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我国开办工商管理学专业经验丰富、开办较早的院校,其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
其人才培养体系还在沿用老的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没有现成模式可套。从当前的工商管理教学计划尤其是实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来看,本专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有:
(1)实践型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任课老师直接来自学校的模式非常普遍,实践经验欠缺,影响和制约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尤其是具有工商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具有双证的双师型教师少,在师资队伍中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2)部分开设有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本身不重视实践教学,政策指导淡化。
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与评估机制,不去引导和鼓励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与评估,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没有被发挥出来。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往往是刚从校门毕业的研究生,缺乏横向科研水平高以及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导致实践教学往往变为自习多,指导少,实践教学理论化比较严重。实践教学全面的关注和指导重视不够,创新性不足。
(3)校外实习涉及时间短,实践难度大、成本高。
从目前工商企业的角度看,工商企业接收在校未毕业的实习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培训,管理成本,同时接收未毕业的实习学生进行实践风险高,社会责任重;尤其是在新《劳动法》实施之后,企业在用工方面面对灵活用工的机制正在健全,相对来说付出的成本相对长期用工要高。而且对于本科高校来说,高校实践教学的经费往往是不够的,尤其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经费相对于理工科专业要少很多,这样对于实习企业来说不能得到适当责任风险补偿,最终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习。因此,在有些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活动就由校外企业实习变为了校内“自习”,一些校外实习或实践成为“走马观花”。同时导致有些学校不注重具体的实践过程,只考核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最终学生的具体企业实践变为了在教室写日志和实习报告,使实习实践流于形式。
(4)没有形成动态的、系统的、不断改进优化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体系,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需要改进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需要不断改进和深化的,而很多学校仍然采用固化的、传统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很多设置有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在专业教学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对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要求,设置比例都有规定。但是以上的规定只注意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忽视了实践教学模式本身是一个体系,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应该贯穿始终。
2工商管理学实践教学改进对策
(1)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践行教育实践化理念。
实践教学是一个教育的理念,它不仅指的是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涉及到企业管理内容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不能完全同于传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过程,需要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通过课堂内外,构建一个完整的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践教学动态的体系整体,以保证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实际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更灵活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开放地进行思维训练,更加系统化地构建知识结构。
(2)学校应注意客观条件的完善,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持
应建立多个长期的、合作型的实习实践基地。在建立基地过程中,注意对相关工商企业的甄别,针对课程设置进行合作企业的选择,针对实习内容进行合作企业项目的设立。实习基地建立过程中注意合同的签订,针对高成本的问题,资金较困难的实践实习,学校应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保证实习培训经费,保证实践资金的有效利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为了打消实习实践企业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责任风险考虑,国家应大力推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应包括实习学生在校实习实践风险。
(3)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决定了实践教学质量。专业课教师本身具备丰富的工商企业管理实践,对于指导学生实践环节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建议学校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学历同时具有丰富的工商企业管理经验的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同时鼓励和支持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从事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同时,自身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专业实习或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成为“双师型”教师以解决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
(4)建立系统的、动态的、不断改进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针对工商管理学科日新月异的特点,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学科建设形势,建立系统的、动态的、不断改进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对工商管理学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管理,并不断进行总结与评估。
(5)完善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估机制。
利用工商管理学实践教学优化模式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尤其是实践教学计划的完善,使实践教学计划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上升的实践体系,以该体系为核心进行教学管理机制的修订与完善,进行管理过程与评估考核机制的制定。建立完善的师生实践教学双向考核评价系统。学校将实践教学指导的效果引入到教师评价系统体系当中,此考核作为教师整体考核的一个独立分支,应当由实习学生为主导,实习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一个完善的考核系统。在系统之外还可以增加考核奖励机制,开展实践专业竞赛等辅助内容。这样构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引导体系,使得实践教学真正能够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支撑。
3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专业有其理论性更有其实践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共同发展,才能够实现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作者:矫立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
第二篇
一、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大部分的民办院校由独立院校转设而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仍然沿袭着其母体院校的现有模式,没有自身特色。为使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与其他院校同专业的毕业生有其独具特色的竞争力,民办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更加具体,要使其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减少企业培训成本,满足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即来即用”的迫切要求。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现行的课程结构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大多数民办院校的课程体系使用的是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通用模式,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专业覆盖面狭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建设有待成熟、完善,对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措施不得力。针对上述分析,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做出如下改革。
1.改变课程结构,设计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重新审视某些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考察原有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考察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贡献度大小,对于贡献度小的课程予以舍弃。在规定学时总数的前提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比如,可以删掉文科学生的几门计算机课程,如VisualBasic、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尤其是Word相关课程)放到第六学期,即撰写毕业设计之前;适当开设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类的课程,可以增加如沟通技巧、管理沟通、商务礼仪等工商管理人才需要的课程;可以将选修课的比例设置在总学时的20%以上,核心课程总数在10~12门左右,传授本专业领域有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思辨为依托的管理诊断与管理改善的核心能力;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且必要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课时、学分的安排上向模拟实验、项目训练、案例讨论、职场训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倾斜。
