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反腐倡廉问题与对策(5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中国反腐倡廉建设问题与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出现,腐败问题也逐渐凸显。腐败的本质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建国以来,我国的反腐败模式逐渐由群众性反腐向制度性反腐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做的政治报告表明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思路和举措都不断完善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也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反腐倡廉;模式;转变;策略
一、腐败的概念与反腐的重要性
(一)腐败的概念及其发生领域
腐败广义上是指社会主体为了谋求自身的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的非正常现象,狭义上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身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促使国家政治生活恶性发展的现象。其本质其实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旗下,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而且腐败正在逐渐演变为一种范围广、程度深的社会问题。其中发生腐败最为常见的领域是公共管理领域,这一领域涉及的行业和公管项目较多,滋生腐败现象的客观条件易得,从而容易造成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在商业交易领域的腐败,这一领域涉及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不论从数量还是涵盖范围上都是最多的,因此也极易造成腐败问题的发生。还有一种在当今国际社会发生较多的腐败现象就是国际腐败问题。随着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不断发展和依存程度的提高,腐败行为已经不仅在一国之内泛滥,它往往跨过国界,向更深更广的范围蔓延。
(二)我国反腐建设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腐败问题呈现愈演愈烈的势头,不但破坏法律的权威和有效实施,而且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最近还呈现出腐败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期权化等特征,对国家的发展甚是不利。十八大以来,在反腐倡廉的新模式下,我国不断查处腐败高官,反腐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反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人治和权治反腐向法治反腐转变;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由单一治理向联合治理转变。”
二、建国以来反腐模式的转变
(一)群众性的反腐模式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巩固地位,抵御国内外反对势力的考验。计划体制在这一时期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在政治领域也不例外。强调阶级斗争的思想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也有所体现。有学者将其命名为“运动反腐”。他们认为。“运动反腐模式主要是通过执政党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组织发动,充分尊重群众的反腐主体地位,依靠群众举报、组织等深度参与的一种反腐模式。”我们看到,这种反腐模式有助于预防和治理腐败,同时在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也有利于阶级斗争的开展,进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单就反腐败的效果而言,群众运动是非常有效的,对于腐败分子有很大的威慑力。但是,这种群众集体式的反腐也具有暴力性过强、易引发社会动乱等问题,对随后的国家建设不利。
(二)制度化的反腐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腐败的滋生问题也愈发严重。过去“三反”、“五反”中对于腐败问题的治理并不能运用于这个时候。因此,反腐败的模式发生了转型。领导者依靠权力对腐败现象进行了强制的治理。这就为制度化反腐模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从制度化反腐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腐败问题需要社会不同阶层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从国际的视角来看,腐败问题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制度化、体系化的建设。“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国家廉政体系,这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改革计划,也是人类反腐败智慧的结晶。”
三、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同志强调,要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更是提出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以及“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论断,表示中共领导层准备以实际行动来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腐败分子的决心和勇气。那么反腐倡廉究竟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以加强领导人自身素质
为核心在推进反腐工作进入决策程序的过程中,首先应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作为人民的公仆,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戒除贪腐观念,不能贪财、贪权、贪色。这就是从思想根源上对腐败现象的清除和治理。此外,领导干部还应节制欲望。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使命是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而奋斗,不能切忌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这不但是一种违法行径,更是一种对自身和广大人民的精神亵渎。最后,领导干部们还必须加强自律。只有通过这种对决策行为者自身素质的加强才能够使得反腐政策能够易于推行,从而有利于将这一问题纳入行政主体自身的工作程序当中去。
(二)以依法治国为指导思想
我国政府若想在打击惩处腐败分子方面取得成效的话,首先必须改变观念,加强国内法制建设,加大反腐层面的执法力度。同时,在主权范围内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并成立专门机构,让国际法在执行过程中变硬、变强,并在法律及相关制度上完善国内反腐机制,阻断腐败犯罪嫌疑人外逃的出路。比如:目前由于相关的法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防止资本外逃的软硬件尚不具备,金融外汇管制系统尚未建立起对大额资金外流进行有效监控的预警机制,从而给资本外逃预留下较大的空间。
(三)以综合完善各种反腐制度
为基本保障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通过民主沟通和民主监督的多种方式,利用好网络等多种渠道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使得预防和反对腐败成为势在必行的决策程序。除此之外,还要推进司法改革,发挥司法在反腐中的作用。加强司法权力的独立地位,使其能够克服来自政治和行政的不正当干预。
(四)以健全决策机制
为具体行为导向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分析,如果把反对和预防腐败这一社会焦点问题视作公共政策,它同样可以划分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几个环节。与西方很多国家集体决策制度不同,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基本制度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是决策部门的决策权和行政首长的权力的关系,中心是通过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来减少决策腐败的机会。客观上讲这种个人决策的腐败风险较高。虽然为了行政效率不能过度牵制行政首长个人决策,但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决策方式也必须受制于行政程序中听取专家意见、社会公众参与等一般程序机制。此外,公开和参与机制决策程序中的公开和参与,同样具有显著的预防腐败功能。通过公开和参与机制,社会对行政决策予以监督的效果大大提升。决策方案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决策结果方案公开外,决策过程公开同样不可缺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时代的变迁,我国的反腐倡廉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的领导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尚未被发现的腐败现象依然存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反腐之路。
