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医疗设备监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医疗设备监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医疗设备监管

浅谈医院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

摘要:通过对某三甲医院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实践的梳理,分析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现状和电子化需求程度,介绍了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和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关键词: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一体化

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医疗设备管理的基础,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监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对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对价值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衡量的基础[1]。

1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现状

1.1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标准化程度影响了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现阶段来说,各家医院在设备档案收集内容、整理流程、保管期限、科室分管等方面,没有统一规范标准[2]。

1.2医疗设备档案时效性、完整性差

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设备从立项、申请、采购、维修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造成医疗设备档案的不完整,导致后期查找困难,甚至丢失。在以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当中,往往是采取人工整理的方法,其方法实施过程中耗时耗力,需要较多的反复整理、核对、补齐的时间,并且还极易出现疏漏、失误等情况,导致医疗设备档案在后期使用、维护、盘点等查找的相关工作开展较为困难,继而严重影响医疗设备监管及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继续阅读

探究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必要性

【摘要】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降低维修成本,我国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医疗的设备维修管理都在探索新的科学的模式,通过对事后进行维修和调整,采用多种维修策略,不同侧重点地展开定期和状态维修,就能够得到维修服务的最优化的结果,采用预防性的维修方式,成立巡查维修小组,运用规范化的设备维修记录,对维修后的质量安全检测进行监督,最终的结果是能够达到阶段性的医疗设备管理目标。

【关键词】医疗设备;教学研究;诊治疾病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医院的医疗设备类型和性能各不同,在更新换代中,工程师在维修医疗设备的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医疗设备的研发和使用综合了多学科知识,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特点突出,也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在理论水平和维修技术水平上不断提高。

1.1设备的侧重性走强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设备的侧重性走强,由于医院本身自身监管范畴过于广泛,在设备的采购上非常追求齐全,但是实际运用中就造成了医院设备维修过于侧重性和复杂性,相关的管理工作方法无法得到贯彻,导致种种问题发生。比如在后续工作中,由于长期缺少管理和维修,相关设备的参数准确性发生误差,使得设备本身在使用效益上出现了偏差,例如错误的资料容易耽误患者后续的治疗[1]。

1.2人才紧缺由于当前人才较为紧缺,因为作为维修管理人员,在技术水平上的提升,需要经过医院进行培训,或者通过自我提升,进行内部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果技术人员的水平不足,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经济状况较为紧张的医院,进行设备的维修难度将会更大。一些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由于以往被关注不足,因此畏难情绪等较大,甚至出现了较大的人员流动性,给医院的环境带来失衡状况,因此,重视提升维修管理人员的素质,做好相应的设备维修工作培训,是当务之急。

1.3医疗设备维修方面投入少医疗设备维修方面投入较少,是由于现在医院的经济模式上获取资金经济流动的资源过少,医生将获得的大部分资金作为回报,对后期的医疗设备维修给予的资金较少,进行相应的预算资金的管理,对于留住人才非常重要。由于医院设备零件的维修和管理停留在传统的资金体系,在医疗设备零件的更新换代上造成了日渐短缺的现象,延误了后续设备的使用,如何改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强化医院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安全、准确的使用,是非常关键的,检查和巡查不到位,使得维修不彻底,仪器设备出现隐患[2]。

1.4定期更新滞后大型设备的定期更新滞后,在报废处理问题上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设备的记录工作上,医院往往由于节约的目的,控制经费过重,降低了开支,导致了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跟不上需求参数,严重影响医院的患者,导致准确性降低,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医护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甚至有把医疗设备当废品卖出的现象。

继续阅读

医疗器械的全过程监管研究

〔摘要〕

与更多的医疗器械从业者及监管者共同探讨医疗器械全过程管理的方法,认识和重视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了解和掌握《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内涵,让医疗器械全过程管理深入人心,监管有法可依。

〔关键词〕

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

2015年10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1](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是2014年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出台之后关于医疗器械监管的又一法律文件,填补了医疗器械全过程管理的空白。医疗器械的全过程监管主要是对其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售后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管理,意味着我国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的所有重要环节均已有法可依。