2.增加案例教学。
现阶段民办院校的部分教师在纯粹地讲授理论知识,造成了课堂效果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听课没有效果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民办院校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管理类精品课程,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由教师统一出案例题,学生课下自己找资料去思考和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借助学生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情绪鼓励,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任课教师必须阅读大量课外资料,关注经济与管理类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将适合的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输相关信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3.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环节。
现阶段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普遍缺乏的恰恰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实践经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院校就必须在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下功夫。首先,对于实践环节,民办院校应该继续贯彻校企合作的方针。现阶段校企合作这项方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应届学生数量众多,对口企业规模过小,无法承担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多数学生对实习不重视,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随便找单位盖一个章,自己给自己放假。相当一部分民办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没有与之对口的固定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几周的实习最终体现在一本实习手册,教师无法考证学生究竟有没有去实习,实习的过程如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院校可以在企业的选择上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可以积极争取与一些本市有良好发展趋势的大中型企业(中资或外资企业均可)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的实习生(学院必须严格设定实习生的标准,如平均分数在85分以上,无挂科、作弊记录等),待一年实习期结束后,可转正为正式员工。同时,教师必须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实习生的负责人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实习生的动态。这样既可以确保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也为用人单位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其次,对于实训环节,民办院校应该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实训课。在一些民办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相对其他专业尤其是机械、计算机等理工类专业来说比较少,只开设了ERP实训、学年论文、专业调查与实践等几门实训课程,但这几门课程其他文科类专业也同样设置了,只是学期不同而已,很明显这种实训课的设置缺乏自身特色。诚然,ERP实训确实是一个比较有特色且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不论是沙盘ERP还是电子ERP,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但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尤其是沙盘ERP很多学生在掌握了技巧之后,单纯地为了“平账”而去作弊,这就失去了ERP的真正意义。同时,大多数学生感觉ERP课程更多的像一场大富翁游戏,很难将它与未来工作联系到一起,这说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因此,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民办院校应该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更注重“应用性”,比如可以引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办公室系统软件等更加具有实用性的应用软件,开设实训课程,增加实训学时,旨在让学生能够学到一门真正的有特色的技术,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积攒优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院校为了让自身工商管理专业更加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求,必须更多地考虑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找准自身定位,同时对自身课程体系重新设置,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本专业人才的相对竞争力。
作者:马越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第三篇
1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1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
从目前的国际或国内真正的基于管理工商管理课程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在原则的基本上并没有实际知识,关于就业有关的零散的形式已经列入教学计划,虽然许多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与时俱进;教材陈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指导低,实用性差。
1.2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过少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一个面向应用的学科。基于管理学与经济学范畴,在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对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基本理论。就业的主要业务方向的业务管理岗位的基础上的实际位置,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但课程没有安排实际操作和就业选配课程设置,教材讲解这两种情况,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但完全偏向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训练实践。
1.3在就业指向方面没有发挥作用
工商管理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这两个词的管理,人们会想到要到毕业的企业管理职位,而不愿从基层做起,就业期望值高的开始。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对知识管理的一套企业管理课程的重点和身份管理思想灌输和培训,致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创新。缺乏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其他学生在课程和内容相关的就业,从而使学生能够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学生被认为从基层做起,开始是与专业相脱离,形成错误的用人理念。
2改革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议
2.1增强社会实践课程的独立性
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应该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根据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应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以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应根据工商管理培养目标,学生能力,专业技能,对目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合理,合情,建立融合的时代,基本的做法实行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为了能有实践的操作和应用学到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和提高的结果。条件也应在课堂,现场教学,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际上岗操作,以提高经验之外。
2.2构建理论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体系
在课程设置,构建"理论+操作"的课程体系模式。从理论上讲课程,不仅要安排基础学科计算机,英语,法律等,而且还安排像在管理,会计原理,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工商管理的学生结构,以深厚的理论基础课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操作的课程,而大学生喜欢来安排就业指导,模拟就业,职业教育课程和其他项目活动,与就业有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能够成功地脱颖而出。
2.3完善新课程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模式是指以游戏和活动中心的课程模式,是指院校培养的就业能力为核心,以竞争机制为引导,把教学模式或教学计划引入到学生学习中,在游戏和竞赛中培训和帮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种族种族和促进评估目的。例如,设立就业计划方案的竞争,就业培训计划或创新性的新的游戏活动。
3结束语
目前,最根本的方法是如何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应根据市场变化,就业方式,及时改革课程设置,课程能有效地与市场进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做到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作者:饶琛丽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