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增长机制论文范文

增长机制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增长机制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增长机制论文

公共权力乱用坏处

摘要公共权力寻租不仅阻碍了生产了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治理公共权力寻租造成的这些危害问题,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仅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关键词权力寻租;危害

某种程度上说,政府的权力寻租活动对稀缺资源的配置是毁灭性的破坏,它在原本就稀缺的资源基础上营造了另一种稀缺:权力稀缺。

一、既得利益团体的形成及权力寻租的延续和扩张

布坎南将寻租分为三种层次:①寻租者向政府关于贿赂讨好以取得租金;②由于寻租者的寻租投机活动使政府官员们享受特殊利益,又会吸引人力物力争夺主管官员的肥缺而发生第二层次的寻租竞争;③如果部分或全部寻租者的超额利润形成财政收入,那么,各个社会利益团体又可能为了财政收入的分配而展开第三层次的寻租活动。因此,在这三个层次上,一旦政府行动创造了制造出来的稀缺,寻求租金就能产生。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对基于权力的寻租也适用。这些层次的权力寻租活动连锁反应和长期作用,就会形成各种互相联系的既得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断拓展寻租范围,从而形成寻租社会的自我增长机制或扩张机制。很多国家经济中存在的管制现象并不能用“市场失灵”理论来解释,却可以用利益集团对政府管制的需求来解释。而扩大的管制必将带来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权利寻租,于是产生恶性循环。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与分配过程是建立在牺牲大多数人利益基础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仅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会极力排斥新的寻租者进入,力图垄断租金,使得租金难以耗散掉。因为,对于既得利益集团而言,它是长期寻租形成的结果,有巨大的沉没成本,它不希望看到别人与之分享租金。并且,在长期的寻租过程中,它会形成一种对寻租的“路径依赖”,甚至自觉不自觉的抵制针对权力寻租的改革。论文写作

二、权力寻租带来了恶劣的社会问题

(一)扭曲了社会的激励机制

前文已经提到,寻租社会将造成稀缺资源涌入非生产领域,带来配置效率的损失。以中国的科举制度为例。众所周知,中国没有成功的从前现代时期的科学跃升到现代科学,这与中国的科举制不无关系。从形式上看,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无可厚非。从各种资料看,中国封建制度下当官的地位和收入都是其他职业难望其项背的。而科举又几乎成为进入官僚阶层的唯一途径。科举竞争所要求读的书,仅限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的部分内容,考试方法又是刻板的八股文。因此,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由于中国的制度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实际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激励结构科举制使知识分子无心从事科学事业,尤其是做可控实验或对有关的自然假设进行数学化这类事情。所以,既不是儒家伦理、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也不是科举制本身抑制了中国的天才们发起一场科学革命,真正其阻碍作用,是科举考试的课程和其激励结构。新晨

继续阅读

探索经济增长中消费扩大试析

论文关键词:消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信贷消费

论文摘要:在目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热、出口下调,所以国内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消费的作用与地位,分析我国当前要扩大消费的原因和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凭借可以利用的有利形势,为探求更大的经济增长空间,提出相关的对策。

1经济增长中的消费

1.1消费与GDP

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宏观经济领域讨论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们认为消费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作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增长迅速。从近期数据来看,GDP由2001年的109655亿元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经历了持续7年的高速发展,翻了一番多,增长速度为世界之最。论文百事通据专家估计,10年内中国GDP将保持较高增长率。目前,中国的国内年储蓄率超过40%,还将持续15年左右,利用外资已居世界第二。另外,中国潜在的国内市场容量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较低,这些都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相当竞争力的几个优势。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的区域不平衡与城乡差距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待开发的优势,消费水平与结构的落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的不饱和蕴含着经济增长的空间。就具体的消费情况而言,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目前,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早已超过1200美元,正处于消费形态快速变化的时期,消费焦点主要集中在住、行等价值量大的高档商品,汽车、住房、旅游、文化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根据2000-2007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数据显示,总体而言,消费的作用在减弱,投资的作用继续增强,外需的作用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一个发展格局。连续7年我国经济的成长速度在10%左右,这其中消费贡献在40%左右,投资的贡献在48%,外需的贡献是12%左右。这种格局表明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以内需为主,以外需为辅。

