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中学生法制课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中学生法制课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中学生法制课

政治教学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本文结合初中政治教学内容,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出相关的建设性策略,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引言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法律的存在保护了人们的安全,保障了人们的权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性格叛逆,做事情不考虑后悔,容易在冲动之下做出无法弥补的大错。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犯罪的案件正在不断增加,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院校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降低校园暴力案件,还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切身权益。

1.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兴趣

政治教学比较严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缩小学生与政治知识之间的距离。在教学方式上,通过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制定法律相关的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典型案例审理的活动,将法律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于法律的了解程度。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有层次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增加师生交流,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将严谨的法律知识通过趣味的视频、漫画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做好学生的法律教育活动,让学生为自己拉一根法律警戒线。

2.通过案例讲解,加强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的具体内容,然而法律知识晦涩难懂,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常常会听到学生抱怨听不懂,因此在具体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掌握法律知识。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为例,在进行《感受法律的尊严》教学前利用PPT播放如横穿马路、妨碍交警执法此类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树立这一种观念遵纪守为荣,违法乱纪为耻。以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情作为案例,让学生意识到法律就在生活当中,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切身权益,爱法、护法是学生应尽的责任。

继续阅读

顶岗支教生法治教育问题探讨

摘要:曾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没有道德支撑的法律是站不稳脚跟的,而没有法律的道德也会流于虚无。可见,要建成一个良好健康的法治国家,道德是至关重要的。中学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自然而然地成为道德和法律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人格逐渐独立,思想逐渐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是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为了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法治观念,有必要对顶岗实习支教中的法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法治;道德;顶岗;支教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法治社会必须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建设,法治的根本问题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应切实开展法律教育,将法律知识加入到课程中,社会上也要进行法律教育。”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理应肩负起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义务,从学校最基本的课程入手,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耳濡目染的感受到法律知识和普法氛围,使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法律思维。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努力培养中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从而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依法办事,规范自身行为,为把自己养成具有法律常识的国家栋梁之材而不断努力。

一、顶岗实习支教中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自党的十五大提出“法治国家”之后,我国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写进宪法。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我国人民的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包括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纠纷机制,并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7-21。为此,在教育中加入法治教育十分重要。青少年正是形成独立人格和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加强其法律知识的培养,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及良好道德形成的关键,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法律知识课程必不可少。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需要

青少年开始由具体运算转向形式运算,人格逐渐倾向独立化,思维逐渐倾向抽象化,性格特点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周围环境。因此,青少年时期的行为往往表现为冲动,不计后果。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推进我国法治进程的后备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建成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时期的特点,当前中学生犯罪现象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他们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法律素养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在顶岗实习支教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对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起关键作用,有着现实意义。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便利的生活,也带来了泛滥的信息从而为不法分子创造了温床,且将魔手逐渐伸向了尚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诱惑,加之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许多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有些甚至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走上了犯罪道路。加之顶岗教师的教学往往有教期短、不固定的特点,因此非常容易忽视对学生法律知识的培养,往往使学生在关键时刻缺失法律教育。随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逐步提高,犯罪年龄的逐步年轻化,中学生的法律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继续阅读

利用初中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历史学科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历史这个学科越来越让我们重视。因为在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我们祖国以前的发展过程,可以更好地教育我们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考评机制的原因,历史教学往往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中心,过多注重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甚至有些历史教师认为德育和历史教学关系不大。在当前新课改的大潮下,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做了很多有意的尝试,但作为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刻体会到我们教育中出现很多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经常会感慨现在的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怎么会一代不如一代,家长也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例如,平时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面对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不知回报,缺乏感恩的心理;在学校不参与集体活动,缺乏奉献精神;每次考试都会有很多学生作弊等。在学校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仅就如何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利用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既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之本。社会越是进步,越需要诚信作为行动指南。针对当前中学生诚信道德不容乐观的状况,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寻找机会,遇到可用来作为范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情感进行点拨升华,以达到进行“诚信教育”的目的。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太后屠杀义和团、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发动反革命政变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范例,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等方面,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假如没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不论其遭遇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名垂青史,被后人尊敬。相反,背信弃义的小人也许会得意一时,但他们的丑行最终会遭人唾弃。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历史上宣扬诚实守信的格言警句如“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德育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而爱国主义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历史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巧妙地利用课内课外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史料或名人名言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的传单,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引导学生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者,增强中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信心和使命感。

