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云技术论文范文

云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云技术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云技术论文

云计算网络技术论文

1云计算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架构

1.1基于无线通信的云计算发展方向这种技术作为一项全新且令人瞩目的技术,一问世立刻就获得了各方关注。云计算模式开发为优化无线通信网络的奠定了一个扎实基础,它给无线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主要有几个方面:(1)模式的变化。在过去的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环境中,所有的无线设备都出自各种不同的生产厂家。与此同时优化了得到的数据,这些数据存在太多的不确定。为了加强系统的实用性,运营商将会对各种的应用和设备提出不同要求,并不断对技术限制做出妥协。如果使用云计算方式,可以得到诸多服务的支持。无论是哪家厂商提供的设备,运营方都不需要担心细节,只需要体验服务。(2)降低成本。每一个网络优化系统,都是由唯一运营商专门建设。人工成本和设备的维护增加了成本维护的费用。如果运营商采用云计算模式,则运营商获得的资源就来自每个不同的个体,换句话来说就是资源源于世界各地,那么自然而然成本就会得到大幅的下降。

1.2云计算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关键在过去运营商常常采用GPRS的无线传输,这样的传输方式网络延迟大。使得打开网面的速度慢的可以,更不用说采用云计算模式。云计算在很大的程度上处理数据,都是在“云”端进行处理,可是就算是单独的输入输送的数据量也绝不再少数,并且还需要尽可能的缩短延迟。并且还有很多人在使用GSM网络(也就是2G网络),云计算就更加不可能实现了。但是在3G乃至4G都将要普及的现今云计算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而各运营商普及的wifi网络提供的高速网络更强过3G网络,而对于热点全面普及的城市,要搭设云平台也就变得相当的容易了。而对于台式机的云来讲,这个传输速度就略显不足了,可是考虑移动设备本身输入输出的数据量有限,而要满足云计算的要求只需将输入输出界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就可以了。对于云计算来说,越大的传输速度无疑就有越大的好处,高速宽带和较低的延迟,以及无线或有线的以太网的融合,都是云计算的根本[3]。

1.3建设无线网络云平台的技术难点(1)虚拟网络稳定性。云计算本身就是在虚拟化技术下正常运作必须满足要求,特别是灵活性。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程序工作,而不需要对网络设置进行重新更改。(2)应用程序接口的删除和复制。开发人员不再需要通过寻求他人的求助或者与销售人员联系,而是利用云技术来完成业务。总而言之一句话,不管用户是否需要,用户都可以通过随需计算获得帮助。(3)高速宽带的无线接入。以高速的带宽保证服务的质量,以最高的传输效率降低网络的延迟。(4)多址技术、多用户检测。多用户检测技术:合理利用用户信号的幅度、不同的用户码、网络延迟、和定时等信息,这样可以真正降低来自多址多径的干扰,从而检测出各个不同的单独用户。

1.4云计算对中国电信的影响中国电信很好的将云计算和无线技术相应用结合,电信运营商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及相关资料,这是运营商的最大财富,如果能够得到准确的统计和分类,用户资源的合理应用,并与资源供应商合作,将有最大的发展机会。云计算首先需要将所有的系统资源很好的连接,以创建新的应用程序和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有着强大的发展力。代表了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应用的方向,将成为爆炸性的云计算服务和基础设施,可见的用户数和用户需求的理解,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于电信运营商有很大的云服务优势视角。从电信运营商只要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庞大的用户群;在宽带无线移动因特网的地位优势,加上充足的财政资源和市场运作经验等,可以在云服务成为主流。

