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职业素质规划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使传统会计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同时对各个岗位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本文构建了“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职业素质模型,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社会协调能力、未来规划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期为提升会计人才职业素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人才;职业素质
“互联网+”是信息化发展及创新成果与社会各个行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深刻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引起了会计行业的重大变革”(高一斌,2015)。通过信息化网络与平台,会计核算技术大幅提升,效率大大提高,资源配置得以改善,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转变,并促进会计服务的国际化。这必然促使会计人员在发展方向上面临重大变革。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素质提高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网络科技理念在会计行业不断渗透,会计流程、组织体系等会计环境和会计人才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导致会计行业新的创新浪潮。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会计人才面临的挑战。
(一)面临的职业环境更为复杂
会计人才置身于职业环境中并受其制约,其依赖于会计群体和内部控制机制,并受其制度规范、组织凝聚力及人际关系的影响。高玉梅(2012)认为,会计人才会“对职业环境产生一定的需求”,会计人才在互联网时代,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必定“给会计人才带来多种心理压力,要求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有更高的水平”。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所面临的会计环境更为复杂,范围加大、层次加深,外在和内在压力都会使会计人才的认知和职业操守“变形”。面对这些挑战,会计人才必须要重塑价值观,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全面的职业胜任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
(二)需要全面的职业判断能力
《机械职业教育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苏南高职学生非智力型职业心理素质的不足
1.职业诚信缺失企业要求员工忠诚企业,也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努力使两者结合起来,但更强调对企业忠诚,更强调企业目标。苏南地区大部分企业反映,当前许多高职毕业生把个人目标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诚信失范问题比较突出。如不守信用频繁跳槽,签订了工作协议又随意违约等等,使得用人单位对他们所支付的适应期成本大幅度提高。
2.耐挫能力差苏南企业中,机遇比较多,员工间竞争也相对比较激烈,自然个人也容易受挫。笔者所接触的高职毕业生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对自己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进行正确的认识,一旦现实与预期目标有距离,便习惯性抱怨,适应性差。大多数学生在面对重要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采取听天由命的做法,而很少去努力克服困难。同时,许多高职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
3.合作意识弱企业员工间或企业与企业之间常常是竞争合作并存,需要竞争时竞争,需要合作时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然而,高职生在工作中常表现出竞争心理有余而合作精神不足的偏差。如集体意识差,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与同事缺乏情感沟通,不懂得关心体谅别人,一味要求别人的尊重但却不尊重别人等。结果,个人缺乏归属感,组织凝聚力不强。
4.职业意识欠缺职业意识是指个体对不同职业的看法和认识,它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深化。但高职学生之所以选择现在的职业,是因为看到这一职业的物质报酬比较丰厚,并非是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至于这一职业在社会上发展前景如何,对从业者提出的要求怎样,都不是很清楚。职业选择的盲从是高职生职业意识欠缺的突出表现。综上所述,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应当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尤其是非智力型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然而,相关调查表明,当前苏南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越来越加大力度,但对于职业“软素质”培养还缺乏系统的体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首先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认知上明确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这样才会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主动地去培养自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第一,学校要为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培养营造一个积极的外部环境。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良好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同样是个体所应必备的。第二,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进行分析,找出他们身上具备的优秀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可信的榜样,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第三,多与企业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
第一篇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认知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由于中学阶段学习品质的缺失而考入专科院校以后,产生了即将独立而又能掌握一门技术技能的专业责任感,认为只要学到一技之长,即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一份工作,从而忽视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此次问卷的“您认为自己在学校期间,最需要培养的综合职业素质包括?”的调查中,选择专业技术能力的有168人,占总人数的71.1%、而选择敬业精的只有55人,占23.3%;在“您认为自己在校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选项中,选择专业技能训练150人,占63.5%,政治思想修养选项占32.2%、社会公益活动选项占11.4%。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专业基础理论课及文化课的学习,而这些课程恰恰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认知的重要手段。
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养高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要用一半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学习劳动技能,加之中学阶段文化课分数较低,因此形成知识结构单一,忽视文化课学习的现象,形成人文素养不高的局面。
3、心灵的纯洁性与复杂性并存职业院校的学生尚未走向社会,内心纯洁,思维简单,但他们作为社会一员,必然受到社会有些不良风气影响。耳濡目染中,使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影响,形成了“超前的社会心理”、自我认知模糊,在问卷调查中能够体现出高职学生渴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但问及其对未来从事的艺术类相关职业的工作内容、职业发展方向等都知之甚少,同时,从事不同艺术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也不了解自身在未来职业竞争中的优势,当被问及自己有哪些方面胜任某项艺术类工作?或此项工作有哪些方面适合自己的时候,列出的理由往往不够客观,表现出对自身未来主要从事的职业没有理性的认识,有的甚至没有人生目标。这也是影响其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
