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增加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经济增加值(EVA)的局限性分析
1.1这是我国企业望尘莫及的,即便有所调整,鉴于成本和效率的考量,也不会涉及如此之多的调整项目。调整项目笼统、宽泛,未涉及细部环节,这是国内EVA精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基于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原则,在成本与效益之间权衡利弊,在保证效益有效回收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提高EVA精度。这一点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
1.2EVA指标未能解决利润操纵的问题绝对价值是企业通过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提供劳务所创造的价值,它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价值。而相对价值则是企业通过其他非经营手段获取的价值,是价值在社会范围内的转移,对于提升社会整体价值的贡献不大。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因此,为了支持企业创造更大的绝对价值,应基于财富最大化这一目的来设计企业的评价指标。计算EVA的过程中已然适度调整了通过GAAP计得的利润指标,但调整未涉及企业绝对价值的思想。企业所创造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都融合于EVA指标中,因此利润操纵的现象不会因为EVA绩效评价指标而有所改善。
1.3EVA难以解释企业内在成长机会市场对企业成长机会价值的预期即为企业的股票价格。计算EVA时调整了会计信息,其中可能包含经营者用以对市场传递与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相关的重要信息。因此,调整后的EVA指标精度提高,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企业财富,也能更准确的体现出EVA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
1.4EVA缺乏识别虚假信息风险能力美国思腾思特公司的两位中国雇员将银广夏(0557)列为200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EVA排行榜第14位,但同时必须承认,造假事件的发生对银广夏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将该事件简单的归咎于“疏漏”,而是反映出EVA根本就没有能力识别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隐藏的虚假信息。遗憾的是,在中国,会计报表存在虚假信息绝不是偶然的。仅这一点,便决定了EVA在中国得到推广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1.5EVA不利于分析企业经营存在问题绩效评价对于企业的意义,不能简单的归类于寻找问题或是对生产经营状况所做出的改进,同时应该看到它所起到的激励作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EVA企业绩效评价模式在这一方面所取得的效果还不能与传统模式相提并论。笔者拟用杜邦分析法逐一分解净资产收益率(ROE),以锁定对ROE存在威胁的几个要素。由于EVA是一个综合型的指标体系,因而管理者不能通过该指标体系分析经营无效的成因。而且,对过去结果的评价是该指标体系的核心要素,但是鲜少涉及对导致未来成功事件的要素的推导和分析。
2EVA在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再思考
1999年,《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企业效绩评价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也标志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财税制度的全面实行。2010初国资委将经济增加值纳入央属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这些都标志着国资委近年来对央企经营者业绩考核越来越体系化,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上已由最初的单纯考核绝对量指标过渡为相对量指标,在建立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经营者绩效考核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通过以上对经济增加值(EVA)运用上的局限性分析可见,经济增加值(EVA)在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中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基层行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必然性
(一)由内部审计的性质决定。
内部审计是基层行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即可以对基层行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指出其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还可以通过对组织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改进和完善组织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规避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露和抵御风险的功能,促进组织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二)由央行内审转型深化的大环境决定。
