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场心理论文范文

职场心理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职场心理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职场心理论文

汉语言文学类实践教学调研与策略

近年来,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几乎各个高校的各个专业都在强调实践教学。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例外。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论著论文也比较多见,但我校作为民族类高等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的特征,即“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其他高校的经验对我校不一定适用。因此,我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结合自己的校情生情进行实践教学。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对北方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实践教学的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当前学生的能力现状、当前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看法,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改革、创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力求建立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从而突出能力培养,突破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

一、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抽取了2007级和2009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2007级是作为毕业生的调查样本,对2007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学生毕业前夕(2011年6月3日)进行的。2009级是作为在校生的调查样本,对2009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末(2011年6月29日)进行的。2007级共有学生93人,抽取了55个样本,有效样本55个,抽取人数占59%。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共148人,抽取了110个样本,有效样本109个,抽查人数占73.6%。根据调查的需要,对两个年级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些问题是相同的,目的在于比较。我们对2007级的学生设计的调查表,从10个方面调查了今年毕业生的情况,了解学生面对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加强的知识能力。对2009级的学生调查,主要了解在校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及对学院、系里组织过的实践的评介。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毕业,学生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的情况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还是读研?笔者对2007级学生和2009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93人,其中考上研究生继续读硕士的只有13人,占13.9%。抽样调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109人中,打算考研的有49人,占44.9%。笔者进一步调查了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49人中,选择“喜欢读书研究”的有12人,占24.5%,选择“避免就业的竞争”的有2人,占4.1%,选择“硕士比学士就业好些”的有35人,站71.4%。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其根本的目的是处于就业的考虑。也可以预计,在打算考研的49人中,能有多少人能够考上研究生呢?恐怕至多一半。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的去向是进入职场。

(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状况我们调查了文史学院2007级和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009级的学生,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口语表达能力(说和讲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20人,占18.3%,选择“不满意”的有89人,占81.7%。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文字表达能力(写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14人,占12.8%,选择“不满意”的有95人,占87.2%。综合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80%以上的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满,(这里指汉语表达)也就是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亟待提高。调查结果明显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口不能言、写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说写能力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学生又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最需要的能力。同样,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可见。2007级学生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感觉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2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8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24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45人。他们在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0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3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32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31人。可见学生在寻找工作的实际中,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重要性要高于专业知识,并且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是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加强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情况,笔者对2007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撰写的毕业论文的内容”的调查,学生的选择是:选a项“2/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人,1.8%,选b项“1/2抄网上或书上的”有5人,占9.1%,选c项“1/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8人,占32.7%,选d项“参阅资料,自己写作”的有31人,占56.4%。a、b两项合起来共有6人,占总数的10.9%,c、d两项合起来共有49人,占总数的89.1%。由此,我们可以说89.1%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符合学术规范的,不是抄袭剽窃的,学生在尝试自己完成。对“你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最大困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是:“不知道写什么”的有8人,占14.5%,“面对很多的材料不知道怎么用”的有30人,占54.5%,“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有17人,占30%。数据表明54.5%的学生阅读归纳、驾驭材料能力不足。30%的学生“缺少创新思想。

(四)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对“你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形式是什么?(可以多选)”的问题调查结果是,2007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参观调查、毕业论文。2007级学生已经经历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在这两种学校集中组织实施的实践里,学生优选实习。同样的问题,我们对2009级中109名学生也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2009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参观调查、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2009级是大二第二学期末,他们没有经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但对于这两种实践的心理期待竟然与2007级学生的选择如此相同,可见学生很看重、很需要实习这种实践形式。而且实习和技能训练这两种实践形式竟然都是排在前面的,而且次序也完全一致,可见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这两中实践是他们最需要的。对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进入职场。(2)由于我校学生50%以上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所以,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弱。(3)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不很严重,但存在驾驭材料能力不足,缺少创新思想。(4)实习是学生的首选的实践形式。

