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前教育专业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学前教育专业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儿歌弹唱是一种结合了乐理、钢琴、视唱练耳、声乐、伴奏等课程的教学板块,旨在训练幼儿进行歌曲弹唱,完成早期声乐潜力开发。作为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的重要部分,儿歌弹唱的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却时常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学效率及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进行改善,本文特以教育音乐专业教材为核心,并结合当前儿歌弹唱的实际教学需求,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总结如下:

一、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的现状分析

(一)不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在当前音乐教育尚未在广大教育阶段中进行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中儿歌弹唱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基础不容乐观的现状。一方面,基于中职教育的教学阶段性质,大部分学生均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参与这一专业的学习,或是仅仅接触过简单的键盘及声乐学习,对这一专业的实际要求并未进行深入了解,导致在基础建设方面的理解产生一定偏差。另一方面,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接触的声乐学习往往仅限于表层,不具备专业性基础,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方面均处于基础薄弱的状态。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一门专业得以巩固扎实的重要条件,这是由于各处环节的学习均需通过必要的时间进行优化,在学时过少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某一环节基础相对薄弱的现象产生,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一方面,儿歌弹唱这一环节所占学时相对较少,缩减的课时难以满足增长的进度需求,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深入的系统学习。另一方面,在该专业中,音乐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相对匮乏,学生在理论知识框架得不到完善的前提下,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编配能力也较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的优化对策

(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获得知识的过程通常是依照由简入难的顺序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盲目追求一蹴而就,而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这一原则,以阶段性变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所谓循序渐进,意指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授课难度设置,并以逐步增长的形式向上递增。除此之外,要实现学生弹唱能力的稳步增长,并应将“弹”与“唱”相互结合,即指对琴法课与声乐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既要稳抓学生的即兴弹奏能力,也应注重各项声乐技巧的培养,以实现学生弹唱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全面技能培养对于儿歌弹唱的教学工作而言,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均不可忽视,需从全面的角度进行提升。首先,需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幼儿歌曲基本可按照舞蹈性、抒情性与进行曲性等三种风格进行划分,教师需指导学生对歌曲的风格、体裁及特点等因素进行清晰的辨别,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和弦进行伴奏,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其次,应对学生的键盘技能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乐器键盘使用方法的掌握是进行演奏的基础,因此,为对学生的实际弹奏能力进行培养,便应着重对学生的键盘技能进行训练,通常情况下,学生的电子琴或手风琴能力需达到业余三级或以上,才可进行连贯的儿歌伴奏,除此之外,对于歌曲含有的意境、情怀等因素,还应具有独到的理解,才可进一步丰满歌曲的音乐形象。最后,娴熟的演唱技巧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应当针对练声方法、读谱能力等方向,指导学生进行有技巧的演唱,使学生在掌握儿歌演唱方法的同时,也可为日后的弹唱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提升思想内涵,提高歌曲表现力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弹唱者的思想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最终表现力。因此,要从根本上促进儿歌弹唱美感的提升,还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内涵进行强化建设。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歌词、创编歌曲等方式让学生充分领略儿歌的美感,由此促使学生的歌曲表现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可通过鼓励学生尽量多观看或参演相关的文艺演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当中受到熏陶,由此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力。总而言之,思想内涵的建设是提高歌曲表现力的重要途径,需引起足够重视。

继续阅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

【摘要】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身体条件方面、舞蹈课时量方面使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主要是好奇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模仿等的特征,所以经过分析我们要针对他们的特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发现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舞蹈中的兴趣不是一两天的事,要循序渐进,所以老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舞蹈;不断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中保持充足的动力;因此舞蹈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多给予一些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兴趣;教学