“为组织增加价值”是央行转型深化的终极目标。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状况的合理性、充分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疏漏和缺陷,确保单位内控制度健全、控制有效。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开展审计调查,对组织机构中存在的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向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提出解决或防范风险的建议,以帮助组织改善风险管理,增加组织的价值增值。
(三)有利于内部审计发挥其“间接价值”。
内部审计在央行的价值链上是一项间接辅助活动,它对于基层行的价值增值作用还体现在其创造的间接价值,即“威慑价值”。被审计单位在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检查过程中,能促使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从而有效发挥审计的震慑作用。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信息沟通、协调管理,优化价值链为组织创造“潜在价值”。
二、基层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优势
1.基金论文率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2年累积出版60期,共刊载论文2579篇,其中基金资助论文823篇,基金论文率为31.9%,在逐年基金论文率方面,虽然高低不一,但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在823篇基金资助论文中,1项基金资助545(66.2%)篇,2项基金资助的论文180(21.9%)篇,5项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共5(0.6%)篇。多项基金联合资助的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该刊越来越重视多项基金联合资助课题论文的刊载。
2.资助基金项目等级
资助基金级别的高低虽然与论文研究水平高低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却能够从侧面反映该学科所受资助基金的主要来源,以及该学科在科学研究领域内所受的关注程度。目前,我国各级基金项目基本上都是通过自由申报、专家评审、公平竞争和择优选择的方式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者给予资助。同时,期刊所获基金资助项目的数量,也是衡量该学科领域内科研项目价值及期刊受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刊载的基金论文所获基金资助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823篇基金资助论文共获得1236项基金资助,篇平均受资助1.5项。其中,国家级和省市级基金资助论文991篇次,占资助基金总数的80.2%,国际级基金资助论文28篇次,占资助基金总数的2.3%
3.基金论文在各栏目分布
《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刊载的823篇基金资助论文分布于10个栏目中,论著刊载433(52.6%)篇,应用研究(论著摘要)载文237(28.8%)篇。
4.合著率及合作度
《中国卫生统计》在2003-2012年刊载的823篇基金资助论文中,2人以上合作完成的论文数为792篇。其中2人合作完成的有127(15.5%)篇,3人合作的有185(22.5%)篇,合作人数最多的由17人共同完成。823篇基金论文共涉及作者1002人,合著率为96.2%,作者合作度为1.2人/篇。在合作完成的792篇论文中同一单位作者合作类型的论文有331篇,占41.8%,不同单位及跨地区间的合作类型的论文有461篇,占58.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2016年第五期
摘要
【目的】以4个学科SCI论文为例,分析开放获取(OA)对期刊论文影响力的作用,以期对我国期刊OA发展提供启示。【方法】利用InCites数据库研究2010—2014年整合替代医学学科Top20高发文国家/地区、机构的OA论文与全部论文的被引率和CNCI的差异,并比较该学科OA期刊和非OA期刊的指标差异;利用WebofScience数据库比较整合替代医学、农学、细胞组织工程学和行为学4个学科OA论文与非OA及全部论文影响力的差异。【结果】整合替代医学在高发文国家/地区、高发文机构及高发文期刊等不同层面,OA论文整体上低于全部论文的影响力;在4个学科,2010—2014年OA论文整体上低于非OA论文和全部论文的影响力。【结论】当开放获取成为出版常态后,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核心仍然是论文质量,仅依靠OA并不能有效提升期刊论文的影响力。
关键词
开放获取;CNCI;被引率;整合替代医学
随着开放获取(Access,OA)的迅猛发展,开放获取文献数量和质量均稳步上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据统计,截至2016年3月,已有开放期刊11413种[2]。有研究预计,到2017—2021年,开放出版论文将占全部论文的50%,到2020—2025年,将达到90%[3]。有专家认为国内的科技期刊应抓住机遇,尽快融合OA出版模式,以扩大期刊的影响[4-5]。也有学者认为OA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的推进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OA的有序推进[6]。OA目前发展为以下3种主要经济模式:(1)以BMC、PLoS为代表的纯OA,商业出版社推动的复合期刊模式,以APC作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2)大学和机构出钱资助出版的金色OA,比如密歇根大学和乌特列支大学;(3)订阅模式下的传统期刊实行的出版一段时间后才能免费获取的“绿色OA”[7]。近年来,国内部分优秀期刊采取和国际出版商合作开放获取(由编辑部或者作者支付APC),以期迅速提升期刊的国内外影响力,但尚未见对这些期刊OA前后成效的相关报道,更多的期刊还在为是否OA犹豫不决。自开放获取出现以来,关于其学术质量的问题就一直存有争论,开放获取期刊/论文的质量如何,是否如大家所期望的:采取OA后,期刊/论文的影响力,即大幅提升?有同仁对中文科技期刊OA情况分析发现:对于某些零被引论文,OA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增加无效阅读次数[8];对英文科技期刊的分析发现:JCR收录的期刊和JCR收录的非OA期刊2004—2006年影响因子变化的情况没有显著差别[9]。