4、盲从心理严重,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中学阶段家长过多的介入,致使学生自身缺少主动探索意识,依赖感较强,有从众心理。问卷第11题,“您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教学因素主要有?”其中选择教师科研水平115人,占48.7%、教师教学水平114人占总人数48.3%、而对于教学内容是否占主要因素的选择点上只有8人占3%的同学给予了选择;就职业规划相关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低年级学生对自我和职业素质都有一定的认知。问卷第6题:“您认为工作态度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程度?”选择非常重要的136人,占57.6%;第8题“您认为吃苦拼搏精神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程度”选择非常重要的130人,占55%;第15题,“艺术类毕业生在今后就业选择上,您认为是否优越于他人?”给予肯定回答的138人,占58.4%,但通过本次实地走访、座谈中,我们还发现深层次的探究高职学生对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认知还不够深刻,不清楚职业素质会带给自己什么会对未来就业产生哪些影响。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加强高职艺术类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及“职业能力”的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树立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首先要使高职学生明确职业发展规律,即由初学者→进步的初学者→有能力行动者→熟练专业人员→实践专家,在这样的一个路径中,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学习品质。艺术专业学生的升学考试是经过专业课与文化课两部分进行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艺术生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同时,艺术生的学习又是一个协作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专业教师需要强调以学生自身的艺术特长为主体,因材施教,制订解决未来职业发展所遇的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道德建设是基础。因此,只有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了,才能提高公民整体的素质和道德水平。而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引导大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道德素养。全国各大高校都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国家未来栋梁之才的职责,身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能够更加凸显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范畴的风采。
2.增强大学生职业安全意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都没有很强的职业安全意识,这是因为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不重视对于大学生职业安全的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学,这就导致大学生欠缺系统性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通常来说大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教育都是在他们实习的时候做一些简要的教育,要点并未被做出详细说明。如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就要灌输职业安全意识,使大学生这方面意识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和自我保护。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1.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通常欠缺实效性。大多数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点讲解的是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不会侧重对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和如何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开展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重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做到让学生能够凭借对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认识到,学习到的知识会化作自身今后工作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比赛等方式进行。可以请知名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指导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素质就是团队合作能力。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需要各大高校完成的,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培养其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目前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更看重的是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形成。
3.开展大学生能力教育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大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应该培养的就是其适应能力教育。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学生应该具备比较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不少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都在培养基础深、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可以展开跨学科培养、试行主辅修制、文理交叉等,现在这些都变成了不少高校今后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其次就是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现在各个高校虽然在专业课的教学方面做的很到位,但是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依旧比较薄弱。大部分高校都不能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这就造成了不少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不具备很好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够满足自身岗位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农村支教,到企业实习,到机关做调查研究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最后应该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就是靠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进步的,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当今时展的必然要求,现在创新能力已经逐渐变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对人才评价体系进行积极的改善,从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转化为重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大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求新求异思维不断培养起来,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4.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社团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这是需要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所参与的社团活动来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之中,这就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要求。在大学生所参加的社团活动中应该对相关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并由专门的老师带领,对活动加以引导,将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提高。在各高校的学生社团中开展同职业素养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应用,提升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有利于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工作能适应,并且对遇到问题有解决能力。各高校教师只有用心去管理大学生所参加的社团活动,才能将其职业素质培养起来。同时,在社会活动中,可以开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敢于竞争的意识,以及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将大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培养起来。