参考文献:
[1]熊光清《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5期。
[2]胡杨,《论中国特色反腐模式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10年第4期。
[3]过勇,《完善中国反腐败体制和机制的几点建议》,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4期。
[4]李玉荣,《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建设方略的确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作者:胡路遥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第二篇:我国反腐倡廉建设问题与对策
摘要:
党员是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基层骨干党员都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关系到国家,关系到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同时与人们群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关键词:
反腐倡廉;措施;成效
一、改革开放后反腐倡廉主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的道路,从建国时期的反腐运动转化为制度反腐。在十八大上,提出了防止腐败应更加科学有效,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作风建设向前推进,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一)恢复和建设全面反腐倡廉专职机构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了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决定重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不仅从组织机构上建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而且从思想上为纪委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任务,开创了新时期纪检工作的新局面[1]。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恢复和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专门机构工作展开,到了今天,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机构已系统确立。
(二)开展党风党性教育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开展大规模的整党整风和多种专题教育活动,推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活动共四次。第一次是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做出整党的决定;第二次是“三讲”教育,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第三次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最近的这次是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部署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这几次党性教育活动,使得党员干部严于律己从口号变成了实践,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大道上越走越远。从1992年以来,党内教育活动不断,先后出版了一系列的党内教育读本。作为一名共产党,必须不断抵制自身周边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不良意识和诱惑,要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使得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努力做到领导干部自身清正廉洁,政府机关清廉高效,政治体制明朗阳光。
(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反腐倡廉必须时刻紧盯,拒腐防变应该钟声长鸣。从改革开放后被枪毙的第一个县委书记王仲,到十八大以来落马级别最高的中央领导,反腐倡廉建设一刻都没有停止。从各级党政机关到军队反腐的效果都十分显著,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党员干部应该遵纪守法,把纪律和法规刻印在心头,让严格执行纪律法规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力查处贪腐,对于政风反腐的全局起到震慑治本的作用,倒逼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收手之心。
(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改革
开放以来,修正国家廉政立法的工作一直在展开。我国在197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贪污罪》、1988年出台了《关于惩治贪污、受贿罪的补充规定》、200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确定反腐新罪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以及十八大以来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等[3],这些文件对于开展反腐倡廉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真研读文件,将政治任务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工作中去。法治是国家治国理政不可缺少的因素,法治昌明才能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二、反腐倡廉主要成效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反腐倡廉初见成效,不仅对广大党员干部,也对广大人民群众也有着广泛的教育意义。
(一)丰富了反腐倡廉的理论储备
十八大以来,对反腐倡廉理论进行了极大的丰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思想方略。强调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坚定不移的把反腐倡廉引向深处应该做到:“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4]。”这些理论知识的提出有助于推进国家反腐倡廉战略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反腐体系,从战略高度认识反腐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让全体党员干部能够在反腐实践中时刻有着理论指导,增强了反腐倡廉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只有加强理论建设,夯实反腐倡廉的理论根基,才能保住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底线不会越过雷池。
(二)有效制约了贪腐行为
十八大以来,省、部及军级以上党政机关干部落马人数已经超过100人,以从未有过的反腐决心和态度,推进着反腐向前发展。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贪腐人员,表明了党中央以强力反腐与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行为作斗争的决心。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有效制约了党员干部权利的滥用,在点点滴滴影响着各级党员干部。党员干部应该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坚定工作决心和工作责任,重视改善民生的工作情怀。党中央的反腐决策也是我党抓廉政勤政、厉行勤俭的有力武器,大大抵制了贪腐行为重整了党风,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学习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为民众带来了可见的影响
