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

医学模拟教学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医学模拟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医学模拟教学

论临床医学教学模拟设备的运用

1医学模拟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1.1在如今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材料学和计算机学的理论制成的模拟患者足以以假乱真。制成的模拟患者在外观上无论是皮肤的颜色还是皮肤的质感、弹性、软硬程度都和正常人的相差无几。一些高端的综合的模拟人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可以模拟各种病态表现。例如,头部可进行逼真的气管插管练习,而且可以模拟各种困难气道管理情况,如牙关紧咬、舌水肿、喉痉挛等;可以模拟各种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在急救综合训练中,操作者对模拟人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模拟人都可以给予不同的反应,整个过程犹如在抢救真实的患者。利用尽可能贴近真实机体构造和临床环境的模拟设备,通过颜色、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介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形象概念。同时,利用模拟设备,可以创建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急诊室甚至模拟医院等各种医疗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学习,就如同在医院中工作一样。

1.2学生可自行选择学习的病例,时间上实现可控性一些发病率较低的病例,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很难遇到,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处理的经验不足,当遇到该种病例的时候,多数医生会表现出束手无策,甚至耽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这些发病率较低的病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前期维护,将任何一种疾病进行前期的维护,维护出多种和真实情况一样的病例,让学生接受诊断、治疗的训练,使学生接触多种病例,进行反复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进行某一病例的学习,在任何时间均能实现学习。解决了在医院实习期间病例不足、时间不可控的实际问题。

1.3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可调整不同阶段的医学生,需要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会有所不同,训练的难度也不一样。借助医学模拟设备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开展各种难度和阶段的学习训练,可以适合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低年级的医学生,可以开展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单项技能操作练习,如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这种训练可以贯穿医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可反复进行练习;学习完某一医学专业课程之后,学生可以进行课后的模拟训练,通过实践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习前或实习期间可以利用模拟设备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医疗角色,从事不同的专项训练。同时,还可以设置模拟病房、模拟门诊甚至模拟医院等,让学生对医疗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医院的工作。

1.4训练过程安全可靠,对“患者”无伤害性医学生的训练过程都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整个过程对医学生来说是安全的,不会受到“患者”自身疾病的侵害,不会感染和传播某些疾病。医学生在真实的患者身上进行操作,如处理不当或出现失误,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给医患关系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给医学生的学习带来心理上的障碍。而医学生在使用模拟设备时,即使出现失误,也不会对模拟“患者”造成任何伤害,减少实训时的失误,可以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具有纠错功能模拟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相同的操作重复进行,这是在真实患者身上所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在真实的患者身上不被允许的。模拟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可以反复地在模拟患者身上训练直到熟练掌握操作为止。操作过程中不会因操作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当操作出现错误时会被带教老师及时纠正,有利于增强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会大大增强医学生在日后临床操作中的信心。

1.6训练过程可控性强,可及时反馈对于疾病的病理表现、现场诊治和急诊抢救等过程,模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减缓、停止或重新操作,完全在师生的主动掌控之中。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暂停对某一现象进行讨论,老师也可针对学生的某一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模拟系统中由计算机设定的真实环境,具备记录和回放功能。学生的训练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记录下来,训练完成后可以回放,实时进行讨论和评价,及时发现优点和失误,对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临床技能。1.7有利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医学模拟教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可以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既可以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应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完善医学模拟教学的几点思考

继续阅读

模拟教学发展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具有对医学知识综合分析及应用的能力。由于医学临床工作的对象是人这一特殊性,使得医学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种种困难。因此,无数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试图通过模拟临床工作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临床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各种模拟教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并展望研究前景。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教育;模拟教学

近些年,临床医学教育背景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医学高校扩招,医学生数量增多,典型临床病例人均比例低,远不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患者家属权利意识的提高及当前医疗环境等因素,使得现行的见习、实习教学面临着很多困难[1]。尤其在儿科,这种矛盾和冲突尤为明显。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近年来逐渐发展并深入人心。人工智能旨在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是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一门新技术、新科学。随着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2-4]。国内外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对如何优化和改进临床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医学模拟教学发展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问诊模拟患者(simulatedpatient,SP)阶段

