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优质高中教育范文

优质高中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优质高中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优质高中教育

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摘要:阐释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通过对芜湖市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获得该市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别从教师自身、学校、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借此切实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强调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信息化”[1]。当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学生多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历史课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目前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具体探讨提升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1信息化教学的概念阐释

当前,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的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的定义如下所述。陈丽教授认为,在网络时代,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顾小清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指基本信息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理念/职业道德/伦理及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3]。通过分析以上学者的观点能够发现,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界定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理念和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教师能够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2当前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题及不足

结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笔者对芜湖市150位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从调研结果分析来看,目前高中历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不足,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继续阅读

全市基础教育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步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二、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6%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三残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6.5%、99.5%。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75%,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率控制在15%(市区)以内。以县区为单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达95%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全市初中辍学率严格控制在0.3%以内。高一新生在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就读比例达9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破解“入园难”

1.创建省优质幼儿园22所,市优质幼儿园6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2.复审市优质幼儿园20所。为加强对市优质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提高,2012年起,对已获得市优质幼儿园称号三年而未申报省优质幼儿园的的幼儿园,一律进行重新审核确认。

继续阅读

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1.重视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普通高中教育是十五年基础教育的终端,担负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基,为高等学校输送高质量人才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建设者的重任。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是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福利性的重要民生工程,是关乎城市未来竞争力、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把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加强目标责任管理,把普通高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模式变化的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学校教职工编制。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将发展重点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上来,以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着力推动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

2.明确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工作目标

办学条件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信息化能力显著增强,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到2015年,普通高中全部建成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在省四星以上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达60%,力争2所以上学校达省五星级高中建设标准。所有省四星以上普通高中全面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一类标准,全面建成微格教室、数字实验室、科学探究室和学科专业教室。所有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标准。

人才培养梯队化。到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达10名左右,省教授级高级教师达25名左右,省特级教师达60名左右,市特级教师达100名左右,市学科带头人达400名左右,骨干教师总量达800名左右,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比例达15%。

课程发展特色化。学校特色鲜明,课程优质多样,学科优势显著,学生个性张。到2015年,全市建成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项目50个,建成省课程基地15个左右、市课程基地40个。

教育质量优质化。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在全省领先,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学校建设品牌化。到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经过五到八年的努力,培育2所以上办学理念先进、办学质量上乘、学校个性鲜明、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国内一流高中;培育10所左右办学质量较高、办学特色明显、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高中。

继续阅读

教育局长在中学教育创优会议上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全县中学教育工作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出席会议,一起盘点过去一年来全县中学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武胜中学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共同描绘全县中学教育美好的明天,这充分说明了四大班子对中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此,我代表全县教育系统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教研室负责人同志客观分析了2005级高考质量,对2006年迎考工作提出了很好建议。在此基础上,我结合省、市2005年高中工作会议精神,就全县中学教育工作讲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省、市2005年高中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于11月8日上午在市教育宾馆七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各县市(区)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县长、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教育股股长、教研室主任、高完中校长、职业中学(含民办教育机构、职专)校长参加了会议。会上,部长、副主任、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市教育局局长对过去一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发展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我县中学、职专等六所学校进行了交流发言。市上对2005年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进行了表彰,我县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二名,荣获二等奖;中学、中学、中学、职业中专均在会上受到了表彰。

部长在会上要求,各地各校必须深化熟悉,切实增强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紧迫感;突出重点,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强化保障,努力开创高中教育发展新局面。副市长客观评价了我市高中教育工作,要求把握形势,牢牢抓住当前高中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全市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局长在讲话中回顾了过去一年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策和措施,要求做强做大普通高中,加快名校建设,积极争创各级示范性高中,采取措施,将农村高中办好,加强薄弱农村初中的建设,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要扩大职教的办学规模,千方百计把“块头”做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协调发展。会议要求我市在2008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比全省提前两年),初中毕业升高中的比例要达85以上。全市还要创建四所国家级示范高完中,四所省级示范高完中,我县的和分别纳入了创“国示”和“省示”高完中之列。

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同志传达了今年4月中旬在县召开的省农村高中教育现场会精神。省教厅厅长对今后几年高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即一是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多形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二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建立发展高中教育的多元体制,统筹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民办高中;三是要树立成本意识、效益理念,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并驾齐驱,提高高中办学效益、质量;四是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起发展高中教育的职责,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全省201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省教厅副厅长总结了发展农村高中教育的作法和经验,即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具体抓了“五个到位”:领导重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扶助措施到位,融资机制到位;二是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高中教育结构;三是创新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四是发展优质高中,带动农村高中,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五是创新体制,实现高中办学多元化发展。

