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在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中,“工艺”与“艺术”具有同等的地位,要创造价值,艺术家不应该孤芳自赏,而是与工匠一起创造社会财富
包豪斯呼吁提高工艺的地位,使其与“美术”平起平坐,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学校与必须与与工艺匠人的领导者及工业体系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联系,以便于把包豪斯的设计方案和产品真正推向市场,创造财富。这与现代艺术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的做法是相通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地、高强度的工艺训练,成为包豪斯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包豪斯首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指出“艺术超乎一切方法之上,它本身是难以传授的,但手工艺却可以”“每位艺术家都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正是在工艺技巧中,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包豪斯坚持“学校必须重新被吸纳进作坊里去”的教育观念,对工艺能力的培养,成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在包豪斯的早期,推行了“双轨制”教学模式:工艺训练与艺术素质培养并重。在学校里是“师傅--工匠--学徒”之间的关系。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包豪斯的教师也分为两类:造型教师和工艺教师。各个作坊的运转,都由一名造型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共同负责。造型教师一般为画家,工艺教师则是在各自的工艺类别上技艺精湛的人。正是有了这样的培养理念和师资搭配,包豪斯学校才培养出了具有艺术创造力和工艺制作能力的综合型设计人才。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从高职到博士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我们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包豪斯重视设计创意思维的
二、包豪斯学校关于注重功能和造型的探索与争论,至今仍值得思考和借鉴
包豪斯学校在魏玛的6年时间里,曾建立了陶瓷作坊,设计和制作陶瓷产品。一开始,陶瓷作坊更多的是坚持“浪漫的创作方式”,较多的倾向于艺术创作。格罗皮乌斯竭力主张大师们放弃原先陈旧的方式,而是将功能性置于首位,与市场紧密联系。为了使设计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格罗皮乌斯将手工艺的培训与工厂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陶瓷被赋予了融入现代性设计的可能性,从而使其开始和大规模、系统化的工业生产建立起了联系。另一方面,包豪斯的作坊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艺术设计工作室的雏形,它为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室提供了一个最初的、适应现代工业体系的原型。包豪斯的作坊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手工艺术教育的场所,学员们在这里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工艺技能和生产技术,以为将来成为独立的设计师打下基础。同时,在这些作坊中,又初步实现了“作品及产品”的目标,使教学成果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这一点上看,这些作坊又具备了现代生产企业或设计公司的某些特征,为作坊的自我发展提供经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包豪斯“双轨制”的教学模式,至今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仍然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包豪斯作坊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双轨制”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当然也离不开双轨制模式下造型老师和工艺老师的密切配合。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教学仍然适用这一模式,我们可以特聘企业中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技能的技术骨干参与到教学中,也别是参与到实训教学中。而学校教师可以更多的对学生作创新思维与设计观念上的引导。学生的技能掌握需要较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这是基于这个原因,负责技能实训的企业特聘教师在教学中的连续性显得特别重要。格罗比乌斯曾说过:“我坚持要有手工劳作训练,它本身不是目的,也完全不是想备不时之需以便真正从事手工艺生产,而是为了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全面的手、眼训练条件,并作为掌握工业生产过程的初步实习。”而在现实中,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有种淡化工艺教学的趋势。而实际上,扎实的工艺技能,不仅是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重要条件,也是设计灵感和设计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四、包豪斯主动融入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接受和引进新技术的态度,值得现代设计教育学习和借鉴
包豪斯的作坊在教学和实践中,主动将引入较为先进和高校的机械生产方式,挖掘各种对接市场、适应市场的可能性。包豪斯的各种作坊直接进入到生产的实践之中,与工厂、社区合作,为工厂提供设计方案,获得回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格罗皮乌斯不仅对学校要对接市场,要适应时代,要积极引入最新的技术有清醒的认识,在实践中也坚持贯彻这一点。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变化,技术如何进步,这些理念是不会过时的,会一直值得我们学习。包豪斯诞生于20世纪初期,通过革命的探索,为现代设计教育打下了基础,成为了现代设计教育的鼻祖。虽然近百年已经过去,但是包豪斯的很多理念和模式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借鉴和执行这些理念,仍然对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强化实践教学的对策
1.更新观念,转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现实,如何在本科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及行业动态,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其今后的就业紧密联系,成为今天高等院校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中得到有益启示。以美国为例,实践是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的课程灵魂,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从而能很快进入职业轨道。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是衡量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知名度的直接标准。在美国,许多艺术设计学院的职业角色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并且一直伴随学生到毕业。
2.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绝不是靠几门课程、几个环节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达成。