1968年,有学者已经提出了“医学教育中模拟人”的概念[5]。模拟患者又称标准化患者,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经过培训后能扮演患者,可以根据自己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生的操作技能,充当评估者和教师。20世纪70年代初期,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儿科实习生指导员PaulaStillman通过模拟母亲回答医学生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之后,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此方法进行医学教育,美国125所医学院有111所应用SP作为教学和评估方法,其中53所医学院有专人负责SP项目[6]。近年来,我国的北京协和医院、沈阳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始在临床综合考试中使用标准化患者,并已证实其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有效性和可靠性[7]。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SP以其在医学专业教育评估和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儿科临床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之一[8]。但是,SP教学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SP只能模拟患儿的主观叙述部分,如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对疾病客观部分的模拟常较困难,比如咳嗽声音特点,有痰音还是刺激性干咳,脱水的面貌,身体温度的变化、体格检查异常等情况。并且,SP的招募、培训及工资支出等费用均较高,因此一直未被医学院校普遍接受和使用。

2、电子标准化患者阶段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及应用的普及,为解决SP招募困难,培训及工作支出费用高等难题,电子标准化患者出现并逐渐尝试应用于临床教学[9]。电子标准化患者教学系统主要有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电子仿真人体模型两种形式。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标准化患者可以在电脑上形象生动的模拟患儿的主诉、病史资料,提供体格检查特点,增加病例的客观部分,比如提供脱水的面貌图片,气促、呼吸困难的视频等,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视频等,提供较完整的疾病资料,帮助学生全面的学习疾病的特点。2006年,马歇尔大学医学院设计的交互患者系统就是一个设计精制的CAI课件,从模拟真实患者病史的采集、物理检查,结合患者的化验结果、X线片检查图像等,作出临床诊断,制订治疗计划,且该系统还会作出评估。但是,多媒体教学软件不能给学生提供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缺少了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亲身体格检查环境。并且,只能提供疾病某一阶段的情况,缺乏疾病动态观察和思考这一过程[10]。仿真人体模型的发展及应用一直是医学临床教学中备受重视的部分。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解决临床医学教学中反复的体格检查及有创操作对患者带来的伤害。仿真人体模型的发展经历了模拟形态、解剖参数的“几何假人”,仿生材料制造的“物理假人”,具有一定人体反应特征的“电子仿真假人”等几个阶段。电子仿真人体模型也不断的更新换代,力图尽量真实模拟人体在各种情况下的反应。自1997年以来,国际上陆续有学者使用智能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生理驱动型高仿真模拟人(HSP)进行教学,通过在心肺复苏、静脉给药、心包穿刺、输血输液、气管插管、麻醉、各种生命支持设备的运用等医疗手段将HPS救活[11],考核学员操作技能、现场处置能力、团队配合意识[12]。在我国,首都医科大学是亚洲最早引进HSP的医院院校,HSP属于高端的生理驱动型模拟教学设备,建立在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具有模拟人类脏器或系统的功能,如模拟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电子仿真人体模型提供了生动、立体形象“患者”,但是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人体毕竟还是有差异的,尽管可能采用了与人体组织相近似的合成材料,但缺乏真实病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仍然不能代替真正的患者[13]。并且,电子仿真人体模型目前同样不能与人交流,缺乏问诊过程,也不能满足学生身临其境及人文培养的需要。

3、问诊标准化患者、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相组合阶段

继续阅读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现在医患关系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调,供小于需,需要培养大批临床医生,并使其接受规范化培训,这导致临床医学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发现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在医学教学的需要,情景模拟教学应运而生。就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临床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力培训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在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我国医患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再者由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人们不单单只需要身体上的康复,还需要心灵上的慰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接受更全面、更积极、更有效的培训,为患者的健康服务。临床医学教学在整个临床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及医护人员的知识,同时对于医院的正常临床活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使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提高相关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临床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临床技能的人才。由于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复杂,为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课程应在真实环境下教学(如理论性、实务性、技术性课程),但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此要求。随着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情景模拟教学能够解决上述难题。

