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中学辅导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集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和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于一身。目前,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纷繁琐碎,导致不管是辅导员自身还是大学生等社会各方面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产生偏差。本文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偏差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探索总结,对辅导员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对于立德树人任务的把握和实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定位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必要且重要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而高校辅导员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校辅导员所肩负的教育责任也越来越重。目前,高校辅导员处理的事务多,责任重,压力大,在纷繁的工作中要把握好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准确的进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偏差
(1)辅导员自我认知的偏差。辅导员日常处理的事务较多,笼统的概括来说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与辅导员有关。考勤,查宿,奖、助、勤、贷、补等等琐碎的工作充满了辅导员的工作日常,而这些事务类工作的充斥,容易让辅导员自己形成一种工作认知:辅导员是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而轻视或者忽略了自身所应注重的思政教育能力。(2)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偏差。大学生入校以来,接触最多的老师是辅导员。上课时,辅导员会出现在班级进行考勤。宿舍里,辅导员会督促卫生的清扫。请假要找辅导员,生病要找辅导员,同学矛盾要找辅导员,等等。所以,在大学生的眼中辅导员和教师是有所不同的,辅导员是负责管理的,不太具备教育能力,从而减弱了辅导员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影响力。(3)学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偏差。高校在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中,大多数重管理实效,轻教育实效。学校工作的千头万绪多数都与学生有关,而与学生有关的工作就与辅导员有关,所以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基本上会囿于学生日常管理的结果,这类管理结果效果明显,容易衡量评价。而对于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等的教育效果往往很难即时显现,所以虽然时常被提及,但容易被轻视或者忽视,导致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
二、高校辅导员与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的差异
不管是辅导员自身还是从高中升入大学继续读书的学生,都会将高校辅导员与中学班主任进行类比。这种类比对准确进行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十分有帮助。(1)教育背景环境不同。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背景环境是高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兼具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的教育环境更加开放,自由,教育目标也更加丰富多元。中学班主任的教育背景环境是中学,中学属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其教育目标相对单一,教育环境也相对要严格一些。(2)教育对象不同。显而易见的,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对象大多是18岁以上的青年,他们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而中学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大多数还处在“塑形”期,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与中学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与教育面临的现实情况都是不一样的。(3)教育任务不同。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主要是要以学生为核心,能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使得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有所提高;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四个“正确认识”,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所以,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中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则是负责班级学生德育和日常生活指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辅导员是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是更高阶段的“育人”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的准确角色定位和主要工作职责
随着近年来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可以将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从大一开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作为教学之外的辅助,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本职业的相关信息,最终,在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前,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培养目标,成为一名基础扎实、具备一定职业素质的合格大学生,为他们以后的求职就业增添一份保障。
1.职业素质与职业指导
(1)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国外关于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学者约翰•弗莱纳根(JohnFlanagan)首先提出,发展到今天,通常与“职业指导”紧密联系。(2)职业指导国外的职业指导通常从中学开始,通过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中学生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从而选择未来职业道路,大部分的中学生通过职业指导都能确定毕业后的走向,或是继续到大学深造,或是选择某一职业走入社会。
(3)现状分析由于中国国情和教育制度的不同,国内的中学生所面临的只有认真学习,考上大学这一条路,至于高中毕业后直接求职的则认为是不走正路,或是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才会选择的一条路。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职业指导晚于国外其他地区,通常放到大学的最后一年进行。我国大学大多是严进宽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扩大化,高校的扩招致使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冲击日益加剧,使得各高校纷纷将职业指导内容具体化、扩大化,时间上也由原先的毕业前夕扩展到整个大学期间。
(4)存在问题我国的中学教育紧扣高考这一主题,中学期间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高考所需内容,与大学的课程设置严重脱节,无法做到有效衔接,这就导致几乎所有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发现大学课程与中学相比较为轻松,学习氛围较为自由,没有师长来严厉管教,学生一下子陷入了一片迷茫。尤其是大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才初次接触到大学的专业,对专业的具体内容所知甚少,有的甚至在入学前从未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仅仅是遵从家长安排、老师建议或是跟风填报专业。这使得他们不仅对本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不甚了解,在学起专业课时也只能浑浑噩噩,人云亦云,不知所谓。
2.辅导员视角下的职业素质培养
(1)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虽然现在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初都有入学教育和专业导航课程,但是枯燥无味的讲述和陌生理论的灌输,并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对专业的无知现象。高校辅导员作为陪伴大学生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对大学生最熟悉的老师,通过对所带班级学生调研摸底,根据班级学生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一系列的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对专业的陌生感,通过每学期一次的“职业素质培养教育”,使本专业学生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如何学好本专业知识有清晰的认知和架构,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理清思路。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生理机能健全、心神和谐统