一、如何提高学生在舞蹈中的兴趣

1、要善于发现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学生对于舞蹈基本功的学习,大多不是主动的,我们舞蹈教育的老师需要做的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舞蹈后,如何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明白他们想要的、需要的。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追求,才能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对舞蹈的爱,才会让学生在舞蹈上下功夫,从而达到提高,以至于达到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在这里主要谈谈我觉得最有效的两种方法:学生的玩心很重,而舞蹈教育的内容大多停留在枯燥的基本功的学习,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要让学生努力练好基本功又要让学生不觉得枯燥无味,舍得花功夫,那么满足学生的玩心、好奇心事关重要。设计优秀的活动项目,把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就显得相当重要。游戏的设计多种多样。一种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歌谣设计成各种游戏,里面加入舞蹈中需要学习的一些基本功练习。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在学生练习基本功之后出现厌烦情绪之后,让同学们玩游戏。在玩游戏时同学们很感兴趣,所以会全力的去玩,这样在玩的过程中也会努力做好基本动作,这样既满足学生对于玩的追求,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中的兴趣。另外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课堂上教的知识点,同学们很容易忘记,但游戏学生不容易忘记,游戏中融入了基本动作,同学们当然也会轻易的记住;另一种方法就是用比赛的方式,在我们学校的这些学生中大多数的学生好胜心理还是比较强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来做个比赛,例如:将学生按小组划分,每组的同学进行基本功比赛,教师评比那组同学最用功以及效果最佳。所以,我认为在舞蹈教育中应该寓教于乐,在课堂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2、培养学生在舞蹈中的兴趣要循序渐进学生在舞蹈中的兴趣不是一两天的事,要循序渐进,所以老师需要足够的耐心,培养他们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舞蹈。从心理特征分析,此阶段学生们身心成长相对不够稳定,心情较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充足的耐心。细致入微的跟着学生节奏走,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状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农村来的,在进行舞蹈学习中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并且会害怕,因为在之前他们从未接触过舞蹈,甚至有些学生都很少看过舞蹈表演,所以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产生节奏感差,身体不协调,动作记不住,身体软开度条件差等等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是学生对舞蹈这门课程感兴趣首先要对他们的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教授舞蹈组合中针对学生节奏感差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或一些节奏鲜明、让学生能够易于表现的音乐来进行训练。

二、舞蹈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身体条件的问题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它对人身体的基本要求是很高的。对于专业的舞蹈演员和学生来讲身体重及身体各部位的比例都有明确的标准,要求非常苛刻。而我们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如我们现在所教授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舞蹈,并且她们的年龄偏大,基本都在14—17岁左右,骨骼生长发育已经定型,身体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这样就使学生对舞蹈课中的基本训练产生了畏惧心理,上课也只能应付了事。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普遍问题。

2、所学知识不能与幼儿园相连接据了解目前幼儿园在要求舞蹈教师所需的一些技能是能够带领孩子们能唱能跳,会编会演等,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在四学期内共开设了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民族民间舞和幼儿创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偏专业化,我们的学生在进校前没有任何基础,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产生学生学起来感觉较难,教师教授起来感觉较吃力。这样导致我们所学知识与幼儿园直接脱节,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全面的掌握舞蹈这门艺术,今后也无法胜任所要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

继续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摘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多样化的改革与实践,主要是对论文的选题及具体的写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写作的毕业设计学术理论,符合实践教学的需求,把学术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对幼儿园的实践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同时,实践课程的合理的设计,使整体的过程都具有完整性,能够在教学方面提供基础支持,具有创造性、广泛性等特点,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与提升,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期间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对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而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是对学生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标志,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直接反映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重要的评价指标。[1]目前,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抄袭、内容不够真实、理论知识的阐述与现实的教学出现了脱节现象等。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高度重视,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为要求,对毕业设计进行多样化的改革。

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

1.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需要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在对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能够综合分析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学习情况,创新培养的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优势。以此为标准,在教育教学中明确了目标,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也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2.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性的考量,制订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能够在思想上正确指导,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改变以往只说不做的情况。[2]重点是毕业设计要具有依据性与科学性,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

3.对学生加强教材训练

学生撰写毕业设计,主要依据的还是教材,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挖掘与探究,能够明确教材的核心思想,符合幼儿的健康成长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后,在教材训练中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的难点,合理完善所制订的教学计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完善整体的教学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对的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才有可能更加丰富。

继续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歌曲弹唱能力培养

摘要:歌曲弹唱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边弹琴边范唱是教学活动中的常用手段。2018年开始全面推进的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证国考,歌曲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歌曲弹唱能力;培养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研究数据表明,在幼儿早期对其进行音乐教育会带来积极的效果。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基础教育五大领域之一——艺术教育的重要基础构建,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儿歌的学唱是运用最广泛的教学形式,教师边弹琴边范唱,边弹琴边进行教学活动是普遍的教学手段。通过歌曲弹唱,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可以说幼儿教师弹唱能力的好坏关乎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歌曲弹唱,从一般意义上看仅是“手弹”和“口唱”二者间的有机结合。但从知识构建来说,歌曲弹唱是不仅弹、唱二者同步协作,且具有一定的即兴创编,是建立在已将掌握一定的基础和声、钢琴和歌唱水平的基础上。歌曲弹唱能力是音乐多学科的综合体现,是声乐技能、钢琴技能与音乐理论知识等多方面有机结合的产物。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歌曲弹唱能力的重要性