在美国,许多艺术设计学院都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供各种职业实践机会给学生,包括暑期项目、国外旅游学习实践项目、纽约和欧洲工作室项目以及大量的与各大公司的合作项目。在许多著名设计艺术学院里,大量的教学课程就是与大公司合作的实际产品设计项目。这样,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就已充分与社会接触,并通过各种职业实践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为例,为适应社会及企业需求,其相应构建了企业型的设计教育结构,学院每学期都会有若干项目课程与企业密切相关(被称为“企业赞助项目”),同时,许多课程也是在专门工作室完成的。正是由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构建起了特有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院的数码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及娱乐设计专业等,在全世界具有领先水平。
3.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实践教学队伍
缺乏高素质、稳定的实践(实验)教学队伍,是当前制约高校实践教学的瓶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要搞好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艺术设计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以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艺术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的综合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队伍。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趋向大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寻找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市场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一致,那就是素质加能力加专长。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上,重点掌握从事艺术设计领域中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人文素质和艺术设计专业素质的培养,注意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化的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等一系列教育环节,都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来确定,为社会培养外向、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学科为主导,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1.视觉传达专业与广告学专业结合的优化整合
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是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长期以来,以培养从事广告、包装等行业的视觉设计的专用人才,主要研究包装装满等视觉传播媒介外的形式美设计,而很少涉及市场的需求调研、消费者心理的分析以及传播的内容、方式、功能和传播规律等问题。
而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是一门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广告策划和创意、广告管理执行为主的新兴学科。它更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形象定位和广告策划与管理。同时也强调广告的创意和创造性方法的训练,主要培养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管理的广告人。如果视觉传达设计注重的是纯审美的设计与制作,那么广告学则注重创意与策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从事的广告、包装、平面设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昔日的单纯的广而告之和商品装满,而已扩大到企业或机构的一切产品服务及事业推广等各个领域,已逐渐成为与企业、市场营销密切相关的,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一部分。客观上,市场所需的优秀设计人才是既有视觉形式美的设计能力,更要懂得消费市场、消费心理、广告策划、媒介传播、经济营销和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内容摘要】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容,又能传承民间文化,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本文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对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提出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民间美术;艺术设计教学
民间美术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中华民族美学艺术的集中体现,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识、情感气质和审美观念。[1]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为现代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增强了艺术设计的效果,拓宽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表现语言。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容,还能传承民间文化,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现有艺术设计教学多以西方文化体系为中心,“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不仅忽视了我国本元设计文化的发展,还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民间美术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以及艺术设计教学缺乏对民间美术匹配的重视度和价值认知。[2]同时,我国多数高校照搬西方艺术教学框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侧重对西方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缺乏对民族设计元素的重视,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学生对西方艺术设计理论的狂热追捧,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民间美术成为教学空白点,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民间美术缺乏兴趣和认同,更无从谈在设计中创作利用。民间美术属于民间艺术的分支,但由于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地域性较强,加之缺乏系统的收集和整理,致使民间美术中富有实用和审美价值的技艺因得不到传承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更别说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世界文化的融合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当前,国内部分院校常邀请国外相关教授和学者讲学,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者和设计师,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和全新的设计技能,但也有一些学者将我国的“风水”、“太极”等传统文化成果作为增加其教育的砝码,在国内遭受冷落的民间美术,在国外却被视为珍宝。同时,由于受崇洋媚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加之部分艺术教育者缺乏振兴民族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现象,影响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二、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引起了我们的思索。我们一定要根据各院校特点,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本身的整体素质的培养,突出实验性与前瞻性。