1医疗器械运输管理现状及建议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医疗器械全过程管理中依然存在不足,《办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医疗器械全过程管理,是准确而及时的。作为一名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应熟知医疗器械全过程监管对医疗机构的重要性,作为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3],例如:临床检验分析器械(血液分析系统试剂和生化分析系统试剂)是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的医疗器械,它受温度、湿度、运输、储存环境等因素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其全过程监管依然存在缺失和不足,因为只注重对源头风险管理,轻过程管理,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管理错位,让真正的监督没有落到实处;由于在生产企业到经营企业以及经营企业到使用单位的运输过程中,相对恒定的温度及湿度难以维持,目前普遍的做法基本上是包装箱内放置冰袋,用以维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及湿度,但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根本无法保证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在这样的条件下,无法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根据以往使用及管理经验,这类医疗器械在运输中应加强以下几点[4]:(1)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配备相应的装备,如恒温车、冷藏车;(2)医疗器械监管要有过程控制详细记录,如增加条形码的扫描;(3)加强对医疗器械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如随时、随地抽查,违规者重罚。这仅仅是一类医疗器械的监管实例,目前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器械约有44类,上千种产品,全过程监管各异,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监管的过程越来越重要[5]。

2医疗器械维护与售后现状及建议

继续阅读

经济学视角下公立医院管理论文

一、医院服务体系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医院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三部分:医药、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从经济学理论上来看,医院使用的大型医疗设备(以下文中所指医疗设备为政府出资购买的大型医疗设备)由政府财政拨款购买,因此属于公共物品性质;医院所售药品一方面由于医院在销售环节处于垄断地位而具有垄断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对患者用药关系到每个病人的安全和健康而又具有公共性质;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本身既具有相似性又彼此存在差异,属于垄断竞争性质。

(一)医院医疗设备的公共物品性质分析公共物品意指社会每一成员对这一产品的使用不会导致其他个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产品在产权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特点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非排他性意味着市场失灵,是因为定价机制不能用来调整全部的社会收益或索取全部的社会成本;消费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市场失灵,是因为既然每个人都可以消费某种产品和服务,那么他的边际成本为零。基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公共物品需要通过行政权力的手段来提供。公共物品依据其特点可以具体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公共物品等。医院中的大型医疗设备具有混合公共物品的性质,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一是从产权上看,我国医院中的大型医疗设备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购买,因此具有公共产权性质,从这一点看具有非排他性。二是从消费方式上看,大型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又具有一定排他性,当使用者超过某一限度后,就会产生拥挤和排队现象。三是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医疗设备每个人每次都会使用同样的数量,且不会减少医疗设备的数量,即在某种产品的数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数量时设备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在医疗设备产品的供给方式上,应该由政府出资购买设备,患者购买相应的服务。而在现实中,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的采购主要是政府出资,但采购的数量由医院提出。在医疗设备服务的供给上,医院通过其对病人客户的自然垄断地位,最终确定的服务数量和价格会高于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均衡数量和价格,造成医疗设备服务价格过高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具体理论分析参见图1。图1中,横轴表示整个社会所需医疗设备的服务数量,纵轴表示医疗设备的服务价格P。DmDm为医疗设备服务的市场需求曲线,DmB段为医院垄断情况下的市场需求曲线,BDm段为满足所有病人需要的市场需求曲线,此时的需求量为Q*。MC为医院设备服务的边际成本曲线,满足Q*需求量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B。Dm需求曲线在B点出现弯折,并垂直于横轴,主要是由于医院的医疗设备服务不同于其他一般服务,作为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其需求存在着刚性,不会随着价格变动而变动;但当价格超出这个范围后,就会使一部分病人由于无力支付服务价格而减少医疗设备的服务需求,甚至放弃医院治疗,此时医疗设备服务的需求量会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图中,B点为市场供求平衡状态下能够满足所有病人需求时的均衡点,但此时由于医院垄断,医院按照MR=MC的原则确定医疗设备的实际供给量为Qm,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A,垄断造成Q*—Qm数量的医疗设备的服务需求无法满足。从图中可以看出,政府若保障所有病人的医疗设备服务需求,就必须破除医院对医疗设备的垄断供给,将医疗设备的供给量增加至Q*。由于此时的需求曲线是垂直的,因此,在政府管制或者直接经营的情况下,医疗设备的服务价格范围为[0,PB],具体的价格由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水平确定。