还有研究发现,Scopus和WoS在医学、药学、生物和地球科学领域OA比例较高,Scopus和WoS收录的OA期刊在各学科上的期刊评价指标均值均低于非OA期刊[10]。Mccabe与Snyder[11]研究发现:“从订阅期刊转向开放获取期刊可以使文章的引用率平均提高8%,获益主要集中于顶级期刊。开放获取会让排名低的期刊的引用率显著降低,因此开放获取会加剧文章争取读者关注上的竞争,从而分化出期刊中的失败者和获胜者”。Davis[12]报道了一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发现开放获取文章在出版后的第一年中下载量显著增加,拥有更广泛的读者,但与对照组订阅获取的文章相比,并未获得更早、更多的被引用率。在随后的一篇综述里,Davis和Walters[13]对现有的证据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OA对文章被引用率的影响是“不清晰”的。通过统计学或方法学控制混杂变量后,几乎没有证据显示开放获取状态独立地影响被引用次数。还有学者研究发现[14],在医学领域,在过去10年里创办的OA期刊得到的引用率与同期创办的订阅期刊大致相同。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近五年在某个学科中的OA论文影响力并没有高于非OA论文的影响力,由此展开研究,分析OA对期刊论文影响力的作用,比较OA论文和非OA论文、全部论文的影响力的差异,希望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OA的良性发展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1数据来源和分析指标
摘要:[目的/意义]目前关于论文被引频次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多数考察单一因素、忽视期刊影响力控制和缺少期刊及学科间异同比较等问题。在人为控制期刊影响力因素的前提下,探究不同期刊刊载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共性因素和比较差异性。[方法/过程]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中15本分属不同学科类别的代表性期刊刊载论文为样本,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被研究较多的8个论文被引频次可能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论/结果]在控制期刊影响因子的前提下,各学科期刊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因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参考文献的引用半衰期在15本期刊中都对被引频次有显著负影响,参考文献数量在大多数期刊中也与被引频次显著正相关,论文篇幅在所有期刊中都不会影响被引频次,其他因素在不同学科期刊中对被引频次的影响差别较大。结合实证结果,对科研工作者如何利用论文外在因素来产出高被引论文提出相应建议,并对使用被引频次来评价论文质量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论文被引频次;引用半衰期;科研论文评价
0引言
如何合理地评价科研论文质量是一个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现行对科研论文质量进行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文献计量学评价和同行评议[1]。论文的被引频次是文献计量学评价中最常用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在排除负面引用和不正当引用的情况下,被引频次越高代表论文质量就越好[2]。虽然被引频次存在时滞性等局限,加之近些年来随着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兴起,传统的文献计量学评价受到挑战,但鉴于指标的客观性和易获取性等原因,用被引频次来评价论文质量依然是最为常用的方式。被引频次分布是不均衡的,“少数论文受到大量的关注和引用,而大部分论文的被关注和引用量却很少”,这一偏态分布现象已成为学界共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被引频次的偏态分布呢?首先,既然被引频次被用作表征论文质量,那么论文质量就应该是决定被引频次最重要的因素,质量越好的论文越能得到同行的认可,被引频次就应该越高;其次,除论文本身质量这一内在决定性因素外,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其他一些外在因素也会影响到论文的被引频次,虽然这些研究的结论并不完全统一。与概念相对模糊和测量较为困难的论文质量因素相比,对可能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外在因素研究更具有现实可行性。而且较好地看待和处理外在影响因素,也会提升论文的质量,如很多高水平研究都是建立在较好地吸收高质量文献知识的基础上而实现的。本文对涵盖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多本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研究,探究影响其被引频次的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求为本主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以及为学者实施科研活动和撰写高水平论文给予些许实践启示。
