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

学前美术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学前美术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学前美术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提升途径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空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在关注学生教育知识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人格素养的培育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高校积极利用其它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教育教学工作。本文以美术教育为例,研究美术教育对学前专业学生人格素养培育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培育策略,以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前专业;人格素养;提升途径

1绪论

近几年,高校为将素质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教育与道德培养。所以,教育部门根据教学需求,结合美术教育具有的专业知识、美学体验能力,以及审美角度等特点,将其应用在学生人格素养培育工作中。基于此,很多高校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人格素养,将美术教育应用到学生人格素养培养过程中。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注重思想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在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提供了思想基础。所以在新形势下,研究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素养培养的升级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的影响

2.1有利于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美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格影响,主要是指美术素养对学生影响。具体而言,美术素养主要是指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美术感知,以及美术想象力与创造能力。通俗上讲美术素养就是指一个学生在具有的美术欣赏能力,以及对外表现出了美术综合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美术素养也会对学生人格具有影响。一方面,从古至今优秀的美术作品中,均会对爱国与典型的道德情怀具有一定反应。其中,著名画家徐悲鸿作品《奔马》、《田横五百士》中都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田横五百士》中表达气壮山海的宣言,突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奔马》中将马作为意向,在表达对祖国强烈热爱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由与解放强烈追求的愿望,这一作品传递思想极其容易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所以学前专业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到爱国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怀,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良好思想基础,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2.2提升学生思想情操

继续阅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

摘要: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与改革的背景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为了能够提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水平,教师可将“全实践”的教学理念融合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当中,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实践性,提升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文主要研究“全实践”理念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旨在不断提升学前美术教学的效率,使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的效率有所提升。

关键词:全实践理念;学前儿童;美术教学

“全实践”理念是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进行实践,通过强化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每个环节的实践性,提升学前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促进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美术,有效提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全实践”理念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意义目前,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推动了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和观念的革新。全实践教学的不断拓展和延伸,能够提升学前美术课程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同时也能够提升学前儿童的专业技能。“全实践”理念的践行,有助于学前美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和发展。这既符合我国教育体制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需求,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美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全实践”理念对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全实践”理念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研究

1.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共性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每个环节中,要想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共性和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不断调整立场和心态,从既是教师又是学生的心态和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保护学生独立组织活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默契和配合的互动教学方式,从而增强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同时,教师要对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课程的各类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将学前儿童美术课程中的美术教学理论知识与美术课的手工技能、绘画技能进行整合,提升学前儿童美术课程教学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美术课程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2.合理分配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往的美术课程教学多以美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在新课程的改革环境及“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课程的时间要做出合理的分配。教师可以将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的课时设计好,按照理论与实践3:7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教师可以用30%的教学课时讲授美术课程的理论部分,用70%的教学课时带领学生实践。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理论环节可以将美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进行阐释。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实践环节就是带领学生进行美术绘画教学、美术欣赏教学及美术手工教学等。在学前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美术理论知识来指导美术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全实践”理念下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断提升学前儿童美术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提升学前儿童的美术实践性。

继续阅读

学前教育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探讨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2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学前教育逐渐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如何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教育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学前美术教学,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另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幼儿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益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够为相关专业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提升幼儿学前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重要性

一、学前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教师通过定期地对幼儿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和为幼儿组织各种类型的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让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性。因此,学前美术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必须慎之又慎。针对幼儿的学前美术教育,必须合理地划分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这几个大的教学模块。其中,绘画是最基本的课程,幼儿通过学习可以对绘画的工具、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手工课程主要是教幼儿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小玩具,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手脑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欣赏课程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加强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印象,让他们切身感受美术的魅力,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对儿童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有较大的积极

影响美术是一门创造性很强且很灵活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美术基础知识,然后将它们与相关的情境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和找寻兴趣与灵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幼儿从小形成细腻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