(二)医院对医药的垄断性质分析按照市场类型,垄断可以分为三种: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作为要素市场的垄断买方以及作为产品市场的垄断卖方和作为要素市场的垄断买方,即所谓的卖方垄断、买方垄断和完全垄断(这里将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的综合定义为完全垄断)。医院对医药产品的控制具有完全垄断的性质。一方面,医院通过对上游医药行业的垄断势力,在采购中通过各种方式向医药企业收取费用。同时由于医院的药品又是由医生开出,医生成为医院药品销量的最终决定者,在同种药品差异很小的情况下,医药企业必然会通过一些非价格方式如向医生进行商业贿赂来增加药品销售。这些大大增加了医药企业的交易成本(具体理论分析参见图2)。另一方面,由于药品生产厂商众多,行业竞争激烈,在研发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产品差异较小,彼此之间主要采用价格方式竞争,使得销往医院的药品价格相对较低。为了降低成本,医药生产厂商所采取的最直接的办法是降低药品的产品质量,这样产生了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大量劣药、假药充斥着医药市场,而良药逐渐被淘汰。假定医院是完全买方垄断者,买方垄断者的平均成本曲线就是市场供给曲线,由于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所以,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买方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是向下倾斜,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垄断者在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MC相交的E点处确定购买量为Q0,此时价格为P0。如果药品价格低于P0,医院无法采购到足够所需的药品;另一方面,药品的价格也不会高于P0,因为在既定的价格P0上医院可以获得足够的所需药品,自然不会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从图2中可以看出,医院的买方垄断性质决定了医院采购的药品价格相对较低,且造成效率损失。医院在垄断上游医药企业的产品供给的同时,利用政府授予的医疗保障公共权力和对病人的信息不对称,在药品的销售方面,对下游的客户病人也具有垄断性质。这种情况下的理论分析同上面的医院提供的医疗设备的分析相似。医院通过这种垄断势力,向病人收取较高的药品价格。医药在采购和销售方面受到医院的垄断经营,同时,医院药品由于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对这种医院药品的经营进行管制或者直接对药品进行政府采购,以此来破除垄断并保障公共健康。

(三)医院中医疗服务的垄断竞争性质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有许多厂商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这些产品非常接近,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替代性。医院中的医疗服务就具有垄断竞争的性质,每家医院在治疗疾病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且医院中的医生及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得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自身医疗服务的价格,即通过改变医院治疗服务的水平来影响服务价格。因此,医院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另一方面,各个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又是很接近的替代品,市场中的竞争因素使得各个医院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医院可以调整自己提供服务的规模,也可以选择进入或退出医院服务行业。这意味着医院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即在医院长期均衡点上,其需求曲线必定与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相切,此时的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医疗服务数量为市场供求平衡的服务量,但此时的服务量小于完全竞争下所提供的服务量。具体理论分析参加图3。图3中Dm曲线代表垄断竞争情况下医院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p代表完全竞争情况下医院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情况下医院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此,长期均衡时Dm曲线相切于长期成本曲线最低点左边的A点。假定医院是一个完全竞争行业,那么在长期均衡下,医院所面临的水平需求曲线Dp必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比较这两种市场类型,垄断竞争情况下,医院少提供的服务量为QB—QA。根据垄断竞争理论创始人之一张伯伦的解释,由于医院存在着以服务差别为基础的价格竞争,医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提供的医疗服务量来影响服务价格,即医院在长期均衡点上存在着多余的服务能力,这种多余的服务能力可以解释为医院为得到服务多样化而付出的代价。由于病人的偏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缺乏服务的多样化会降低病人的社会福利,因此政府应放弃对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管制,由价格机制确定医疗服务市场的均衡价格,并鼓励医院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技术水平等非价格方式来扩大医院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增进病人的福利。