党员的清正廉洁直接影响到党的发展,党内腐败治理得到位,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反腐倡廉下党和国家避免了大量的公款流失,这些固定预算的政府行政经费、用在教育上的经费、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经费得到了保障。这些基建的工程款能够落实到位使得工程质量有了保障,其影响深入广大民众生活之中,保障了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能够让老百姓们深刻的感受到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策是利国利民。反腐倡廉力度日趋加强,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如今每到节假日以来中央都会发出通知、禁令,加强监督,同时也将反腐倡廉更加的公开化,透明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另外,广大人民群众也能够加入到防腐倡廉的队伍中,对贪污腐败现象采取实名制举报,使得反腐倡廉成为全民反腐,民众也有了监督权,就能够更有效的制止腐败的蔓延。为提倡署实名举报,对署实名举报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优先反馈”[5]。全社会应该参与到反腐中来,不让腐败有滋生的土壤,让反腐成为全民反腐。这样才能聚合力,铸利剑,斩断腐败的根源。反腐倡廉总结出的一系列措施和成效是我们党和政府在长期反腐倡廉建设中探索出来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员干部应该加倍珍惜,要时时刻刻铭记“打铁还需自身硬”。同时,各级党员干部肩负重任,在团结带领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前进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贯彻执行的觉悟性和坚定性,以身作则,发挥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学习过硬,形象过硬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重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2016-01-06,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3].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5-06,
[4]: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引向深入,2013-01-23,
[5]为何要提倡署实名举报,2015-06-1,来源:云南省纪委网站,
作者:陈卓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三篇: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问题与措施
摘要:
反腐倡廉制度是新时期领导者站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高度,提出的战略部署。本文作者从本单位建设情况,以小见大的分析法规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来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从而提高制度执行力。
关键词: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调研;思考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首要政治任务。本文结合大竹县人社部门工作实际,以制度和实践等形式专项调研,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确保依法治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大竹县人社局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情况
(一)制度完善,加强了反腐倡廉的自觉行动性
按照“立、改、废”的原则,加强了制度清理、修订和完善工作,把“管权、管人、管财、管物、管事”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在监督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我局制度完善,形成了《关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的建议》。针对实际,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考核,围绕对权力实行有效监督和制约,一手抓制度的完善,一手抓制度的执行,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在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规定制度出台时限。
(二)措施得力,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标准,增强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做到适度超前,预防在先,关口前移,加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职能部门的意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调制度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坚持遵循与中央、省、市法制建设相协调,注意与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相衔接,确保反腐倡廉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辅相成,相互协调,避免出现相互抵触的情况,使所制定的各项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不断抓制度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工作创新,通过实施“首问制”、“限时办结制”、“开门办公”等举措,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
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制度建设的认识上,还是在制度建设本身的内容、效果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
(一)宣传跟不上
宣传教育形式陈旧,内容针对性不强。重制度建设,轻制度宣传,造成传达贯彻力度不够,制度执行不坚决、不彻底、不严格。
(二)监督跟不上
主体不明确、渠道不顺畅、制度缺少“刚性”,导致跟踪监督难以到位,时效难以保证,问责没有严格,追究缺乏力度,使得制度执行打了折扣。
(三)能力跟不上
在队伍建设中,队伍不够稳定,缺少活力。对法规不熟悉,对业务学习不够自觉主动,对工作不够专注,致使积极性不高,不想学、不愿学。
(四)法规跟不上
法规建设研究不够,立制建章不够健全。在执行上级法规、制度上,缺乏具体的相关措施。制定了一些规定,但明显滞后,操作性、制约性不强。
三、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素质,夯实基础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政策观念,强化程序观念,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岗双责”,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以领导抓和抓领导相结合,做到一手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贯彻落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提高执行力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深化学习,提高意识
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各项制度。加大警示教育力度,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做到政治上不出格、经济上不出轨、生活上不出丑,形成反腐倡廉学习氛围。
(三)完善机制,增强实效
加强作风建设,健全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内控制度,监督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范工作程序和行为。实施“阳光工程”,加强民主监督,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组织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四)严格追究,树立威信
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督促领导干部努力成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表率。把干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情况与年度工作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真正使干部建立制度有动力、执行制度有压力,进一步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加强考核工作,树立威信。
参考文献:
[1]施燕.关于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1(6):69-70.
