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医疗器材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建设基于消毒质量、操作规范、设备性能和科学管理的4项保障体系的医院消毒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探讨其在提高器材消毒质量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消毒灭菌质量、设备操作规范、设备性能安全和管理科学高效4个方面调研分析2016年医院消毒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4项保障体系。将2016年医院消毒设备消毒质量、设备性能及人员管理等数据纳入对照组,2017年的4项保障体系应用后数据为观察组,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设备使用情况,分析研究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用前后差异性。结果:在质量控制管理中共修订完成制度规范21项,培训合格人员31名,观察组消毒设备应用的医疗器材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设备故障率、设备管理成本、操作人员考核成绩及消毒物品供应满意度等7项评估指标数据均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8,F=49.28,F=62.14,F=59.64,F=18.58,F=203.44,F=44.08;P<0.01)。结论:基于4项保障体系的消毒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消毒灭菌、技术操作和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规章制度;预防性维修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医疗器材的回收储存、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供应发放工作,受供应器材的种类数量、人员队伍水平及制度体系等因素影响,消毒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和全院性感染控制工作的落实[1-2]。如何科学有效地建立医院消毒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消毒灭菌质量,规范职业人员操作,保障消毒设备性能,加强专业化管理,引起了医院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结合医院实际,通过“四项保障体系”建设和分析医院消毒设备消毒质量、设备性能及人员管理等数据,探讨医院消毒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优化制度体系提供借鉴。
1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筑面积1080m2,现有清洗消毒机、等离子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干燥柜及敷料柜等设备设施47种,负责全院精密器械、手术器械等共计1万余件器械的消毒工作,相关工作人员31名,其中管理负责人1名、护理人员22名、消毒员5名及设备管理员3名。将2016年1-12月的消毒质量、设备性能及人员管理等数据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的4项保障体系应用后数据为观察组,两组研究数据所对应设备种类、工作人员和评估主体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2管理体系建设方法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的使用、监督和保障的不同内容,面向消毒供应中心及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和医学工程科等相关部门,建立消毒设备的4项保障体系,规范医院消毒工作流程,提高设备的质量管理和临床服务水平。(1)消毒灭菌质量保障体系。为加强消毒质量监测,依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内容,消毒供应中心和感染控制科负责人制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明确消毒工作的技术标准及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感染控制管理人员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流程及问题整改反馈机制[3-4]。(2)设备操作规范保障体系。操作人员的技术规范、工作态度及监督管理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消毒设备临床服务水平的提升。为规范消毒人员及物品收发人员的工作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医院消毒工作数据,统计分析出湿包现象、指示卡错放、设备故障频发及工作效率低等设备技术操作相关的突出问题23项,结合原有工作制度重新修订完善消毒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包装、无菌、污染物品管理、一次性物品检测及设备操作等8项工作制度。(3)设备性能安全保障体系。为提高消毒设备的性能稳定性,降低设备故障发生频率,根据医院消毒设备使用基本情况,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由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维修工程师和厂家技术工程师共同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分析2016年医院消毒设备的故障类型、故障原因及故障影响、故障维修和维护保养等工作数据,针对频发的主要故障和临床影响严重的高危故障建立预防性维修机制,包括日常维护、使用监测、定期检修及报废等工作内容,确保设备具备良好、安全且稳定的运行状态[5-6]。(4)管理科学高效保障体系。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对医院消毒设备的质量管理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消毒供应中心于2017年初引入消毒供应管理平台,科学规范地进行消毒器械管理,优化和规范器械收发、消毒灭菌及包装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的基础上,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09)内容,在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建立环境评测机构和人员培训考核体系。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年第二期
摘要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温州市某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13所医院中有独立消毒供应室的医院占23.1%,有消毒供应室专职工作人员的医院占15.3%。80%以上医院消毒供应室没有实行分区管理,没有洁污通道等必要的布局。该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设备配备和器材的配置率均在15%~23%,基本设施配置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对有管腔和齿缝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为15.39%~69.23%。结论该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布局、硬件配置和制度管理到位率较低,清洗质量得不到保证,应依照行业标准加强消毒供应室基本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清洗质量;调查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发送等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部门。根据2009年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个行业标准的精神,医院应当实行医疗器材集中管理,这在大型医院已经基本得到贯彻落实,但大量基层医疗机构尚未完全实行。