二、目前医院服务体系问题的症结分析

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领域中处于自然垄断地位,通过这种垄断地位控制着上游医药和医疗设备行业的供给。同时,医院又利用对病人的信息不对称及对病人的垄断地位可以收取较高的垄断价格。医院对上下游产业的垄断地位,造成了医院服务体系中的商业贿赂、可及性低、病人看病难、设备诊断费高、医药费贵、大诊断、大处方等一系列问题(见图4)。首先是医院对上游医药行业的买方垄断。从医药生产领域看,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低。在2013年我国医药企业接近6000家,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药品质量不高,且经营效益较差,导致医药行业对医院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为了直销到医院终端市场,大量投入人力、财力开拓医院市场。在药品价格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医药厂商又将一系列的交易成本通过提高药品价格转嫁给病人。从销售领域看,2013年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万亿元,其中医院终端销售占总销售额的72.1%。因此医院通过控制上游医药行业的主要销售渠道而取得了对医药生产行业的垄断地位,并凭借这种市场势力“以药养医”,增加自身收入。目前医院的药品收入一般都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其次是医院垄断医疗设备服务的供给,并造成医疗设备的不合理配置。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都是由市级以上医院提出申请并由政府财政拨款采购,采购的设备按成本回收之后由于不用上交财政而成为企业的变向补贴收入。这本应该降低医院的医疗设备服务价格,但医院却利用政府拨款采购的这些医疗设备向病人收取高额的医疗设备诊断费用,结果是由纳税人出钱买的医疗设备却成为医院从病人获利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最后是医院对下游客户病人的卖方垄断。医院进行市场化、商业化改革后,确立了盈利的经营目标,同时医院对病人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这种垄断性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治疗上病人只能采纳医生的治疗建议;二是医院承担社会医疗保障业务而自然获得大量医保体系内的患者,使得医院无需去开发病人客户,也不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医院利用对病人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扩大差异化治疗,进而保持这种垄断地位。在服务价格上,医院通过医疗设备和药品向患者收取较高医疗设备诊断费和医药费,这成为病人看不起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垄断的存在使得服务效率并没有因为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而得到根本提高①,医疗服务价格也没能通过竞争形成市场均衡价格。

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继续阅读

医院管理中被追债风险避免和立法建议

摘要:医院管理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决策,如果没能做到全方位的评估和把控,就容易产生被追债风险。尤其在日前兴起的融资租赁业务中,由于公立医院的自身属性导致融资上受到限制,而且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使医院面临较多的风险。医院应当谨慎作出评估,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避免被追债风险。国家应当尽快制定医疗法和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相关法律,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医院管理;被追债风险;融资租赁;立法建议

近期多家医院因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问题遭遇追债。这些医院为开展新项目、新技术,都和某医院管理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涉及三方,即医院与医院管理公司签合同,同时还与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签合同。以医院名义向融资租赁公司贷款,融资租赁公司将贷款打到医院管理公司的银行账户上。但医院管理公司在拿到贷款后却迟迟未向医院提供医疗设备,导致医院被融资租赁公司追债。该医院管理公司的行为涉嫌欺诈甚至刑事犯罪,但医院没能将贷款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也造成了被追债风险的发生。医院为促进医疗水平的发展,经常需要开展合作项目、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等经营活动,但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管理上和法律上的风险。如果医院没有尽到审慎注意义务,就会导致被追债风险的发生。

一、医院被追债风险的来源

在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被追债风险。如对我国相关法律不够了解,未能依法开展融资租赁活动,以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设施设立抵押却无法还债,或者未充分评估项目的法律风险导致被不法分子骗取贷款、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等。一般来讲,风险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以医疗卫生设施设立抵押担保医院贷款进行房屋建设等基建项目,以医疗卫生设施作抵押担保,但无力偿还贷款。

(二)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过程医院通过融资租赁或其他方式采购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情况不佳造成亏损,或者在融资租赁过程中未能防控风险。

(三)贷款采购药品、耗材等医院贷款采购药品、耗材等未获得预期经济利益,无法偿还药品、耗材费用。

继续阅读

新形势下医学工程工作的思考分析

摘要:从政策、法规等方面介绍了医学工程的发展背景;从观念、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医学工程工作当前面临的挑战;从工作内容转变、人才队伍建设、技术研究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医学工程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医学工程;医疗器械法规;监管条例;质量控制