三、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感恩心理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长的宠爱,有部分学生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教师的教诲之恩。在家长和教师付出关爱后,学生如果没有知恩图报的情感,则必须加强教育。例如,利用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其懂得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朋友,甚至感恩自己。

四、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继续阅读

历史教学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考评机制的原因,历史教学往往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中心,过多地注重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甚至有些历史教师认为德育和历史教学关系不大,使得在重知识轻能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初中生德育素质日益低下。在当前新课改的大潮下,许多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德育做了很多有意的尝试,但作为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也深刻体会到我们教育中出现很多事与愿为的结果,我们经常会感慨现在的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怎么会一代不如一代,家长也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例如,平时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来极端的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面对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不知回报,缺乏感恩的心理;在学校不参与集体活动,缺乏奉献精神;每次考试都会有很多学生作弊……在学校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仅就如何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德育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而爱国主义可以说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历史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历史教学中应及时巧妙地利用课内课外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史料或名人名言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的传单,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史料,引导学生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者,增强中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感恩心理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如今学校教育的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长过度的宠爱,有部分学生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近几年,中学生残忍杀害亲生父母的案例不时出现,一个又一个案例不得不让人心痛和沉思,学生感恩意识的淡漠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家长和老师付出关爱后,学生如果没有知恩图报的情感,则必须加强教育。例如,利用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其懂得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甚至感恩自己。

三、利用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既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之本。社会越是进步,越需要诚信作为行动指南。针对当前初中生诚信道德不容乐观的状况,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寻找机会,遇到可用来作为范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情感进行点拔升华,以达到进行“诚信教育”的目的。如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太后屠杀义和团、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王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等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范例告诉学生,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等方面,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假如没有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社会秩序也就没有了保证。那些讲诚信,负责任的人,不论其遭遇如何,最终的结果是名垂青史,被后人尊敬。相反,背信弃义的小人也许会得意一时,但他们的丑行最终会遭人唾弃。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历史上宣扬诚实守信的格言警句如“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四、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继续阅读

学校政教处总结

在本年度中,为贯彻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我校政教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德育常规管理工作考评,把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德育追求方向,基本完成了校委会下达的各项德育任务,班主任队伍建设也不断得到提高,现将一年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思想统一,提升管理育人意识。

德育工作要有品味首先思想意识要有品味。不少班主任认为把学生管理停留在面上,不注重不思考如何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深入,因此在本学期政教工作布明确提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面对全校德育状况、重在落实,以宿舍管理、日常卫生考勤课间操管理工作为切入点,让大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性、多一份反思,通过思想层面的探究,去注重德育品味。将班级管理量化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增强班主任管理意识,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班级常规管理的细节,目的是使大家认识到思想层面的提升最终是落实到一个个班级管理细节的中。只有将两着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意识到位,学校德育工作品位才会提升。本学期要求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写《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报告》,并组织好交流座谈会。

2、完善制度,强化德育常规工作考评,管理操作人性化。

这一年里,学校完善了《**中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细则》,目的就是落实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每月公布量化考评分数,我们将班主任津贴按成绩按月及时发放。为了落实《细则》,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坚持一日五查(包括查迟到早退、两操、课间卫生、包干区卫生情况、宿舍卫生纪律)。在一日五查中开学初重点在宿舍管理、迟到早退,学期中在广播操,一周重点升旗仪式,每周中在清洁大扫除,政教处轮流值班检查宿舍纪律,不厌其烦的在广播操时间一遍又一遍的纠正学生们的动作,针对学校卫生状况,清洁卫生日日查,周一重点查,在检查中说明清洁标准,通过重点工作的督促,以上工作有了质的变化(这些工作的落实政教处付出大量心血),常规管理的氛围由此营造,在每周班主任会上都总结上周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布置下周工作重点。

