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影象技术范文

医学影象技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医学影象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医学影象技术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探讨

一、远程医疗技术(Tele-medicine)

(一)背景及意义

二十一世纪我国将面临人口众多、交通拥挤、医院容量有限,以及由于独生子政策导致的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可望为我们提供一个缓解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最简单的远程医疗形式是通过PSTN(公共电话网络)进行心电(ECGs)的远程解释,但目前的远程医疗技术研究与试验则是伴随当前IT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范围更加广泛,意义更加深远的新兴领域。它是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电子通讯及多媒体技术实现远距离医学检测,监护,咨询,急救,保健,诊断,治疗,以及远距离教育和管理等等。远程医疗旨在通过提供一种管理良好、高效和跨越时空障碍的全新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最终达到共享医疗保健资源,降低医疗保健费用,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另外,在战场救护,交通等意外事故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等方面,远程医疗技术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广义地讲,远程医疗是指医护人员利用通讯和电子技术来跨越时空障碍、向人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根据不同的应用,远程医疗又可分类为远程监护,远程治疗,远程会诊和远程教育等等。

(二)发展过程

最早的远程医疗雏形可以追溯到1905年Einthoven等人利用电话线进行的心电图数据传输实验。但真正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远程医疗系统在50年代才开始出现,该系统可以通过电话线和专用线传送简单的医学数据。而在70~80年代远程医疗开始利用电视系统传输医学图像,即以远程放射医学(Tele-radiology)为主。随着现代微电子学、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在90年代人们开始实践与评估该系统在远程医疗咨询、远程教育、远程专家会诊等多方面的应用。近几年来,随着医用数字影象设备如CT、MRI、B超以及DSA等的迅速普及,促使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数字图像存储通讯系统(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逐步实现医院的无胶片管理,为普及远程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远程医疗系统技术的技术支持有:交互视频影像设备(interactivevideo),高分辨监视器(high-resolutionmonitors),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s),蜂窝电话(cellulartelephones),高速开关系统(high-speedswitchsystems),以及以光纤和卫星通信为核心的信息高速公路等。需要说明的是,在目前的中国,由于网络的普及面仍然十分有限,在一些中小县城市,既缺少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又缺少足够带宽的信息网络,患者的经济能力也十分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基于电话线的远程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的需求,显示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值得国内的医疗电子企业重视。

(三)适宜范围和初步的临床效果

远程医疗技术(Tele-medicine)最大的作用在于它对农村和不发达国家的那些得不到良好服务的人群提供健康护理服务。在这些地方,合格医生的缺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他需要远程医疗的地方包括:边远的兵站,需要保密的地方,出院后病人的监护,家庭监护,病人教育,医学教育等。有些医学部门,如放射学(radiology),病理学(pathology)和心脏病学(cardiology),他们需要高保真的电子医务数据和图像为诊断服务,因而特别适合于采用远程医疗。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成熟,它能够提供服务的医学部门和范围也会随之相应地增加。比如,以下这些领域的远程医疗实践正在逐步增多:矫形外科学(orthopedics),皮肤病学(dermatology),精神病学(psychiatry),肿瘤学(oncology),神经病学(neurology),儿科学(pediatrics),产科学(obstetrics),风湿病学(rheumatology),血液学(hematology),耳咽喉科学(otolaryngology),眼科学(ophthalmol-ogy),泌尿科学(urology),外科(surgery)等。总的来说,有关报告显示,远程医疗提供了医生与远端之间的可靠的高质量的数据和音频视频通信。通过将远程医疗和直接的医生诊断相比较发现,二者没有大的差异。这些初步的结果说明,远程医疗提供了与医院相当的服务质量。目前,远程医疗已被成功地用于直接的病人监护,它明显地改进了医生的诊断能力和对病人的处理选择。远程医疗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已被完全证实,它的使用情况已经超过了立法和行政部门的步伐。因此,在未来健康监护工业的发展策略中,远程医疗应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实现两个“所有”:方便地实现所有的医学服务和面向所有的地方。