2虚拟机的云计算平台的实现

2.1虚拟机在云平台上搭建的几大优势云计算的核心就是虚拟化,这也是业界广泛的共识。云计算搭建虚拟机平台有以下几项优势:(1)可扩展的云平台;虚拟机可以实施删减和增加工作对云计算的集群,还可以对节点进行备份和迁移工作,这样就可以达成云计算环境的动态拓展的目的。(2)硬件的独立性;因为虚拟机不同于最低层的物理硬件,他是一种特殊的虚拟系统软件,可以根据不同的硬件,配置不同的虚拟机。(3)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大规模的集群中,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往往很低,绝大多数的计算资源都被闲置了。而要如何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就是采用虚拟机更加充分的发挥机器的硬件资源。在搭建云计算平台时,一台物理机只要硬件允许,是可以同时创建甚至运行多个虚拟系统,而每一个的虚拟机都可以看作是集群中的一个独立运行的节点。这样虚拟机虽然可以共用计算机的物理资源,但是他们会维持双方之间的隔离状态。就像串连电路,即使一台虚拟机崩溃也不会影响到全部需立即的运行。虚拟化技术把硬件资源进行了完全的开发,而且用户不用担心资源分配不合理,最大化发挥硬件价值[4]。

2.2虚拟机上部署云计算环境的注意事项(1)云计算的局域网。其中一个最大的云计算的价值是其无穷的资源供应。如处理能力,内存和存储方面都影响了的业务灵活性,而IT资源迁移到云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从所周知云计算对网络容量的要求比较高,假如供应商和局域网的带宽不满足云计算的要求时,云模式就无法正常运作,就例如:如果MicrosoftExchange服务器和Outlook客户端之间的网络极其的不稳定,那么他就会影响两者的整体运行。即便两者的服务再出色,依然会让人大失所望。解决方案就是适当的监管。作为新技术,在过去IT业也没有对其制定相应的标准,所以他们不知道多少的网络带宽符合其服务器的需求。要想成功将虚拟机运用到云平台上,还要求云管理员的仔细管理和监控。(2)数据传输费用。云计算价格体系是在无限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消费,而不是连接硬件和成本的传统方式。依照真实使用情况,收取一定的处理能力,内存,存储和网络资源等费用。这种以现用现付消费的云计算方式,可以显著的实现成本的节约,同时的实现了IT环境资源的有效管理。而没有采取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不能迅速找到不正确资源,导致大量隐性成本的浪费。幸运的是,这些参数指标不是很难预测。首先,应密切关注资源在虚拟机中的用途。在所有V2C的过程中,服务器是通过用虚拟机启动,并且会接触到相关的消费计算的指标就是虚拟平台和云计算的虚拟机参数。这些参数指标的正确理解将帮助你结算费用,并避免虚拟机继续移动到云后每月产生的费用账单。(3)云监测和核查。任何云提供商都应该用在唯一的托管虚拟机消耗和资源利用提供的参数指标,但规则要求对各层次单独审核。(4)云计算迁移工具。就算是通过精心的策划,如果要将本机的虚拟机托管迁移到云平台上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继续阅读

云灾备技术的银行业务论文

一、人民银行所面临的业务连续性挑战

1.灾难性故障的影响目前,人民银行几乎所有的涉及金融服务的业务都是通过信息系统开展,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与此同时,灾难事件或系统故障导致的系统运行中断,从而导致业务中断的风险和威胁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诸如支付结算业务、国库收支业务、征信查询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业务,一旦发生故障影响巨大。因此,在灾难性故障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障提供信息系统服务,进而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开展,设计一个合理的灾备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容灾备份能力的可靠性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建设了本地数据级备份与异地数据备份,重要业务系统与网络设施采用了双机 热备的灾备模式,但信息系统在灾难性故障发生时保障业务连续性能力还有待检验。双机热备并不能保障在主服务器因故障停止服务后,备用服务器可以立即接替主服务器即时提供服务,原因是备用服务器必须进行数据与进程环境恢复。对于人民银行信息系统而言,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确保数据完整、网络畅通、服务不断,是检验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容灾备份能力的主要目标。