1情景模拟教学法简介

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吸收了哪些知识,学生积极性如何,是否自愿,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与教学意义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以及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工作情景,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实践性和优越性,它是从病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病例教学法的延伸。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进行模拟临床实践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节约教学资源、场地以及人力等,同时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2]。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总结为以下4个步骤:(1)准备情景模拟材料,创设情景环境;(2)进行情景分析;(3)情景模拟实践,进行知识内化;(4)课后指导总结,延伸巩固提高。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由学校医学教育、研究生(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连续统一的部分组成。医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结束学校医学教育之后,进行临床实习及规范化培训,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行医技能,这个阶段也是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巩固临床知识的黄金阶段。为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效果,许多医学院校、医院的各个临床教研室引入了情景模拟教学法。

2.1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继续阅读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现在医患关系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调,供小于需,需要培养大批临床医生,并使其接受规范化培训,这导致临床医学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发现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在医学教学的需要,情景模拟教学应运而生。就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临床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力培训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在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我国医患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再者由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人们不单单只需要身体上的康复,还需要心灵上的慰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接受更全面、更积极、更有效的培训,为患者的健康服务。临床医学教学在整个临床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及医护人员的知识,同时对于医院的正常临床活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使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提高相关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临床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临床技能的人才。由于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复杂,为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课程应在真实环境下教学(如理论性、实务性、技术性课程),但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此要求。随着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情景模拟教学能够解决上述难题。

1情景模拟教学法简介

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吸收了哪些知识,学生积极性如何,是否自愿,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与教学意义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以及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工作情景,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实践性和优越性,它是从病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病例教学法的延伸。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进行模拟临床实践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节约教学资源、场地以及人力等,同时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2]。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总结为以下4个步骤:(1)准备情景模拟材料,创设情景环境;(2)进行情景分析;(3)情景模拟实践,进行知识内化;(4)课后指导总结,延伸巩固提高。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由学校医学教育、研究生(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连续统一的部分组成。医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结束学校医学教育之后,进行临床实习及规范化培训,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行医技能,这个阶段也是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巩固临床知识的黄金阶段。为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效果,许多医学院校、医院的各个临床教研室引入了情景模拟教学法。

2.1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继续阅读

电脑模拟人在腹部体检教学的优势

[摘要]目的以应用电脑模拟人开展腹部诊断实践技能操作的教学效果为研究点,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进行实时考核及课后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了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专业4个班共165名学生,检验专业4个班共143名学生,共308人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采取老师示范讲解同学互为模特练习腹部体检,另一组采取电脑模拟人练习.课后进行实践技能测试及开放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电脑模拟人组平均成绩高于正常人模特组,问卷调查表明电脑模拟人配合更好,适合多次练习,课后复习方便(P<0.05).结论在诊断学的腹部体检实践操作中运用电脑模拟人辅助教学效果突出,应扬长避短,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电脑模拟人;腹部体检;教学

诊断学是联系医学理论部分与临床实践技能的桥梁,它包含了医生面对患者时要与患者交流及进一步了解病情所要运用的所有知识,所以学好诊断学对于医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诊断学本身也包含了理论部分和检体诊断学,检体诊断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有他本身的特色,这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区别其他的课程很重要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1].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医学生需要拥有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全面体格检查的实践操作技能[2].传统教学模式是由带教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之间互为模特练习,存在阳性体征无法展示,课堂缺乏积极主动性,气氛沉闷[3],并且腹部的体检具有独特性,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手法,更要患者积极正确的配合从呼吸运动到体位.由于腹部有阳性体征病人的特殊性不能耐受医师反复的体检,同时,由于医学院校的扩招,招生人数不断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诊断学实践操作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4-5].因此,昆明医科大学引进了“电脑模拟人”,其教学系统是近几年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教学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由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仿真人体模型两部分组成[6],其通过皮肤接触、录音发声、腹部器官功能的仿真技术,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特征和典型体征通过音频、视频展现出来,非常形象逼真[7].本文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对比,研究在腹部诊断实践技能操作方面应用电脑模拟人教学效果的优势与不足.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及方法