(四)远程医疗系统与信息技术

继续阅读

三维医学可视化体系分析

1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的数据输入共有两种来源一是通过网络光盘磁带等直接输入的CTMRI多断层原始数据二是BMP或TIF图象文件这些文件是通过扫描仪或数字化仪得到的原始CT或MRI片子的图象文件一般系统得到的CT或MRI数据都是一组图象序列这些图象序列会在切片照相过程中因位移旋转比例变化等因素而存在一定程度形变的可能因此需对图象进行噪声消除几何矫正定位点检测和配准使得图象中的象素点与它们实际的位置一致,这样输入的断层图象才能加以使用校正配准后的图象序列经过压缩可以存入计算机中对每一幅经配准与校正后的图象进行交互式人工分割或半自动分割分离出图象中的兴趣区并对这些区域进行边缘提取并生成矢量化的轮廓线然后对这些轮廓线进行拼接利用这些轮廓线重建出物体的表面通过重建获得的三维体数据系统可以完成三维图形的绘制轴切面显示三维空间切面显示透视显示等功能以上的轮廓线和重建获得的三维体数据经压缩后均可以存入计算机中。

2系统的实现

三维医学可视化系统直接应用了计算机图形图象技术的最新成果采用Windows98或WindowsNT3D加速卡和OpenGL三维图形库作为解决方案实现了三维图形的绘制以及旋转平移改变视角放大缩小表面半透明和网格显示等显示方式并提供了多种可视化理解手段。

2.1系统的实现原理

通过对CT机或MRI成象数据的直接解码或通过TWAIN接口从扫描仪获得影象数据生成DIB图象对输入计算机的图象进行直方图调整卷积滤波后开始图象配准对于含有定位标识点的断层图象可以利用这些点信息来进行定位典型的定位器几何结构共有9根定位棒其中有3根是对角定位棒在断层图象中表现为9个标识点由于这些标识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是已知的利用这些信息不难求出每个断层图象到三维空间的变换矩阵通过该线性映射关系就可以将所有断层图象在三维坐标空间中配准配准后的图象可以用来提取组织形态信息由用户先选定目标组织的边缘任一点然后按二值图法进行轮廓的自动搜索采用左手触摸跟踪法的修正方法对图象进行轮廓跟踪将图象边界线用链码加以表示对于不同组织相互连接或相距较近时产生的相互纠缠的轮廓线或灰度落差较大产生的中断与扭曲的轮廓线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分离断层图象在三维空间的z方向的分辨率较低为此需要对各层与层之间的断层图象进行插值补充出若干层新的三维数据对于相邻层间距不太大的情况采用线性插值算法当体部扫描的层间距较大时采用高阶插值样条函数插值算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在三维重建方面系统提供了基于体元和基于表面的两种重建方式基于表面的重建采用了Lorensen等人提出的"MarchingCube"算法这是一种基于体素的表面重建方法该方法先确定一个表面阈值计算每一体素内的梯度值并与表面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找出那些含有表面的立方体再利用插值的方法求出这些表面基于体元的重建采用了光线跟踪算法其实质是在给定视点视线方向的条件下有效地估计每一个象素的光亮度从每一体素出发根据设定的方向反射一条光线对该射线通过的象素沿深度方向进行光亮度积分依据光照模型求出各采样点的光亮度值从而得到三维数据图象。完成三维重建后通过OpenGL库可以将数据以三维的方式显示出来并产生旋转移动等效果用户可以在三维数据体上以任意角度进行观察并可以对三维体任意角度进行切割观察剖面情况对切割后剖面中的数据空洞采用三线性插值的方法进行填充在三维数据体的基础上系统还可以完成数字化重建放射透视图象(DigitallyReconstructedRadiographs-DRR)DRR可实现对患者在任意空间角度下的透视模拟由于DRR是模拟常规放射透视图象成象过程图象是由射线在透射体中沿其路径衰减后形成的"叠加"结果所以系统利用辐射线模拟跟踪算法以及对不同组织器官密度采用加窗处理来获得了解剖组织的多层次形态图象图34分别显示了系统的三维重建和DRR效果图为了有效地存储上述的断层序列图象和生成的三维体数据以及适应网络传输的要求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系统利用三维小波变换的思想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来达到数据压缩存储的目的对断层序列图象和生成的三维体数据多幅成组图象进行三维小波变换后对低频子带采取不带量化器的无失真差值脉冲预测编码对高频进行量化最后对变换系数进行熵编码应用在网络系统中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传输。

