指导教师单一主体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的职业能力水平。在激励机制方面,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引导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利益导向机制不健全,“双师型”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大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四)保障机制滞后实践教学需要教务、资产、财务、人事、后勤、法务等多个部门提供保障,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缺乏协调等问题,这导致人员配备、资金拨付、设备和软件采购、实习基地维护等方面流程不顺畅。在人员保障方面,校外导师只能以讲座的形式参与实践教学,缺乏深度参与实践教学的多部门联动机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缺少配套资金和人员,重建设轻维护,相当多的实习基地挂牌之后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四、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一)明确定位和导向,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结合“应用型”的培养定位,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人才培养功能上的互补性地位,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比,目前实践教学学分在总学分中的占比达到30%。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突出强化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此基础上,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与实践课程对应起来,形成了职业能力—实践课程矩阵。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可划分为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综合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四个教学模块,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构成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授课+自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部分理论课程附属的实验课,主要功能是利用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实验由理论课主讲教师结合课程进度实施,成绩计入相应课程总分中。2.实习实训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方法能力。认识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末,形式为到实习基地参观交流。专业实习在第六学期末,毕业实习在第八学期。部分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基地进行。为保证实习质量,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采取“企业导师打分+专业导师评分”的形式评价学生。实训课程安排在高年级,主要形式是利用专门软件模拟企业运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专门的实训教师负责实施。3.综合社会实践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第二课堂学分,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数量的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或者参与科研活动,也可以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三支一扶”、社区服务、企业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4.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包括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参加专业竞赛以及创办公司,一般安排在课外和假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主要针对专业基础扎实、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主要功能是锤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优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顺利运行的软件和硬件,共同构成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主要通过“内培外引”的建设模式实现这一目标。“内培”就是选派教师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将专业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外引”就是聘请企业骨干作为校外导师,形成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通过一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近50%,基本解决了实验、实训和创新创业活动指导老师不足的问题。2.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实习基地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开发新的合作企业,更要充分利用已有实习基地。定期开展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影响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障碍,淘汰无法正常开展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与有实践教学能力的企业深化合作,通过重新调整合作协议、微调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措施,保障学生在实习基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
(四)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具有操作性强、教学效果难以量化的特点。只有构建扎实可靠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才能规范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达成实践教学效果。1.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容易出现的“假、空”等问题,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学校要逐步制定、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各方面都有规可依。特别是要制定涉及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成绩评定、教学评价、学生安全管理、企业导师聘任等环节的制度,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2.改进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学校不能仅以传统的理论考核、实习(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要深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全方位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改变了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模式,实现成绩评定主体多元化。课程实验采取“教师为主+学生互评”的评价模式。实习实践采取“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的评价模式,企业导师负责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职业能力进行评价,指导教师巡查实践过程,评价实习报告。综合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则采取“教师+社会”的评价模式,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实践表现、社会反响、创新创业成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打分。另一方面,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进一步提高实践过程评价的科学性,引入关键事件法、行为等级量表法等过程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能力水平。3.提高实践教学规范化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规范化水平,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采取了如下举措:第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要求实验课教师认真落实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减少教学内容方面的随意性;第二,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实践教学经费到位、实践场所落实、教学团队稳定,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第三,积极组织开发符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材,特别是要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使实践教学教材更有实践性。目前,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已经与企业合作编制实践指导教材2部,正在编写的教材有2部。4.优化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认定以及教学酬金的合理分配是激励机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优化激励机制,保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合理利益,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减少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体制和经费制约,有效地调动了实践教学教师的积极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两年来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都有大幅度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学校不应满足于现状而止步不前。另外,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作企业的作用,使课堂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是下一步要深入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杜岩,王鹏.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2(9):39-40.
[4]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
[5]韦佳,倪杰,吴远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7-210.
[6]张学华.管理类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78-81.
[7]庞世俊.职业能力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17-20.
作者:王乐杰 俞国方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