继续阅读

汉语言文学类网络教学方式

近年来,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几乎各个高校的各个专业都在强调实践教学。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例外。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论著论文也比较多见,但我校作为民族类高等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的特征,即“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其他高校的经验对我校不一定适用。因此,我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结合自己的校情生情进行实践教学。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对北方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实践教学的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当前学生的能力现状、当前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看法,分析其特点,以便进一步探讨、改革、创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力求建立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从而突出能力培养,突破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

一、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抽取了2007级和2009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2007级是作为毕业生的调查样本,对2007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学生毕业前夕(2011年6月3日)进行的。2009级是作为在校生的调查样本,对2009级学生的调查是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末(2011年6月29日)进行的。2007级共有学生93人,抽取了55个样本,有效样本55个,抽取人数占59%。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共148人,抽取了110个样本,有效样本109个,抽查人数占73.6%。根据调查的需要,对两个年级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些问题是相同的,目的在于比较。我们对2007级的学生设计的调查表,从10个方面调查了今年毕业生的情况,了解学生面对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加强的知识能力。对2009级的学生调查,主要了解在校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及对学院、系里组织过的实践的评介。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毕业,学生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的情况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还是读研?笔者对2007级学生和2009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93人,其中考上研究生继续读硕士的只有13人,占13.9%。抽样调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109人中,打算考研的有49人,占44.9%。笔者进一步调查了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49人中,选择“喜欢读书研究”的有12人,占24.5%,选择“避免就业的竞争”的有2人,占4.1%,选择“硕士比学士就业好些”的有35人,站71.4%。从调查数据不难看出2009级打算考研的学生,其根本的目的是处于就业的考虑。也可以预计,在打算考研的49人中,能有多少人能够考上研究生呢?恐怕至多一半。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人的去向是进入职场。

(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状况我们调查了文史学院2007级和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009级的学生,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口语表达能力(说和讲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20人,占18.3%,选择“不满意”的有89人,占81.7%。在回答“你对自己现有的文字表达能力(写各种文体文章的能力)满意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满意”的有14人,占12.8%,选择“不满意”的有95人,占87.2%。综合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80%以上的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满,(这里指汉语表达)也就是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亟待提高。调查结果明显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口不能言、写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说写能力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学生又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最需要的能力。同样,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可见。2007级学生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感觉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2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8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24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45人。他们在回答“你在毕业找工作中,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能力是什么?(可以多选)”选择a项专业知识的有20人,选择b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有33人,选择c项文字表达能力的有32人,选择d项人际交往能力的有31人。可见学生在寻找工作的实际中,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重要性要高于专业知识,并且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最需要提高和强化的是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加强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情况,笔者对2007级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撰写的毕业论文的内容”的调查,学生的选择是:选a项“2/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人,1.8%,选b项“1/2抄网上或书上的”有5人,占9.1%,选c项“1/3抄网上或书上的”有18人,占32.7%,选d项“参阅资料,自己写作”的有31人,占56.4%。a、b两项合起来共有6人,占总数的10.9%,c、d两项合起来共有49人,占总数的89.1%。由此,我们可以说89.1%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是符合学术规范的,不是抄袭剽窃的,学生在尝试自己完成。对“你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最大困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是:“不知道写什么”的有8人,占14.5%,“面对很多的材料不知道怎么用”的有30人,占54.5%,“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有17人,占30%。数据表明54.5%的学生阅读归纳、驾驭材料能力不足。30%的学生“缺少创新思想。

(四)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对“你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形式是什么?(可以多选)”的问题调查结果是,2007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参观调查、毕业论文。2007级学生已经经历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在这两种学校集中组织实施的实践里,学生优选实习。同样的问题,我们对2009级中109名学生也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是:2009级的学生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形式的人数依次是:实习、技能训练、参观调查、第二课堂活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2009级是大二第二学期末,他们没有经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但对于这两种实践的心理期待竟然与2007级学生的选择如此相同,可见学生很看重、很需要实习这种实践形式。而且实习和技能训练这两种实践形式竟然都是排在前面的,而且次序也完全一致,可见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这两中实践是他们最需要的。对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进入职场。(2)由于我校学生50%以上是少数民族的学生,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所以,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弱。(3)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不很严重,但存在驾驭材料能力不足,缺少创新思想。(4)实习是学生的首选的实践形式。