二、云灾备技术

虚拟化指的是对计算机硬件或软件资源进行抽象,从而对上层应用或用户隐藏其不必了解的一些细节属性,类似于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封装。对于信息化领域而言,虚拟化技术解除了服务提供者与服务使用者的紧耦合关系,服务使用者根据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接口使用服务,至于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对服务使用者是不重要的。云计算是基于虚拟化发展起来的,虚拟化的云隐藏了服务提供者的细节。也就是说,对终端用户来说,他关注的是云所能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关注服务是由云中的哪台服务器提供的。正是由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分离了服务应用与服务实现,才使得无中断的信息服务得以保障。随着云计算研究的日渐深入,作为云计算与灾备交叉技术的云灾备,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与连续运行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云灾备主要研究数据灾备与系统级灾备两个领域的问题,数据灾备涉及了重复数据删除与存储安全两种技术,系统级灾备则涉及了检查点和操作系统虚拟化两种技术。在灾难故障发生时,最理想的系统级灾备由其他服务器接手故障服务器的业务,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开展。为了实现故障中断时服务器中间的业务迁移,需要使用检查点技术来对故障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拍照,然后在其他服务器上进行状态恢复。虚拟化衍生出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出基于虚拟容器的检查点技术。虚拟容器将信息系统每个进程运行的上下文环境虚拟化为一个独立的进程运行容器,实现对进程状态的拍照。进程从故障服务器迁移时,恢复这个虚拟容器就可以继续运行进程。

三、人民银行系统云灾备框架

考虑到目前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已经比较完善,进一步建设系统级灾备体系是一个趋势,以确保在灾难性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进行业务切换,实现业务的无间断运行。基于虚拟化的云灾备技术的核心是数据与系统在服务器之间双向复制,数据与系统同时保存在热备服务器上,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热备服务器立即可以接手业务,当中断恢复后再还原回去。这里用到了虚拟化过程:物理服务器向虚拟机迁移(PhysicalServertoVirtualmachine,P2V)与虚拟机向虚拟机迁移(VirtualmachinetoVirtualmachine,V2V)。这两个虚拟化过程是可逆的,用来进行灾备恢复。考虑到人民银行信息系统集中部署、用户地域分散的特点,可以基于虚拟化技术、中间件、路由技术设计一个兼顾云计算与云灾备的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信息系统的部署与同步每个集中部署的信息系统只对应唯一的一个IP地址,被分别部署在两个到多个数据中心中,其中一个异地灾备中心。在信息中心中为信息系统设置多台服务器,其中一台为镜像服务器。镜像服务器之间可以交换数据,也可以相互恢复;镜像服务器与主服务器之间可以交换数据,也可以相互恢复。这多个数据中心构成了服务云。

继续阅读

农业科技文献开发利用

当前的问题是许多新见解、新发明、新观点、新成果还局限在实验室里、课堂上、期刊著述中、图书馆内。广大迫切需要脱贫致富、走向市场的农民又苦于找不到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拥有现代化设备、丰富藏书的农业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理应承担起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文献的历史重任。本文试图从云南地方农业科技文献开发利用这个角度入手,结合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所开展的这项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1.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的独特性

云南是一个农业省,85%的人口在农村,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农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又是多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都十分复杂。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高原独特的立体垂直气候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云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尤为突出。由于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因此研究好云南,对于全国各种不同地区农业都会产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也正是云南农业文献的独特之处。

云南农业科技文献是记录农业科技与生产实践的载体。在内容上具有地方特点的天文、水利、自然灾害、气候、土壤、物产等资料,是反映云南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价值的记载。一个学科的发展很大程度体现在其发表的文献中。地方农业是进行地方农业科研的情报保障。科研课题的实用性只能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情报基础上。云南地方农业科技文献反映了云南农业科技生产的历史、现状、动态和水平,记载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留存了无数理论方法、实验数据和科学构思,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利用这一丰富的情报源,不但可以了解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而且有助于研究全国其它地区农业发展的普遍情况,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和推广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充分发挥地方农业文献的优势,有力地开发这一智力资源,对深化文献情报工作,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2.云南农业科技文献书目控制的针对性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高等农业院校,担负着为全省培养农业科技高级专门人才,开展推广农业科研、科技扶贫等重任,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大量的农业情报信息。农业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而且也是全省的农业情报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云南省各地农业生产技术状况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的研究成果、实用技术和先进经验。揭示出云南农业的地区特征与地方特色。针对我省特殊的省情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我馆54万册藏书,6388种期刊,4000多份内部资料的优势,把分散在不同类型出版物中,不同藏书范围内的云南地方农业文献予以集中,加以报导。第一步就是对云南地方农业科技文献进行专题书目编制工作,有针对性地全面揭示馆藏,充分反映馆藏特色,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现有检索工具的不足,还可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与查准率,具有较强的情报检索功能。

