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产业发展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产业发展论文

一、农村生态产业的主要类型及发展现状

(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强调“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的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使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试点发展生态农业。历经三十多年,我国的生态农业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懂得因地制宜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集中开发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的最优组合,可持续地利用资源的立体系统。当前国内推广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14种。比如根据地形、海拔所造成的环境差异而进行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利用水陆交接、山地平原交接等各种地形交界处的边缘效应,适应生物多样性特征而开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北方防治沙化的乔木防护林和人工草地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闲置时间和家庭剩余劳动力的庭院生态农业模式,有效地结合了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实现了每一寸土地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除了上述的几种生态农业模式外,还有生态食物链模式、农林复合系统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开发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等等。我国的生态农业是农、林、牧、副、渔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复合农业系统,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带来的生态破坏,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已经产生危机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民增收,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有效途径,更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农村生态工业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农村面临着城市工业转移和农村大规模开发的双重境遇,这为我国的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我国的农村工业主要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或个人所有的乡镇企业构成。一般的乡镇企业规模小但数量多,带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也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国的工业发展有极大的贡献。我国的乡镇企业涉及工业生产的各个门类,从而导致了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面广且种类繁多。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的固体废物排放1.8亿吨,工业粉尘排放1325.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441.1万吨。[3]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污染损失值超过50%,乡镇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主体。[4]因此,农村的生态工业是从防治污染和生态建设两方面来进行的。防治农村工业污染,主要通过严格管理乡镇企业污染源,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污染企业进行限制治理和关停处理,对乡镇企业所在的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管理,推行洁净的生产技术等等。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农村生态工业园,合理布局乡镇企业,来建设农村生态工业。如对农村的工业区进行科学规划,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并建设有辐射能力的农村经济、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对乡镇企业进行功能区分,如将废弃物排放多的企业建设在水源地的下游,污染严重的企业建设在远离村民聚居地的地方等等。

(三)农村生态旅游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只有农业产量和产品经济,还包括服务化的农业,农村的生态旅游就是其重要体现。生态旅游是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具有学习、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5]农村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要建立在科学指导和村民共同规划的基础上,以确保不影响正常、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注重个性品牌战略的同时,也需要开发有度,不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保护区村落古木参天,溪流密布,瀑布成群,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为了不破坏生态环境,又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利益,这个村在保存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进行系统的改造,包括村落环境的整治,道路的铺设和整修,农田景观的设计,院落房舍的卫生改造,以及对农民的培训、组织和管理方面。另外对已经发展成熟的农村旅游地,也要推行生态旅游的方式,以期做到缓解旅游地的生态压力和环境污染,给予其休养恢复的空间。安徽省黄山市拥有举世瞩目且保存完好的徽派原始村落宏村和西递,黄山风景区的实际承载力为10324人/d,而实际的旅客接待量却远远超出了其生态环境承载力。因此,在黄山村落地区,实行更生态的旅游规划,分散空间和时间上的客流,对此地的生态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农村生态园区规划这里的农村生态园区主要指农村生态家园和少量的农村生态工业园,两者都是把生态生产纳入一个系统进行,都是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向协调发展的典型模式。2000年3月,农业部以生态家园为建设目标,制定了家园富民计划。建设生态家园是以农户入手,利用农村可再生资源,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原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而发展的农村生态经济方式。典型的技术模式有以沼气利用为主体的方式,如北方的“四位一体”、南方的“猪—沼—果”和西北的“五配套”都是联合改建了沼气池、畜舍、卫生厕所,使之成为一个系统来发挥作用,最终实现了清洁的家居生活环境、无害的农业产品和丰厚的经济收入。另外还有对太阳能的利用和小型电源的利用等等技术模式。农村生态家园在布局上,也讲究因地制宜,西北风沙大的地方考虑风力发电,新疆是山、盆地相间的地形就发展绿洲农业。生态工业园区,是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将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农村工业虽然还多是规模较小的乡镇企业,但随着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工业水平和环保意识都将有质的飞跃,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生态工业园一定会得到大力推广。科学规划农村生态工业园区,有助于系统帮助农村产业的发展,取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减轻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二、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农村生态产业的认识尚不到位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新时期的重要议题,围绕生态文明开展的各项研究、讨论、推广和发展也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水平和信息网络的缺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观念乃至生态产业在农村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往往还是在走“先发展、后治理”或“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计生态破坏”的老路子,致使经济是发展了,生态环境却一天天恶化。另者由于我国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养成农民各自为阵的习惯,缺乏公共环保意识。加之,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在推广、实践生态产业的时候,片面侧重技术的引进,忽视了对农民生态心理的教育和建设,使得生态产业的综合效益出不来。

(二)建设农村生态产业的项目选择困难当前的农业生产有时会出现阶段性过剩的情况,由于不注重市场需求和农民的从众心理,盲目选择产品项目,导致生产出来的生态农产品面临买卖困难的窘境。而有些市场急需的产品得不到有效供应,有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村产业也没有开发出来。农民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教育背景的局限,很难科学把控生态农业生产包括项目选择在内的各个细节。还有一些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与当地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有冲突,而导致一些生态项目不被农民接受,无法真正得以实施。在甘肃省临洮县,当地的传统居住方式一是灶在厢房,难以与炕连接,二是当地迷信“灶王爷”不能进正房。这样的传统生活习惯就会对诸如生态家园建设中的沼气系统改造新技术的实施带来阻力,使之难以为继。