继续阅读

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摘要:

高职生应具备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有别于专业岗位能力,能让高职生成功和自信地展示自己。“交流与表达”课程侧重培养高职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培养策略是角色扮演。

关键词:

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交流与表达;角色扮演

1高职生应具备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生是未来的职业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能力、基础能力。这些基本(基础)能力有别于专业岗位能力,能够伴随职业者终身,是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应用,以帮助他们成功、自信地展示自己。这些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将职业核心能力细分为8项。这8项能力可以分为两类: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这种能力是就个人而言的,数字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等能力属于职业方法能力。社会活动中的个人不仅要保证基本生存,还要保持基本发展,这就需要具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就是职业社会能力,它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1]。2006年教育部在16号文件中提出:“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职业核心能力的新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职业、新岗位层出不穷,这些岗位技术更新快、智能化程度高、技术复合性强,劳动者如果不善于学习,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又没有改革创新精神,就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工作完成的基础和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工作流动速度加快,终身职业不复存在。不断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能力成为社会的必需。高职生掌握好职业核心能力,可以做到在任何工作中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同时,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

2“交流与表达”课程可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着力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其根本在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此,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除了拥有共同的职业方法能力外,另有各自的侧重点。如数学偏重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偏重于外语应用能力,“交流与表达”这一课程侧重的是职业社会能力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2]。这种能力不仅是职业岗位的需求,更是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众所周知,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且相互制约,人们通过社会交往让生命延续,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孤立的个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给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3]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生活中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和交往。孔子也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而学习与生活中的“友”,恰恰需要通过沟通来维系。虽然人类已进入科技时代,许多工作岗位都出现了以机器取代人力劳动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正趋于消失。与之相反的是,当今社会对人与人的和谐要求远胜于人与机器。毕竟,真正的社会是无法被互联网完全复制的,在网络中呼风唤雨的英雄同样需要面对来自现实的压力。正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更需妥善解决完成某项工作时与他人不可避免的摩擦与碰撞。高职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他们未完全踏入社会之前优先进行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无疑对其今后扮演好各自的社会角色有重要的意义。

继续阅读

协同创新对护理专业的影响

1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1.1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过程中牢牢抓住课程建设这一重要环节,与行业专家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积极创建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开展课程改革,为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优质课程。

1.2推进双化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职场化建设。依托校院合作平台,进行护理实训中心扩建和改建,将实训中心建成高度仿真,具有人文环境、职业氛围的仿真医院,实现校内实训基地职场化。同时,借助临床学院开展校外实训基地课堂化建设。

1.3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1)整合院校师资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临床学院优秀护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缓解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2)开展兼职教师教学化培养。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积极性,实施“同聘用、同培养、同考核、同奖励”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兼职教师教学研讨会,选派兼职教师参加国内、外学习进修等,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鼓励兼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申报教师系列职称,举办专兼职教师技能大赛,开展兼职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临床骨干参与教学工作。(3)解决专职教师注册和下临床问题。专职教师均要进入临床学院学习,教师注册、临床实践均在相应临床学院完成,提升了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4推进校院协同育人(1)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校教育与医院教育并举。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临床护理过程搬到课堂上,实施项目化、情境化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顶岗实习时,组建由6位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实习指导教学团队,承担150~200名学生的实习指导、实习质量监控及整体护理考核工作,提高了护生顶岗实习质量。(2)依托医院资源,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各临床学院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针对临终护理,与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合作,以“仁爱”为主线,以“关注生命、发挥专长、服务社会”为宗旨,成立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与心理护理。

2成效

2.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近3年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均保持在95%以上;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010—2013年在各项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荣誉17项,省级荣誉42项,市级荣誉36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成效显著“,临终守望:用爱心点亮生命”生命关怀实践被评为宁波市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爱心互助社被评为宁波市精品社团等。