一、医学工程发展背景

狭义的医疗装备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走入医院不过百年历史,但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一座大型现代化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可占全院固定资产的三分之一,甚至更高。随着医疗装备数量的增多,对口管理部门从起初的总务科变为维系较长时间的设备科,再到最近几年的医工科。其职能先是剥离传统家电、水、电、气等事务,后又慢慢与常规采购程序分开,但其专业领域却在更深的维度不断扩展。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条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核心要求是:“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需按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与条例匹配的药监、卫生健康系统的法规则在更细的领域对医疗器械管理行为进行指导与约束。如药监系统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强调将医疗设备安全管理上升到保证医患双方的核心权益的高度,强化使用过程监管。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起草、在2021年3月生效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分别从保障、监测、环境、存储、信息档案等方面阐述医学工程部门的具体职责。随着这些国家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步步升级。最大的变革趋势是将医学工程管理纳入医疗行为规范之中,将设备的安全与医疗质量紧密结合。医学工程工作的核心目标只有两个:“安全”与“有效”,而传统的维修工作不再是唯一的主体。从这几年与同行的交流以及新法规文件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业内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医疗设备的全面管控,以及相伴而来的风险、安全、质检、数字化等问题,而对于维修的讨论较少。同时反观笔者所在单位的医学工程部门的现状,其工作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设备维修,其管理维度已经拓展到各个层面。无论是三甲复评标准还是最新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评,均加入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实施的要求。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

之前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简单概括为:重采购,轻维护;重维修,轻预防;重实践,轻记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要求我们做好医疗设备的风险评估与质控,同时实际管理对象(设备)显著增加。以大型三甲医院为例,医学工程工作对象已从比重较小的需维修维护的设备扩展到所有在用设备,因此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新形势对旧有观念的挑战

医学工程部门的技术人员,即使是单类设备的技术专家,也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做专业管理者的准备。而临床也要改变思路,对于达到使用年限的整套设备或零部件,必须更换或报废,不能一味地从经济角度去衡量安全质控的必要性。医院的管理层则不得不考虑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去支持不能立即产生效益的医学工程项目,因为设备质检、设备计量等工作已经纳入国家监管体系。

继续阅读

物联网技术下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

【摘要】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医疗卫生事业逐渐降低了对国家财政支持的依赖性,可以自给自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来满足医院的经营发展需求。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医院加强管理工作力度,尤其是医疗设备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医疗设备是医院的固定资产,同时也是医院日常提供医疗服务的技术支持。以往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由于理念的滞后,导致实际工作量较大,设备利用率不高,资产清点存在问题,严重影响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成效。基于此,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其应用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设备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尤为必要的。本文就此展开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

在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设备被应用到医疗事业中,医院医疗设备的增加,设备所占据的资产越来越大,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显得尤为关键。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统一完善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系统,落实到各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尽可能降低损失,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此外,还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部腐败现象的出现,维护医院的切身利益。由此看来,加强物联网及时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就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来看,固定资产占总额的50%以上,但是很多医院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手段,由人工电子表格记账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工作量较大,设备利用效率低,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有效的清点和盘查。如果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设备利用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但是统计准确率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系统

2.1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前沿的数据输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设备实现。自动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采集准确性和安全性,降低劳动复杂程度。当前多数医院采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患者身份识别、血液管理、远程医疗、医用气体远程监控及抄表、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声音图像识别系统和磁条技术实现信息的识别。当前较为常见的条形码和二维码同样是一种信息识别技术,可以用来表示商品编号,也可以充当身份信息,应用范围较广。

继续阅读

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精细化;设计;实现

近几年来医疗事件层出不穷,使得大多数医院逐步加强和重视对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与维修。然而,落后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医疗设备管理需求;同时,就目前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系统设计而言,由于涉及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难度。应重视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更新,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对维修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

1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纲要

1.1纲要分析

通过对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制定设计纲要,有利于提高医院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实际纲要设计过程中,既要保障其是否具有较强的扩展性与稳定性,还要重视其可操作程度和今后维修与管理的难度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简便性,进而设计出更有效满足人们需求的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同时对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保障意义。

1.2登录界面的设计

登录界面的设计包含登录系统的设计、登录后的菜单栏设计以及工具栏的设计等,还要合理添加相关提示,进而有效保障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1.3医疗设备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