一、心理功能于社会行为良好、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年教育部引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年又引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文件,也是指导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文件。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必要的规划。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一、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高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与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关系到新生在大学期间能否顺利成长,以及将来能否顺利毕业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需要对新生们进行适应性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深刻认识变化了的环境并能尽快适应。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引导大学生认识并适应心理、生活、人际、学习、管理等五方面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五方面的变化,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在以下五方面加强引导。
1、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将来融入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帮助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摆脱心理困扰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生入学教育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中学的应试教育与高考的压力,进入高校后压力过度释放,学习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心理不适应或心理障碍。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和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要尽力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地去组织和实施,做到有针对性地及时疏导和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组织和协助所在学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又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实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有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又要有课堂知识,还需要与科普宣传等活动相结合。
2、人身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学新生们刚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的呵护,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涉世未深,但对学校周围和外界环境又充满好奇,急于去了解和探索。但是,在新的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疏于防范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问题,“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须进行人身安全教育。新生安全教育,无论对于学生的个人人身财产安全,还是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身安全教育中,辅导员要树立“说了不听也要说”的观念,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听或者态度冷淡而放弃说服教育,而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说教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比如针对校园防火教育,邀请消防队的官兵现身说法,以具体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道德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0)》的精神和要求,在未来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有更大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父母的孝顺;二是与他人的相处。“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新生们步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开始了相对独立的生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们也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新生更能体恤父母的艰辛,从而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并由此而勇于承担家庭以及社会责任。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孝顺是其履行其他各项公民道德的基础,也是做人之本。另外,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面临人际交往的改变。与中学时期不同,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方式和交往需求都变得更加成人化、多样化、复杂化。比如宿舍成员的相处关系问题,大学宿舍一般是8人间、6人间或4人间,宿舍成员也是随机安排,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同宿舍成员在性格、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宿舍成员在大学四年期间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朝夕相处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通过德育教育,教育新生以宽容友爱之心与宿舍其他成员和睦相处,相互之间建立起团结互助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这样才能保证新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并形成深厚的同窗之情。待到毕业时,不仅收获知识的文凭,而且收获同学的友情。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新生开展道德教育,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专业学习教育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为本,但不只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大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大学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的场所,更要为学生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新生们选择自己在大学中的专业时,往往因志愿填报和调剂等原因,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不太满意。这些会导致学生们对大学所学的专业存在情绪问题,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他们今后在大学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新生入学期间帮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所学的专业,产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专业学习教育首先要进行知校爱校教育,只有了解了所在大学的校史校情,才能以学校为荣,信任学校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要对所学专业有初步的了解,比如需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工作前景等,这对新生们激发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也有很大的作用。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邀请专业系主任对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介绍,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和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座谈,介绍学习经验和方法。工科专业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作讲座,安排走进企业看一看等活动,让新生切实了解专业的实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当然,作为已经完成学业的辅导员,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可以针对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通过专业学习教育,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专业思想,而且有助于新生养成勤奋的学习态度、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5、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长是高校辅导员的根本职责。作为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需要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为今后的四年管理打好基础。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行为规范文明,是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校纪校规则是大学生在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制度保障。新生步入大学殿堂伊始,乃是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们刚从中学时代的家长和老师监管之下,进入大学校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就制度而言,各高校都制定了关于大学生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校纪校规。对新生开展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的教育,一般做法是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使新生们尽快掌握和了解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纪律、评奖评优、宿舍管理、违纪处理等等。通过学习《学生手册》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确学校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熟悉相关的校纪校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与熟知固然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辅导员应着重引导新生崇尚文明,认识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强化自律意识,产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行为评价能力,从而形成自觉、自制、自理、自立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根本上预防某些突发事件的产生。
