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商洛旅游产业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按照商洛市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要求,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结合“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商洛市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建议,通过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构建美丽商洛,从而为实现商洛突破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商洛市;旅游产业
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即“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战略以来,生态旅游成为国内众多旅游目的地转型的目标。国内学者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评价角度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峰等运用生态位理论,定量研究了山东省会都市圈内各城市旅游品牌发展现状[1]。周彬等基于生态位理论,研究了黑龙江省中俄边界江上生态旅游资源潜力[2]。贺伶俐等的研究为福州市内河旅游提出有效建议[3]。黄芳开创性的将生态位理论引入旅游系统的优化[4],此后通过生态位理论研究旅游业的情况络绎不绝[5]。程静指出商洛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6]。刘龙龙认为新农村建设及商洛原生态旅游资源可以与现有景区相组合,并对商洛乡村旅游发展的近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对策[7]。商洛在践行科学发展、突破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8]。特别是“秦岭最美是商洛”口号的提出,极大激发了商洛旅游业的活力。但商洛旅游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商洛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1商洛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商洛发展旅游产业既是地方党委政府顺应潮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立足本地资源条件,理论结合实际的具体实践。无论是市委市政府,还是专家学者,都从商洛市的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措施。2009年9月商政发〔2009〕37号文件颁布了《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9个方面对商洛市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全面布署。通过全力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从大思路谋划旅游、大气魄发展旅游、大举措推动旅游3个方面对商洛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2月《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则在“生态立市”和“产业兴市”两篇对本市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整体规划。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商洛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业综合收入逐年增长,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详见表1)。
2商洛市旅游为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商洛市旅游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基础设施不健全
商洛由于地处山区,经济状况处于发展阶段,总体社会经济状况落后。本区内旅游业始于1984年柞水溶洞的开拓,起步较晚。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在旅游业中大量的投入使得发展成效卓著,但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善[9]。例如,商於古道棣花文化旅游景区于2014年9月运营以来,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游客纷至沓来。但是存在景区与民居混杂,周边没有正规酒店供游客休息;景区内停车场缺乏有效管理,停车场内存在商贩摆摊的现象;景区内没有设置卫生条件较好的公共厕所等问题。虽然商洛目前6个县区均有高速公路,但部分景区依靠峡谷、茂林等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无法从高速路直接到达,通往景区的公路有待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方式也不够便捷,例如商洛市汽车站通往金丝峡景区的班车每天只有两趟,令学生等无车族去景区游玩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2.2旅游产品缺乏统一规划
商洛市各县区均有旅游产品分布,但相对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区域旅游品牌意识淡薄[10]。商洛旅游多为观光旅游,景区收入大多来自销售门票,住宿、购物等消费所带来的收益较少,没有形成连贯的旅游产业。各景区依靠自身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优势进行发展,存在产品重复现象,表2反映了多家景区针对同一景观发展旅游业的情况。
2.3从业人员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旅游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态度会给消费者的旅游体验带来极大影响。例如,仓颉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四皓碑林园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区,以及东龙山双塔、仙鹅湖风景区等带有神话传说的景区都需要导游进行专业讲解,才更能使游客融入风景,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随着品牌的进一步推广,逐渐会吸引更多外国游览者,所以需要相应的外语水平较好的服务人员。另外,旅游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旅游专业人才欠缺,市级旅游管理部门人员严重不足,市县均没有按照《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相关要求成立旅游执法等机构,给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4区域旅游品牌竞争力较弱
商洛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尚未形成整体旅游产业。相比于其他旅游产业发展成熟,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的旅游品牌,商洛较高的门票价格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商洛市政府在旅游品牌推出之初通过央视、户外广告牌等渠道进行大力宣传,但近几年宣传力度有所减弱,而大多广告都是突出宣传某个景区,未体现区域旅游品牌。总体而言,“秦岭最美是商洛”这一品牌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
3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大力发展商洛旅游产业的政策建议
3.1协调处理好三个关系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首先,要处理好保护、开发与发展的关系。目前,商洛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自然资源开发过度、人文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给环境承载力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对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形成了巨大考验;另一方面,人文资源开发不足导致资源萎缩,势必丧失具有市场价值的资源优势。而这些都将为本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自然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保护机制,真正落实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中,要本着保护和发展并重的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其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于旅游业是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商洛市旅游资源大部分在山区,而商洛市的居民也大部分在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如果不能为广大农村居民增收创造条件,就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最终必然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商洛旅游产业仅通过城镇和景区实现商洛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必须要充分调动最广大农业人口参与其中。要把产业发展与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最后,处理好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商洛旅游产业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商洛旅游产业的发展既离不开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强力助推,更离不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支持。作为处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的商洛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就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这一主题,紧扣循环经济这条主线,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依靠“开放、城镇、项目、科技”带动,着力打造“三区四基地”(“三区”即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发展示范区、西安第二生活区;“四基地”即现代材料工业基地、最佳生态旅游基地、西部现代中药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尽快融入到中央及陕西省发展战略层面,在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加强生态屏障建设,为旅游产业发展夯实基础的同时,主动与兄弟市区积极对接,才能在宏观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中实现幸福商洛梦。