2.2系统的特点与应用

三维医学可视化系统行之有效地完成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为医生的医疗诊断提供了辅助工具系统的主要特点与应用如下:

继续阅读

医疗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

一、卫生信息化进程中的立法滞后及安全隐患问题

(一)卫生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较为明显医疗卫生信息安全标准是医疗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目前,省内只有部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实施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医院、卫生站等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实施,大多数医疗机构对信息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1.远程医疗信息数据传输中的安全隐患较为明显。在远程医疗运行的数据接口方面也明显缺乏规范,特别在区域性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趋势下,数据接口关系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存在被黑客入侵、网络攻击等安全隐患,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病人的正常就医。在服务外包方面,医疗机构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内部信息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信息安全的管控,没有对开发人员和访问范围进行有效约束,为不法分子通过系统本身的原始漏洞窃取数据埋下了隐患。2.智能网络化协同导致“统方”的信息外泄事件增多。信息数据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机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统方”等重要信息进行有目标的窃取,必须对信息数据安全性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医院大多通过用智能网络来共享重要的医疗信息,对于医院而言,网络化协同可以使不同的医疗机构共享重要的医疗信息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网络化协同意味着他们能够以方便、有效的方式,存取患者的电子信息,包括化验结果、处方信息、医嘱和健康状态等。但是,网络化协同带来医疗便利的同时,一些医药机构缺少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审计机制,并存在账号滥用、业务数据被非法读取的风险,或为本医药机构谋取不当利益而频频发生的“统方”核心信息数据外泄事件。3.有关侵犯患者隐私问题更为突出。推行电子病历是“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方向和主要任务。电子病历将记录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医疗记录,属于个人隐私信息,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而电子病历的数据集中存储、频繁交换以及与其他公共服务集成使用等特点,使电子病历的有效保障患者隐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开始推行电子病历,其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功能逐渐丰富,数据交换的机构增多,信息安全隐患也在逐步升级,在医疗信息化运作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发生侵犯患者隐私权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是一个法律的难题,更是现代医学伦理、医德的一大难题。

(二)有悖于医学伦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依照有关法律与医学伦理、医德相应规则,针对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中所发生的实情,有悖于医学伦理的主要现象可归纳如下:1.未经患者许可,在网络上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资料;2.利用患者身份、扩大治愈效果而制作虚假电子网络广告;3.将电子病历、医学影象商品化,从中非法谋利,或私自篡改电子病历、医学影象而推脱医疗事故责任;4.通过患者IP地址,越位浏览、收集患者的网络踪迹的活动内容,或违规泄露患者纯个人的隐私;5.在实施远程医疗诊断中,有意刺探患者情感生活,并将患者婚外性生活在网上公开披露,或将患者有关性疾病的电子病历、影象等信息公布于众,严重干扰和破坏他人夫妻正常生活;6.以网络医务者之居,非法刺探患者信用、财产状况,或与网站管理员串通合伙骗取患者钱财,或未经患者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7.行临床网络医生之便,收集、刺探患者的社会关系并从中谋取私利;8.在医疗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因医方原因将患者的个人资料丢失、被盗用或遭篡改;9.违背了守法、诚实信用、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及医学伦理、医德,虚假、带有欺诈性的医疗电子网络信息、医学图像的广告。

二、医疗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医疗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体系。2.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为使市民便捷地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而服务,并创造一个医患关系和谐、合法、有序、诚信、安全的法制保障环境。3.依法治业的准则,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而提供科学、高效、合理的法制支撑,并解决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矛盾,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服务。