二、结语
一、相互关注,发挥微信之德育教育魅力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师生双方总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教师单边的说教凌驾于学生之上,俨然是“布道者”和“传教士”。这种说教易使学生产生德育疲劳,加上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师生之间甚至出现了信任危机。而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和彼此信度的缺失,很难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应有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希望被关注,被尊重,被信任。如何才能让师生彼此信任,平等对话呢?笔者在思政教育中向学生提出使用微信。因为微信不仅支持“互相关注”,还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尤其是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如果在微信里,师生相互关注,那么思政教育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方面学生能时刻感觉到教师的关注,他们在教师眼里不再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并且教师是他们的“粉丝”,会使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他们也关注着教师,不时地通过微信“关注”和扔“漂流瓶”不断搜集和转发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资讯,加强与教师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和谐师生关系。微信中“互相关注”和扔“漂流瓶”的方式,运用于中学生德育教育,能够彰显师生平等,促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和谐。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而这种匿名的互相关注,为师生带来的不仅是距离上的拉近,更是双方在人格、权利和地位上的平等,利于形成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便于师生相互传递情感。从而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提高了师生双方的信任程度,使中学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进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二、分享情感,彰显微信之心理辅导能力
当下,微信在中学校园悄然“走红”,成了中学生情感表达和宣泄的重要平台。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简短的文字图片,随意的谈话和个性的“漂流瓶”表达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个人的思想和心理动态。通过微信,由关注度引发的自我价值肯定满足了学生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抵消了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疏离带来的挫败感,因而他们会更加依赖这种虚拟时空带来的需求满足感,而逃避或放弃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转而投入到网络人际关系的构建中,在那里寻求满足感。虽然这在一定程度能够缓解现实挫败所带来的心理情绪,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际关系的供求矛盾,从而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恶化。这一恶性循环会加剧这些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卑情绪,从而产生自闭行为。网络环境中的“得意”与现实生活中的“失意”的巨大反差又为中学生的心理增加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进而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人的思想具有隐蔽性,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因缺少师生间的信任,中学生很难完全打开心结,敞开心扉,向教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使中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大打折扣。要消除中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心理辅导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信任,跨越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鸿沟,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统一,就可以借微信这个虚拟传播手段与中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微信打破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微信中人际交往的虚拟环境和角色,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了人们的心理防范,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在开放与虚拟的空间里,教育者和受育者只有符号的交往,这种虚拟性和匿名性可以使中学生将内心深处的孤独、苦闷、迷惘等倾诉出来。教育双方可以通过微信关注、公众平台、语音对讲、漂流瓶等形式畅所欲言,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教育者能够通过微信了解受教育者最真实的心理活动,对于受教育者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跟踪与辅导,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承担痛苦,解决烦恼。这不仅利于教育者从中了解中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使自己的心理辅导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利于教育者对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如学生的思想、心理成长轨迹等。
三、规避风险,挖掘微信之安全教育潜力
对微信这一携带着娱乐因子的新生事物,中学生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难免会引起使用者过度投入和沉迷,从而对其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尽管微信点对点的交流功能保证了私人通话的隐秘性,使用户免于因交谈内容的外泄而带来的困扰,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使用者的隐私,但也正因为微信在交流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不具可见性,微信中的定位交友功能大大降低了用户与陌生人的交往难度,使微信极易沦为不法分子传播虚假、不良信息的工具。社会上借助微信进行欺诈甚至人身侵害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中学生很难对其进行辨识。学生如不能提高警惕,加以甄别而轻易取信,很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中学生用理性的方式正确对待与陌生朋友的关系,以微信交往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为教育契机,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把中学生纳入学校可控的安全视线,以便对其成长作出监控,使中学生能够尽早认识到微信使用中的潜在危险,进而及时趋利避害。
此外,还可利用微信查看附近的人,为学校周末放假和返校清查上把安全锁,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能遥控巡逻,定位目标。微信中“查看附近的人”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人。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微信的使用对中学思政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相信微信在中学思政教育领域还有很大的价值优势和发展空间。在新形势下,微信能否与中学思政教育成功“联姻”,开创一片中学思政教育的新天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朱平文单位:甘肃民乐县第一中学
一、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同伴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其主要的同伴关系为同学关系,同学关系在其人际关系中占主要地位。出于对相同价值观、情感、认知水平、心理成熟程度、兴趣、经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要求,中学生更倾向于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龄人之间建立人际关系。他们在同伴关系这个群组中更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展现自己的价值观,以及通过伙伴发现自身的不足及优点,评价自己在群体中的能力及地位。因此,同伴关系的好坏最能直接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心理健康的印象因素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