我们始终认为制度检查虽是无情的、但它毕竟只是手段,在实际操作要人性化作到以人为本,从而使班主任老师从理智和感情上都能接受,最终达成思路和目标行为一致才能构筑德育工作和谐氛围。政教处摆正位置加强服务意识,积极反馈、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和班主任沟通,作到当天当时的情况班主任和班干部及时了解以便改进,在每月的总分通报后,我们又主动和名次摆尾、有想法的班主任交流,指出问题,谈出意见,并通过劳动给予补偿。机动灵活的管理方法促进管理工作的和谐氛围。

3、坚持将日常行为教育和德育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继续阅读

卫校五五普法总结

五五”普法工作是继“四五”普法工作后继续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继续提高公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党支部、校委会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规划、合理安排、做了大量工作,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广大师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了增强,依法行事的责任感得到了提高,学校各项工作都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现就我校近年来的普法工作汇报如

一、加强领导,总体规划,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工作

1、着力注重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五五普法工作一启动,学校就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成立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党委为龙头,以行政、各年级为主体,以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为骨干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按步骤,有条理地把五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二、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广度,推广“五五”普法普及面

1、提高了全校师生对“五五”普法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强了普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普法宣传从校内走向社会,组织学生向市民进行普法宣传,在积极带动社会普法宣传的同时,不断巩固师生的普法意识,增强普法教育的实效性。

2、在强化学法的前提下,加强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学校的宣传橱窗,每期都有法律知识的宣传和违法、禁毒图片展。法治宣传栏内,每周都有一期新的法律知识宣传,各班的黑板报定期有法律知识的内容。政教处、年级组定期检查,作为班级考核、评优的主要条件。校团委还开展了“校园之声”广播宣传节目,利用课间操、课余时间向全校师生进行校园新闻广播和法律知识宣传。各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全校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组织学习,明确重点,实现“五五”普法整体推进

1、不断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教职员工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继续阅读

学校德育交流

*镇中学是*县一所初级普通中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尝试,学校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示范校、花园式学校和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时序更替,社会嬗变。交友、上网、聊天诸多父辈尚感陌生的词汇,正在构成当代未成年人的生活内容,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新时代、新一代、新情况,我校以继承改革发展创新的思路,以前瞻的理念深深思考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内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不断加强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模式。

一、树立新理念,走向德育新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学生同步,继承创新,顺应潮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德育工作才能入脑入心。如果思想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还是重复那些脱离实际的陈旧过时的老话,其效果往往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台上讲得不亦乐乎,台下听得一头雾水。

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因而,我校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始终牢牢把握育人为本这个根本。在当今信息时代下,要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首先倡导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思想,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人之“材”,用发展的方法教育人。其次是树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学生观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主导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教师观,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不同层次中,在不断获得成功的满足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成长,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体魄。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适应新时代,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才能更好地收到成效。

二、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广阔舞台,让学生在不断满足的需要基础上,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让学生成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主人。

多年来德育只重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教师妄图用单一的价值观为标准来批量生产我们的接班人,然后用成绩为尺度衡量学生的道德水平。所以,我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始终注意教育者不要随意代替被教育者进行价值选择,我们始终强调以“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会多一批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思路。让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之中,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涵,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学生在成功中得到满足,在满足中得到愉悦,在愉悦中陶冶情操,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建立了学生声乐、器乐组,舞蹈队,书法美术、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上级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每年坚持举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循环赛,新生入校军训活动;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定时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进行现场演播,适时安排了以“青春话题“,“考前心理锻炼“,“中学生法制知识手册““校园时尚“为主题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宣传,既锻炼了学生采、编、播能力;有为学生正常的心理发展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我们还利用党团入党入队活动,举行了向不良行为习惯的宣誓签名仪式,举办了“绽放青春,放飞理想“,“播撒希望,收获人生“等中学生主题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中学生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美化环境,爱我家园”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多管齐下的教育格局。通过这些互动式,开放式的校内外活动,极大的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彰显特长,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思考、诉说、娱乐、增知为一体的活动中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对与错”、“优与劣”、“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味”、“诚实与守信”、“坚强与懦弱”等行为意识,从而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顽强拼搏、文明好学、求实上进的道德品质。学生在自我参与的过程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自我选择,主动实现了人格的提升和良好心理意识的培养。

