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产业发展论文3篇范文

旅游产业发展论文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产业发展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旅游产业发展论文3篇

第一篇: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

一、嫩江玛瑙的明显优势

(一)资源储量丰富。

顾名思义,嫩江玛瑙出自于嫩江流域。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脉,自十二站与二根河起,经嫩江镇、尼尔基、齐齐哈、三盆河等游段汇流至松花江,沿山脉、丘陵、平原、湿地顺势入海。嫩江中段的齐齐哈尔,地处火山爆发喷迸熔岩的地理范围,地下富贮玛瑙等矿物质,加之河谷深、河床宽、河道长、河流急,具备了冲击浅层矿藏的生态环境。这一地域内的玛瑙,以火山圆心的外围呈环状分布,多掩存于江道和洼地的沙土层中。讷河、富裕、克东、克山、甘南县和市区周边的地下藏量较大。采沙出玛瑙,犁地露玛瑙,逛滩途可拾玛瑙,挖野菜可得玛瑙,盛产地的收储者积料石少则成吨,多则几十吨或上百吨,估测个体已采存玛瑙总量多达数千吨,可谓遍地珍宝取之不尽。

(二)品相成色俱佳。

嫩江玛瑙是隐晶质与微晶质石英的聚合体,其品质具备宝石界所标定的常态参数: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摩氏硬度为6.5-7,折光率为1.53-1.54,密度为2.57-2.64g/㎝3。地势使之然,由于嫩江玛瑙始终深藏于江河与湿地中,经过几亿年的水浸涵养,使其质感温润、硬度适中、色泽艳丽、光华剔透,堪称玛瑙家族的上上品。江河中的籽料,由于历久的冲刷、撞击、摩擦,形成了状态迥异的天然奇石,断言在世界玛瑙种群中凸显“两最”优势———通透度最强,象形石最多。嫩江石色彩极为丰富,大体呈现9种常色:黑、白、红、黄、绿、灰、赭、蓝、紫,民间俗称的“嫩江五彩石”当属比喻多彩的概数。

(三)文化积淀深厚。

嫩江流域蕴生了璀璨的文明,讷河神泉、昂昂溪等遗址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其中不乏精致的人类凿制玛瑙器皿和配饰品。现存于市博物馆的玛瑙“石镞”是镇馆之宝,足以佐证玛瑙很早就与原居人的劳动生活息息关联,人民大众是这一文化现象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齐齐哈尔人都有“打火石”的情结,祖祖辈辈收藏和把玩玛瑙,因此生发出对家乡的荣耀感,而太阳神焙炼“红宝石”等民间传说已图腾般地烙印了人们的精神敬仰。清朝卜奎流人中的文豪,对嫩江玛瑙倍加青睐,多有赏誉之辞句。刘凤浩诗云:“采采嫩江绿,光晶石子铺。人今投靺鞨,地古擅珣玗。”方观承诗咏:“墁壁光明有细沙,石成五色亦堪嘉。石妍似玉能成器,莫道边城少物华。”我市作家近年创作的话剧《风刮卜奎》、动画片《神鹤丹丹》、民间文学集《仙鹤的传说》中,都生动地叙述了嫩江宝石的神话故事。

(四)贸易价值巨大。

史载,清代以前齐齐哈尔地方官向朝廷缴纳贡品有两种,即“空青石”和“一等貂皮”。清方式济《龙沙纪略•物产》述:“空青,渔人得之,不敢私匿。将军酬以值,遗官奉进。或弃卒自得之,即遗送京师,奏其名例,得赐帛。”“空青石”别称“营浆石”和“水胆玛瑙”,因其石体中含有液体,生成条件极为特殊巧合,是既罕见又难得的珍稀宝物,因其“天然”而“天价”。上世纪50年代,我市建立的玛瑙玉器厂,是全国技术大牌企业之一,也是东北三省核心专业机构。该厂声名远播海内外,产品屡获国内外大奖,常以大价格交易,甚而被收藏为国宝。近年我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百业待兴,嫩江玛瑙再次复苏,市场价格逐渐回升并且迅速上扬。估测,几年间仅玛瑙料石价格提高数倍,较好的雕刻件达到几百元或几千元,而大的精品雕刻件则万元起价且偶有突破10万元,全市年均玛瑙销售额数百万元。

