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风力发电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风力发电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风力发电产业发展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风力发电产业发展论文

一、辽宁省风力发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持续几年的飞速发展之后辽宁风电行业总装机容量已位居全国前列。过快的发展也致使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一)风电产业建设规划不完善,“弃风限电”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由于风电开发高度集中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风电建设规划不完善、能源管理不到位,辽宁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电网外送能力又不足等原因,风电的并网难及市场消纳问题开始凸显。“弃风限电”现象比较严重。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辽宁省风电利用小时数为1732小时,风电运行限电比例达到10%以上。从业界经验看,1900小时为盈亏平衡点,所以情况仍然很严峻。2012辽宁用电负荷只增长了1%,而电源装机却呈现加速度增长。由于辽宁处于中国电网的末梢,电网的输电能力不足,造成一些风电企业发出了电送不出电。此外,一些风电企业相应的配套设施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造成风电并网难的原因之一。

(二)风电产业投资主体单一,投资回报率低于社会投资平均水平目前,辽宁省风电投资以大型发电企业为主,其他投资较少。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我国的风电发展战略有关。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一直鼓励大规模的风电开发项目,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发电企业才具备项目需要的投资数额,其他投资主体很难与之抗衡。目前,我国现有的能源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应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技术特性,缺乏新能源和电力系统顶层设计,风电发展与电网发展的协调性、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电力企业由于盲目投资,导致的负债率提高。以投资金额计算,2013年,我国风电新增投资量较2012年减少约140亿人民币。风电产业的利润水平连续下降,投资回报率低于社会投资平均水平,风电开发商积极性严重受挫。

(三)风电设备制造缺乏自主核心技术,相关企业生产水平不高由于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的导向,加之财政政策的支持,导致辽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增加,其中许多企业规模过小,并不具备风电设备制造能力。这种“跟风”造成严重的人员的资金浪费,对辽宁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不利影响,亟待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行业管理和规范。辽宁省是中国制造业龙头大省,具有较强的风电设备研发、制造能力。但对于风电设备制造的核心技术,目前还处于引进消化阶段,如风电机组中控制系统和并网等关键技术设备还需要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程度不高,并网技术更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这将是制约辽宁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

(四)风电专业人才紧缺,制约风电产业发展风电人才包括风资源评估人员、研发人员、工程师、制造企业工人、运维人员等。目前国内开设风电专业的大学尚在少数,每年培养的风电人才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特别是一些技术性强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目前辽宁风电企业的员工,多数是来自其火电企业或他行业,缺乏风电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水平差,一旦风机运行出现故障,一般技术人员很难做出故障诊断,更难有妥善处理办法,这直接影响风力机运行状态,甚至使用寿命。同时,不够专业化的现场人员不大具备发现风机运行过程中问题能力,无法及时准确地反馈风机运行问题,这影响了对风机设备的技术消化和改进。

二、对辽宁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辽宁风电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风电建设规划不完善、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弃风限电严重;风电产业投资主体单一;风电的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受限于国外;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抓住技术创新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加快适应风电电网及其运行体系建设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风电产业将朝着海上风电、风车大型化、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日臻完善等趋势发展。“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风电重点是发展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设计、陆上大型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设计及运营、核心装备部件制造、并网、电网调度和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从风况分析到风电机组、风电场、风电并网技术的系统布局。解决辽宁风电“弃风限电”现象,可从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增强本地消纳能力、加快外送通道建设等新技术应用入手。辽宁省海上风能资源储量丰富,但海上风电开发还基本处于空白。海上风电具有风速高、静风期少,全负荷小时数多、环境影响小,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距离电力负荷中心近,风电并网和消纳容易等优点。因此加快海上风电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是解决资源中心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衡,弃风限电严重的好办法。探索风电清洁供暖,也可以作为促进辽宁风电本地消纳手段之一。风电清洁供暖的基本模式是采用蓄热电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制热,电锅炉在夜间电网负荷低谷段用电制热并将多余的热蓄起来。蓄热电锅炉原则上白天不用电,利用夜间蓄存的热能满足白天供热需要。这样可以增加电网负荷低谷段用电量,从而为风电并网运行提供负荷空间,增加风电在当地电网消纳的比例。除了积极推动风电本地消纳之外,加快外送通道即特高压输电的建设,将东北风电市场扩大到“三华”市场也是解决辽宁电网负荷压力的有效途径。

(二)放宽投资主体限制,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风电开发根据国外经验,在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建设上应注重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吸引,鼓励全民参与是促进分布式风力发电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要达到拓宽投资渠道目标,应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是降低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的初始投资,使风力发电成本下降,风电价格大幅降低,具备与火电竞争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风电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使投资主体能够清楚的计算出投资收益,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应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前提下,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风电开发,鼓励成立国家级的风电开发担保公司,完善产业贷款担保模式,加大对风电行业参与和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风电行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议各级金融机构,根据分布式风力发电行业的特点,成立风电开发担保公司,完善风电产业开发贷款担保模式,分散和化解风电项目的投资风险。

(三)依托中国装备制造业优势,强化风电自主创新能力辽宁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风电成套设备制造的先天优势。辽宁风电制造企业应该把握住机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风电技术,不断提高风电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抓住机遇,使辽宁省成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的龙头,将辽宁风电设备制造产业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当然,辽宁的风电企业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于国家对于发展清洁能源的各项政策支持,导致这一领域热度过高,竞争加剧,资金变得非常分散。盲目跟风,单纯跟随政策导向,缺乏核心竞争力,就有可能在这个朝阳产业里,把自己推向过剩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是辽宁省风电企业发展的硬道理。当前,世界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已经呈现出国际化、大型化和一体化趋势,全球十个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6%,排名前4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已经控制了全球75%的市场份额。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还有一些可发挥的优势,例如,因为中国国土广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可根据不同气候、风力情况量身订做,研制出适合不同风电场用户要求的装备;对于大型化风电设备,国内运输具有运输成本低的优势;进口设备的维护成本相当昂贵,而国内企业则具有提供快速、便利的售后服务和低廉的维修成本优势。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做强辽宁风电事业的根本人力资源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应对风电人才的紧缺局面,辽宁省已有一些高校开设了风电专业,如沈阳工程学院,已经于2008年开始招收风能技术与动力专业的学生,为风电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辽宁省应大范围地进行风电各层次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特别是一线技术人员,他们是支撑风电产业的基础。在国家层面上,也应给与相关院校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风电专业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培养出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风电专业人才。风电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一条人才培养的捷径。风电企业也应重视和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在职培训和进修,有计划的举办技术培训班,对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定向培养。“人才是立足之本,兴业之基”。培养我们自己的高端风电人才,是风电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风电产业的根本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是风电产业领域竞争中最为本质的内容。

作者:尹健单位: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