云南农业科技文献目录的编制主要针对我校所开设的主干课和科研课题,包括粮作、经作、植保、园艺、畜牧兽医等。为了方便检索,目录的编制体例依照《中图法》农业科学分类表序列,目录后附汉语拼音为序的著者索引。著录格式完全依照国家标准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中析出文献格式著录,为建立云南农业文献专题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云南农大的图书情报工作也将采用微机处理系统,加大信息容量,加快传递速度,增强图书情报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发展成以数据库为核心,以数据通迅网络为目标,兼有较强信息贮存和处理功能的信息检索咨询服务体系,目前主要是以数据库使用为核心。

继续阅读

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进一步丰富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包括制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专题规划;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系统完整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编制相应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加大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等。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当前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人才培养方面区分度不高[1]。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省份,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构建区域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一批有扎实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又了解、熟悉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资源与环境的管理人才。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点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为一体的省份,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59万人。全省16个地州市中,有8个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95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7O%。云南除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性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有6大水系,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全国第1位。

(二)优越的区位条件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地处约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全省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占我国陆地边界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4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l/3。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持久和强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

职称申报材料写作规范

一、材料袋填写要求

材料袋封面的内容应该填写清楚、完整,材料袋封面的“单位”填“西南林学院”,“单位性质”填“事业”。“专业”栏应填写申报人现从事的具体教学学科或教研学科名称,如从事英语教学的应写成“英语”,此专业是申报专业,也是获得晋升后职称证上的专业名称。“是否破格”一栏属于破格的“是”不属于的填写“否”。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填写要求

(一)评审表封面的“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和“申报何职务任职资格”均须填写全称,如申报“高级工程师”不能简缩成“高工”,“工作单位”一栏直接填写“西南林学院”,不需要具体到院、系等部门。主管部门为“云南省教育厅”。

(二)表一“基本情况”应认真如实填写完整,“学历何时何院校何专业毕业”一栏应填写完整,“职称外语考试情况”一栏属免考对象的则填写“免考”。贴上本人近期免冠照片。

(三)表四“担任过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为任现职以来完成的教学、科研情况。

(四)表七“任现职以来主要著作、译文、论文、调查报告登记”中“本人承担部分”填写主编、参编,第几作者等排名。评审表中的内容和顺序和其他表格中此内容和顺序相一致,其著作、论文的顺序为:主编、参编、独撰或第一作者(SCI、EI、ISTP、SSCI、中文核心在前,其他期刊在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依次类推。提交的所有著作和论文应该是正式出版和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该目录见人事处网站。

(五)表八“任现职以来培养人才情况登记”为指导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情况。

继续阅读

智慧校园期刊论文发展研究

在各类学校纷纷建设数字化校园之际,为规范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升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2018年4月我国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1],明确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原则、模式、内容、流程,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功能做了详细的说明。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对智慧校园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只有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化建设,才有可能建成为智慧校园[2],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3]。本研究主要采用CiteSpace工具,对筛选出的有代表性的智慧校园相关文献从年度发文数量、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智慧校园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同时总结一些结论,为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为了充分了解智慧校园发展情况,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CNKI)2009-2019年近十年的期刊论文作为样本,期刊论文类别为SCI、EI来源、CSSCI、核心期刊,去掉了CSCD论文,以“智慧校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191篇,进行分析。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工具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同时预测智慧校园发展趋势。CiteSpace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专门用于学术文献分析的信息可视化工具,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可以探测出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其演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探测、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不同研究前沿之间的相互关系[4]。