二、嫩江玛瑙的经营状况

(一)产业曾经跌入低谷。

厂消业衰,随着上世纪末玛瑙玉器厂的关停,我市玛瑙经济很快重新回归到民间型的“原始贸易”状态。个人采集,零星收藏,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直至使嫩江玛瑙失去了以往夺目的光环。业态的落伍,使玛瑙行业萎缩,只剩下寥寥几户小门铺,料石废弃,珍品廉价促销,大量良材没有附加值便倾流外埠,造成了不可估数的折损。这种状态的弊端有两方面:一方面,矿产开发混乱。以挖沙为主采兼采玛瑙,使玛瑙流失量巨大,自主经营管理的沙场如果不采玛瑙,所有玛瑙都将成为建筑工程材料。同时现有抽沙设备的管体为“分划线”状,强吸力的窄孔工艺,使完整的玛瑙被震裂或粉碎。另一方面,行业经营分散。我市目前的玛瑙经营多属私人收藏交易,或者是微小型个体户销售,松散型的“阵势”虽大,却不能体现出整体“优势”。如此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在收集石料、价格行情、批量生产、打造品牌、集中外销上难成规模,不能科学合理地整合与利用珍贵的资源。

(二)产业逐渐实现转机。

近年来,我市明智地抓住文化产业发展契机,把嫩江玛瑙产业摆到重要地位加以导引和孵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做了大量有效工作。一是把嫩江玛瑙产品推向“深博会”、“龙港会”、“哈洽会”及“哈博会”亮相,在本市举办多次嫩江玛瑙展销活动。二是赴北京、上海、广州、四川、辽宁、内蒙古等地参观,学习“南红”、“战国红”、“阿拉善”等玛瑙旺业的成功经验。三是组织专家进行考察研究,举办了嫩江玛瑙产业发展学术论坛,编辑出版了《嫩江玛瑙鉴赏图录》。四是积极策划,招商引资,向省申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拟重新兴建老品牌齐齐哈尔玛瑙玉器厂。五是开办了中心城区“嫩江玛瑙市场”、“讷河玛瑙石馆”、“富裕玛瑙大集”,搭建交易平台,哈尔滨、大庆、莫旗、黑河等地的石友广泛加盟参与。六是成立了市、县两级嫩江玛瑙研究会和收藏家协会,吸收会员近300名,组织开展采石、研讨、评奖等多种活动。七是加强媒体宣传,扩大产业影响,先后邀请北京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社、新浪网地域频道工作站等多家新闻单位作专题报道,通过大力宣传,大造声势,为嫩江玛瑙的深入研发和实现产业复兴夯实了基础。

三、嫩江玛瑙的产业发展

(一)纳入重点产业项目。

嫩江玛瑙具备天然材质的高价值,如果与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必将体现出多重优势聚合的“强元”效应,扩展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据此,我市应以这一产业为关节点,将其作为行业型首推项目,上升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进行宏观指导,提出战略性的发展目标———“文化引领,旅游拉动;资源整合,品牌造势;集散经营,规模发展。”要超常规运作,大尺度放宽,破惯例倾斜,在场所、税收、销售、矿源开采等多方面给予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向国家和省申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争取专项资金的注入和贴息扶持。

(二)进行科学考证、规划、管理。

组织相关部门,聘请权威专家,对我市境内玛瑙资源的分布、储量、品质、市场、研发和生产管理,进行深入严谨的考察论证,提出准确合理的产业发展意见。从保护环境和开发矿藏统筹兼顾的原则出发,进行嫩江玛瑙开采的长远规划,颁布管理法规,禁绝违章盗采和劣性竞争,确保生态不受破坏,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强化专利权的无形价值保护意识,抢先注册“嫩江玛瑙”、“嫩水明珠”、“嫩江五色石”等相关商标。

