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范文

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摘要: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四川省无公害茶园基地县之一,茶产业已成为北川种植业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更快加速稳健发展北川茶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带动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小康,调研总结了近年来我县茶产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发展茶产业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茶产业;问题;对策

北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境内山地多、平坝少,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769m,最低海拔540m。境域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较少,太阳辐射值低,云雾多,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5.6℃,农区年平均无霜期在240~280d之间,年平均降雨量800~14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930~1200h。全县幅员面积3084km2,全县土地面积31.12万hm2,耕地1.16万hm2,其中25°以下占31.7%,25°以上耕地占68.3%。植被覆盖率76.2%,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北川土地资源丰富,土壤总体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全县辖7镇16乡,319个村,总人口23.6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1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11.7万人。

1北川茶产业发展现状

建国初期全县保存的老式茶园333.33hm2,沿袭着原始的花窝(不成行)种植形式,实施粮经间作。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其以后发展的茶园3133.33万hm2,都采取横山开梯错窝点播。1989年北川苔子茶被省茶叶良种委员会认定为全省第5个地方良种。上世纪70年代,“佛泉”牌绿茶就开创了四川省茶叶出口创汇的先河,产品多次荣获部、省级奖励。1992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333.33hm2,以后的近10年,全县年产茶量稳定在700t左右,茶叶是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为北川县茶叶生产史上的辉煌期。全县百年以上老茶树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陈家坝金鼓村和大兴村、桂溪乡云兴村和古坊村、漩坪乡二罐村和烧坊村、都坝乡中心村、片口乡、小坝乡等。近年来,全县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明显,基地示范建设和认证加快,产业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1.1区位和生态优势明显北川位于成德绵西翼发展轴产业布局西线产业带,是实施绵阳同城化的重点区域。距绵阳25km,距成都125km,距重庆370km。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769m、最低海拔540m,森林覆盖率高达78%,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均达到国家1级标准。独特的立地气候和优良的自然资源,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茶园地处山区,茶树虫害少、生长旺盛、产量高、适应性强、茶芽肥壮、内含物丰富,成品茶具有滋味醇,香气高,汤色翠绿明亮,叶底黄绿明亮,耐冲泡,回味甘甜的特色。

1.2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826.67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1%,采摘面积3000hm2,茶叶产量680t,总产值4200万元,综合产值6700万元。在重点抓好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产业化运作基地模式,依靠龙头企业、专合社和种植大户建设茶叶示范基地。全县茶树品种以国家级良种和省级地方良种———北川苔子茶为主。引进栽培的有国家和省级茶树良种名山131、名山213、福鼎大白、福选9号、乌牛早等。全县涉茶农户2.2万户,面积达667m2以上茶园的农户有7319户,26.67hm2以上的村35个,266.67hm2以上的基地乡(镇)5个,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主要有擂鼓镇大田村、曲山镇景家村、陈家坝乡金鼓村、漩坪乡瓦厂村、贯岭乡中心村等。

1.3产业结构调整明显优化一是名优茶比重提高,鲜叶收购价高,增加了茶农收入,出现不少户均茶叶收入超过万元的典型。如擂鼓镇苏宝村种茶大户习成燕,茶叶年总收入1.2万元;漩坪乡元安村左尚玉,茶叶年总收入1万元。二是茶叶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经过多年低产茶园改造和发展无性系茶园,茶叶生产水平提高。三是机械化生产和传统手工茶制作相结合,以羌山雀舌和禹露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化生产,以曲山振兴茶叶合作社为代表的手工茶制作,为北川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1.4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茶叶企业发展较快,全县茶叶加工及商贸企业有24户,茶叶加工企业有2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为佛泉茶业,市级龙头企业5家,分别为羌山雀舌、禹露、俏泉、五星和茗香茶业、县级龙头企业6家,商贸企业13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家,分别为佛泉、羌山雀舌和禹露茶业。企业新建厂房63387m2,其中新县城40357m2,加工设备661台(套)。企业加工能力为3419.7t,其中名优茶136.7t,大宗茶2383t,其他类型茶900t。

1.5品牌建设渐显成效为提升北川茶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县政府和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北川茶叶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2000年,四川省农业厅绿色食品办公室确定北川2000hm2茶园为四川省无公害茶园基地。2009年“北川苔子茶”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2年北川2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乡(镇)获四川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茶叶企业自身也加强品牌宣传,目前共有“佛泉”、“西羌清明”、“禹露”、“羌山雀舌”、“羌城”、“俏泉”和“桂溪羌村”等20余个茶叶注册商标,其中省知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3个。茶叶企业开发了50余个茶叶产品,产品多次在“中茶杯”、“峨眉杯”、“陆羽杯”等评比活动中获得奖项。其中“佛泉”系列多次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市场畅销品牌;“佛泉今生相依”及“羌山雀舌”分别获得“四川十大名茶”及“四川名茶”称号;“羌山雀舌”分别入选“天府七珍”、“绵州九宝”,并获得“中国农博会金奖产品”称号。2015年,县茶叶协会抱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广州国际茶博会、内蒙古第八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和“2014年川货全国行”推介会等,通过展示、品尝茶叶等宣传和推广活动,“北川苔子茶”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1.6茶叶专合组织健康发展全县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9个,其中主要有县茶叶协会、擂鼓镇茶叶协会、曲山镇振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陈家坝乡金鼓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贯岭乡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万余户。通过合作组织在技术、信息、购销等环节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形成了“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有效提高茶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降低市场风险能力。2014年4月,县茶叶协会正式成立,初步运作,抱团参加各类茶叶推介会。2014年举办第二届羌茶节,提升了北川茶叶知名度,活动当天游客数量达2000余人,同时带动了茶园观光、采摘等乡村旅游。

