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实践能力培养下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优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者要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积极推进工商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本文主要探究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围绕专业课程,学生选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训教学这五个方面,展开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实践能力
1关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现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舒波和陆军因为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是主要依靠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优渥的教师资源和教学方法,而且他们愿意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资源也比较丰富,再加上人性化的公众网络资源,使得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具有良好的发展。而何静也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他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学习过程中要以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知识进行构建的同时,要利用“四层五块一贯穿”的结构模式。石宝玉和邵仲岩更是将我国现代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通过它们对工商管理课程的分析,认为在这个课程体系中,课程的设置和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也应在课程中融入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他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作为管理的一大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领导胆识,实干精神,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也要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作为管理者要不断提高忧患意识,通过丰富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龙海军则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进行适度的调整,目的就是为了适应职业工作经历人的各种维度和方面的需求。李军霞和冉春燕认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实践的改革,可以通过赛促教来推进课程“体验式”的教学,而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主要结合市场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软件,运用情景教学的学习模式,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为桥梁,直观的将较为真实的场景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接轨的能力。黄福华通过对中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比较与分析,他认为中美高校在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课程理念以及评估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黄富华的专业评估主要从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优化当前高校教育思想,改革高校培养目标等方面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例如美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主要遵循内在的学术办学逻辑,而相比较美国大学这种内在的思维,中国反而寻求外在的逻辑发展。这种根本性的差别导致中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效果不佳,而难以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工商管理专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美国大学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从培养通用型人才再到专业型人才,之后再到通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美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也融入了大量的创新整合思想,这是中国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所没有的,中国工商管理课程主要讲究结构和借鉴的重要性,讲究学问与素质要求的统一。虽然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在中美的要求不一,但是仍有可取之处和突出的重点,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只是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在美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自由选择,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最重要的领导能力。而我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更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政治分析能力。通过以上的分析,中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工商管理课程的改革必须要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以及管理制度上都要进行专业的革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结合社会市场的需要,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
2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大多数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探究其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反而很少深入结合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需求,来培养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不贴合市场经济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将来的管理工作与思路和市场需求脱节,不利于地方工商管理的发展。所以,当前高校尤其是地方区域的工商管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将自身学科的优势与当地特色课程资源相融合,才能最大程度的优化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只有自身形成了个性化,专业特色的课程结构,才会在未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上一层楼。以吉首大学为例,吉首大学作为武夷山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也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性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吉首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也在积极改变办学理念,积极的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同样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在大力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工商管理专业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吉首大学因为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存在着“三低”问题,这也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的优化。首先,就是公共基础课在学生的整体学分中所占比例较低,在我国只有20%的比例,而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专业课,这样的比例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并不突出。与此同时,选修课学分比例不高同样也阻碍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化和发展。公共课以及专业课所占比例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主观学习意向不高,对学生培养知识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其次,要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将课程平台划分为三个层面,公共课程学习平台,工商管理专业课平台以及实践教学平台。这样的学习平台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课基础,以便在将来时间训练时能够进行更好的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优化学生的个性为目标,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然后,就是要设置丰富多彩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就是通过素质教育的课程板块,培养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本区域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优化所选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本;《组织行为学》,《发展经济学》,《国际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管理沟通》等专业选修及特色课程。还有就要开展两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就是为了以后面向行业,面向地方以及社会,最主要的是面向市场的管理。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不同领域管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全面提高自己的实际管理技能。最后,就是要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按照不同的思路模块构建基础实训课程,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以及创新与创业模拟构成实验的综合性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素养。
3课程体系优化的重要保障措施: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优化
推荐工商管理课程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就是要推进“教师主讲与经理人参与演讲,开展专题讲座”这种开放性教学模式,不断加深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书籍包括“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在其中选择部分内容,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题内容,并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邀请校外管理理论方面的专家以及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高管,在高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职业经理人素养专题”这门课程的教学。其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熟悉经济管理市场的发展规律,并完成学校学生的实训与市场相对接的项目。这种以项目带动实训的方式,需要教师开展创新的实训教学方式。《管理学原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这几门课程先后展开了研讨式的教学改革方式,同时获得了吉首大学教学方式改革的专利项目。《管理学原理》在课程改革方面设置了网上空间课堂,这种网络课堂利用空间教学,同时融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运用了学生的时间,并且可以在不同空间也可以完成教学和学习。《管理学原理》由此也获得了省校两级的空间课堂立项。而《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这些可以推荐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课程,也获得了我国工商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小组支持,这些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教学也获得了优异的成果。最后,就是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而为了完成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实践,改革试点建设小组也立项支持《广告学》《物流沙盘模拟》《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的考核改革方向。这些课程的改革主要基于学科竞赛,并结合企业模拟实训的课程设计,完成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方向的考核。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课程改革,要在教育思想,以及教育体制,管理制度等等,多方面都要进行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工商管理尖端人才。高效益要从社会市场需求入手,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诉求培养贴合市场的人才,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人际沟通方面都能够有所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卓越,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霞,冉春艳.以赛促教推进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验式”教学实践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黄福华.中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
[3]舒波,陆军.美国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特色研究[J].教学研究,2012.
作者:严婉瑜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