选取了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及检验专业共189人作为本研究对象.研究将已完成诊断理论课程学习的189人随机分为2组,正常人模特组51人,采取老师示范讲解,同学互为模特,学习腹部体检操作.电脑模拟人组138人,采取电脑模拟人,多媒体教室教学学习腹部体检.2组学生均为4课时,每课时40min,课后对2组进行相同实践技能测试,试题选取了腹部体检正常及阳性体征的测试,其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开放式不记名问卷调查.

1.2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由于方差不齐性,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继续阅读

提升重症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1加强重症医学学科管理建设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人民财富的增加,社会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危重疾病有更先进的治疗措施、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也使满足这一需求有了可能。

重症医学既然涉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支持,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但绝不是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各科知识的简单综合。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1]。目前,许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基本都是心内、呼吸、麻醉等专业医师经过短期进修或不系统的学习,甚至直接改行而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满足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2]。而1998年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改革方向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的相关配套法规,都特别注重对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而传统临床教学环境和水平无法满足这些培养要求,需要医学院校寻求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都需要加强重症医学学科管理建设。

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无论是学术界、各医疗机构、还是医疗管理部门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200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中华医学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明确要求“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各种医院评级、评审也对重症医学的人才配备、设备配置有明确的要求。卫生部于2009年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设备配置,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有了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才能为提高重症医学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平台。

2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可见,提高思考水平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其学习效果就越好,从而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合格人才。

2.1设疑启发,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重症医学典型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有关基础与临床知识,指导学生查阅该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病例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细致,医学知识得到拓宽,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的思路,从学习过程中找出更多的规律及更好的学习方法。

2.2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临床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诊治疾病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提不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思维过程中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抓住疾病本质作出正确诊断。

继续阅读

重症医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加强重症医学学科管理建设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人民财富的增加,社会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危重疾病有更先进的治疗措施、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也使满足这一需求有了可能。重症医学既然涉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支持,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但绝不是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各科知识的简单综合。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1]。目前,许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基本都是心内、呼吸、麻醉等专业医师经过短期进修或不系统的学习,甚至直接改行而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满足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2]。而1998年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改革方向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卫生部的相关配套法规,都特别注重对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而传统临床教学环境和水平无法满足这些培养要求,需要医学院校寻求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都需要加强重症医学学科管理建设。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无论是学术界、各医疗机构、还是医疗管理部门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200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中华医学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明确要求“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各种医院评级、评审也对重症医学的人才配备、设备配置有明确的要求。卫生部于2009年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设备配置,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有了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才能为提高重症医学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平台。

2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可见,提高思考水平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根本。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获得的知识就越多,其学习效果就越好,从而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合格人才。

2.1设疑启发,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重症医学典型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学生研讨有关基础与临床知识,指导学生查阅该病的研究进展,结合病例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细致,医学知识得到拓宽,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的思路,从学习过程中找出更多的规律及更好的学习方法。

2.2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临床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诊治疾病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提不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思维过程中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主要矛盾,进而抓住疾病本质作出正确诊断。

2.3实行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的掌握实现由懂而熟、由熟而化的逐级升华,才能自如的进行启发式教学,并以自己的创造热情、创新精神和独创性劳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转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索,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均给予积极引导,回答正确者说明道理,错误者解释原因,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可采用幽默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3]。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带教教师的素质建设