2主要问题

2.1茶园基础差,效益低北川4826.67hm2茶园中,相当部分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种植,树龄老化,树势衰退,茶园覆盖低。特别是影响产量的良种比率低。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000hm2,仅占茶园总面积的21%左右,远远低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投入,老茶园改造跟不上,致使茶园单产低,老式茶园产值不到1500元/667m2,无性系良种茶园产值2000元/667m2左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一是茶叶采摘比较效益不高,导致茶园管理粗放,种植投入严重不足。地震后,劳动力价格大幅攀升,采茶收益远低于打工收入,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仅有老弱病残在家采茶。茶叶资源浪费严重,春茶采摘率仅60%左右。二是茶农不愿意加大对茶园的投入,很少施肥甚至根本不施肥,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茶园管护,完全靠天“吃饭”。管理不足导致茶树势衰败,产量越来越低,农民的收益受损,导致茶农毁茶、改种、茶园荒芜等现象。三是企业对基地管理投入不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茶园建设标准低,没有充分发挥茶叶企业的带动作用。四是县主管部门缺乏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造成茶叶新技术、新品种无人推广培训,影响了茶叶现代技术的推广应用。

2.2初制加工厂条件差,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茶叶企业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规模都不大,企业初加工厂少,加工设备落后,加工工艺落后。大多数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够,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和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合作联结作用发挥不明显。茶叶深加工发展滞后,茶叶产品形式单一。北川茶叶企业主要以生产绿茶为主,只采摘春茶,春茶又以单芽为主,名优茶消费群体受限,大宗茶开发严重滞后,大量夏、秋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茶叶原料利用率低。此外,茶叶产品销售市场增长缓慢,生产成本上涨而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利润日益下滑。新产品开发不够,没有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和实现差异化加工,导致茶产业链条短,茶叶产品附加值少。

2.3品牌整合滞后,宣传推介不够茶叶品牌多,整合滞后,管理较乱,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做大做强北川茶品牌的瓶颈。全县现有20多家企业,几十种茶,几十个注册商标,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真伪难辨,影响了北川茶的声誉。因此,加强品牌整合,形成规模效应已势在必行。同时,因缺乏整体策划宣传推介,北川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严重滞后。

2.4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虽然茶叶被我县列为种植业第六大支柱产业,但并没有将茶叶产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缺乏实质性措施,茶产业发展主要来自产业自身,除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外,政府财政扶持投入较少,其他县市投入大量资金扶持茶叶产业,而我县缺少专项资金扶持,投入严重不足,制约茶产业快速发展。

3对北川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出台扶持政策,建立茶叶专项发展资金由政府牵头,组织县农办、财政、发改工信、农业、科技、扶贫、食药监、工商、质检和茶叶协会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统筹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全县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建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标准化茶园建设、基地认证、苔子茶良种繁育、老茶树资源保护和利用、龙头企业扶持、专合组织建设、品牌建设和技术培训等。支持建立苔子茶繁育基地,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的“苔子茶”基地,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逐步完成老茶园及中低产茶园改造,主要采取改植和连片改造相结合。对企业和合作社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购买新设备、建设初制加工厂、品牌推广和宣传给予奖励和补助,对收购鲜叶的企业进行补贴,对茶园管护好的村社和大户进行奖励,鼓励企业收购鲜叶和管护茶园。

3.2制定全县统一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全县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加速茶厂优化改造,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进行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实现产业增效和茶农增收。

3.3积极探索推进茶园规模化经营,构建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有计划有序地将分散经营的茶园相对集中,推行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和大户等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3.4加大宣传推介,统一打造北川苔子茶品牌品牌是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北川茶品质好的优势,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以“北川苔子茶”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鼓励北川茶叶企业在专业协会的引导下共创著名品牌,制定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开拓市场,实现合作社社员共赢。将茶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以旅游为龙头,以茶文化为主线,开发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

3.5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增强对北川茶的保护力度建立茶叶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净化市场环境,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县食药监、工商、质检和县茶叶协会对辖区内注册的茶叶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生产许可证要求的企业进行整顿,停止销售,整改完成后才能销售茶叶产品。

3.6抓住发展机遇,振兴北川茶产业2014年省政府1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我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建成千亿川茶产业。抓住2014年北川进入省茶叶创新团队第二轮示范县的机遇,加强与茶叶创新团队专家的交流和合作,为北川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黎开强 单位: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