(三)打造高端产业品质。

一是兴建实力型企业,充分利用“老字号”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重建齐齐哈尔玛瑙玉器厂。以龙头企业注入资金,规范管理,创新经营,形成开采、生产、销售功能齐备的模式,拉动众多个体产业同步发展壮大。二是研发嫩江玛瑙品牌,在经营造形石、图纹石、矿物石、古化石的同时,重点设计和雕刻精工礼品。嫩江玛瑙籽料多,加工产品要遵循规律,扬长避短,侧重于“小、巧、俏”,适宜大量制做头簮、耳环、胸佩、手镯、衣帽扣,以及项、腰、手、脚的珠链等。要针对旅游需求,宣介嫩江玛瑙药用和养生保健功能,在产品选题上融入鹤文化,以吉祥、忠贞、长寿、高雅、俊秀定位,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三是培育雕刻人才,形成嫩江玛瑙工艺品加工的庞大群体。聘请原市玛瑙玉器厂老技师担任顾问,教学带徒。在市高等师专和县区职业高中开设玉石雕刻专业,企业包就业。面向社会广纳人才,安置有技能的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就业。四是壮大营销平台,办好“嫩江玛瑙市场”,在扎龙旅游点、市内各大商场和宾馆开设嫩江玛瑙工艺品专卖店。放大销售半径,逐步使产品打入外地市场。

(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各种方式宣传嫩江玛瑙文化。创办《嫩江玛瑙珍品》专业期刊,标牌、灯箱、LED屏幕等硬性广告介绍嫩江玛瑙产品。出版图书,摄制影视动画片传播嫩江玛瑙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举办展览、订货会,组织大师品宝鉴定,赴京沪杭等地开展研讨活动。评定嫩江玛瑙“雕刻大师”、“珍藏百家”、“绝世精品”,张扬产品优良品质。参加国际国内大型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流展示嫩江玛瑙,扩大影响,招商引资。

作者:邱利锋单位: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第二篇: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评价

1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1.1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内涵

发展潜力是指事物的发展潜能,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是指旅游产业的发展潜能。旅游产业作为复合性产业,除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关键要素之外,还涉及到其它诸多行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和关联性,也正因此,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是诸多影响旅游产业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旅游系统潜在的发展能力,是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爆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是随着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特定的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势头,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不是不可控的,在充分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它是能够被预测到的。因此,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可预测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1.2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马勇等认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主要受保障力、承载力和支持力等三个系统方面的因素影响。随后,杨敏在马勇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调整,认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除受保障力、支持力两大系统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市场供应及需求系统因素的影响。王兆峰认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受到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开发效益、社会经济支撑条件和开发支撑条件等五个方面的系统因素影响。丁悦等则认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受到需求、供给、社会支持、经济支持及基础设施和环境保障等五个方面的系统影响。总之,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旅游产业是一种复合性极强的产业,其发展要受到政府、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3旅游发展潜力的测度指标体系

综合上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可量化、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我们把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来源归结于政府调控与管理、经济支撑、社会支撑和产业基础保障等4个方面,并采用德尔菲法征询行业内相关专家的意见,经过筛选最终确定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度——以湖南省为例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2012年,湖南省全年入境游客224.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8亿美元;国内游客达到3.03亿人次,旅游业收入达到2175.46亿元,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0.65%、26.61%,增长速度惊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34.10亿元,同比增长25.11%,各项经济指标都达到历史新高。可以说,近年来湖南省旅游业发展屡创新高,从2009年旅游产业首超千亿元,到2010年以跻身全国十强,达到1425.8亿元人民币,再到2012年旅游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纵向相比,湖南省旅游业发展飞速,但横向比较,尤其是与一些旅游强省相比,湖南省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素质有待提升,具体表现在:一是旅游资源依赖严重,技术创新水平低下;二是产业链条不长,产品开发不深;三是市场组织规模较小,市场行为失范;四是专业人才缺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综上,湖南省旅游产业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1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涉及到多因素的综合,必然要求对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具备多指标、综合性的特点,而主成分分析法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主成分分析法不但能够承认原始指标的固有相关性,而且还可以根据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大小对变量进行客观分组和归类,使同一组内或者同一类别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或者不同类别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低,从而使较多的指标被归纳为少数综合指标即公因子,达到降维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主成分分析法在计算中还能显示出相关指标的贡献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因此,本文拟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湖南省2000—2012年数据为例,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和研究。