[2]孟文琪.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8(17):52-53.
作者:王芷涵 单位:大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四篇:网络反腐倡廉问题及其正负效应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工具,这是历史的潮流、社会的进步。在享受网络反腐带来的成果之时,必须重视网络反腐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引起社会的各种质疑、争议,甚至是“错误解读”。为促进网络反腐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有必要对网络反腐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使人们正确认识网络反腐的正负效应,做到趋利避害,进一步完善网络反腐的相应制度。
关键词:
网络;反腐倡廉;正负效应
自2008年的“中国网络反腐年”起始,到十八大以后反腐的高峰期,通过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使得大量腐败案件在网络中得以曝光并迅速查处。但是,网络反腐在展现其无可比拟的正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引起社会各种质疑和争议。
一、在新时期下网络反腐的发展状况
十八大以后一系列反腐动作的相继展开,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速,最集中地表现于网络反腐。网络反腐,是基于一定的自然主体,利用互联网平台,以问政和监督的方式,对党和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在行驶公权力时有无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监督与约束。
1.网络成为廉政文化建设与宣传的最佳平台
2013年,在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上旗帜鲜明的指出,要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而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强化反腐倡廉建设方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在建设与宣传廉政文化之际,必须借助网络平台来作为主要工具进行实施。网络文化以不可阻挡的态势迅速占据了文化领域的一大块疆域,成为文化信息传播最快捷便利的途径。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并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的快捷便利性,充分运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来加快反腐廉政文化的建设,以形成大环境下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从而更进一步促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良好风气。
2.网络监察在反腐工作中成果斐然
自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诞生以来,公民热切关注时事,积极参与政治,主动投身到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自身主人翁意识。网络监察于2004年的“下跪副市长”李信事件首次拉开了网络监督的序幕,向公众展现了网络反腐的巨大力量,又有2008年“中国网络反腐年”的集中爆发,先后有“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和“酒后书记”林嘉祥因网络而被曝光其违法乱纪行为被查处,又有“表哥”杨达才因自身在工作中的不当行为而被网友在网络中扒出其各种高档物品,由纪委介入最终将之查处。直至十八大以后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将反腐败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大量的腐败案件通过网络曝光而浮出水面,并且是曝光一件,纪检部门立马查处一件。公众看到的几乎是相同的解决路径: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反应之迅速,回应之积极,这在以往是罕见的。反复强调反腐工作要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放过任何腐败行为。但是“打虎”时,“老虎”的目标明确,易于监督,而“苍蝇”的数量庞大且隐蔽性强,容易出现监管的漏网之鱼。这时,网络监察作为查漏补缺的监督方式,其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苍蝇式”腐败案件因网络得以查处,极大鼓舞并激发了公众对于网络反腐的信心,党和政府也大开方便之门,鼓励群众参与到对公权力的监督中来,上下一心的发挥网络在反腐工作中的正效应。但因网络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网络在反腐工作中因其自身的负面效应也涌现出一系列相关问题。
二、网络反腐拥有无可比拟的正效应
1.网络反腐基于主体的普遍性易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自网络兴起以来,反腐不再是纪检机关一家之事,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加,使得群众成为反腐工作新的生力军。据官方统计,现下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6.88亿,位居世界第一,并呈不断上升规模。网民主体的普遍性为强大的舆论关注度提供了基本保障,从网络反腐的对象来看,只要涉及公共权力的运用或公共资源的使用,公众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监督,在此极易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给予相关部门一定的线索和工作压力,从而使相关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2.网络反腐调动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网络作为新生大众传媒,摆脱传统媒体“围墙”般的桎梏,由只能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并持续关注跟踪案件的进展,这极大调动了公众参与反腐、参与政治的热情,政治生活对于公众来说不再遥不可及。在一桩桩网络反腐案件中,因网络曝光案件,公众往往迸发出极高的参与热情,从曝光到检举,再到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都可以实时关注和参与。网络反腐拉近了公众与政治生活的距离,让公众充分理解“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激发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关注廉洁,从自身做起,弘扬廉洁在反腐倡廉中的主旋律,形成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局面。
3.网络反腐具有惩前毖后的巨大威慑效应