1.2战略调整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大背景的变化,重新审视“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很有必要。目前,虽然投资至关重要,但投资过快增长也加剧了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矛盾,如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及环境等。同时,投资所产生的供给最终要由消费需求来消化,没有消费需求做支撑,往往带来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供给过剩,引发经济波动。在2007年里,流动性过剩突出、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折射出投资的过热。出口固然重要,但对出口的过分依赖将隐藏经济发展的风险。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4.4%,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会使本国经济因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处于被动地位。部分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使我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另外,截至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53万亿美元。过多的外汇储备将抑制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同时持有外汇储备的各种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美元资产储备的损失风险也会加大。所以,作为发展中大国,只有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立足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规范与创新相关制度和政策,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经济增长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动力。

2扩大消费中的有利条件和突出难点

继续阅读

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剖析

摘要: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探索及实践在我国己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区域旅游合作己成为国内外旅游经营管理者以及研究学者高度关注、积极探索的一大问题。本文运用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论文"target="_blank">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研究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利益。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不同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根据市场的需求,依据一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将旅游系统各要素在地区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整合与优化,形成规模更大、品牌更鲜明、效益更佳的区域旅游联合体的旅游经济行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是区域旅游经济协作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和运转方式(马海鹰,2004)。完善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有助于促进旅游合作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

一、区域旅游合作的宏观驱动力。

区域旅游合作是通过旅游业要素的流动、共享,达到旅游经济增长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之目的,最终扩大地方就业,增加外汇收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改善国际关系,提升区域形象和地位等,其主要的宏观驱动力有:

1.资源互补,市场共享。

由于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作用及各地区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可移动性、地区差异性的特点。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旅游资源数量、结构、质量、分布不可能完全一样,主导旅游资源也会有显著差别,区域之间的资源具有互补性。资源互补通常是区域间旅游业联合的基础,实行区域之间的合作,可以跨越地理范围限制,充分利用区域外的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较大,互补性较强,为区域之间开展旅游合作,形成丰富、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扩大要素流动范围,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继续阅读

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关键词: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油田企业的第一资源。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文章在分析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田企业应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科学合理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类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搞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可以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提升油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油田企业用工总量过大、机制不活、效率不高、激励作用不强等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油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如何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开发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成为油田企业领导特别是人事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以科学合理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促进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

一、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展,油田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相应的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油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仍然没有确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等等。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在油田企业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延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一方面,缺乏科学地引进人才的理念。在油田企业仍然把人力资源仅仅视作是成本,并且把减少人力投资作为了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招聘人才、引进人才时还是对学历、职称要求的多,没有一个科学地引进人才理念做指导。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的人才使用理念。在对人的管理上有时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重事不重人,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看成被管理和控制的工具,没有确定人力资源的主体地位。此外,还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多为事中和事后的被动反应型管理,表现为一个操作式的管理模式。把人才的录用、培训、考核、调动、退休等人为隔开,孤立的进行管理,造成录用与使用相脱节,使用与培训相脱节,培训与晋升、奖励相脱节等等。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考核机制

继续阅读

积极财政政策发展方向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把机制创新作为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的重心,更多地发挥税收、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财政杠杆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国债投资经济结构减税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是必然的选择。但是,若这种政策只是靠增发国债来带动政府投资的扩张,财政债务风险会不断加大。所以,寻求化解财政风险和解决需求不足的有效措施和研究积极财政政策创新问题,至关重要。

积极财政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论文百事通2003年GDP增长9.1%,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主要是投资和出口。在9.1%的经济增长率中,投资拉动的贡献为70.95%,远远高于2001年的49.3%和2002年50%的水平。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过多。2003上半年中央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额同比实际下降了7.7%,而地方政府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41.5%。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一些行业已经出现投资过热,连续三年增幅均在20%以上。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增长37.1%,其中出口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亿美元,增长39.9%,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在强劲需求拉动下,价格总水平开始上升,通货膨胀的压力开始凸现。面对中国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今后一个阶段内,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在控制总量的同时,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从调整结构入手,适时适度地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和实施的力度。财政政策应由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到解决长期性、战略性、结构性的问题上来。’