(二)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标准与顶层设计原则,把握国家法制统一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分级推进、各方参与的局面,积极争取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的立法资源,既要考虑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权限,还应充分反映各类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做好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体系的顶层设计。2.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原则,把握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把握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立足于全面、整体推进本市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同时,以完成若干重点立法项目和推进信息化执法工作为主要抓手,特别是在立法工作中,要集中精力,适时推出一些关键性的立法项目。3.坚持立足实际与适度超前原则,把握当前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关系。在制定市卫生信息化立法、执法和法律服务工作计划时,应当把握好近、中、远期三个关系,在通盘权衡近期法治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储备一批政策法规调研项目,注重前期研究,适时提出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以及具体要求。4.坚持力求创新与区域特征原则,把握移植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要研究世界上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成功经验,借鉴国际上一些特大型城市卫生信息化推进的法治经验。同时,在推进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中要注重体现时代特征、区域特点,从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牢牢把握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的总体要求。

三、构建结构相对完整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法规框架

(一)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立法项目医疗卫生信息化法规框架,在立法层面上,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为主体,以行业自律规范、示范合同、行业标准等为补充;在时间安排上,优先安排若干关键领域的重点立法项目,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立法调研项目;在立法参与度上,积极利用人大、政府法制办的立法资源,重点推进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对行业自律规范工作则以引导为主。医疗卫生信息化法治建设的立法项目主要包括:卫生电子政务条例、卫生信息化网络管理办法、卫生执法监督办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办法、远程医疗管理办法、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管理办法、医疗卫生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办法、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工作实施细则、卫生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办法、市属各级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

继续阅读

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2015年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转型首要是课程改革,本文针对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进行了现状和问题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估和实验实训建设等多方面探讨高校转型过程中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内容,对新形势下计算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转型;教育改革;计算机教育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中的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本科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生产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资源短缺,教育与需求脱节等。大力推进高校转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转型发展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性医学院校将完成由医学学历教育型向应用技术型和医学职业类型的转变,根据所服务的的区域和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改革的具体步骤,实现医学技能教育服务于社会需求的回归。其转型涉及高校的管理体系、专业体系、课程设计以及教师结构等,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就是其转型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内容,本文重点关注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现状和转型改革的内容及策略。

1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现状及问题

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是医学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医学院校的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辅助性应用等。目前,根据国家教育大纲的要求,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包括3个大的方面: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办公自动化应用为主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和以计算机数据存储与管理为主的计算机数据库应用教育。其教学对象以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为主,还包括部分研究生教育。其教学形式为传统课堂和实验的集中教学。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教育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不断出现不足和问题,尤其是在医学院校转型改革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包括:计算机教学以教师为主、以教学大纲内容为主,没有体现医学院校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赶不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很多医学院校在讲WindowsXP操作系统的时候Windows10已经推出;课程内容单一,所有专业内容一样,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医学影像专业需要较多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知识,健康管理专业需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以考试和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为目标,不关心所学内容与自己专业的结合度和自己专业的未来需求。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计算机课程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基础性课程,计算机技能也是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基础性技能,更是更好的学习、实施医学技能的辅助,医学院校要实现转型改革,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高校转型改革过程中医学本科计算机课程改革

继续阅读

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杂志》2014年第十九期

一、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体系内容

1.数字化便民服务系统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便民服务系统建设,重构新型就医服务系统,推行就诊“一卡通”,优化病人就医流程,实现患者病历电子化,挂号无纸化,改变传统看病就医楼上楼下跑,科室病房到处询问的混乱局面。在医院就医通道设置便民就医终端,动态反映医院各科室的分布和各专业、专家门诊的出诊时间;“菜单式”点选电子化预约门诊、挂号和选定医师;在候诊区电子公告屏幕实时反映患者就诊、检查和取药的时间状态;在病历综合查询终端,患者刷卡显示诊断结果和医嘱建议、自动划款收费。开通网上便民服务系统,实现网上挂号、预约就诊,在线咨询等服务,减少患者在医院就医时间。