学生真正要适应社会,真正培养的实际上是他的心理要适应社会,而不是技术要适应社会,技术要高于社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几门基础课——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往往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和培养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层功能。三门课程的教学实验改革,各校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强调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除去这两点外,还应教什么,目的何在?我认为这才是真正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什么才是高于单一课程,贯穿艺术设计教育的本源问题?毋庸置疑,是艺术审美。艺术审美引领着艺术设计教育中一切要素的走向。所以,深刻意识到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课程除却造型、技法以及单一的色彩配比以外,还能通过“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给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艺术审美训练的平台。而恰恰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实现现时代设计教育的目的与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三门基础造型课程,在全国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体现为两大倾向:一种是强调“设计性”、理性化的教学,其弊病是缺乏对学生艺术审美修养的培养,容易养成学生肤浅的形式主义观念和漠视设计艺术性的匠人品位,对学生造型创新思维的培养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层面。二是脱离设计特殊性,强调造型表现的技术性,造成学生思维禁锢,审美僵化,使之较难与后续课程链接。两种倾向都容易导致课程内容偏缺与方法盲目。“艺术视觉思维的训练”“艺术表现语言的审美体验”往往被忽略掉,恰恰这是设计专业学生理解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艺术设计与社会的关系的桥梁。这也理应是这些基础课课程所要承载的教学内容,而并非要到进入设计专业课程后才要做或才能做到的事。
二、领会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研究生说:“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我们学到了如何思想。”这反映出美国艺术教育的重点是突出观念和思维,这也是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重点。如何训练学生学会思想,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教育者研究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90年代开中国艺术教育界也因此开展了系列学术争鸣。中央美术学院由周至禹教授领军,率先对本部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并已成体系。强调设计的学科特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组织课程的建设。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教育,是极其强调“思维训练”的。而设计基础课同样强调“思维”训练,不同的是根据课程特点,偏重于对“艺术的思维”训练,而且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去领悟,以达到教学目的。整个过程中“艺术的”这个前缀非常重要,因为在整个设计教学体系中,没有哪门课能如此直接地把学生领入与“艺术表现语言”对话的语境,并让学生迅速进入“艺术思维”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审美广度与深度的引领,很容易让学生步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审美高度,学生对造型以及
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个性化的。最终,达到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的全部教学目的。
三、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1.在“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的体验过程中,强调艺术审美素养的训练。审美的觉悟需要通过感官对环境和客体的体验、思维对视觉的想象,最终由手准确地在载体上表达出来,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者构成了视觉思维的全过程。根据所授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突破传统设计基础教学的单一思路,强调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艺术与设计双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规律的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艺术视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艺术语言表现规律的体验,并通过基础课学习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造型与色彩之间的高级和谐。最终实现学生艺术视觉洞察力与艺术思维创造力以及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和谐进化。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设计基础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把现代陶艺引入设计基础教学的一些思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也为设计基础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现实的可能性。
关键词:设计基础教学现代陶艺作用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不同的民族、时代、经济模式、社会形态下,会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科学与技术、实用与审美、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统一。以往那种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设计教育观念和体系,在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突显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势必要求设计教育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现代设计教育改革应率先从设计基础教育开始。倘若没有系统、科学、合理的设计基础教育,实现设计教育改革目标就无从谈起。目前各校课程设置至今仍囿于“三段式”和“三大构成”的局限。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优势和特点明显,但如不能从整个人才培养标准的高度,对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来看,完整课程体系被条块分割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结果课程安排成了简单的排列组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使得学生在专业设计上突显出创造力的缺失,这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人才”要求相悖。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分析
设计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面对上述问题,设计基础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进行理性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知识与观念更新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益加强,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在日益淡化,且向边缘化发展。基础教学也应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兼容性,这样才有益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如果基础阶段过于强调专业教育,无形中将抑制学生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的余地,将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这样即使学生将来毕业了,获得了一定的文凭,也较难适应社会发展。