首先,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适当地减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并逐年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

其次,按照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要求,紧紧围绕“五个统筹”,把机制创新作为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的重心。主要是通过改革财政投入机制,拓宽积极财政政策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思路。财政政策要更多地发挥税收、贴息、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杠杆,随着改革的深入,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融于公共财政政策中去。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有效供给

继续阅读

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一期

一、当前我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科研工作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科研人员过于注重理论研究,忙着写论文,不注重对市场技术需求的调研,不愿意走向生产第一线,科研与地方经济建设成两张皮。“一些具有先进性、尖端性和前沿性技术成果缺乏经济性和实用性,成本太高,没有工业生产价值。”科研项目立项搞闭门作业,对市场需求研究不够,以至于一些科技成果没有市场,即使应用于生产实践,也缺乏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缺少竞争能力,打不开市场,成不了规模,无实际开发应用价值。有的高校重教学、轻科研,甚至认为搞科技服务就是不务正业、浪费办学资源。有的高校也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而这些书面协议大多只是搞形式,应付上级检查的作秀凭据,既无实质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更无合作共享的核心技术和经济共同体。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一个良性互动的机制和“对接”的平台,导致许多科研成果被闲置起来,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科研机构主要由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三大部分构成,分属不同部门、区域和企业,长期处于半封闭半竞争状态,自成体系独立运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相互脱节,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脱节,“难以在前沿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难以带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难以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科技投入层层掌控,立项者各自为政,研究者多头申请,重复立项、低水平立项现象严重。有限的科技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资源分散、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一些重大、前沿科技问题往往出现恶性竞争,集体合作攻关少、单兵散兵作战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建立有效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科技人员、科技团队无法充分共享资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十分普遍。

(三)产学研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影响合作进程。产学研联合各方对技术价值评价的标准不一样,看法不同,产生利益分配问题,给联合带来困难和障碍。在利益面前,合作各方不想共赢而想独赢,信用缺失问题比较普遍。二是价值取向存在差异。高校注重学术价值和评奖评职称,单纯以获得经费多少、数量、参与人的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往往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科研机构认为研发出技术、做出样品或样机就算成功。企业关注的是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或市场前景,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才算成功。再次,产学研合作层次比较低。单项、短期、一次性的合作较多,像联合攻关、共建研发中心、共建科技经营实体等较为稳定的合作模式还比较少,特别是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技术水平提升的战略联盟更少。四是融资不畅通,政策不配套且落实不到位。融资渠道单一,风险投资不发达,在技术创新项目上的融资能力差。笼统性、原则性的政策比较多,缺乏在税收、信贷、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风险承担、纠纷处理等方面系统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制约了产学研合作深层次推进。

二、加强创新驱动机制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一)建立创新驱动的需求导向机制,对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为关键的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解决“两张皮”的问题。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省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创新驱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社会最需要”的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就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内容,地方遇到的技术难题就是攻关的堡垒。要扭转关门搞科研、闭门造车、与地方经济相脱节的被动局面,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运行,不断增强以创新来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紧密围绕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展开科研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等科研支持。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建设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参与区域科技创新规划,承担地方科技攻关项目。

(二)建立领导和协调机制,统筹和整合河南创新驱动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的创新驱动协调机构,专司创新驱动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创新驱动工作的统筹协调。整合科技资源,做好创新驱动的信息提供、协调组织、管理和评价等工作,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综合集成和高效利用,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推动和集成作用。加强产学研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供各种有效的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形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经常关注、研究、讨论创新驱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创新驱动不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要突破科技部门的界限,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整体设计,为创新驱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了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政府要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建立创新驱动机制。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优化政府财政投入结构,改进科技经费管理办法,提高使用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效益,扩大受益面。

继续阅读

市地税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2009年度地税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把我局的地税文化建设建成“优质、明星”工程,根据《地税文化建设实施纲要(试行)》的要求,结合地税工作实际,体现地税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地税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分四个阶段推进。

一、学习动员宣传(2009年3月中旬——5月中旬)

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工程、持续工程,地税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员倾情参与。地税干部队伍对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决定着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在全系统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