2.师生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就目前我国校园教育氛围及情况来看,师生间的关系最主要是教与学的关系,很少产生跨越性的友谊及正常的社会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根据他们之间的心理契合程度可大体分为紧张型、冷漠型、庸俗型、和谐型师生关系。经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数据可知,处于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是不同的。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变现为情绪影响、自我概念影响、个性社会化影响等。
3.家庭关系对心理的影响。一个人从一出生开始,便已经与家庭建立了各种关系,其中亲子关系是最为关键也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父母对其子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控制上,树立他们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这明显不同于同伴关系的个体需求和享受娱乐。因此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里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教育作用上。不同类型的家庭关系在间建立青少年自信、独立自我意识、提出质疑能力、活泼好动性格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指导与建立
1.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心理素质的高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创建一种健全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共同对中学的心理健康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这些中学生始终生活中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共同努力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减少中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学校和家庭关系青少年的身体成长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心理成长。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给青少年建立一个“保护网”,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才能起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
2.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地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心理塑造的基地,因此开展校园心理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课题。首先,学校从上到下同意思想,从意识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可结合学科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内容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其次,从实际行动出发,做好学生心理卫生与辅导工作,通过调查分析,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群体心理辅导和个体辅导。最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师生辅导,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
3.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学生的另一个教育基地,也是他们心灵栖息的港湾,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个性、知识、思想、品行、兴趣、习惯、特殊才能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实践证明,家庭环境的好坏以及家庭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向。家长本身的素质、教育观、情感投入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和学习成绩,还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学少年科学院**6~**学年度工作会议,有幸请来了×××科协、×××教育局、×××气象局领导,请允许我代表中学暨少科院全体会员,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荣获科普先进班级、优秀辅导员老师和在国家、市市以及学校获奖的各位少科院会员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学少年科学院成立于**3年3月,**5年被**市少科院授予先进集体,**5年7月被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第三届“科技之星”竞赛先进单位,同时被批准命名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建院三年来,有16位老师获优秀辅导员和优秀工作者奖,有×××多位同学在全市少儿科普之星知识竞赛、**市中小学第六届“讯飞杯”电脑制作比赛以及第七届全市中小学生电脑技能大赛中获奖。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学校“创新杯”小制作小发明比赛、会员赴市科技馆参观考察以及户外科技体验主题活动也正常开展,为我校开展科技教育和探索特色办学之路做出了积极有益有一定影响力的尝试。这些工作始终是在我县科协、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的,,是在少科院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科技创造财富,创新引领未来。创新是一切事业进步的灵魂。在新的时期,我校少科院的工作也要不断创新。为此我希望:
一、要拓展思路,推陈出新,丰富内容,活泼形式,不断提高我校少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最好的创新。三年来,我校少科院摸索走过的道路中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一定要继承发扬。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素质教育pk应试教育的进程中,我校少科院也面临着学生参与度不广、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困境,除了外部客观环境的制约因素,也与少科院自身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的单薄、单一,主动精神、参与意识不强有关。少年科学院是置身于学生基层的组织,当前和今后要致力于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吸引广大同学参加,要通过有所作为争取摆上位置,以逐步提升知名度、提高影响力。
二、立足实验教学,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与校本课程和本土教材的对接,增强我校少科院的生命力。
科技存在于我们的生命、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因此,科技教育的素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课堂里,就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我校有全县初中最好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整合好这些资源就是我们的校本课程,就是少科院开展活动的极佳场所和教材。辅导员老师要利用、发挥学校实验室优势,将书本上的公式、定律、原理还原、验证到实验中去,增强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了一批如英明化工、成美水泥及落户工业园区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地方工业企业;同时,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的制造业、加工业、水利工程、古建筑业及种、养殖业等,都是少科院开展科技体验的综合性本土教育资源。植根于校园、家园的中学少科院自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也只有如此,我们的少科院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这也正是我们能进一步做好中学少科院工作的信心与希望!
预祝中学**年~**学年度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上半年肺炎疫情严峻,区少工委带领团队工作者及高度关注疫情,组织开展符合少年儿童的抗击肺炎疫情方面的团队活动,疏导紧张情绪、带领广大青少年正确面对疫情、用科学的方法积极预防病毒、与黄石少先队员手拉手同战疫。13所学校与黄石地区少先队开展手拉手活动,全力协助黄石少先队员度过年关,从精神上给予最大的关怀,两地少先队员手拉手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让两地队员并肩战斗,共抗疫情。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注重活动的宣传,同时注重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将“抗疫”作为鲜活的教材,积极搜寻师生家长投入抗疫一线的典型案例,撰写、宣传战疫故事,引导师生思考生命的责任、人生方向和教育使命,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和典型,疫情期间,区少工委各校在各级平台媒体共相关资讯2000余条,多篇活动报道被《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中国教育报》《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儿童报》等各级媒体平台报道,局青年先锋宣传队被团省委授予优秀青年先进集体。
在《少先队改革方案》大力推行之际,夯实少先队理论知识、学习最新文件精神是每一位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半年共开展“约吧”辅导员大课堂六次,开展新文件学习、《队章》学习、入队仪式演练、民博园寻访、青蓝读书会等活动,开拓辅导员工作思路,扎实辅导员工作基础。为了提高辅导员宣传素养,少工委邀请知名记者开展了题为《新闻策划、采访与写作》专项讲座,促使少先队宣传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同时2020年是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复检的关键之年,区少工委带领创建工作人员切实做好文明创建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反复对标找差,努力营造良好创建氛围,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认真梳理档案资料,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全力迎接各级复检。
2020年工作成绩:
市区教育局青年先锋宣传队被评为省肺炎疫情防控优秀青年先进集体;
副局长在市教育局全国文明城市传承复检迎评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