2.公共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医院业务实施电子化操作,改变传统办公方式和服务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枢纽工程,对上连接省部级医院和国家卫生系统,对下连接医院各医疗科室中心、对邻连接各地市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通过各种交换设备和存储设备,实现医院各业务数据存储、交互和转发。公共办公系统:通过安装部署卫生系统公共办公平台,改变靠纸张办文办事的传统工作流程,实现办公网络化和无纸化;同时通过加装电子签名,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集成财务和人事等专业软件系统,为医院业务管理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平台。信息网站:医院信息网站是提供综合性网络资源和相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实时医院重大活动和工作动态等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医院卫生医疗、政务信息,可以为患者提供便捷的网上咨询和资料查询服务。安全防护:采取计算机网络攻防、病毒查杀、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等技术,实时监视医院内外部网络运行状态,阻止用户以非法手段越权访问、篡改医院信息资源和恶意破坏网络设备,确保医院联网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3.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专业信息系统,需要同时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种业务,设计时要预有接口,便于功能扩展。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电子病例:包含纸质病历记录的医疗诊断字符和数字,同时拓展纸质病历欠缺的图形、影象、语音等非文本信息,可以形象、具体的反映与疾病过程有关的临床发现、诊断和检验结果,为医生医疗诊断提供智能化辅助决策。临床信息系统:通过病床条形码注册和病房网络无线全覆盖,实现移动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功能。医生和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持式监护终端扫描患者识别码,便捷的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和影像信息,实时记录病情数据,优化医护工作流程,有效进行医嘱处理。远程医疗系统:通过远程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借助微电子医疗设备实现远距离医学检测、救护、咨询、急救、保健、诊断、治疗以及教学。可以为病人提供远程监护、远程会诊和远程诊疗,也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远程学习资源。医疗专业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血库管理系统,影像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生理信息系统和病理信息系统等。这些专业的信息系统以业务数字化为目标,需要借助成体系的软件平台,通过连接相应的专业设备,对医疗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便于实时调用,实现医疗业务数字化。

4.保障信息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改变传统手动保障方式,实现保障数据交互和保障工作网络化,促使保障决策由经验型向智能型转变,保障方式由逐级向扁平化发展,实现保障水平由概略向精确转变。药品管理系统:将药库、药房药品管理与药品会计核算相结合,集医院的购、用、制、管于一体,通过粘贴药品二维识别码,实现药入库与出库、药属性和药购链式管理,智能、动态反映药品发放、盘点、统计和使用情况。物资管理系统:电子化管理物资,将医院物资详情统计到数据库,智能检索物资属性,实现医疗物品购置、安装、维修、报废等工作流转处理,减少了各种低值易耗品的积压和重复采购等问题,实现卫生材料和劳保用品规范化管理。安防监控系统:在医院重要库所和出入口位置布防网络摄像头和红外探头,通过值班室监控终端设备,远程遥控云台,对监控区域自动感应、动态控制和实时监察,实现医院重要目标远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安保力度。同时加装巡更系统,对重要位置巡查实行电子刷卡签到制度,实现值班巡视管理电子化和网络化。

二、提升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1.地市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凝聚共识,注重理清“建”的思路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复杂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便民工程。首先要成立院领导亲自挂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理顺工作关系和检验评估体系。(1)注重科学谋划,搞好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仅依靠医院自身力量难以实现,需要借助专业技术团队,需要医院领导决策和医疗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把信息化建设纳入省市级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搞好整体设计,加强资源整合。要分阶段细化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和建设方法,在建设指导上强调需求牵引,在建设筹划上注重体系设计,在建设组织上突出过程管控,在建设内容上重视全面发展。(2)把握重要环节,加强基础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积累、渐进式发展的过程,需要加强基础工程建设,打好“根基”,建设过程要由“点、线”逐步向“网络化、集成化、系统化”推进;需要把握重心、重点突破、急用先建,首先要实现医院基础网络互联互通,优先抓好便民服务项目建设。(3)重视系统集成,提升软件实力。医院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系统性强、要求高,需要遵循国际通用的医疗卫生规范、标准及法规,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需要优化整合系统功能,统一接口和数据标准,实现与省市级及友邻医院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需要考察大中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成果,搞好系统改造和缺项引进工作,需要走院地融合发展道路,购置开发成熟稳定的系统为我所有。