三、把现代陶艺引入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及其作用
1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分析
校企合作起源于德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教学与市场相连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结合统一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门类的教学。基于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创造与实践活动,国外艺术设计高校纷纷将企业、工厂的订单引入校园,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教学。(图1)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与工厂建立广泛的联系,在校内组建实习作坊,以师徒方式进行教学。包豪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1]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实践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欧美及日本等国家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不尽相同,但均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重视理论与动手能力的结合,这些都是在学校与企业建立多种合作的形式下得以实现。如德国的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BTEC”、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国内高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吸收国外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使设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很落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大多数院校的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上。高校扩招后,各类大学纷纷开设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造成师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设计与市场不对接,高校设计教育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虽然一些学校也设立了实验室、工作室,但多数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无法将社会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教学停留在“学院派”设计中。缺乏实践的支撑和引导,大量概念性的、虚拟的、空想性的课题成为教学重点。学生缺乏市场意识,自我封闭、主观臆断;设计运作与沟通协作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低下。基于以上情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依据学科发展方向,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2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意义也将大大提升,对艺术设计教育界新增或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建立具有完整性、开拓性和可行性的学术框架作理论的铺垫。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我们一直都是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致力于与本国的人文特征相融合。校企合作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探讨的平台,让学者们在实践中谱写出更多符合本国人文的设计理念。“整个设计行业的服务模式,永远处在甲方和设计者之间的博弈运动之中,一个完整的,没有缺陷的设计教育体系,不应该仅仅偏重于这个博弈结构中的一个主体(设计师),而必须包括另一个,甚至更为重要的主体——对于甲方(决策者)和全社会公众进行现代设计的审美教育的思想启蒙,并在两者并重的基础上再对两者的关系展开研究与教学。”[2]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和企业,实际意义当然通过这两个机构体现出来,而且是相互想成的体现出来。学校是教育的基地,但也不要忽略了企业教育的巨大潜质。学校在实施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得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因而论课程、实践课程需严谨地设置与调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突出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单元,形成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质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相比高校而言,企业乃至于社会都迫切的需要实行校企合作。随着商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决策者都开始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全国各地也成立了各种设计公司,但设计出的作品却良莠不齐。一方面是设计师的水平问题,更多的确是甲方对设计的不了解,主观的误用而造成一些视觉垃圾充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校企合作让企业走进校园,让甲方零距离的接触设计、更懂设计。提升设计受众们的审美能力,让设计美化我们的人文环境为大众而设计。
3实行校企合作的措施与建议
虽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未在我国高等院校得到普及,但也有少数先进的院校由于起步早,也摸索出了各自宝贵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中央美术学院的杭间教授提出央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立足于中央美术学院丰富的艺术人文的传统,同时面向当代艺术、设计与文化,强调开放性、实验性、多元性的教学宗旨,建立了一套基于人文精神与创作精神的培养,同时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并且这个模式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完善。”[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应以理论指导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根本。对内因材施教,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外虚心向国内外优秀院校学习教学理念与实践模式,热衷于向本地乃至全国著名的企业展示师生的设计作品,争取与之达成合作关系为实践教学搭建实施平台。实行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学生入校前期,以基础知识为主,案例讲解为辅。每一门专业课都有高年级同学做的商业案例与之相匹配,让同学们在入学初期就深刻的认识到,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是有作用的,并从宏观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为日后的就业方向早做规划。校企合作可以用合办设计大赛的模式呈现,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设计大赛。我们学校艺术设计学院每学期都举办黄鹤楼异型烟包装设计大赛。大赛的评委来自黄鹤楼烟厂的专家和高校在包装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授。