2.2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度

①数据来源。表1中指标X1—X24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1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湖南统计年鉴》以及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标X25数据通过搜集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告整理得到。②数据处理。为方便比较和计算,我们首先对25个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现有指标的性质,我们采取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③数据结果分析。通过对25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可以从旋转后的因子矩阵中提取3个公因子。相关指标对应公因子上的载荷,它反映了原始指标与公因子之间的相关度,同时也反映公因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被解释变量,如果载荷量的绝对值相对比较高,就说明该因子能够代表原始变量。从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环境保护投资、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专利申请受理量、卫生机构床位数、公路里程、民用汽车拥有数量、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次、国际旅游收入、4A以上旅游景区数量16个指标在公因子1上的载荷量相对较高,说明这16个指标与公因子1的相关性较强,更为重要的是,这16个指标主要反映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经济能力和市场潜力,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支持因素,可将其定义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当然,在这16个指标里,虽然都是旅游发展的支撑条件,但其支撑的途径、作用机理以及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从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环境保护投资体现出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支持;专利申请受理量、卫生机构床位数、公路里程、民用汽车拥有数量体现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支撑;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体现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支撑;国内旅游人次数、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次数、国际旅游收入体现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支撑;4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是旅游资源的禀赋,体现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支撑。在这一组指标中,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在公因子1上的载荷为负值外,其它所有指标的载荷均为正值,说明区域旅游的支撑条件越好,区域旅游发展越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代表了一个区域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为负,说明湖南的经济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支撑。

各类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电话普及率、游客人均消费、旅行社数量、星级宾馆数量、旅游从业人员数量、旅游院校在校学生人数等8个指标在第2个公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量,这些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状大的基本保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保障条件。在这一组指标中,所有指标的载荷量均为正数,说明区域旅游的保障条件越好,区域旅游发展越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反映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越低,就表明城镇居民用于食物方面的支出较少,用于旅游等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较高。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指标在公因子3中上具有较高的载荷量,说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个公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依次为84.957%、7.281%、4.218%,合计达到了96.456%,这说明3个公因子在96.456%的程度上能够代表和解释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原始指标信息。湖南省旅游产业在2000—2012年的发展潜力基本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期间2008—2010年旅游发展潜力指数有所下降,此后缓慢恢复。2010年后,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持续上升,这说明2010年以后,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在持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旅游发展效果显著。

2.3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

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三个公因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公因子1反映了2000—2012年旅游产业的支撑条件的变化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近年来在“旅游强省”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各级部门对旅游业进行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社会资本的积极介入,大大促进了旅游支撑体系的建设。从计算结果来看,其对总方差的贡献率达到84.957%。从时序上看,支撑条件潜力指数F1逐年增加,尤其在2010年之后,旅游产业支撑条件潜力指数由负转正,说明湖南省旅游支撑条件在大幅度地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湖南省全面实施“251”重点旅游项目工程,在全省规划建设20个省级重点项目,50个市级重点项目,100个县级重点项目,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建成开业,丰富了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因子2说明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条件的潜力变化,这一变化重点体现在旅游专业服务人才、旅游专业服务机构、宾馆饭店等旅游产业自身基础条件的逐步完善,但从保障条件潜力指数F2的变化趋势看,2010年以后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条件有所弱化。

公因子3则反映了湖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情况,从公因子3的潜力指数F3的变化趋势来看,湖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呈现反复波动变化。然而,整体而言,2000—2012年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基本呈现逐步上升态势,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1.716上升到2012年的2.010,增长了3.726个指数单位。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在2008年达到峰值,但2008年以后,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汶川大地震和“五一”七天小长假取消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不足,2008—2010年,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但2010年以后,湖南旅游产业经过两年调整,逐步恢复发展。这种恢复性发展这主要归功于湖南省“旅游强省”战略定位指导下的大力扶持与引导,积极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培育一大批旅游品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快速恢复。就整体发展实力而言,2007—2012年是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期间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与现实竞争力协同上升,无论是入境旅游、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都得到飞速的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三大目标:一是在2009年跨越千亿台阶,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人民币,成为湖南省第六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二是在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25.8亿元,为2005年旅游总收入的3倍,跻身全国十强;三是在2010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经济总量(GDP)的9.5%,在全国排名上升至第十位,基本上实现了既定的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转变。