自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不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坚决态势将反腐工作推向一个高峰,同时多次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反腐方针,在增强了公众对反腐败的信心的同时,已经形成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警示作用。在一件件因网络曝光而落马的官员腐败案件事后,都是对广大公职人员巨大的警示,不得跨越雷池半步,使反腐警钟长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周久耕和杨达才事件,对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无声的在告诫党员干部网络反腐这个“无形的电子眼”时刻在监督着关于权利的运用。在这种无形的震慑力下,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和国家相关从政规定,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己,恪守自身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4.十八大后网络反腐倒逼反腐制度的创新
中共十八大后,中央高层以“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腐败的决心,我国网络反腐“多处开花”,成果斐然,引发一次次网络热潮。在这一件件案件的事后,党和政府立即吸取经验教训,针对一个个制度的漏洞进行一一补全,将腐败扼杀于摇篮之中。其中,针对广州市出现的“房叔”事件,广州市纪委着手公安、工商、国土房管、税务等部门,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快速发现系统,从而加快数据的智能对比和筛查功能,从中发现腐败线索,让类似的“房叔”们无处遁形。另党和政府开始试点“财产申报制度”、“考察对象廉政报告制度”,对广大党员干部实行全面的廉洁考察。各省市也开始建立廉政研究中心,进行反腐倡廉的工作制度研究,为党和政府的反腐工作填充基石。这不无说明网络反腐的正在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完善化、健全化。
三、网络反腐存在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1.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为网络反腐埋下隐患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在海量的网络反应腐败案件的信息中总是夹杂着虚假事实和错误信息,这给相关纪检机关的信息快速处理和调查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面对这一事实,作为纪检监察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充分的处理与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方才能及时迅速的对纷杂信息作出处理,收集整理出正确有关反应腐败案件的事实信息。
2.网络反腐因其偶然性沦为“运动式反腐”
网络信息从更新速度以及传递性上,是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同时其缺乏制度的保障,这就导致网络反腐信息出现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当某一时期网络中曝光腐败案件时,广大网民随即一拥而上,媒体参与、公众关注、热点评估等络绎不绝,等到事件处理冷却后却弃之一旁,无人问津。这就造成了网络反腐成为“运动式反腐”的瞬时现象,无法有效的形成一套“链式一体化”的反腐败工作机制,长期如此,必将导致网络效应下降和可持续性不足,造成“先天已足,后天早衰”的尴尬局面。
3.网络中的“人肉搜索”涉及法律与道德问题惹争议
新时期下网络自身拥有超越目前公民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优越性,导致部分网民利用网络自身的便捷性和隐匿性来编造事实,散布谣言;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个人正当权力,更甚者殃及池鱼的对与腐败案件无关的当事人使用“人肉搜索”的手段,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究其原因则是当下涉及网络的管理制度和法律还极不健全,对如何界定知情权与隐私权、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方面还存在困难。而因网络攻击等引发的道德问题更是令人深恶痛绝,道德中伤、道德绑架等已成为社会一大现象问题,多次出现“窦娥事件”、“误伤现象”。这些与法律和道德擦边甚至是直接越过雷池的行为现象,一旦侵犯到公民的隐私范围,或者触及集体利益和国家安全,必然会导致社会陷入舆论和风暴的漩涡。
4.公众日益高涨的反腐情绪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网络受众年纪的限制使得网络运用受限于当代年轻人,青少年们在有关反腐败方面知识的不足以及部分青年因自身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对社会的不满,再加上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易受影响的情绪化,容易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在网络反腐工作进行中做好信息公开以及做到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使公众增强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不受其他虚假及错误言论的误导。
四、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下,党和政府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平台,强调它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能在该讲话的时候失语失声,也不能讲假话、讲套话、讲官话,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反腐的正效应,也要致力消除其负面效应。同时努力提高广大网络受众的精神文化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水平,引导网民正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政策,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积极探索研究富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反腐与廉政建设方式,从而取得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政策实施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叶子红.提升监督效能发挥网络舆论党风廉政建设作用.《人民论坛》,2015/7/下总第487期27—29
[2]王瑞娟.网络廉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与廉政监督新途径研究》(09BZZ011)阶段性成果54—57
[3]邵碧玉.浅谈网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36—137
作者:王昭 赵精兵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政治学院
第五篇:人性角度看我国反腐倡廉问题与措施
摘要:
自十八大以来,被调查通报的人员数量不断上升,范围也越来越广,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已经成为我国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追究腐败产生的根源,其人性的邪恶和贪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和探讨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扬善抑恶、奖善惩恶来抑制腐败现象,对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人性;善;恶;反腐倡廉