继续阅读

中药学教学革新研究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学习《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和临床各科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科。是一门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校高职高专生年龄、知识结构、理解力及学习时间等特点,探讨高职高专生《中药学》的学习方法。以下几点为本人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尝试。

1指导学生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医与药联系记忆

中药学与中医基础理论是统一的,中药学课程一般又晚开课于中医基础理论。对初学中药学的学生,首先要引导他们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记忆中药学的内容,这样既省时又记得牢。中医的理、法、方、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据理立法、按法处方、以方用药是紧密联系的。如化痰止咳平喘药主入肺脾二经,源于中医理论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化痰药之所以又可用于治疗癫痫惊厥、阴疽流注、瘿瘤瘰疬等病在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中药学记忆方法时,还应强调活学活用,不能死搬硬套每味中药。中药学理论干涩枯燥,但是,它上联基础,下联临床,这一桥梁学科的特点包含着中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可见,把握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学好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中药学要不断温习中医基础理论课,特别是脏腑生理和脏腑辨证两部分。这样,就可使中医药知识前后衔接,融会贯通。以上一些学习方法对初学者不失为是好的思维方式和技巧,但深入研究中药性用,决不能流于表层,机械记忆,而应以药物临床实际为主。应鼓励学生全面学习,下苦功夫理解记忆,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医与药联系记忆方法,是学习中药学入门时的一把钥匙。

2引用中药典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药物的典故和传说等,增强课堂趣味性,不但能加深理解记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讲述辛夷花,能治鼻炎、鼻塞、鼻窦炎等鼻疾。说起辛夷花的名字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相传,古代有一姓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经常头昏头痛,鼻子流脓流涕,腥臭难闻,四处求医,均无效果,十分苦恼……有一天,朋友来看他,见状便劝道:“老兄,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地求医?”他听后觉得有道理,反正呆在家里得了这种病,死也死不了,还不如出去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也好。于是,次日便携家人出门了。这个举人走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治好鼻病。后来在一个夷人居住的地方,遇见一白发老人告诉他:“你这病不难治,我给你介绍个验方,只要你坚持治疗,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个月,就能治好”。他听了很高兴,急忙向老人求教。只见老人走到房前,在一株落叶灌木上采了几朵紫红色的花苞,说:“就是这种药,你每天早晚采几朵煮鸡蛋吃,用不了一个月准能治好你的病”。他遵医嘱,连服半月,果然积年鼻疾霍然告愈。举人便向老人要了些草药种子带回家种在房前屋后,遇有鼻疾的人,他就用这种药给人治病,都收到了显著疗效。后来,他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医生。人们问:“这种药很奇怪,先开花后长叶,叫什么名字?”他忘了问老人了。想了想,这是辛庚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便急中生智道:“这药,就叫辛夷花”。

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性

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用以课堂教学为主,配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并充分利用标本室及野外采药见习的手段,以加强对理论课的学习和掌握。尤其对提高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积极性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大多数初次接触中药学的学生们来讲,在明确这一学科的重要地位后,学习的自觉性都很高,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也能恰当地使用授课技巧,在讲授基本知识同时,讲活讲妙,使课堂气氛活跃,内容生动精彩、趣味横生。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性是首要的任务。单纯运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新形势的要求,虽然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形象生动。我们广泛收集中药教学影象资料,使用并制作贴近教学大纲、实用性强和质量高的中药学课件。在课件中突出中药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直观性教学,使中药学从平面教学向立体教学过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但实践内容还远远不够,必须有所革新。尤其对中医、中西医专业来说还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到药材市场、药材加工厂、药房、中药标准室等进行见习或参观,加强对中药饮片的认识和一些常见中药的简单的真伪鉴别。另外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使学生对某一个专题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些教学形式新颖、活泼、贴近生产实际。实践证明,这些教学形式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极好补充,它们不仅使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向外延伸,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扩大知识面,熟练基本技能,从而诱导创新的潜能与意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中药兴趣小组,加强课后指导,让学生从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中,了解中药领域的发展过程、历史背景,提出见解,写出论文。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药研究的兴趣、信心,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各有所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4改革考核方式