1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测度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外在因素上已开展了大量工作。总的来说,这些因素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即期刊因素、作者因素以及论文本身因素[3]。期刊因素方面,“发表在高影响力、高等级期刊上的论文更容易得到关注,有很大几率能够成为高被引论文”这一结论已经基本成为共识[4]。此外,随着期刊出版模式的发展和改变,学者发现论文是否可以开放获取也会影响到论文的受关注度和被引频次[5]。作者因素方面,科研合作对被引频次的影响最受关注,包括合著和独著[6]、机构合作[7]和国际合作[8,9]等形式。除科研合作外,衡量作者声誉和科研能力的指标比如h指数、已数等[10],作者所在机构的研究实力[11]等,也可能与被引频次有关。论文本身因素方面,普遍认为综述类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明显要比研究类论文高[12]。而研究话题的新颖性[13]、参考文献[14-15]和基金资助[16]等因素也会对被引频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还有学者研究了文本因素[17-18](包括关键词个数、题目和摘要长度、论文篇幅、可读性)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关系,尽管这些因素与我们的“通常的认识”并不符。上述文献尽管探讨了各种各样的因素,但大多是研究单一因素与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而该做法并非合理。因为被引频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考虑某种单一因素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时研究某一因素才有意义,因此有必要将多种可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纳入到分析模型中去研究。已有学者在研究中对影响论文被引频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YuTian等[19]以WebofScience中图书情报领域的20份期刊为样本,验证了其所选的四大类共24个指标均对论文被引频次有影响,同时显示了逐步回归分析在预测被引频次上的可行性;王海涛等[20]对WebofScience收录的20种经济学科高水平期刊在2000-2014年间收录的论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作者数量、参考文献数量、论文长度、是否基金资助、期刊影响因子、发表年份以及研究方向等因素都会对被引频次产生影响。尽管如此,这些研究多是以某单一学科领域为研究对象,所验证影响因素在其他学科的适用性仍存疑。虽然有少数国外学者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三四个领域[21-22],但还不足以说明学科间的差异性,因而有必要扩大研究领域,开展不同学科间的对比研究,发现其异同。
1.2关于期刊及其影响因子是否可作为影响因素的认识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增加,使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快。近10年来,我国科研人员的数量大幅增长。据SCI数据库统计,2009年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位居世界第二[1],仅次于美国。同样药学学科也不例外,在SCI收录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中,中国论文的数量由2001年的669篇增长到2010年的2671篇[2]。Medline数据库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目录文摘数据库,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了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余种生物医学期刊[1]。Medline数据库具有免费检索的优势,极大地方便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从网上获取医学信息。本文利用Medline数据库检索了2009年JCR中收录的237种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3];在可以检索到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中统计了2001~2010年发表过中国论文的期刊;分析了发表中国论文数量位于前10位的期刊及近10年来发表数量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这10种期刊的特征。
1查阅方法
在Medline数据库(www.ncbi.nlm.nih.gov/pubmed)检索2009年JCR中收录的237种药理学和药学期刊。在PubMed界面,点击limits,选择发表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输入各刊的ISSN号检索;点击AdvancedSearch,在SearchBuilder项中选择Affiliation,输入China检索,再加上各刊的ISSN号,得到它们近10年内发表的中国论文数量;检索时剔除重复记录的论文,统计发表中国论文数量位于前10位的期刊及其10年间每年发表中国论文的数量。通过查阅前10位期刊的网站,了解各刊的相关信息,并选择各刊2010年第1期,以论文注明的投稿日期(Receiveddate)与接受日期(Accepteddate)之差作为稿件接受时间,初步计算各刊的平均稿件接受时间。
2结果分析
2.1JCR中收录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在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情况经检索发现,2009年JCR中收录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237种)中,有221种期刊能在Medline数据库查到,占总数的93%,与文献报道一致[4],只有16种未被收录。未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中,1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在0.66以下;影响因子位于前3位的期刊:RevistaBrasileiraDEFarmacognosia-BrazilianJournalofPharmacognosy(IF3.46)是生药学方面的OA双月刊、双语(英文和葡萄牙文)学术刊物;AnnualReportsinMedicinalChemistry(IF1.52)是Elsevier出版的药物化学方面的年刊;CurrentPharmaceuticalAnalysis(IF1.16)是BenthamScience出版的药物分析方面的综述性期刊(季刊)。这些期刊的年载文量较少,2010年分别为125、28和100篇。因此,Medline数据库基本囊括了世界上影响力较高的药理学和药学期刊。
2.2221种期刊中发表中国论文的期刊数量