继续阅读

地区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

一、民族习惯与民族精神传承的需要

黑龙江省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黑土文化,他们懂得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得生存,懂得如何在自然中获取美的因素,更懂得将自己所创造的文化艺术留给子孙后代。可以说,民间美术以哲理与智慧影响人的思想,更陶冶人的心灵,鼓舞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这是在学前教育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二、黑龙江民族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分析可以看到,黑龙江的民间美术作品多强调造型的意象性,并采用特征对比、变形夸张、装饰美化、形象比喻、几何图形概括等几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这些艺术表现手法恰恰符合幼儿的审美感知和创作特点,即夸张的再现、自由的想象、抽象的概括、形象的装饰,而非单纯的写实,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智慧潜能的进一步开发。

也正因如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也就是使幼儿通过与美术作品多接触,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特质,正确引导幼儿认识美、了解美,培养幼儿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幼儿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将黑龙江的民间美术与学前教育有机地整合,将会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更有兴趣,使学前美术教育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贴近本地区文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更具生命力,从而把黑龙江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的实践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幼儿民间美术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

举办民间美术教育专题讲座,使家长了解民间美术教育实验研究的目的,认识到这些具有浓郁民族艺术气息的内容和形式会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会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继续阅读

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认识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是幼师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幼儿园工作需要的专业教师。

笔者一直在思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江苏高邮市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校前基本没有经过美术方面的系统学习,文化学习能力相对不足,但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学生美术基础稍弱,对美术课程缺乏了解,要正面引导其树立信心,培养其美术兴趣,让其带着饱满的激情学习;降低美术教学的专业技能难度,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设计多元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培养具有较强美术教育、创作、实践能力的幼儿园教师,使他们胜任幼儿园、早教机构的教学岗位。教育不是工厂生产产品那样具有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者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以下是笔者具体的教学设想。

一、加强审美理论教育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审美方面的教育。利用美术的教化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使其树立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养成。加强审美理论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做好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学生对艺术语言、形式美感等有一定的理解,并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实现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审美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突出多元化技能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手工、美术欣赏及美术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将这五方面内容大致掌握并整合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采取多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美术学习当成一项兴趣爱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鼓励学生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手段对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使学生毕业后既能在幼儿园、早教中心等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在其他行业从事美术创造与美术设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三、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幼儿教育需求什么,课程内容就安排什么。课程内容编排不仅要贴近学生未来岗位的实际需要,还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以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教学法等知识为主,避免繁、难、偏的美术知识的讲授,为学生的就业服务。绘画教学是学前美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包括基础造型、色彩、儿童画、故事创编等。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实际,开设卡通画、简笔画、故事画创编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写实与装饰的造型能力。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继续阅读

民间编结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

[摘要]民间编结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种类繁多,编结方法多样,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将民间编结作为课程资源运用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感受、欣赏与创作中提高审美创造力,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幼儿在了解编结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探索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运用民间编结的价值,为民间编结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编结;价值探索;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1]民间编结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魅力进入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能开阔幼儿的认知视野,极大地丰富幼儿的审美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增强幼儿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本研究将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与民间编结的内涵分析切入,探寻民间编结进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以期能为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可借鉴资料。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与民间编结内涵界定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儿童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学前儿童,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2]本研究中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教育计划,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幼儿审美表现与创造能力,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

(二)民间编结

结指两个绳头缠绕、穿插成一个实体,结包括平结、云雀结、花瓣结、十字结、吉祥结、双钱结、梅花结等。[3]可作编结的材料极多,它的取材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表现形式。民间编结分布广阔、品种丰富、用途多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从以前缝衣打结、结绳记事到现在饰品和服饰等,编结随处可见。原始先民在劳动实践中运用编结技术创造了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4]经过几千年的时代演变,编结的生活实用功能逐渐淡化,而艺术欣赏、审美与装饰功能日益增强。综上所述,本研究中民间编结是指在教师引导下,选取生活中的绳线、纸条、吸管等条状物为基本材料,以民间流传的不同编织和打结法,将原材料加工创造成各种饰品、生活用品等物品。