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CSSD的工作质量管理,确保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1,2〕,随机选择温州市某区部分医疗机构为对象进行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建设和管理现状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温州市瓯海区13家基层医院,调查内容包括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清洗设备、医疗器械清洗流程、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管理和人员配备等。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2.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选用化学方法消毒或灭菌,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定时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浸泡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凡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5.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与麻醉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未使用者,常规每周消毒一次,并干燥保存;湿化液应使用灭菌水。
6.医护人员诊疗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7.严格管理传染源。传染病病人与普通病人严格分开安置,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8.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传染性物质污染的物品时,要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接触病人前、后洗手;必要时使用手消毒剂、戴手套;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摘要:目的:对护理管理对医院门诊感染控制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随机挑选本院门诊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50例,根据护理管理方法分组,两组均为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实验组采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24.00%,感染情况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在医院门诊实行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门诊患者感染可能性,保证医院门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在医院门诊中。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门诊;感染控制;影响效果
门诊是医院患者流量较多的一种科室,具有人流量大、护理风险大、情况复杂等特点,极易发生疾病传播情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自然环境日益污染恶化,促使多种感染病相继出现,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及家庭的负担,因此,需要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手段,严格控制患者感染的可能性,提升门诊护理质量。这次实验选取50例于本院门诊就诊患者,研究护理管理对其感染控制的影响效果,详细实验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资料随机挑选本院门诊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患者50例,根据护理管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护理管理内容,且自愿参与实验研究;患者年龄最小值23岁,最大值69岁,平均年龄(41.26±4.51)岁;患者男女性比例2:3。50例患者在疾病种类、文化学历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存在比较差异(P>0.05),能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实验组采取护理管理,具体内容:①组织成立医院门诊感染控制小组,确定感染控制关键点以及相关要求,构建护理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了解医院门诊以往感染实际情况,指导门诊医师严格按照标准填写“门诊感染病例报告卡”,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检测门诊科室的消、灭菌品、环境、医护人员卫生情况和无菌用品等;②组织门诊医护人员开展感染预防、控制培训,强化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能力,降低医院门诊感染性疾病、耐药菌珠等发生率,有效预防流行疾病出现肆意传播情况;③强化门诊废物管理:要求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院制度和规定合理处理医疗废弃物,委派专业人员集中统一处理门诊医疗废物,将其分类回收,采用专门的防利器刺穿盒和防液体渗透盒来采集保存损伤性废物,根据相关标准,将危险警示标签合理贴在盒上,及时运送这些医疗废物到指定处;④强化物品管理和环境卫生:完善和构建医院物品管理和环境卫生体制,首先,全面及时消毒使用过的血压计、听诊器材和体温计等医疗物品;其次,氧化湿化瓶和吸痰器应排放在卫生清洁的环境中,使用后需全面消毒;再次,严格按照医院标准处理和消毒医疗物品,尤其是无菌医疗用品,需委派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最后,每天最少对病房进行消毒一次,保证病房通风顺畅,每天开窗通风两次;⑤强化对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医院门诊消毒隔离制度,首先,每星期对门诊医疗用品和各种容器进行消毒3—4次,消毒完成后的物品需进行密封保存;其次,需将无菌用品合理放置在专柜中,避免出现污染物品和无菌物品交叉、反复使用的情况;最后,溶酶物品开封抽吸后,仅能放置4小时,一旦超过4小时,则不能进行使用,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录入和分析患者感染概率,百分率(%)显示定数资料,用χ2检验,描述定量资料用(-x±s),由t检验,将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作为P<0.05的依据。
2结果
各县(市、区)卫生局,高新区、区农村和社会事务局,工业园区社会事务局:
近期我省永城市与安徽省涡阳县的农村地区相继发生了丙肝聚集性疫情事件,给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为规范我市村卫生室的诊疗行为,加强其医疗安全与院内感染管理,切实保障我市农民群众的就医安全,根据上级要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卫生室医疗安全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
加强村卫生室监督管理,掌握村卫生室规范执业和医疗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及时纠正其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使用管理及无害化毁型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有效防止农村医源性群体性疫情在我市发生。
二、检点
(一)规范执业情况
1.机构规范执业情况:有无村卫生室无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情况;取得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村卫生室有无超范围执业行为。