3.2加强资源整合,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全面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
商洛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远不成熟,旅游产业规模还很小,缺乏独立发展强势旅游的客观条件。旅游开发投资多、难度大、见效慢,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不经济不仅对外商资本缺乏吸引力,也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了巨大隐患。要实现商洛旅游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政府信誉好、协调能力强、有一定资金筹措能力的优势,突出特色,区域联动,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全面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11]。要依据铁路公路干线,与周边城市联合,形成区域联动,实施整体营销,扩大旅游市场份额;与陕南汉中、安康联合促销,精心塑造陕南整体旅游品牌形象;利用与西安旅游产品的互补性,与西安联合促销,融入西安旅游圈,共同受益。同时,以创建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为载体,不断提升商洛旅游对外形象,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创建工作,通过试点带动,促进全市创建工作从点到面全面铺开。
3.3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形成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要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产业效益倍增。以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旅游特色名镇为契机,全面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12]。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工作指导力度,进一步用足用活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等的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业、扶贫、城建、水利、环保等部门和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将乡村旅游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同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同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逐步引导全市乡村旅游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欣赏、自助农庄、农业主题公园等多种旅游项目的复合型农家乐转变。要加大对农家乐的管理和宣传力度,提升水平,塑造品牌,拓展市场。同时,旅游业是突显贫困地区乡村资源特色,变资源劣势为优势,促使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商洛要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商洛大部分村民以传统的经济方式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不高。在旅游开发中,有些地区采取移民政策,不利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延续。有的虽不移民,但当地居民没有从旅游中获得收益或收益甚微,甚至还要承受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物价水平上涨等不良影响。这些现象与发展扶贫旅游的初衷相悖。应将当地居民看成是特定生态环境背景下地域特色文化的体现者,强调社区参与,吸纳社区劳动力从事旅游开发和建设、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商业经营与服务,鼓励社区居民为景区规划和开发献计献策。改善他们的收入和生活环境,逐步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转换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实力的区县打造陕西旅游强县,整个地区争取成为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区。这样不仅提高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经济发展,又保护文化的完整性、增强民俗魅力,使社区居民成为生态环境与资源的重要保护力量,真正创造一种和谐、友善的旅游氛围,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3.4落实相关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用制度固化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13]。要在进一步完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相关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切实贯彻落实《商洛市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和《商洛市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按照《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要求构建四大体系,形成四大板块(构建由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由省级商丹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组成的循环工业体系;由丹江、洛河、金钱河等流域川塬地带组成的农业生产体系;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地组成的生态保护体系。形成商州—丹凤省级重点开发区;山阳—商南省级限制开发生态区;镇安—柞水国家级限制开发生态区;洛南省级限制开发农业区),全力打造“三区四基地”。按照谁受益谁付费,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积极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生态资源。进一步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对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许峰,秦晓楠,张明伟,等.生态理论视角下区域城市旅游品牌系统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会都市圈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9):43~52.
[2]周彬,钟林生,陈田,等.基于生态位的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评价[J].资源科学,2014,36(6):1142~1151.
[3]贺伶俐,袁书琪,李海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福州市内河旅游开发策略[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0,27(1):94~98.
[4]黄芳.优化旅游系统的生态学原理[J].生态经济,2001(11):19~20.
[5]向延平.旅游地的类生命特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93~96.
[6]程静.浅谈商洛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3):46.
[7]刘龙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5(2):40~43.
[8]田建华.商洛市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4):166~168.
[9]何娜.陕西省商洛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改革与开放,2015(16):9~10.
[10]张雪,王怡.商洛旅游发展模式新探讨[J].西部财会,2014(6):78~79.
[11]严方笠.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商洛经济发展调查分析[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4):56~58.
[12]沈淑霞.加快商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对策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8):45~46.
[13]张庆荣.浅谈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J].理论学刊,2012(2):78~79.
作者:张红霞 田建华 刘龙龙 单位: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