一、高职经贸类专业职业素质描述
对于职业素质,很难有统一和绝对的定义。一般来说是指劳动者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具体可以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人类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职业性”特别明显。为了能胜任毕业后即将面对的不同职业,同时获得个人职业前景的顺利发展,学生除了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养成针对不同行业的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决定了高职经贸类专业职业素质会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既包括与经贸活动有关的专业职业技能,例如基本商务知识、法律知识、英语和计算机等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自信心、抗挫折、团队合作精神、情绪控制力、主动、灵活、坚持等,二是人际影响力。例如沟通、说服、演讲、关系技巧等,三是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时间管理、个人形象管理、自我规划等,四是审美管理能力。例如礼仪、社会和职业形象管理等。
二、构建高职经贸类专业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途径
1.开设经贸类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系列课程,创建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中,除了要开设一些基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创业与新新》、《就业指导》、《职业道德修养》之外,经贸类专业还需要特别开设例如《职业形象塑造》、《人际沟通》、《中国传统文化》等与经贸文化和人文素质有关的选修课。而对于经贸类不同的专业,职业素质选修课应有所区别。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应增加跨文化沟通内容,而对文秘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个人形象管理和礼仪知识方面的内容,对营销专业则加重心理素质训练方面的选修内容。必修或选修的素质系列教育课程要贯穿三年的学习过程,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经贸类职业素质。与此同时,要改变以往只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考核指标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包括学习和日常行为在内的全方位的跟踪考核,构建全面的职业素质考核体系。经贸类专业应增加例如商业道德、行为规范、组织能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分数达标要求,把隐形的职业素质通过一套有形的指标体系反映出来,给每位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生素质测评表,同时要把此表反映在毕业生推荐表上,供用人单位参考。
2.深入推进与经贸类企业的互动与合作,积累职场实践经验
企业是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企业进入企业,将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生通过岗位认识、参观学习、课余兼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充分融入企业氛围之中,传递企业的效率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也客观地认识到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全方位做好胜任未来岗位的准备,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打好基础,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一线工作人员、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进入学校,为在校学生作如“财务人员职业能力与素养”、“物流业发展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等职业素质系列专题讲座和报告等,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获得有关企业的信息、企业的用人要求,感受来自于企业的文化,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有效的缩短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
3.打造独特的经贸类校园文化,提高人文素质
摘要:在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大学生的职业竞争与竞争压力也在疫情常态化后日益凸显,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在毕业前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各方面修养,建立了思想准备,对其就业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帮助大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本文基于对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分析,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分析二者融合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借此帮助大学生实现高层次就业、高质量创业。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高校思想政治的现状
(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取向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现在大学生在大学接受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但检索相关的文献,大多数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的部分大学生对于当前的价值取向存在一些偏差,比如一些学生为了在毕业找工作时多一个机会,多一份筹码才选择入党;有些大学生在做出职业选择时,不怎么思考工作能力与岗位发展匹配与否,专业知识达到工作要求与否,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与否,反而更重视劳动报酬是否满意,岗位地位较高,名望是否较大;还有部分大学生面对取得的一点进步就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放弃继续进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倾向于满足自身需求和利益,然后考虑的才是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2)当今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刚刚及格”。大学生在面临职业规划与选择的时候的心理状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较差。大学生在面临职业规划与选择的时候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职业心理变化的主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就业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逐年上升。目前一些企业在进行招聘的时候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交际能力,个人素质还有一些思想品质。而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未来规划时不知从何开始,部分学生因此还给自己施加过分的压力最后形成就业焦虑症、抑郁症。如果大学生不能够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素质,就无法进行职业规划,影响个人的大学生活与学业。
(3)理想信念淡化。在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多种平台的推广视频以及学生接触的网站中,传递的信息各种各样,意识形态错综复杂,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一些歪曲的价值观冲击,以至于在面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时一些大学生存在些想要走捷径的想法,还有一些信仰缺失、崇尚个人主义等现象。一些大学生更加现实伴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多元化,不再执着于信仰的追求,不再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一些大学生冷漠的对待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思想理论课不重视,认为其对自身没有帮助,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导致了一些小微企业的倒闭,很多毕业生往往不会冒险去创业,更倾向于稳定的工作,家长对于孩子对于未来的就业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比如要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考教师编制;往往不顾学生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以及个人的选择。在这种原因下,学生向体制内卷,大学生出于规避风险的心理会调整自己的价值观,适应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就业形势。