继续阅读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质研究

摘要:

由于不断推动新时代的发展,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为和时展要求保持一致,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亟待强化开展改革。本文在对职业素质介绍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按照职业素质取向要求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简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职业素质;中职院校;改革

引言

中职院校是培养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主要结构,所以,院校教学必须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和重点。中职院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即为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改革缺乏关于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档案,系统缺乏完整性。所以,语文课程必须将教学的作用重点突出来,按照教学政策制定改革创新方案,加快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即为劳动者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利用教育、劳动实践与自我修养等手段养成的,在职业活动中展现并体现功能的基本品质,表现出劳动者全面了解和适应社会职业的程度。通常而言,职业素质的特点主要包括职业性、内在性、稳定性、整体性、发展性等,职业素质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受教育水平、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自身身体等具体情况均会对职业素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和限制。

继续阅读

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设计分析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话语体裁理论的研究探讨了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计框架,并给出了教学案例。本研究从实践教学意义入手探讨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国家对大学本科人才的需求,通过体裁理论构建了课程框架以及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同时也为其他专业的实践课程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裁;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设计

商务英语实践课程是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实践中体现学习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这也是确保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达到《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目标之一。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是指个体在自然的情境下对未知情况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表现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Sternberg,1988)。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确保学习者对未来社会环境适应的基本要素,能力培养是过程性的,学习者需要通过引导才能够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内容一方面联系学习者之前的理论知识,注重知识的整合以及交际能力和情感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引导学习者走出校园,满足职场发展需求。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目标明确指出“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结构更趋合理,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创新和应用相结合。因此,大学阶段的教育在深化传统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培养学习者在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和创新技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二、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设计研究现状

课程设计是商务英语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现有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以理论研究和吸收国外现有成果为主。对商务英语的实践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四个方面:

1.基于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这些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探讨实践能力的含义、结构、培养对策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他们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种活动范畴,其本质是由活动目的决定,这也是教育目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解决好“技术地实践”“道德地实践”和“科学地实践”的问题,从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孙智昌,2016),因此实践教学也要从活动的目的出发进一步设计教学形式和内容,结合真实世界的职场情境和交际事件。

继续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素质教育

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通过对历届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发现专业完全不对口的毕业生占30.8%,从事与专业有些许关联的占25.8%,而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只占43.3%。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方向学习了3年时间,但走上社会后,职业岗位的随时发生着变动,这也是管理类的专业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要适应这种变化,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必须具备的,也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高职院校坚持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将培养健全的人格个性摆在首位,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除了对教给学生广泛的文化知识负有责任,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毕业生融入社会和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准备。我校创始人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才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人得其事、事得其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从目前的企业用工需求反馈来看,除技能、动手能力以外,企业更注重的就是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从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观,认为第一线岗位低人一等,不愿到第一线;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缺乏承受生活工作压力和抗挫折的能力;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毅力。

2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基于2个方面的要求来实施:一是必须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等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进行零距离对接。其次,必须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2.1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黄炎培先生主张“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际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行,不是真知。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界,须手脑并用。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实施职业素质教育,需要深入探讨素质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多层次、多形式地把培养就业岗位群需要的职业素质有机地融合在专业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学校的实践教学在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的基础上,应加强校园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坚持黄炎培先生“首脑并用、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把企业环境及资源引入校内。我校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设综合实验实训中心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7亿元,仅经济管理学院建立的商贸技术实训基地,面积约5800平方米,由12个仿真职场环境的实训中心组成。学生经过项目化实训教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主“加工区”。另外应该走出去和企业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步入职场进行顶岗实习,体验一线岗位的工作流程,了解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就业提前做好准备。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采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模式,学生在毕业前学院安排到专业对口就业基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同时结合岗位实际撰写毕业论文,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定期下企业对学生进行检查和指导。学生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后单位予以正式录用。南工院共有校企合作单位600余家,为学生提供毕业前上岗实习的机会,学生双向选择后进入企业实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成功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型。