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关于“人性是什么”这一问题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有善有恶、人性本无善恶。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认为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而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因为现实的人都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而人的社会属性是各种社会关系对人活动的制约。腐败现象就是各种社会关系对人活动的制约不足,使得人性出现了邪恶和贪欲所造成的。
一、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腐败产生的根源
笔者认为: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并没有善恶之分。如果他们离开人类社会活动,并且把它作为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但随着人们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同,最终他们就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人。人性也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并且在人性形成的过程中以及形成之后对社会也会发生一定的影响。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如果人性中恶的方面受到外界诱惑的刺激并不断激化和膨胀,在人自身无法抵制这种诱惑时就会产生腐败心理。但是有了这种心理并不是一定就会发生腐败现象,它还必须有一定的外部条件,这种外部条件对是否产生腐败行为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腐败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公共权力和腐败机会。首先发生腐败必须是腐败者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只有一个人手里有了一定的权力,他才有产生腐败现象的“资本”;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一定的权力,那他即使想被诱惑,那也是不可能的。其次就是腐败机会。当一个社会制度完善,法律健全,全国人民积极参与本国的管理,加强监督,也能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腐败机会就是或可能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完善的制度,或是可能没有健全的法制体系,或是可能社会中有一些人有“投机倒把”的思想和行为。不管从内部因素来看,还是从外部条件来看,我们都可以通过扬善抑恶、奖善惩恶来抑制腐败现象。
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腐败现象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腐败现象是可以想象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产生腐败现象主要是社会中某种公共权力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异化”,其核心是以权谋利。就其根源而言,人性中的邪恶和贪欲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方面。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上层建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邓小平把“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性质之一;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提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活动。这些充分显示了我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国家的许多指导方针都是从思想道德和办事行为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是通过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但在现实社会中,我国仍然存在某些公职人员就自己拥有的人民给予的公共权力用不正当手段为自己或他人谋私利的现象。他们在刚步入社会时也是廉洁正直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诱惑,再加上心理欲望的不断膨胀,在内外力的作用下走向腐败犯罪的道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国依然存在导致人性邪恶、产生腐败的“土壤”。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措施扬善抑恶、奖善惩恶来抑制腐败现象。
三、从人性的角度加强我国反腐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善念良习
人们的善良思想和良好行为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努力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我们奋斗终身的目标。全方位、多层次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们的善良思想和良好行为,是国家从根本上提高人们抵制腐败的心理因素。在我国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一直要求人们坚信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但取得的成效极其微弱,甚至在党员干部中间出现了思想败坏、信仰危机等不良现象。究其原因,社会一直把追求高学分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而对于人们本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关注较少。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不应该把教育仅仅理解为“教”和“学”的关系,而应该把它理解为涉及各个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的的特点,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深层次理解我国时代特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性和实效性。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会走向社会各界。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也必须加强对其自身思想政治建设。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也需要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前进。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拓宽思路,转变思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化和全面化。除此之外,还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过程中,使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所提高,不但要有抵制腐败的意识,而且要有抵制腐败的行动。尤其是作为国家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握和学习国家最新动态,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并且引导和帮助周围群众,带动他们,影响社会。从长远来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打击腐败现象的根本途径。不仅仅是政府官员,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为人民服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内心自觉,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完善监督制度,抑制恶行