2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现状
(1)缺乏重视程度,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大多数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这是目前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所有大学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为必修课,即使有些学校虽然将其纳入必修课,也不符合课时要求,高校没有发掘其教育价值,对其功能及作用没有正确认识,因此想要凭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能力都很强的人才有很大难度。
(一)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偏低。
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具体要求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于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具有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素质,才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正能量。但在当前各种利益的驱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大部分缺少诚实守信的意识。调查发现,有76.25%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过,其中,经常作弊的学生占29.5%,偶尔会作弊的学生占46.75%;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关注的不是怎样学好业务知识,而是怎样做假账,以满足公司老板经济利益的需求。调查中,83.04%的学生表示在今后工作中会为单位做假帐,其中,有35.89%的学生选择会做假账,47.15%的学生选择可能会做假账;在奖助学金的评定上,有63.12%的学生会采取不适当的方式获取利益,其中,有20.54%的学生选择会,42.58%的学生选择可能会。通过调查以及部分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得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表现如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个人本位思想严重,比较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全局意识较差。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素质养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缺乏会计职业意识和会计职业规划。
调查发现,70%的学生对未来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怀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在回答为什么要学会计这个专业时,30%的学生回答是“父母让学的”,其实自己不喜欢会计专业,因此也没有会计职业意识;对于毕业后是否要从事会计方面的相关工作,47%的学生回答是“不会”或“不一定”,他们对从事会计工作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从业者在职场中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指导作用。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晰的职业规划,没有全面完整的知识储备,就难以担负起今后工作的重任。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须加强。
3.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参差不齐。
通过调查问卷及与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任课教师的访谈得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73.21%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很好地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8.49%的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只有通过团队的同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却选择单挑独干。调查发现,评价自己实践能力一般的学生占34.29%,评价自己实践能力不好的学生占23.57%,可见,有57.86%的学生实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技能更为重要;74.91%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其中,创新意识一般的学生占55.53%,创新意识差的学生占19.38%。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中得知,那些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要远远高于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强的毕业生很快就能成为单位财务方面的主力军,而那些没有创新能力或意识、循规蹈矩的毕业生却少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很多学校经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刚刚起步,素质培养体系尚未建立或尚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各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和企业合作越来越密切,有的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校企双方的这样合作时间不长,很多院校还没有达到深度合作的程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双方的合作还处于初始阶段。首先,目前校企合作中学生素质培养还是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面和力度还比较小,学生的管理主要以学校为主;其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素质层次还比较低,部分院校校企双方对于学生素质培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共识,还没有做系统的规划,还处于摸索阶段。
(二)校企双方对经管类合作培养理念方面存在差异,在认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经管类专业是学校的非重点学科,学校层面上对于此类专业无论是资金还是重视程度上都是不足,认为经管类专业操作性不强,主要是观摩,更多依赖于软件,难度不大,不需要很重视;对于企业来说,有些认为高职经管类学生动手能力差,校内实训水平低,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合作起来难度很大,甚至对高职经管类学生能力产生质疑。校企双方实训条件上的差别也影响了双方的合作。经管类相关专业的实训,如营销、物流管理等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与实际操作差别较大,很多流程不能很好的练习;加之校内老师大部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强。这种校内外实训水平的巨大差异影响了校企双方在合作培养学生方面的合作。
(三)校企双方重视对职业技能培养,但对职业道德方面不够重视
一方面,相比较本科生的全面发展,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定位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在较短时间里,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这种目标定位使得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面很难投入大的精力。另外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要求,重视技能培养,轻视思想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当前各个高职院校中,学制大多为两年半甚至两年,思政教育课被压缩甚至被严重压缩,学校和学生对思政从认识上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是一种轻松的事情,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想认识不利于思政工作开展;另外,现在各高校热衷开展各种学生活动,但过多的学生活动和学生不高的领悟能力,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都是不利的。
(四)校企深度合作给经管专业合作培养人才提供机遇,促使很多高职院校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