2.从业人员规范执业情况:有无从业人员无有效执业资格证情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人们对医疗行业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公立医院一定要把各种花费预算准确,并进行合理的整理。目前,根据当前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来,很多公立医院的管理比较松散,责任到人的制度建立不完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医院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文章分析了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成本效益分析法;经济管理;公立医院
我国在经济方面发展得越来越好,医疗技术虽然得到了很大进步,但其经济发展较慢,当前的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并不是太好,所以必须创新其管理方法,而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对公立医院进行经济管理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
1.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大致介绍
通过大量实践发现,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使用领域非常广,这个方法的使用流程就是分析医疗费用,并将其与产生的利润作比较,尽量减少成本,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利润。通过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公立医院的运转状况,以便适当改变医疗费用,使医院的经济利润维持在较高水平。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时候,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者必须权衡好利益与成本的关系。
1.2在公立医院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流程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很简单,但是要想将其真正运用起来,确实不容易,因为需要考虑到的东西很多。一是必须把医院开支的情况查询清楚,然后把产生的利润进行预算;二是在医疗器材与药品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量压缩开支,找出一些节约成本的方法,减少一些无所谓的花费;三是把花费情况与利润进行对比,算出两者的比例关系。
摘要:在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方式比较僵化,人员冗余,人才晋升通道封闭,任人唯亲现象严重等,都制约着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来越来越大。对县级医院的经营与管理者而言,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采用激励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畅通人才的选拔晋升通道,保持医院人才鲜活的“生命力”,充分激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贡献,为县级医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县级医院;激励措施;人力资源管理;运用
对于县级医院而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也难以推动医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里,医疗改革全面深入,一些具有投资性质的医院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公立医院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县级医院若想实现快速发展,若想全面提升发展的水平,必须全面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积极运用激励措施,来畅通人才的晋升渠道,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借助于一篮子的激励措施来提升他们对县级医院的忠诚度。
一、宏观激励措施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县级医院的发展拥有着固定的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丰富的经验。在新形势下,县级医院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将经验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运用一篮子的激励措施,才能真正提升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才能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增加医院各类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否则,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是“一潭死水”,难以发挥其内在的向心力和流动力。物质、精神以及环境激励属于宏观激励措施,具体如下:
1.物质激励
在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激励措施的运用,首当其冲的就是物质激励。这虽然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激励方式,但所取得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通过科学的物质激励,不仅能够发挥激励员工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升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此外,适当的物质激励,还能够使得员工充分利用医院资金。县级医院的机构比较复杂,不同级别的医院员工众多,若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未能够有效地做好公平开放、合理有序,那么势必会造成严重的问题。部分医院在实施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只针对系统内部的人员,对于那些临时聘用或者合同聘用的医院员工存在着严重的歧视,这势必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难以精力和意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因此,医院在实施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公平合理,并借助于这种激励方式来营造良好的人才晋升渠道。比如针对护理人员的物质激励,医院可以制定相应的取证、等级晋升标准,鼓励尚未取得岗位资质的护理人员,积极临床实践,丰富理论素养,早日获得资质证明,这本身有助于营造学习型医院护理环境。
2.精神激励
为及时有效地处置烟花爆竹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依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及《市区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内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燃放过程中发生的爆燃等安全事故以及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二)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分类负责、协调行动;
2、快速反应、单位自救与社会救助相结合;
3、集中力量、条块结合、区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