(一)歌曲弹唱能力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需要,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学前教育专业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方案》,提出幼儿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学习与考核,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幼教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其中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强调,儿童歌曲即兴弹唱能力被列为重要的基本技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音乐教育目标要求阐述如下:3—4岁的幼儿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4—5岁的幼儿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的歌唱;5—6岁的幼儿能用基本准确地节奏和音调唱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幼儿教师工作岗位,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儿歌弹唱是最为有效的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基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而提出的幼师“五项全能”——弹唱说跳画,是必须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歌曲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是决定其在幼儿园教学职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歌曲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师教师资格证是我国幼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2013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建立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按照规划,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我国将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2018年,开始全面推进师范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证国考。以往我国师范类学生毕业前只要满足普通话、三笔一画等考试成绩合格就可以申请获得教师资格证。2018年在全国推行实施的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称“国考”)打破了这一模式,改革后所有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在校师范类学生必须通过“国考”才能取得该证。这也就是说,如果师范生没有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即使他们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全日制教育,也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影响他们的就业。“国考”是教师资格证认定的一次伟大革命,对幼儿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两部分,即笔试与面试。笔试科目一共有两门,分别是《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两科,通过两门笔试科目的考试,全面考察考生有关幼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教育法律法规、学前教育理论原理、幼儿教育实施技能、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了解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等相关专业技能的考试环节。幼儿歌曲编配弹唱是面试环节的考核项目之一,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抽中的歌曲即兴编配并弹唱。试题对于考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职业行为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在歌曲弹唱时要求注意儿歌作品弹唱的完整性、流畅性和节奏准确。能边弹、边唱、边说,能充分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富有童趣与感染力。在面试环节,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灵活变通运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音乐综合素养和弹唱技能。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歌曲弹唱能力的策略探讨

根据福勒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学前教育专业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第一阶段——职前准备阶段。在幼儿教师角色的学习储备阶段,培养其扎实的弹唱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质和技能,加强并构建弹唱知识体系,更好的适应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要求。

继续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程研讨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弊端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

1.课程设置不对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体系构建中,英语课程仅是通过大学基础英语课程呈现出来的,并未开设如英语视听说课、英语语音课、英语口语及英语教学法等与学前专业相关的高级英语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大多数该专业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不标准、书写不规范、口语不地道、英语教案不完善的现象比比皆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重重困难。实际工作中要求称职的幼儿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语言修养,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标准清晰的语音语调,尤其是自然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新的发展形势,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得不参加一些社会机构的英语培训和进修活动,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耗时耗力。

2.教学与英语实习相脱节到幼儿园实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大好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幼儿英语教学中,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并改进。然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学生虽然有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但是却并没有与幼儿园小朋友真正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机会。绝大多数的下园实习只是形势上的课堂观摩教学并辅助幼儿园教师做一些日常管理工作。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贫乏、幼儿英语教法知识的缺乏以及缺少与幼儿实际沟通的技巧,使得很多学生在幼儿和幼儿教师面前羞于开口。这样的实习与教学严重脱节,没有达到下园实习的目的。另外,学校在学生下园实习时多采取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模式,在教师指导人员配备上有明显不足,并且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习中更多是本着对学生安全、生活上的负责,而对于教学实践的考核环节不够严格,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学校的教学环节而未理解到幼儿园实习的真正意义。

(二)课堂教学模式不灵活

大学英语教学在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校中发展不平衡,与国家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教学模式仍旧相对单一,停留在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为主的模式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还没有调动起来,与学生的期望值也有一定差距。重讲授轻实践、重书面轻口语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相关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施对英语教学活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了英语教学目的难以顺利实现。从课程安排来看,在每周的英语课程中,听说课只占较小的比例,考试时口语和听力不占重要比例,主要以笔试成绩作为学生期末的考核成绩。而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进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进大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同时,教材的选取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没有针对性,而大班教学的现状使特色化教学更加难以开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幼儿英语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综合性较强,与幼儿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要保持英语学科本身特有的性质,又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不但要科学地阐述学前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关注我国当下学前英语(双语)教学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特点及教育评价等一整套英语教学规律),还要包括幼儿园各类英语活动的指导和组织技巧。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前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继续阅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

[摘要]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现状,并论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内容提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幼教人才。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我国的人口结构模式将会发生一定变化,幼儿人口的数量将会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社会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教师的素质与要求不断提高,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缺口将继续增大。作为在生源竞争中质量、数量逐年下降的高职院校,尤其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出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员,满足现代社会学前教育事业对于优秀幼教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未来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目标定位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一线幼儿教师为目标,即需要受教育者掌握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及道德素质,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保教能力,能够满足现阶段幼儿教育活动中善于沟通、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教师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主要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情感态度要求。知识方面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力要求则需要受教育者掌握具备引导及教育幼儿的能力,情感态度要求则是需要受教育者能够做到关爱儿童、尊重儿童,并积极投身于幼儿教育工作之中。