1、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全市地税干部职工参加的地税文化建设工作动员会,学习贯彻《地税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并确定我局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具体安排。

2、印发宣传手册。以《纲要》内容为主,结合省局、市局主要领导关于地税文化建设的论述,编印《地税文化建设宣传手册》,做到人手一册,使广大干部职工知晓内容、明晰步骤、规范操作、大胆实践。

3、学习考察借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学习外单位经验,通过分析、比对,明确我局地税文化建设的思路;向全市干部职工作考察学习报告,进行地税文化建设工作再动员。

4、开展全员讨论。在全系统开展“我心中的地税文化”征文活动;在分局、县(市、区)局、市局召开自下而上的三级讨论会,畅谈学习《纲要》的体会,畅想我局地税文化建设的愿景,为我局文化建设试点工作献言献策。

继续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

论文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创新经济衰退国家战略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增长需求拉动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美国金融危机并迅速发展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并立即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不仅令世界各国震惊,也出乎人们意料。然而,“冰冻j尺,非一日之寒”,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金融创新过度仅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而美国国家战略转变和经济衰退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美国国家战略转变。一个大国特别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是累积的,而且与世界政治形势紧密相关。虽然世界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但世界主要大国国家战略转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近年来美国为实现其世界霸权战略,先后发动了南斯拉夫、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消耗了大量财力(美国国会预计2002-2008年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费用支出为1.6万亿美元),使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近日美国财政部宣布,2008财年政府财政赤字高达4550亿美元,创下1991年以来的新高),还把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拖入到战争中来,全球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美国经济的拉动,反而长时间处于恐怖主义威胁和局部战争的阴影之中。近日中国科学院的《国家健康报告》中,美国“国家责任指数”仅为0.32,在全球45个样本国家中居倒数第一位,这样的评价结果不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经济衰退及应对措施不当。据世界银行统计,1990---2000年美国GDP年均增长3.5%,但2001)--2006年只有2.6%。近20年来,失业率维持在5.5%以上,平均通胀水平维持在2.6%一2.7%之间。面对衰退,美国采取的不是压缩国防经费(2001-2004年美国国防支出约占美国政府支出的20%)、引导国民科学消费和加强金融安全监管,而是连续不断调低联邦基金利率(从2001年初开始,连续13次下调利率,降低到2003年6月的1%,为46年以来最低水平),使美元贬值。据CEIC统计,从2001年10月到2007年10月,美元对实际有效货币贬值22.5%(对欧元、英镑贬值均在30%以上),不仅引发国内的通胀,还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胀。为抑制国内通胀,从2004年6月到2006年8月,美联储连续21次调高利率。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成本,抑制了房地产需求,引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的大量增加,从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金融创新过度与金融风险防范不力。近年来,美国通过不断创新金融衍生品,扩张市场信用规模的办法来刺激和维持经济增长,导致巨大金融泡沫。从房产金融衍生品规模看,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约为10.9万亿美元,次贷仅占整个市场的12.5%~/J1.36万亿美元,但相关衍生品规模达到30多万亿美元,即放大了22倍多,而且同期金融市场上的信贷违约互换(CDS)达到62万亿美元。从美国占了六家的国际前十大投资银行的杠杠率看,从2001年起一直在20倍以上,2007年后维持在30倍左右。从国家负债看。2008年初美国国家负债总规模达53万亿美元,约为美国GDP的4倍。面对泡沫,美国虽从2004年起调高利率和准备金率,但对恶意包装以次充好的金融产品,多次重复使用金融杠杆加以扩大,投放到世界各国市场所引起的巨大金融风险,始终没有采取应对措施,直至危机爆发。

金融危机必然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适度参与救市。不仅是拯救世界经济,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2007年、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依存度分别为36%和37%,对金融危机重灾区美国和欧洲出口占我国近年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出口下滑虽不会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面,但这种冲击短期内对经济外向度较高的东部省份来说是十分巨大的(据了解,目前全国2/3的纺织企业亏损,东部省份近30%的企业处于经营困难或亏损状态)。适度参与救市,不仅是自身需要,也是应履行的一种国际责任。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