三、尊重教育生活化,创新教育主阵地。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把这个命题进行了辩证的否定,认为“生活即教育”,这两位伟大的教育家都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都主张结合生活来教育,尊重教育生活化。我校的德育工作首先从学生的一日常规做起,从学生每天的生活、学习、行为规范教育中塑造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我们首先实施了“文明工程”,以培养学生文明学习,文明就餐,文明就寝,文明交友,文明消费为目的。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天的晨会中,我们要求班主任都要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反思教育。每个同学每天到校都应该要问问自己,今天的课程准备好了哪些?学校的纪律自己违犯了什么?同学之间应该如何合作共处?课间活动是否文明?果皮纸屑是否乱扔?礼貌用语运用了哪些?只有这样不断小结自己,反思自己,我们的同学才能在不经意处成规范,不自觉中成自然,文明的习惯、良好的的品质,自觉自律的意识才能真正从心底中产生和形成。其次是坚持进行“三课一歌”的唱校歌、诵班风、学风一贯化教育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课前的唱、颂校歌及其他优秀歌曲、班风及学风等形式要表现出班级的精神风貌和特色,以达到振奋精神,凝聚班风的作用;第三班会有统一制定的“十星”达标评估内容,各年级分不同层次都制订了各自不同的德育培养目标来落实达标评估实施办法,初一组制定了以真诚无欺为主题,初二组制定了以承诺必信,言行一致为主题,初三组制定了以遵纪守法,诚信待人为主题的道德培育目标,以周、以月、以学期为阶段总结,夯实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大力纠正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力促使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第四坚持了每周一鼓号队升旗,全校师生共唱校歌的周总结制;第五学校法制辅导员、各年级组、妇委会定期举行法制报告会,学法指导课、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团委、学生会设立文明监督岗协同值周组教师共同督查学生的起居、学习、饮食、休息等日常行为规范,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另外,我们还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走入学生生活,与他们一起交流,沟通,聊天。通过“讲、练、查、评”等措施,我们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从他律走向了自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课余时间,教学楼吵闹、喧哗的少了;就寝时,公寓楼自觉休息的习惯渐渐养成了;校园内,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消失了,文明礼貌用语的多了,爱护公物,随手扶起校园内坐椅的多了,一种文明的习惯,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思想慢慢树立了起来。这种启发讨论,总结反思,实践引导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会,在启发中学会选择和评判,教师传授的知识、道德技能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

继续阅读

中学德育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

创学习型、创新型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要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上取得新进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规律性和当代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把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受教育者当中,把一切为了人、帮助人、服务人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活动准则,努力创新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做到“思想品德教育要坚定,德育思路要创新,德育作风要民主,德育工作要尽责”。确定“思想道德建设要有新提高,班主任工作要有新水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有新突破,班级建设要有新进展,学校德育工作要上新台阶,德育针对性要有新成效”的“六新”工作目标。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努力把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探索传统美德在平时教育中渗透,进行良知、正气、节操、胸怀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纪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德育目标:成德达才,教育学生立志成材。

三、德育总体思路:以理想教育为主线,以重养成、健心理、讲文明为教育基础,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根本。

四、德育原则:开展以“重情感、重互动、重实践”的德育原则。

教育学生:学会热爱、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坚强、学会生活,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形成:人格上学会自尊、学习上学会自主、生活上学会自理、意志上学会自强、行为上学会自律。

五、工作要点: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