2利用CiteSpace定量分析

2.1文献年度分布

继续阅读

载文信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作用

科技期刊载文信息包括载文量、载文内容、作者信息、机构信息、发表时滞、引文等。载文量体现期刊承载信息量的大小,是实现信息有效交流和传递的前提和保障。载文量与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之间成正相关[1],总体上来讲,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成正相关[2];载文质量与期刊影响力成正相关。科技期刊的作者与读者有相当部分重叠,因此作者群的大小、层次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影响力大小;与科研机构建立、保持默契的合作关系对期刊的发展尤其重要。此外,发表时滞、引文、机构等信息都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关期刊载文的分析已有很多报道,如关于载文研究热点[3-4],基金论文[5],载文被引[6-7]、作者群分析[8]等。但尚未见有关科技期刊的载文信息动态对期刊发展的指导意义的报道。随着期刊的发展、影响力的提升、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学科发展的需要、办刊方向的调整等,期刊的作者、机构、引文等信息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适应期刊发展的,有些却对期刊的办刊调整期望相悖。因此,期刊编辑部应及时了解期刊的载文动态,为期刊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本文以叶作物杂志曳渊以下简称叶杂志曳冤为例,通过分析2012年-2016年的载文信息动态,并结合近年办刊措施,解析对期刊载文信息动态的了解和把握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

叶杂志曳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农业学术期刊,于1985年创刊,目前为双月刊,主要报道有关农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栽培技术、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原创论文、前沿进展和专题综述,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入编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曳,2014年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学术期刊的认定。叶杂志曳创刊时定位为技术类期刊,后逐渐发展到学术类论文和技术类论文兼有,在2014年二者比例大致为7:3。2014年10月叶杂志曳召开了第六届编委会,会上就叶杂志曳的发展方向、期刊定位、作者群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决定在学术期刊认定后,应明确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2012年要2016年叶作物杂志曳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叶杂志曳学术期刊定位认定前后的载文量、机构分布、地区分布、发表时滞、基金论文比、栏目设置等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刊载论文的情况、评价期刊的发展现状,以及时发现问题,为提高期刊影响力、建设品牌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探讨了载文信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叶作物杂志曳2012年要2016年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除去编辑部刊发的会议报道、征订启事等,共1099篇论文。

1.2方法统计

2012年要2016年叶作物杂志曳载文量、发文机构分布、地区分布、核心作者、基金论文比、引文量、发表时滞。计算篇均作者人数、篇均基金数、发表时滞渊收稿日期至发表日期的天数冤、处理周期渊收稿日期至修回日期的天数冤等信息指标。通过对发文机构发文量的分析,确定主要发文机构及其5年发文量的变化。采用普赖斯的方法确定核心作者,公式为M=0.749伊(N姨max),式中院M为论文篇数,姨Nmax为统计年限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篇数,发文量高于M篇以上的为核心作者[9]。进行普赖斯方法确定核心作者时所采用的作者包括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

2结果与分析

继续阅读

高校学报办刊质量原因及建议

摘要:介绍了《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度较2011年度影响因子排名上升产生的原因。结合中国知网2013年12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核心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提出了有助于学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编校质量;办刊质量

据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通报的影响因子学科排名,《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在所比较的403种期刊中名列第103位,较2012年在所比较的437种期刊中名列第170位,上升了53个名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见表1,2。

1进步的原因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室,在编辑部主任王松江教授的领导下,在编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支思想先进、作风过硬、技术过关的优秀团队.为提高本刊的办刊质量,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1积极发挥“编委”的作用

每年我们都要召开《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座谈会,积极听取编委的意见,以确定办刊方针,明确办刊方向,调整办刊栏目,为开展下一年的工作打下基础.

1.2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继续阅读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