继续阅读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

摘要:文章从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让课堂导入“变美”;引经据典,站在“艺术大师”的肩膀上看世界;探索美术课的新载体,使美术课向多元化、复合型文化活动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幼儿园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解决幼儿园中美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审美教育(以下简称为“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训练美术相关技能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执教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涵养与艺术素养,这对幼儿美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美术课程的审美教育研究离不开实践探索,本文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精神为主题,以欣赏世界文化艺术经典为辅助,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即“培养学生敏锐的生存感受”[1],展开一系列课堂教学改进,具体实施如下。

一、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让课堂导入“变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带来疲劳。”可见,在学生没有产生审美欲望时所进行的审美教育是牵强的、容易引起疲劳的。所以,为避免“为美育而美育”,教师可从改进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入手,在课堂导入环节渗透美育,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充分的学习活力去靠近艺术、靠近美。具体而言,教师可将传统文化、艺术经典等内容融入导入环节,用经典美、学生熟悉的美和感兴趣的美引起学生的审美欲望,使“美育”这个较高深莫测的概念真实地落到学生眼睛里,真正触动其内心,只有这样,课程美育才能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延禧攻略》这部热门电视剧中人物服饰上的“花瓶纹”“双鱼纹”“牡丹纹”等传统纹样的图片导入“图案基础”这节课。我国的传统纹样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繁复的花鸟鱼虫、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可谓丰富至极,它们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不仅是图案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如“花瓶纹样”中“瓶”与“平”同音,便取“平安”之意。此外,由于我国独特的汉字文化,“汉字纹样”亦成为服饰的主要纹样之一,像“福、禄、寿、喜”字都常见于古代服饰装饰。通过导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感受到了我国传统纹样中谐音与暗喻背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与民族审美,提升了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审美感受,这就是美育的一种。

二、引经据典,站在“艺术大师”的肩膀上看世界

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课程美育实践探索中,教师可以引经据典,运用经典传世美术作品带领学生领略千百年来艺术生生不息的魅力。世界艺术中有毕加索开创的“抽象派”,也有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还有杜尚引发的“达达主义”,这些与众不同的艺术流派的审美观引领了一个群体或是一个时代的同时,也在不断打破人们的固有思维,这种突破的精神,亦是学生在建立自己的审美观时应该欣赏与学习的。审美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学习和模仿,更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且有判断力的人,美本身没有准确定义,因此对美的感受与理解也不应该被局限。审美教育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会欣赏美,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创造美,创造美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幼儿园教育是综合的、整体的,且幼儿时期的性格养成和思维习惯养成会影响其未来一生的发展。

三、探索美术课的新载体,使美术课向多元化、复合型文化活动发展

继续阅读

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分析

【摘要】在现代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学前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等院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时,对其美术课程教学进行科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在开展课程教学时,美术课程是其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合理优化教学改革,保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更为充分地掌握美术教学技能,提升整体教育效果。为了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对其美术课程教学进行更为有效的改革,本文对此做了一些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学前教育在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时,以人为本是其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针对幼儿园教育实际,分析儿童美术技能和审美心理,以儿童原有基础和审美特点为依据,深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确保学生美术能力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其次,教师通过科学设置美术课程,能够确保更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对儿童创造美,表现美和鉴赏美等基本能力进行科学培养。现代最新教学大纲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然人文等学科知识,同时在美术,体育和音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儿童心理,所以学生需要学习很多课程,而在具体进行美术课程设置时,需要对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整合,避免活动知识出现交叉重复。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认识不足

在国内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开办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美育价值观念的养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美术课程教学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教学认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向模糊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美术活动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在部分高校内部的美术课程教学之中,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理论化趋势,即教师强调美术教学的有关理论,而忽视了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