2.2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搭建素质教育平台职业素质教育不是孤立的,应该融入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去,良好的氛围和深度的理性支持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中适时地讲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毕业生在相关企业的工作和发展情况,使学生按照未来从事的岗位要求与企业用人标准丰富和完善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立择业和从业的思想基础与目标定位,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我校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实训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基地的实践教学作用,最终达到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

2.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德育工作开展从人的发展特点看,青年时代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必须转变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功利观念,对于获得知识和完善人格之间相分离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过程中,道德也得到提高与完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教育应渗透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学校、团委等部门组织的诸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等主题班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路,应通过管理、教学、活动、环境等多途径以及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学生社团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重要载体,开展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教育等,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是拓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如计算机、演讲与口才、人际交往与心理调试、创业教育、环球文化与地理、书法和艺术赏析等等,通过这些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等非专业技能课程的普及化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人文技能和素养,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另外可以组织各种创新科技大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4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促进素质教育专业化、正规化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教育既缺乏专业的人员也缺乏专业的机构,很少高职院校专门设立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机构,专门承担着素质教育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往往都是单方行为,仅仅基于教育者过往经历和经验的主观臆造,缺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设计的、系统的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去明确地指引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首先,应建立和强化高校素质教育中心的各项职能,成立校、院系两级大学生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对素质教育工作进行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便全面指导、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应当建立科学的督导体系,对各院系的素质教育状况进行考评,各院系定期将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实施、总结进行上报,在高职院校内部构建一个上通下达的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网络;第三,应当建立学生素质情况跟踪机制,即使学生已经毕业,定期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继续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同时不断地改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第四,软硬件的建设工作也应得到加强。目前,建立一支高质量、训练有素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专兼职人员队伍尤为重要,这支队伍可以由辅导员、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共同组成,对其进行规范的培训和工作绩效考核,使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沿着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继续阅读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探究

随着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要。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就业竞争加剧,研究生同时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经济、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有关研究生自杀、暴力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16%(刘晓凤,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建议)。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通过积极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构建模式化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尤为必要。

一、研究生心理问题现状

由于高校研究生正处于兼顾学业、就业、结婚等人生关键时期,因此相较本科生来说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总体而言主要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等压力。学业压力主要来自课程学习、论文要求以及科研任务。研究生阶段课程较本科生对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其次多数高校目前都将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同毕业挂钩,且除此之外还需协助导师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和调研等任务。随着每年毕业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在校研究生而言,虽然缺少实践经验,但却对工作抱有过高期望值,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从而造成就业压力。研究生年龄段大多在21~26岁之间,有感情上的需求,有亲朋好友的催促,同时经济尚不能完全独立,研究生社交范围的减小会加重研究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造成心理负担。此外,一旦感情陷入困扰,很多研究生尚不能成熟地处理感情问题,如果得不到排解,会进一步造成心理压力。经济压力也是目前研究生主要存在的压力,随着物价上涨,消费水平增加,而研究生以学业为主,除学校的补助外基本没有额外的经济收入,还需要依靠家庭补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心理压力。除以上压力外,研究生绝大部分时间以个体、宿舍或者实验室的学习生活为主,校园活动较少,交际圈子相对较小,部分研究生会因为缺乏交流沟通而产生寂寞感和孤独感,从而形成人际交往压力。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被重视

当前高校研究生虽归属于研究生工作部(处)进行教育管理,但是基本未设立研究生心理咨询机构,一般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大都挂靠在学生工作部(处),主要针对群体是本科生。一直以来,人们总以为具有更高学历的研究生群体应该比本科生具有更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对已经存在的心理健康障碍学生往往只是事后处理甚至置之不理。

2.缺乏针对研究生的心理普查以及建立心理健康问题档案库,研究生心理教育缺少制度化管理

当前尚有诸多高校未对入学后的研究生开展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更遑论由专门的机构形成心理分析报告。针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只利用经验管理,无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问题档案库,导致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据可依,工作进展缓慢,出现问题后往往不能及时处理。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