(三)建设农村生态产业缺乏实践耐心由于农村生态产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造就了其发展具有长线性的特征。从农村生态产业的先期规划,到具体实践,再到中期管理,最后到产品销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较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广大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辛勤劳作,能早一点收获成果,并且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所以,放弃选择生态产业,而从事更为熟知和见效快的农业生产。但这样缺乏实践生态农业生产的耐心,躲避先进生态农业的普及,是竭泽而渔,只会让现代农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实现不了惠及子孙后代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农村生态产业存在资金缺口农村生态产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系统,无论于政府、企业、农民本身都有着重大的经济考量。先期的投入,不可能只靠单方面力量,农民、企业往往通过贷款的方式得到政府扶持,再投入大量的人力去建设。可是由于贷款的资金有限,步骤繁琐,有一定门槛,农民自身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就可能错失了贷款的机会,甚至主动放弃贷款的方式。而这些没有政府贷款又经济困难的农户,空有一腔发展生态产业的热血,是没有办法促成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的。

(五)农村生态产业在部分地区发展“过热”生态文明建设,乃至生态产业的建设是当今最热的科学发展议题,相关的建设项目也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也有一些地区,在技术力量不充沛,硬件设施不到位,相关人才也严重缺乏,后续服务跟不上的情况下,也不考虑发展的条件是否成熟,大搞“政绩工程”,就盲目开展生态产业建设。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生态产业工程建设的质量,甚至有些建设项目发展到半路就夭折了,并且这种不切实际的盲目发展只会引起当地农民情绪上的反感和抵触。

三、发展农村生态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生态伦理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权利观念生态伦理意识,强调人们运用伦理道德的眼光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的伦理意识能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实践活动。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教育,能引导农民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产、生活中承担一定的生态责任与义务,促成原先粗放型的农业生产向集约型转换,以及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农民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具有生态选择、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等各项权益。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农民懂得自主运用生态权利,才能最大程度上不损害自身利益,又达到生态产业的建设目标。生态伦理意识和生态权利观念的养成,能大大提升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程度,也同时有利于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是全方位实现生态农村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农村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市场需求无疑是产品生产最可靠的风向标,能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注重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运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市场,了解顾客需求,指导生态产业的项目选择和发展。比如,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调整,瘦肉型畜产品和草食性畜产品受到青睐,在畜牧业生产中,草食性牲畜将会得到重点发展,发展优质牧草就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优质牧草的生态养殖和瘦肉型、草食性牲畜的生态放养就会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但在农村生态产业发展中,农民由于信息相对闭塞,不是最了解市场的群体。然而,以销售和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产品销售公司和农村龙头企业是市场最敏锐的观察者。所以,公司、龙头企业、农户,通过签约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应受到鼓励。这样会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规律,帮助农民选择较好的产业项目,从而促进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结合各地区不同的自然地域条件和历史文化优势,有针对性地培育挖掘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生产特色村镇和特色农产品,如优质粮食、高山蔬菜、精品养殖、园艺农业、特色茶园、观光农业等,也是在当前新的历史环境中有长远市场潜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三)重视典型成果示范,培养生态产业发展带头人由于农村生态产业具有长线性的特征,农民注重眼前利益,所以就容易缺乏实践生态产业的耐心。只有通过典型成果示范,让农民们看到农村生态产业带来的切实利益和好处,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2003年,为治理石漠化,促进荒山植被恢复,广西省平果县果化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当地开展生态农业,种植火龙果。到2011年,火龙果基地挂果上市面积达7公顷多,每公顷产约60000斤,产值达120万元,仅此项该屯人均增收达2390元以上。[13]发展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也是帮助农民增收的好项目。防护林带一般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0%以上,增加土壤含水量9%;在它的防护范围内,可降低风速35%以上;在林带的影响区域范围内,牧草产量可增加100%~200%。[14]广大农民了解到生态农业可以带来如此丰厚的经济回报,定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其中。另外,农民容易受到感染从众心理的影响,多喜欢向周边的农民朋友学习。所以先引导一批对农村生态产业积极性高、抗压性好的农民优先发展。在这些带头人的带动下和先期成效的影响下,都会争先恐后、团结互助地开展农村生态产业的学习和建设。

(四)加大财政帮扶力度,做好政府管理和后续服务工作我国现行的用于农村生态建设的项目贷款多为每年还本付息的,且申请手续较为复杂,还有一定限额。只有加大对农村生态产业这一块的财政扶持,简化贷款申请手续,加大农村的无息贷款投入力度,才能帮助农民们解决发展生态产业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创新发展配套服务,完善资金和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是必要之举,以规范生态产业建设标准,防止局部地区发生建设“过热”的现象。另外,农村生态产业的后续服务也要跟上,以期能保障生态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生态产品本身的销路。

作者:岳靓孙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