3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根据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在将复杂的区域旅游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大体划分旅游发展支撑条件、旅游发展保障条件等两个方面的基础上,从整个旅游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12年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基本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1.716上升至2012年2.01,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协同演进上升的局面,这是湖南省旅游产业整个系统相互作用协调的体现,更是诸多因素尤其是政府重视、社会整体发展和人文素质提高、经济实力增强、行业规模扩大、产业发展基础夯实以及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强等影响因素相互耦合共同演进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为湖南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其一,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及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政府的重视及政策支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等旅游相关配套产业,将有效提升旅游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有利于壮大旅游产业规模;而加大旅游区域的水土流失保护和水流域整治力度,则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休养生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良性循环。

其二,努力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力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旅游产业是一种休闲服务产业,其发展需要较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支撑。当前,湖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提升,对湖南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湖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对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来看,湖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还不尽合理,旅游等消费支出偏少,对湖南旅游产业发展贡献极不稳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其实质就是为湖南旅游产业发展创造和培育潜在的市场需求。

其三,大力挖掘湖南旅游资源潜力,把湖南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及时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湖南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但评为A级景区尤其是4A和5A级的景区并不多,资源禀赋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因此,继续挖掘、整合和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对于提升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极为重要。

其四,大力开拓湖南旅游产业的国际市场。相对国内市场,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明显开拓不足。湖南应集中定位一批区位优势明显、旅游特色突出的风景区作为发展国际旅游的品牌资源,集中有限的财物,重点开发,重点建设,重点营销,形成国际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其五,逐步夯实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基础。旅游从业人员、旅行社、宾馆数量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旅游产业发展不但需要产业要素的数量投入,而且更需要产业要素质量的提升。因此,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和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是提升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总之,影响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主要因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条件,通过改善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能够进一步提高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并促进其向现实竞争力转化,从而有效促进湖南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影响旅游发展潜力的指标因素非常多,而且其间的联系也很难定量的阐释清楚,本文仅仅借鉴前人的研究,所采用的25个指标数据还很难精确地反映湖南在过去10多年中的发展情况,得出的结论也有待商榷,这是本文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作者:杜焱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商学院科研处

第三篇: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现状及改善

一、近十年来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大理州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接待能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以观光,度假、休闲、会议为主的大理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旅游业在大理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升。1、近十年来大理州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全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47万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总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41.1%。从2003年到2012年,大理州接待海内外游客从565万人次上升到1847万人次,年均增长约9.4%,旅游总收入从28.4亿元增加到195.3亿元,年均增长14.2%,不论是接待游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2003年云南省接待游客约5268万人次,大理占10.7%;全省旅游总收入为306.6亿元,大理占9.3%。2012年,全省接待游客约2亿,大理占9.1%。全省旅游总收入为1702.5亿元,大理占11.5%。接待游客占全省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这是由于近年来丽江、保山、迪庆等新兴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客流形成了分流。2、旅游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龙头产业2003年全州旅游业总收入28.4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16.1%;2012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95.36亿元,占全州总收入的29%。旅游业日益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产业,并日益成为全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龙头产业。3、旅游接待设施现状截止2012年4月,大理州共有星级酒店102家为全省第二,大理古城内共有客栈600多家,分布在洱海周围、大理古城、喜州、双廊。大理已拥有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8家,大多数旅行社集中在大理市,其他11个县比较少。旅游公路交通发达,旅游铁路交通已开辟大理—昆明专线,旅游航空交通从大理机场有飞往昆明、西双版纳、广州的航班,洱海游船航运仍然是大理苍洱一日游的主要形式。