二、过去一年来我县中学教育工作回顾

(一)工作取得的成绩

继续阅读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分析

一、我国基础教育亟需均衡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大历史任务,这是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推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涉及千家万户的青少年教育问题自然就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教育领域内部客观存在着因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领导者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学校自身条件不同、受教育者群体素质不同等因素而造成在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上的不均衡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这种不均衡发展现状的因素十分复杂,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及策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当前人们在谈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时,对“均衡发展”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如在最近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论坛”上,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与会者就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是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有的认为是教育领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有的认为是教育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以及教育各要素内部的各组成单元的均衡发展问题,还有的认为是教育领域横向各要素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纵向各阶段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等等。笔者认为,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这里,应着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所规定的我国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探讨如何让最大多数适龄儿童享有教育,而且能够享有尽可能优质的教育的权利。这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既是目前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是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是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①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以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全民族素质,自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赞同。

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策略

要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应承担主要责职,必须通过一系列政府行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偏差。笔者认为,各级政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制度创新,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引导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导致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历史形成的,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有的是制度性原因,比如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完善和偏差。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均衡发展,增进教育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如政府部门超前制定不同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并充分体现目标的统一性与发展的差异性;协调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问题,如通过“名师共享”、“设施共享”、“教改成果共享”、“教育信息共享”等来扶持薄弱学校;规定教师支边、轮岗制度,譬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城市中小学教师,必须到西部或其他教育落后地区或学校支教若干时间,方能得到晋升;设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长期坚持在西部或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

在我国现实教育环境中,应考虑用招生考试的“指挥棒”,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继续推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招生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的学制改革。在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的基础上,探索优质初中的招生制度改革,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如“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把优质初中学额,按比例分配给附近若干小学,择优推荐”等。学制改革的重点是把完全中学的初、高中脱钩,小学与初中相匹配,通过联办一批小学和初中,既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又扩大普通高中学额,减轻高中入学压力。

继续阅读

教育整体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领导班子为一正六副,另有考试院院长1人、教育纪工委书记1人、副调研员2人、副县级督学1人。

机关设行政处室18个、人员59人;直属事业单位15个、人员165人;直属学校41所、教职工5937人。

年年底,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71所,在校生173.22万人,专任教师9.49万人。其中: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35所,在校生117.75人,专任教师6.88万人。年,初中三年巩固率94.48%,小学六年巩固率99.47%。初中辍学率2.85%,小学辍学率1.18%。

2、学前教育学校1034所,在园幼儿21.36万人,专任教师6840人;幼儿园入学率为85%。

3、普通高中教育学校72所,在校生16.69万人,专任教师9951人,年毕业生58287人;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24所,居全省第三位。普通高中毛入学率为39.5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79.21%。)

4、中等职业学校75所,在校生16.71万人,专任教师5934人,年毕业生42698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0所,分别居全省第7位和第2位。中等职业学校毛入学率为39.62%。

继续阅读

区委教育平台建立工作报告

2011年,在市教育局和区四大家的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区人民群众的关注和监督下,我区教育认真落实2011年党政工作各项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质量、改革、和谐”的主题,全局“13315”工作思路得到有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学校“三风”纯净,“教育管理年”的成效开始显现,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力度,重点工程成效显著,西部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1年我区教育发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围绕“13315”的工作思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今年,我们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科学发展,全面推进“13315”全区教育发展思路,将学习实践活动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教育内涵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上来。按照“13315”的工作思路,我们将全年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一个工作主题”。即“质量、改革、和谐”的主题,全局上下广大干部教师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盯紧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改革和备改方法改革(三项改革)。通过“和谐团队建设年”、“两园”建设行动计划等抓手,深化和谐校园的创建,营造了宁静、有序的学校“三风”和追求质量、强化管理的教育氛围。

二是推进“三个建设年”活动。“教育管理年”扎实推进,切实加强了教育管理,狠抓了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招生入学行为规范、师德行为规范和教育收费行为规范等“四个规范”,增强了规范办学意识,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目前正力争全市“教育管理年先进区”,通过了省级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的检查验收,我区的创建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省纠风办、市教育局、市纠风办等部门的认可。

“和谐团队建设年”注重打造和谐团队,深化“两园”建设,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实施途径。目前,全区学校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管理氛围。

实施“项目建设年”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落实市人大4号议案办理工作为重点,克难攻坚,加快了教育配建项目建设,四个项目全面竣工,其中79中、常码头中学、天顺园配建学校(博学初级中学)于新学年正式投入使用,古田教育园年底竣工,一职教建设完成了退耕等建设任务,配合全区开发的部分学校调整整合工作全面完成。

继续阅读

学校老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一、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组织**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对**等省区的3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由**师范大学对口**自治区、**师范大学对口**回族自治区、**大学对口**省,采取“送培到省”、“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的方式,分别为上述省(区)培训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其中县以下教师不少于选派教师总数的70%。同时,将培训资源制作成光盘,辐射到本区域广大农村教师。

——各有关师范大学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对受援地区中小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需要,会同受援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式,制定实施方案;要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包括附属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优势,遴选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授课,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少于60%。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专家人选报教育部核准后实施。

——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上述师范大学做好项目实施的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二、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为加强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