参赛者则来自各个高校,大赛呈公开的交流平台,选手们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意见。在介绍自己的作品过程中也是对同学们沟通能力的一种锻炼与提高。大赛获奖作品的标准是多面的,既要符合包装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的收获是呈立面的,将所学的理念转换为实物,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图2)校企合作还可以实行“订单制”,学校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拿到学校来制作,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学校的老师、若干学生,组成各种团队,模拟企业运行的真实步骤与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慢慢掌握行业的操作流程。既有平常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在身边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又有企业负责人对他们提出社会需求。每一次项目实践的经历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成长与蜕变。以往的课程结业是老师一人按学校的教学规定对学生进行评核。在项目订式单课程模式中,学生的最终成绩老师只有50%的授予权,剩下的20%由企业评分,30%由项目组的其他成员给予。通过项目订单制的课堂训练,同学们的观念体系、品德体系、能力体系、能力体系、知识体系,都得到了质的变化。(图3)除了向高校提供真实项目,企业还应派遣优秀的、设计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实现教学“双导师”,让校企合作制作出的成果既体现出高等院校的设计水平,又能满足商业社会的实际需求。此外,政府与社会也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参与者,它们的加入会让校企合作的前景更加明朗。政府多颁布一些开明的政策,支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事业,优化企业的商业发展道路,让他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完善,从而能更便捷的达成合作关系。社会对校企合作多一些关注,权威人士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其优势与弊端,进行分析与畅谈,让校企合作从一开始就以比较客观的姿态出发。
4结语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对学校建设、企业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为社会输送出了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优化了自己的项目设计水平,在合作过程中能优先获得优秀的人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POP是英文pointofpurchase的缩写,可译为“购买点的广告”,是商品进入到流通领域后的最后一种广告形式,所以也称之为“终点广告”。它有迅速、灵活、方便、经济的特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各大城市的超级市场、大型商场纷纷兴起,国外的零售业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商业零售业抛弃了陈旧的销售模式,大力引进国外的超级市场经营方式。在这样的形势下,大部分商家都强烈意识到POP广告在终端销售中的强大作用,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因此,POP广告由日本、中国台湾及香港地区走进内地,大显身手。市场对手绘POP人才需求量的扩大,也让手绘POP海报成为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一、开设手绘POP字体课程的重要性
(一)市场需求量大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课程的开设是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的。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到无论是大型超市、百货商场,还是一些服务性行业,都愿意选择一种方便、快捷、灵活、经济的促销方式,而手绘POP广告则因其有速度快、变化快、效果明显的特性,具有其他促销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了商家们首选的促销形式。POP广告如今已成为商业竞争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POP广告的优势为他们所带来的高额利润也决定了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各企业、广告公司、超市都非常需要手绘POP的专业人才,市场对手绘POP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开设合适的、为之所需的专业和课程,这样才能体现出职业院校灵活的办学模式,也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高技能实用性人才。
(二)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POP字体是在黑体字基础上的变体字,通过一段时间的字体训练后,对书写技巧的掌握就比较容易。而职业院校一贯强调技能训练,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加大练习力度,找到POP字体的书写和设计规律,就能成功的绘写POP海报,想在企业、商场的宣传部门找到一份工作也是很容易的。从教学实践来看,80%~90%的学生从一开始接触POP海报,就会被它的插画和文字所吸引,能主动去练习,作业质量也较高,兴趣很浓厚。
二、POP字体的市场现状与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社会上能真正能胜任手绘POP这份工作的人很少,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手绘POP。而新疆有20多所职业院校,只有5所院校有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手绘POP这门课程的院校更少。有的院校虽然已开设,但重视程度不够,手绘POP内容只占了字体设计课程的一小部分,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从师资来看,目前具有这种手工书写能力的老师也比较少。大部分老师美术功底深厚,黑体、宋体字书写美观,但对整个商业POP海报设计却并不了解,更别谈什么手绘了。当然在学校之外也有一批从事手绘POP的美工,但大部分人员对海报的整体排版单调、对色彩把握也不到位,或缺乏语言的表达能力,只会书写不能对员工进行正确的书写培训。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加强从事POP设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引进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参观、市场调研等提高现有教师的手绘能力和综合素养,使教师所教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从教材来看,市面上有关POP手绘的教材和培训刊物种类很多,但适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直观教学的教材并不多,大部分教材内容不够完整,或者以技法练习为主或者以范画欣赏为主,没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材缺乏系统性;在课时安排上,临摹书写基础字体占用了大量课时,按每周两课时计算,差不多需要八到十周的时间,这样,进行POP教学的时间就被压缩了。而在POP教学中过分注重单字练习,忽略了词组的成串书写,使字与字之间缺乏联系,无法从结构和整体效果上去把握。另外在字体与插图、色彩的搭配组合方面也不够完整,画面较为平淡,还需要突出海报主题和审美效果。
三、对手绘POP字体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编写合适的教材目前市面上的POP教材内容比较分散,只是单独的字体或插图、范例欣赏等,没有完整的制作及讲解过程。另外大部分教材均是介绍笔画书写的要点,比如字体的框架结构、重心的偏移等,没有具体的案例讲笔画的书写,也没有具体到哪些笔画是黑体字产生改变、过渡到POP字体的。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一旦脱离书本,进行成串字体的书写就显得束手无策,写出来的感觉还是黑体字,没有POP的美感。所以我们应该组织力量编绘POP教材,对制作过程及书写技巧进行详尽的剖析与讲解,添加实用性和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立体手绘POP制作图片,使其更加适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