继续阅读

小连翘内生真菌

【摘要】目的分析小连翘(HyperioumssampsoniiHance)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内生菌分离法分离菌株,双培养法对峙试验测定其抗菌性。结果从小连翘的根、茎、叶等不同的器官中分离得到8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分属于4个目,5个科,26个属,其中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sp.)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sp.)为优势菌群。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根部有31株,分属于12属;茎部有12株,分属于10属;叶部有38株,分属于13属。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发现,从小连翘所分离的内生真菌中54.32%对某些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活性。结论小连翘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中具有潜在活性物质,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内生真菌;小连翘;拮抗活性

StudiesoncommunitiesofendophyticfungifromHyperioumssampsoniiHanceandtheirantipathogenicactivitiesinvitro

Abstract:Theendophyticfungi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morphologicallyfromtheroots,stemsandleavesofHyperioumsSampsoniiHance.Eightyonestrainsofendophyticfungiwereisolatedandbelongedto26genera,5familiesand4orders.Cephalosporiumsp.andRhizoctoniasp.werethedominantgenera.Among81strains,31strainsof12generawereisolatedinroots,12strainsof10generainstems,and38strainsof13generainleaves.Theresultsshowedthatthequantity,population,anddistributionoftheendophyticfungivariedindifferentpositionsofHyperioumsSampsoniiHance.Inthedualculturetests,53.48%ofalltheisolatedEndophyticfungishowedantagonistictosomeplantpathogens.Theseendophyticfungiinsidetheplantshaveintimatecorrelationwiththeirhosts.Theseendophyticfungiandtheirmetabolitesmightplayanimportantroleintheplantsagainstthepathogens.

Keywords:endophyticfungi;HyperioumsSampsoniiHance;antipathogenicactivities

小连翘(HyperioumssampsoniiHance),别名小翘、七层兰、瑞香草、元宝草等,为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药藤黄科植物,味苦、性辛、平[1]。全草含鞣质,有光致敏作用,动物食后可产生皮炎;含小连翘碱(hypecorine)和小连翘次碱(hypecorinine);花含金丝桃素(hepericin)[2],有活血、止痛、调经、止血、消肿之效;小连翘或其提取物作为有效药物成分用于制备治疗睡眠障碍、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病症的药物[3];同属植物贯叶连翘,在西方国家称圣约翰草,用于治疗忧郁症等疾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连翘也具有抗忧郁作用[5]。文献报道,小连翘中含有聚(异)戊二烯二苯甲酮类衍生物、萘骈双蒽酮类和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是小连翘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但是要提取和分离这些药物成分还有很多困难[6]。近来研究表明,某些药用植物中个别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者相似药理活性的成分[7],由此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果在小连翘内生真菌中能够发现类似的活性物质,无疑找到了一种可替代小连翘植物的新型生物资源。但是至今未见从小连翘中分离及其内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的研究报道。本文对小连翘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分类鉴定,并对其种群多样性及内生真菌拮抗病原菌的活性的研究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分离所用材料为小连翘的根、茎、叶,采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采集其健康的组织,无其它病虫害,根、茎与叶分开采集,放于密封袋中,于4℃存放,尽快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碘伏:威的牌消毒液,主要成份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即碘伏),液体剂型,有效碘含量为0.5%,是一种新型的PVP-I消毒剂,深圳市新华鹏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NS液:0.9%NaCl;ST液:0.9%NaCl,0.5%吐温80;中和剂:0.9%NaCl,0.5%吐温80,0.5%硫代硫酸钠。

继续阅读

汉语借代辞格运用

摘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辞格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并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修辞辞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

(一)借代的定义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类

从唐代崔融所论菁华体开始对借论进行研究起,到标志修辞学产生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至现当代修辞学的权威著作中都对借代做了系统的研究,总的来说传统分类中借代辞格大致可以分成十类。

第一,以部分代全体,即以事物的主要特征指代该事物。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