权力要在监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加强和完善我国监督体制,通过监督抑制贪污腐败的错误行为。首先,将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它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应该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强调自上而下的监督,而自下而上的监督显得比较薄弱。所以我国必须大力发扬民主,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积极鼓励人民给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意见,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对于一些积极有效的建议必须加以采纳,防止再有类似错误行为发生。只有这样,人民对政府才有信心。其次,将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相结合。其中体制内监督包括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司法监督,体制外监督包括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对于这两种监督制度来说,我国主要重视体制内监督而忽视了体制外监督,但体制外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国家必须大力鼓励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大力监督。在实际生活中人民还是不能享受应有的权利,即使有人想上访,也会出现“黑幕”,使人心里害怕。面对这些情况,我国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群众的担忧,让人们可以大胆的讲实话,说真话。这就必须提高各级官员的思想觉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并对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在舆论监督方面应该加强对新闻媒体的规范,预防他们传播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虚假的报道,影响人们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和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一些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这有好的方面,人们可以更加自由的发表言论,也有不好的方面,就是在互联网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社会中的不良思想也会大量的涌入我国,给我国预防和治理腐败带来阻碍,这就要求我们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和监督,传播积极有利的报道,使人民从中获得更多好处。
3.加强制度建设,将善恶加以规定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于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来的。这句话表明了腐败产生的原因,也为我们提供了消除腐败现象的途径。当权力不受限制时就会产生腐败,腐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出现漏洞而产生的。就我国而言,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造成了制度上的不完善,法律上的不健全,使得腐败现象越来越多。在金钱的诱导下产生了“用钱来解决一切”甚至权钱交易的不良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强制性规定,对人事干部的考核进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并为我国政府部门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倡善的方面;改善公职人员的工资和物质待遇,适当的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这样可以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不必想着去贪污腐败,抑制恶的方面;健全他们的财产申报制度,实行“阳光活动”,使其社会信息更加公开化,人们抱怨少了,这样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是从个人方面入手的,就国家和政府而言,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减政放权。最后国家还应该完善各种类型的有关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执行制度规章,使公职人员有章可循,有规可看,提高执行力,把向善的方面加以规定。
4.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扬善惩恶
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这足以显示出国家对宪法和其他法律的重视,而且也把依法反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发现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无法实现有法可依,在腐败这件事上也是一样的。虽然腐败现象一直都存在,但是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相关法律。当前国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反腐方面法律的制定上采取了必要的行动,并且逐步建立起有远见有前瞻性的统领全局的一系列的法律,为人们进行扬善惩恶进行反腐提供了法律依据。腐败就像一颗毒瘤侵蚀着我国的各个方面,我党必须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腐败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也会在社会发展中灭亡。国家应该积极引导人们从善,并要求他们制恶,同时也要采取措施使他们扬善抑恶,让教育,监督,制度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是我国反腐事业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
[2].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N].人民日报,2013.
作者:王静 陈杰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