继续阅读

全过程教学卫生法学概论论文

摘要: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综合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能适应医学生的职业定位,促进部门法的融合以及阶段性修正行为的偏差。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应在案例的选择、能力培养、教师配置、案例课程排期以及学生参与等方面统筹规划,通过“困境设置—困境突破—困境解决”的方式,促进医学生思考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从而提升医学生法律素质。

关键词: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卫生法学;法律素质;高等院校

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促进依法行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2016年版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将了解并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作为医学生培养的目标[1]。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是医学生适应未来医疗工作应具备的医事法律知识、医事法律意识、医事法律思维和医事法律能力等素质的总和[2]。目前,医学院校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大多以“卫生法学”课程为载体,系统讲授卫生法学基础理论、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医疗执业规则和责任三大模块的法律法规。教学形式主要为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教学等,笔者采用个案全过程教学法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各种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内在推力,延伸和拓展学生接触案件的时间周期,促使学生参与案例的全过程,提升医学生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一)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内涵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章武生教学科研团队在原有的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形式上推出的新型实训模式,在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上有着重大的突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的所有事实材料提供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这些资料还原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案件处理策略的全过程。这一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对案件进行全局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分析与思考,以法的运行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3],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具体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掌握纠纷的处理方式。以隐私权侵权案件学习的个案全过程教学为例,教师选择涵盖隐私权侵权特征的典型个案,将涉及该案的文书、卷宗等所有相关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反复研究案件材料,查找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分析案情并确定诉讼策略[4]。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真实的法律案件的处理程序,加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够拓展法学相关理论掌握的广度和深度。

(二)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优势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有效串联了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法律诊所和模拟法庭,综合了现有“卫生法学”课程所广泛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点,能够针对医学生的职业定位培养其法律素质。

1.综合多种实践形式。任何法律事件的解决都伴随着纠纷的产生、寻求法律援助、司法救济介入、挖掘纠纷的事实经过、查找法律依据并最终得以结案等阶段的递进式发展。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教学实践都选择纠纷解决的某一特定阶段。法律诊所是法律援助阶段的主要方式,而模拟法庭则是司法救济的模拟。法律诊所选择律师接受业务委托的环节作为训练重点,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在虚拟化的法律诊所场合为委托人诊断其委托事项中的法律问题,给予所谓“处方”的法律建议,以当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培养律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模拟法庭在课堂组织上以法官、当事人、人、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扮演为形式,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开庭过程,力求还原法庭审理过程,以公平客观视角对纠纷作出裁决。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模拟法庭以法官视角,更侧重事件的客观性和证据的全面性,法律诊所则坚持以学生及当事人利益为依归,以法律赋能为基础这一价值原则[5],强调个人的视角和立场。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则是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训练方式,使这两种目前主要的教学形式得以有效衔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导入纠纷,以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培训学生“当事人利益观”和“事件全局观”,其间穿插案例分析技巧的指导,使得各种教学形式得以有机联系。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参与度和代入感大大加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适应医学生的职业定位。法学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6],根据法官和律师职业定位的要求,法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模拟法庭还是法律诊所均不可或缺的。在职业导向的引导下,教学通常模拟专业化的环境,制造角色之间的冲突,培养学生法律推理、法庭组织、法律文书撰写、庭审辩护策略和技巧选择等未来走向法官或者律师岗位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卫生法学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在于授课对象为医学生,目的并非在于培养懂医学的法律职业人,而是执业医师。医学生并非必须培训体现法律职业特点的庭审技巧和文书写作能力,而是应着重培养医学生的医疗纠纷解决能力、医疗现场的选择及其应变能力。因此,卫生法学应是立足于执业医师的视角,指导医师在行医过程中利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实现医疗法律事件的合理解决。个案全过程教学法通过案件确立到案件处理完毕全方位采取模拟训练,视具体案件处理方式的不同,可采用“模拟法庭”或者“法律诊所”,也可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多种形式。在具体实践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单纯只是法官或者律师这类法律职业人,还包括医师身份,使医学生能够以法律法规为准则,以执业医师的视角审视自身行为,为未来执业做相应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医生的职业定位[7]。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