在Medline数据库检索发现,221种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中有198种期刊在10年间发表过中国论文;未发表过中国论文的期刊有23种,其中1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在1.0以下,说明中国学者在选择的期刊时关注其影响因子。发表中国论文在10篇以下的期刊有67种,其中23种期刊的学科分区Q1(按影响因子大小排序位于前25%的期刊[3]),结果说明中国在较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数量较少。一般而言,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高,其论文的学术质量也较高[5]。这也间接说明2001~2010年间中国的药学研究水平与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药学研究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发表中国论文在百篇以上的期刊有35种,其中4种期刊学科分区Q1,它们是JControlledRelease(182篇),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162篇),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111篇)和BiochemicalPharmacology(142篇);11种期刊学科分区Q2(按影响因子大小排序位于25%~50%之间);14种期刊学科分区Q3(按影响因子大小排序位于50%~75%之间);6种期刊学科分区Q4(按影响因子大小排序位于75%~100%之间),说明发表中国论文较多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属于Q2和Q3区。
2.3发表中国论文数量位于前10位的期刊
科技期刊载文信息包括载文量、载文内容、作者信息、机构信息、发表时滞、引文等。载文量体现期刊承载信息量的大小,是实现信息有效交流和传递的前提和保障。载文量与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之间成正相关[1],总体上来讲,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成正相关[2];载文质量与期刊影响力成正相关。科技期刊的作者与读者有相当部分重叠,因此作者群的大小、层次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大小;与科研机构建立、保持默契的合作关系对期刊的发展尤其重要。此外,发表时滞、引文、机构等信息都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关期刊载文的分析已有很多报道,如关于载文研究热点[3-4],基金论文[5],载文被引[6-7]、作者群分析[8]等。但尚未见有关科技期刊的载文信息动态对期刊发展的指导意义的报道。随着期刊的发展、影响力的提升、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学科发展的需要、办刊方向的调整等,期刊的作者、机构、引文等信息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适应期刊发展的,有些却对期刊的办刊调整期望相悖。因此,期刊编辑部应及时了解期刊的载文动态,为期刊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本文以叶作物杂志曳渊以下简称叶杂志曳冤为例,通过分析2012年-2016年的载文信息动态,并结合近年办刊措施,解析对期刊载文信息动态的了解和把握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
叶杂志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农业学术期刊,于1985年创刊,目前为双月刊,主要报道有关农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原创论文、前沿进展和专题综述,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入编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曳,2014年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学术期刊的认定。叶杂志曳创刊时定位为技术类期刊,后逐渐发展到学术类论文和技术类论文兼有,在2014年二者比例大致为7:3。2014年10月叶杂志曳召开了第六届编委会,会上就叶杂志曳的发展方向、期刊定位、作者群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决定在学术期刊认定后,应明确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2012年要2016年叶作物杂志曳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叶杂志曳学术期刊定位认定前后的载文量、机构分布、地区分布、发表时滞、基金论文比、栏目设置等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刊载论文的情况、评价期刊的发展现状,以及时发现问题,为提高期刊影响力、建设品牌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探讨了载文信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叶作物杂志曳2012年要2016年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除去编辑部刊发的会议报道、征订启事等,共1099篇论文。
1.2方法统计
2012年要2016年叶作物杂志曳载文量、发文机构分布、地区分布、核心作者、基金论文比、引文量、发表时滞。计算篇均作者人数、篇均基金数、发表时滞渊收稿日期至发表日期的天数冤、处理周期渊收稿日期至修回日期的天数冤等信息指标。通过对发文机构发文量的分析,确定主要发文机构及其5年发文量的变化。采用普赖斯的方法确定核心作者,公式为M=0.749伊(N姨max),式中院M为论文篇数,姨Nmax为统计年限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篇数,发文量高于M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9]。进行普赖斯方法确定核心作者时所采用的作者包括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
2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