(二)课程设置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针对学生的教育培训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中可细划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及基础综合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毛概、马哲思想等。公共选修课为拓展学生知识及能力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自行选择。基础综合课程为国防教育、就业指导、实践活动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

(三)获证情况学前教育专业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教育并行的专业,实施学校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结合的模式。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证书主要分为三类,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及相关能力资格认定证书。首先,学前教育学习者在毕业之前需要获得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双证”之中的证书之一,是高职院校明确规定学生必考的证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之中足以见得专业证书的重要性。其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证书主要为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书等。基本技能证书是我国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通常规定为必考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继续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研究

摘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与之密切相关的幼儿教育自然就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而在幼儿教育顺利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关键因素。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则取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的合理设置。但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怎样设置才能达到合理规范并最终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呢?本文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际来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体智能课程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强有力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型人才。作为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幼教人才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凸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体智能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培养出的幼儿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造成幼教人才资源的流失。这是与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实际应用技术性人才目标相背离的。同时,随着幼教市场人才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幼儿家长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希望孩子能在体智能等方面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进一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以幼教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合理体系,从而为培养复合型的幼教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智能课程概念

体智能。顾名思义,体是体能、体力,智为智力、智能,能为人能。就是透过身体活动,运用一种或多种游戏来提升幼儿的基本能力。体智能课程也就是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活动技能来达到促进幼儿体力、智力、能力的提升,体能方面如我们的课程安排了许多的走、跑、跳、爬等运动,幼儿在课程中能得到充分的体能锻炼;智力方面如幼儿可以拿着迷你绳变成大象的鼻子、猴子的尾巴等各种小动物肢体,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潜能,让他自己去想象,自己去思维。

继续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课研讨

一、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求知状态中掌握弹琴技巧

钢琴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乐器,正确的弹奏方法,富于变化的触键方式,较好的音阶、琶音、和弦、八度技术,以及钢琴踏板的合理使用,等等,均是弹好钢琴的基础。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运用一些准确恰当的比喻,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们理解音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求知状态中快速掌握弹奏的一些基本技巧,充分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学生们面对陌生的钢琴,一切从零开始,掌握正确的手型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求知状态中体味音乐

韵味、感受钢琴艺术的魅力,增强艺术表现力音乐当中不仅有“小白兔”和“大灰狼”,“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也有水的流淌、山的高大、天的蔚蓝、风的吟唱。美的音符不是弹出来,而是听出来的,感觉出来的,学生必须有一颗歌唱的心,要时刻注意聆听富有美音的大演奏家的演奏。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并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耳朵“听到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

音乐的韵味,钢琴艺术的魅力,只有在艺术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体会,学生们的艺术表现力,也只有在艺术实践中才能不断增强。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弹奏都比较好,但是要改变环境到幼儿园上课,到舞台上演出就不能正常发挥平时的水平。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展示表演及比赛,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后的丰硕成果。在我校每年举办的艺术活动中,学前专业钢琴演奏逐渐成为一大亮点;在一些文艺汇报演出中,在“儿歌串烧”等节目中,学生们边弹边唱,每每赢得满堂喝彩;学校器乐协会举办的演奏会等活动中更是少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弹奏的身影。在我所教的几届学生中,每到他们钢琴课学习结束时,均向全院师生进行汇报演出,人人上台,个个亮相,并将演出实况制作成光盘,一方面供下届学生观摩学习,一方面留与学生纪念。这种艺术实践活动不仅检阅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是学生们体味音乐韵味、感受钢琴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很好的展示平台。我的一位学生在参加完演出后写到:今天我终于走上了钢琴演奏的舞台,圆了自己儿时就有的梦想。钢琴演奏需要身、心全方位的投入。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运动员的体力和灵敏、诗人的气质和想象、建筑师的眼睛和感觉、数学家和哲学家的头脑与智慧。为了达到老师的这一要求,我们夜以继日,我们挥汗如雨,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看到学生们有这样感受与进步,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与满足。

三、总结

在多年的学前教育钢琴课教学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在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的同时,更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水平。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学练结合,以兴趣培养为前提,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艺术实践促提高,把握好每个步骤的教学质量,关注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一滴一滴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们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稳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才能为学生日后走上幼儿教育道路奠定基础。

作者:李音璇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