二、大理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吸引力的限制性因素

大理州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和民族风情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不平衡,由于旅游者偏好苍洱地区,造成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所以在旅游开发上县市之间、城乡之间开发建设不平衡;二是旅游产品逐渐老化,目前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缺少体验性和创意性,民族风情旅游纪念品日益商业化。旅游产品文化整合度低,只是简单的白族节日方面的展示,没有一个完整的文化整合系统。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大理古城中,商铺遍地,古城的淳朴民风是否会被商业化气息所腐蚀的问题已引起忧虑。

(二)旅游业增速减缓,周边地区旅游业兴起,大理州旅游业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大理州接待的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但增速趋缓,大理州入境旅游者人次数、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周边的丽江、迪庆、保山、怒江和临沧等州市。随着丽江古城在全国声名大噪;香格里拉也异军突起;怒江州境内的“三江并流保护区”申遗成功;临沧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这些周边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兴起给大理州旅游业发展带来挑战,使大理州旅游业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三)星级饭店分布过于集中,类型构成不合理,缺乏精品特色客栈

目前,大多数旅游饭店多分布在大理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大理酒店类型构成不合理,高星级酒店所占比例较低,区域分布不合理,大理旅游饭店业的季节差异化特征十分明显,在旅游旺季时旅游住宿供求矛盾突出。星级饭店出租率和平均房价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客房供给呈相对过剩情况。家庭客栈普遍档次较低、特色不突出、服务不规范如床上用品更换、洗涤滞后。如何打造高品位、功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家庭旅馆,有待探索和实践;对家庭旅馆的管理、协调、疏导以及宣传仍有许多不足。大理目前的接待条件仍然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状态,高星级酒店所占比例太低,低层次酒店占酒店总数的90%以上。因此对现有酒店进行严格管理,引进国际品牌成为必然选择。

三、加强大理州旅游产业布局与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为改善旅游产品开发不平衡缺少体验性、创意性这一现状,可依托大理旅游圈,开发苍洱周边旅游资源,形成以苍洱景区为中心,各县市景区互补的环大理旅游圈,辐射带动全州旅游产业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巍山古城、巍宝山景区,石门关景区,水目山景区、诺邓古镇,天生桥,金光寺等景区的开发。在开发古镇文化旅游产品时,将不同类型的古镇、古村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特色开发,使古镇成为集旅游、休闲、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具有古朴典雅气息的旅游产品基地。加强社区参与,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把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异变为展演性的历史博物馆,营建真实而生动的文化景观。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重点是以大理白族文化为中心,以歌舞表演、民居工艺、民族节庆为依托,重点培育综合性文化产业,打造大型演出品牌和工艺品品牌,增强游客对大理州民族风情文化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把下关普洱茶、大理石工艺品、银铜器、大理扎染工艺品、珠宝玉器五大类旅游商品做大做强,做成名牌。

(二)改变单体发展,联合整体优势,摆脱大理旅游业边缘化窘境

州内要充分发挥大理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大理至巍山、宾川、剑川、漾濞、云龙为重点的放射性开发。以祥云—宾川—永胜—丽江—香格里拉—兰坪—永平—南涧—弥渡为大外围环线的开发;州外打破地区间壁垒,实现无障碍旅游,联合丽江、迪庆共同打造“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线路”,联合迪庆、怒江、保山,共同打造“三江并流生态旅游线路”。省外加强与四川、西藏两省区的合作,共同打造“川、滇、藏大香格里拉黄金旅游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推动旅游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三)严格管理酒店,引进国际品牌,规范客栈服务质量,打造精品特色客栈

由于大理州饭店业存在着季节差异化特征明显、旅游饭店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必须加大旅游饭店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优化旅游饭店的质量结构和空间结构。加快旅游饭店星级评定速度,严把星级饭店进出关,取消星级饭店终身制,使饭店的保有量及其质量结构、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以大理市为核心,新建4—5家高档次五星级饭店,以祥云、宾川、弥渡、巍山、洱源为重点,丰富酒店类型,提升住宿设施品味档次。根据旅游区特色重点兴建温泉酒店、古镇客栈等主题酒店,以国内背包客和青年游客为对象,重点发展经济型酒店青年客栈。启动客栈评级体系。通过客栈评级,规范服务、规范价格,提升游客满意度。从而摆脱低端旅游接待的窘境,提升旅游接待的服务水平。

作者:易嵘李伟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